《揚州慢》原文譯文及注釋
揚州慢,是詞牌名,又名為“勝勝慢”“朗州慢”。主要是以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為正體,雙調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九句四平韻。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揚州慢》原文譯文及注釋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余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過揚州。夜雪初停,蕎麥長得無邊無際。進城之后,我又見到處一片蕭條,寒水綠綠的,暮色漸漸籠來,戍樓中傳來了黃昏的號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時此景的影響,悲愴感傷,生出無限的感慨,自創這首詞曲。千巖老人認為有《黍離》之悲。揚州是淮左的都會,這里有風景秀麗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從金兵南侵退去,就連這廢棄的城池和老樹,都厭倦了戰爭。漸漸到了黃昏,凄清的號角吹響,這時這里仿佛是一座無人的空城。曾在這里觀賞的杜牧,假如今天舊地重游,也會驚訝它的變化。縱然那豆蔻詞寫得再美,青樓夢再好,恐怕也難以表達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橋還在,波心中蕩漾著冷月的光影,無聲無息。可嘆橋邊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藥,年年是為誰?開得花兒一片紅?
【注釋】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維揚:今江蘇揚州,現維揚區。維揚之名最早載于公元前約五世紀由孔子編撰的《尚書禹貢》。隋、唐時期,維揚歷史空前輝煌,有之美譽,歷最早的揚州城即誕生在今維揚區的土地上,是古城揚州的發祥地。
薺麥:薺菜和麥子。
彌望:滿眼。
戍角:軍中號角。
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王風》篇名。周平王東遷后,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見“宗室宮廟,盡為禾黍”,遂賦《黍離》詩志哀。后世即用“黍離”來表示亡國之痛。
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處,揚州城東禪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揚州。
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用以借指揚州。
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廢池:廢毀的池臺。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漸:向,到。
清角:凄清的號角。
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
俊賞:卓越的鑒賞水平。俊逸清賞。鐘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⒃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二十四橋:“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__”。有二說:一說唐時揚州城內有橋二十四座,皆為可紀之名勝。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一說專指揚州西郊的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__于此,故名。”見《揚州畫舫錄》。傳說有二十四美人__于此。
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在揚州瘦西湖里。紅藥:芍藥。二十四橋邊生長紅芍藥又名紅藥橋。
【評解】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這是寫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紀行,下片志感。時屆歲暮,“春風十里”用杜牧詩,并非實指行春風中,而是使人聯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春風十里揚州路”的盛況。“過春風十里”同“盡薺麥青青”對舉,正是詞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口,后人常從其詩中了解唐時揚州的風貌。姜夔此詞的下片即從杜牧身上落筆,把他的詩作為歷史背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戰后的衰敗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時也借以自述心情。姜夔這年二十二歲,正可以風流年少的杜牧自況,但面對屢經兵火的揚州,縱有滿懷風情也不能不為傷離念亂之感所淹沒了。這是以艷語寫哀情,可以說是此詞的一個特點。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實以寄托當前的哀感,不應多予責怪。
【作者簡介】
姜夔(生卒年約在1155—1221間),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述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情緒,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曾著《大樂議》,寧宗時獻于朝。姜夔往來鄂、贛、皖、蘇間,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