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生涯中,文言文是必學(xué)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戴嵩畫牛》文言文原文: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被他珍藏的書畫有幾百個。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太荒謬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婢女。”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戴嵩畫牛》文言文啟示:
此文章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作者簡介:
戴嵩,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韓滉弟子,韓滉鎮(zhèn)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與韓干之畫馬,并稱“韓馬戴牛”。代表作品有《斗牛圖》。
戴嵩有一幅“斗牛圖”被宋朝的大臣馬知節(jié)所收藏。馬知節(jié)非常珍視這幅圖。有一天,天氣晴朗干燥,馬知節(jié)把這幅“斗牛圖”從箱底拿出來,放在大廳前曬太陽。一個農(nóng)夫前來撽租稅,看見這幅圖。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來。馬知節(jié)在旁覺得很奇怪,便問農(nóng)夫:“你懂得畫嗎?這張圖有什么可笑啊?”農(nóng)夫回答說:“我只是個種田人,并不懂得畫,但是卻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時候,一定把尾巴緊緊地夾在大腿中間,力氣再大的人也沒有辦法把它拉出來。可是你看這張‘斗牛圖’,兩只牛氣沖沖地在打斗,而它們的`尾巴卻舉得高高的。這根本和實際情形不一樣嘛!”馬知節(jié)聽了,對這農(nóng)夫的見識非常佩服。
斗牛圖介紹
戴嵩的《斗牛圖》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fēng)趣新穎。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棕毛,傳神生動地繪出斗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tài)、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兇頑,盡顯筆端。可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規(guī)、生意昂然,不愧為傳世畫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