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日記
好的日記通常有條理性,采用分段、分主題等方式來組織文章,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閱讀。有關數學日記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有關數學日記,供大家參考。
有關數學日記篇1
昨天,數學考試,我考了95分。錯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題。填空那題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復習過,我沒有認真背,認真記,一邊背一邊在想其他的事情,一點也沒記住。因此,在考試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就漫不經心地寫了個“數的大小”。那道文字題,是我沒看清題意,把“×”寫成“÷”,就錯了。考得這樣的分數,第1題因為考試態度不端正,第2題因為我沒有認真復習。我以后一定做到這兩點,但也不能粗心。
老師,我每次考試都得不到滿意的成績。自從上了趣味數學以后,我就懂得了學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別人的答案是沒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后我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有關數學日記篇2
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注重數學知識的扎實掌握,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數學思考、數學發現的意識和能力沒能得到充分的培養。數學日記恰恰能打破這些限制,讓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一、數學日記,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生活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蘊含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買、賣東西,家用電器的形狀、面積、體積,房屋的占地面積等等。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沒有重視指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學生就很難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學生通過寫數學日記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從數學的度去觀察和體驗生活。
二、數學日記,讓學生與老師更加親近
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平時因害怕老師或礙于面子不敢說的話均可以寫到日記里,讓老師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需要與困難,以便通過各種形式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了解學生的喜惡、不足與閃光點,在學生的反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適時地、及時地加以完善自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三、數學日記,讓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和創新
數學日記能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時空領域。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好多想法未能表達,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好的想法、好的解法寫到日記中去,我們適時給予鼓勵、表揚,激勵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之外繼續延伸、創新。
四、數學日記,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前進
重視學生參與,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是當前評價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寫數學日記特別是反思型日記的時候,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失誤進行分析,那么在邊反思邊寫作的過程當中,他們的思路就會更加清晰,主動反思的程度也將更加深刻。同時把所學習的知識精加工一遍,形成長時間記憶,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極為有益的。
數學日記,為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思路,成為數學學習中一道新的風景線。
有關數學日記篇3
9月2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風和日麗,爸爸帶我去釣魚。爸爸的魚竿長,有6米,也就是600厘米。我的魚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爸爸釣的魚又大又多,大的有35厘米長。而我只釣了幾條10厘米左右的小魚。雖然我沒有爸爸釣的魚大,但是今天我卻很開心!
有關數學日記篇4
星期天上午,我和爺爺到藕塘的藥店里買了兩盒藥片_胃爾舒
兩盒藥一共44元,一盒22元,爺爺付給她一張50元,營業員找給爺爺6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爺爺還可以這樣付:
1、先給營業員40元,再付5元,找1元。
2、如果爺爺有零錢,可以先付40元,再付4元。
通過這次陪爺爺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關數學日記篇5
又要做題了,而且還是要求很麻煩的圓柱體表面積。唉,求表面積還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積和側面積,還得相加,稍不留神就會算錯,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一塊求完呢?我思考著。看看底面積和側面積的公式吧!
S底=πr2,有兩個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側面積公式:S側=2πrh,將它們兩個相加在一起,提取同類項:2πr,利用乘法結合律,組成一個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個新的公式從此誕生。有了這個公式只用相乘一次就萬事ok啦!
以前我曾經求過環形面積,運用了一個公式:S環=π(R2—r2),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公式的組合啊!由兩個圓相減,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這些新的公式的誕生都得歸功于靈活的偷懶!如果不是覺得太麻煩,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公式。其實,靈活的運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出題的人偷了一個懶,少說了一個條件,那么我們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們偷懶,不偷懶都不可以。
有這么一道題:在一個大正方形里有一個內切圓,大正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求圓的面積。
如果按照常理,我們應該先求出大正方形的邊長,也就是d。然后再求出r,最后求出面積。可是,在這道題里,怎么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開方,可是這樣是很麻煩的,而且肯定求不盡,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靈活的運用公式了。既然圓的面積公式是πr2那么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整體a,也就是說,我們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2r)2,化簡之后就是4r2,也就是4a這樣呢我們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15。7(cm2)。圓的面積就約為15。7cm2。這樣,不用開方,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結合就可以組成一個簡單方便的實用新公式。
只要創新,其實在把巨人們吃過的饅頭揉在一起,做成一個新的花卷,那不也是很好嗎?
有關數學日記篇6
今天我們進行了數學測驗,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老師不讀題,由我們自己看題再做。大部分的字我能認識,也能理解題意,但是做的時候還是粗心了,只得了92分。回來時媽媽幫我分析了題目,有一題將9看成了19,被扣了4分,真是太可惜了。
以后我得多做練習卷,更加認真仔細,爭取期末考試能考出好成績。
有關數學日記篇7
我們剛剛學習了圓的認識(一)、(二),知道了圓的'許多知識,并且由圓的認識了解到了圓周長的應用,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我們去了解一下圓周長的知識!
剛開始學圓的周長時,知道了能用滾動法和繞線法來量出圓的周長,探究出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我們就得出一個公式:如果用C表示的周長,那么C=πd或C=2πr也就是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的周長有3個應用:1.已知d求C=πd2.已知r求C,先求d再求C3.已知C求dd=C÷π已知C求r先求d再求r。
已知d求C:一個圓的直徑是5.5分米,求這個圓的周長,那就用π3.14×直徑5.5=17.27dm.
已知r求C:汽車車輪的半徑為0.3米,它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0圈前進多少米?它滾動一圈前進多少米?也就是求這個輪子的周長,先求出直徑:0.3×2=0.6m,然后求一圈的周長:3.14×0.6=1.884m最后求出1000圈前進多少米:1.884×1000=1884m。
已知C求d:花壇的的周長是62.8m。你能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嗎?周長6.28÷π3.14=d2m
已知C求r: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求這個圓的半徑,那么先求這個圓的直徑:用周長25.12÷π3.14=d8㎝再求半徑:8÷2=4㎝。
這是圓周長的四大典型例題,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π是≈3.14的。
還有一種類型的題目:下圖是一個一面靠墻,另一面用竹籬笆圍成的半圓形養雞場,這個半圓的直徑為6米,籬笆長多少米?這題是求半圓的周長,一面靠墻的就不用算上籬笆,也就是求圓周長的一半,就用直徑6m×π3.14=圓的周長18.84m再算圓周長的一半:18.84÷2=9.42m。
這就是有趣的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讓數學與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原來數學也是蘊藏著生活的奧秘!
有關數學日記篇8
上課了,王老師快步走進教室,告訴我們要選幾個同學參加一次勞動。我心想:可不能失去這次機會。于是,我把手舉得高過頭頂,老師居然真的選上了我,這讓我喜出望外。為什么呢?因為我在班里年齡最小、個子最低,勞動中一直是照顧對象呢。
干什么活兒呢?是掃地、擦玻璃、還是……唉呀!猜不中的,聽從老師吩咐吧。我們在王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大門口兩側的“衛士”——柳樹下,原來王老師是讓我們用白灰美化大門口兩側的幾棵柳樹。
我們仔細地看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只見老師把一些白灰放在盆里,再倒入半盆水,并用一個小棍攪了攪。然后,老師給我們示范了兩棵,剩下的由我們來美化。“嘿,這還不簡單!”看了老師的示范,我心里暗暗地想。
說干就干,我們照著老師的樣子,把“笤帚”當刷子,蘸了一下白灰水,從樹干紅漆標記處開始,沿著樹干向下刷。可我的“刷子”老不聽話,你讓它向左,它偏向右,老是搖搖晃晃的,我的身上很快被濺了好多白點兒。這時,我才意識到任務的“艱巨”(不簡單)!開始,我們刷得特別有勁兒,個個汗流浹背,可是刷了一會兒,我們就累得不想動了,個個無精打采。我想到老師平時常教導我們:堅持就是勝利。于是,我便鼓勵同伴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大家又提起精神,刷了起來……我抬頭瞅了一眼李明,哈哈,我不禁笑出聲來,李明已經成了“白頭翁”了。他也抬頭看了看我,說我的臉上也已經黃白相間了。
小學生四年級數學日記《難忘的一次勞動》:勞動結束了,我們的臉上、衣服、褲子上沾滿了小白點兒,個個成了戲劇里的“小丑”。再看看個個“衛士”,正穿著我們送她的潔白的裙子,洋洋得意呢。“啊,今天可累壞了!”我情不自禁地說。他們回話:“是呀,衣服這么臟了,又該挨媽媽批評了。”這時,王老師走來了,看著我們的勞動成果,高興地豎起大拇指:“你們可真能干!”我們甭提有多自豪了。
這次勞動令我難忘,因為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柳樹的健康,同時美化了校園的環境。
有關數學日記篇9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
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有關數學日記篇10
4月26日 星期日 晴
上次單元測試我又考得不是很好。扣分最多的是第八題想一想的第二小題。題目上寫著四年級捐的衣服在1410到1470之間,把可能的件數由大到小寫出來。我以為是把它說的1410到1470兩個數與它們中間的數寫出來。其實是把1420到1460的數寫出來。這次的這個題目一定要記記牢,下次碰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就會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