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歡迎閱讀。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
今年國慶,我和爸媽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祖國”以時間為序,“家鄉(xiāng)”以空間為軸,此次“父輩”以世代為章,聚焦于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為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啟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詩》。這個故事講述了1969年,我國需要研制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射首顆人造衛(wèi)星,章子怡飾演的是一位母親,又是肩任航天事業(yè)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一位女性火藥雕刻師,為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發(fā)動機設計員。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fā)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們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于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里放蠟燭,點燃之后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guān)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yè),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yè)。”后來,孩子們終于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
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zhì)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眾帶回了50多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動機研制基地,電影細致入微地真實還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
《詩》是一首寫給中國航天人的詩、寫給浩瀚宇宙的詩、寫給中國電影的詩。它通過描繪中國的航天工程背后的奮斗和付出,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千年愿景。從屈原的天問到現(xiàn)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無不展現(xiàn)出對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與支撐這份宏大理想的詩意。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2)
深秋的陽光依然明媚如夏,祖國即將迎來72歲華誕!我哼著歡快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踏著24寸“捷安特”單車,興致勃勃趕往紅谷灘綠地金域影城,和兒童村的孩子們一道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2021年9月30日晚,我作為紅谷灘區(qū)贛紅孵社會組織培育中心15名志愿者的領(lǐng)隊,參加了由南昌市委組織部、南昌市民政局、南昌SOS兒童村、南昌市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觀影學史,共賀國慶”慶祝建國72周年活動。觀影前,SOS兒童村的32名小朋友在老師、各單位的志愿者和愛心人士的`引領(lǐng)下,表演了精彩的歌舞。他們稚嫩的小手揮舞著國旗,高唱愛國歌曲,不禁讓我想起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對后輩的期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到底還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在隨后的影片中,我們看到先輩們?nèi)绾卧谀瞧D苦歲月里,與外寇抗戰(zhàn),無數(shù)戰(zhàn)士為了解放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男主角用自己兒子“乘風”的生命換來了無數(shù)老百姓的生命,一輩輩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取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短篇“詩”中:解放初期貧窮的國家,為了趕超世界先進技術(shù),強大我們的祖國,科學家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憑著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研制高科技尖端技術(shù),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失敗,犧牲了無數(shù)個科學家,最后發(fā)射成功了首顆人造衛(wèi)星“長征一號火箭”,展現(xiàn)了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我們向航天工作者致敬!短篇三“鴨先知”中,以幽默風趣的上海老百姓的生活變化、演繹著社會的進步,他們靠聰明才智、勤奮努力、不懈追求,創(chuàng)造奇跡--做“第一廣告人”,推動社會發(fā)展!短篇四:“少年行”用穿越的方式驗證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強大,和國家對青年人寄予的厚望,希望寄托在“八 九點鐘太陽”的年輕人身上,科技強國是國本!展示了2050年高科技的未來……震撼人心!
我愛我的祖國,愛那雄偉的長城、滾滾的黃河、滔滔的長江、巍峨的黃山、地大物博、錦繡河山……我們作為華夏兒女,能生活在當下現(xiàn)代化、高科技發(fā)展的今天,無比榮幸和自豪!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3)
這個寒假,我的家族多了一個新成員,于是我選擇在家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
《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小故事,時間從1942年跨越到2021年,第一部分是乘風,講訴了1942年騎兵團英雄父子抗戰(zhàn)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詩”,講述了中國第一代科學家為衛(wèi)星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第三部分是“鴨先知”,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一個敢為人先的小人物;第四部分是“少年行”,講述的是未來的機器人穿越到現(xiàn)代,促使一個少年為科學夢想而奮斗的故事。
這四個故事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故事。故事中,騎兵團的團長的兒子叫“乘風”,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發(fā)現(xiàn)敵軍來襲的消息,面對日本軍隊擁有著大炮、坦克等,而我軍只有少許的戰(zhàn)士和簡陋的裝備,團長眼看帶著老百姓跑也跑不掉,于是為了護送老百姓安全渡河,命令乘風和四個戰(zhàn)士引誘敵人到其它地方,從而抵御敵人的進攻,而團長這樣的抉擇,就是拿自己孩子去承受這一危機,而乘風的'結(jié)局就是用生命作為代價,換取了老百姓的平安。故事的結(jié)尾,多年后團長偶遇獲救的母親,她將在渡河當日生下的兒子抱到團長面前,當團長問:“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說:“乘風!”團長聽到后眼含淚水,緊緊地抱住了孩子。看到這一刻,我眼中的淚也止不住的掉下來。
父子陰陽兩隔,是何種的愛,愿意舍身忘我,我想,這就是對祖國的愛!舍身為國,英勇就義。如果有時空穿梭機,我愿穿越到抗戰(zhàn)時期,與乘風一起抗戰(zhàn)。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4)
在國慶節(jié)期間,我們小組決定,10月1號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大家興奮極了,特別期待這一次活動。
我們相約來到了電影院,各自買票進場,有說有笑的猜測這部電影講了啥,不一會電影開始了,我們極力控制住嘻嘻哈哈的笑聲,安靜的看起來。
我和我的父輩一共分為四個片段,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
《乘風》的故事發(fā)生在1942年,在打仗時,有一個叫乘風的少年參加了抗日,他的爸爸一直保護她,但好景不長,乘風為了救很多老百姓的命,自己被鬼子打死了,他光榮的犧牲了。
《詩》的故事發(fā)生在1969年,這是一個很催淚的故事。有一位母親名叫郁凱迎,在丈夫去世后,為了讓兩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死了,于是就開始隱瞞孩子們,借一個年輕父親的語言表達了,“在天上寫詩”的故事。
前面兩個故事都很催淚,可后面兩個故事讓我笑到肚子疼。
《鴨先知》發(fā)生在1979年的故事,導演把蘇軾寫的春色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拍成了電影,他總是對兒子說,我們要做第一敢于下水的鴨子,他們是第一個拍廣告的`人,于是他們的參桂養(yǎng)榮酒很快就銷售一空了。
《少年行》講的是有一個機器人,成功的從2050年穿越到2021年,然后意外成為父親的故事。
電影結(jié)束了,我們手腕著手,走出電影院。
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受是父親和母親有多偉大,是母親生下了我們,是父親陪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要感恩爸爸媽媽的愛。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5)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共包含四個故事,分別是《乘風》《鴨先知》《詩》和《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鴨先知》。
這個故事從主人公冬冬在教室讀自己寫的作文——《我的爸爸》拉開序幕。作文中,冬冬將爸爸狠狠夸了一番,然而最終卻被鄰居家的小孩揭穿,這讓冬冬覺得很丟臉。爸爸接冬冬放學時,他很生氣,氣得都不想搭理爸爸。
爸爸實在是個不靠譜的人,做事之前總是不考慮后果。他竟然自己掏錢,在工作的廠里買了很多酒回來,多得已堆滿整個屋子,家里酒氣熏天。媽媽氣不過,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一個月內(nèi)不將這些酒賣完,就要跟他離婚!爸爸絞盡腦汁,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帶上冬冬在公交車上做廣告。雖然他們的廣告詞說得很動人,可就是沒人買。
沒想到機會真的是給有準備的人,有一次他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恰巧碰到電視臺來拍節(jié)目。他們及時抓住這個機會,爸爸負責說服他們幫忙拍廣告;冬冬負責引開媽媽,讓他們能在家里順利拍攝。最后,這則廣告發(fā)揮作用,爸爸成功賣出所有的酒,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挫折,我們只有不放棄,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努力,才能成功。而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學騎自行車、玩滑板、學溜冰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底,最后我不僅掌握了這些技巧,而且變成一個自信、陽光的女孩!
《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觀看!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6)
《我和我的父輩》在這個特別的2021國慶節(jié)上映,與《長津湖》共同成為中國電影國慶檔的大片。在十月二號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去離家不遠的購物中心游玩,然后買了六點半的電影票,看完了這部充滿家國擔當與理想主義情懷的電影。
整個電影延續(xù)了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單元組合形式,卻是四個電影片段四個導演,共同組合成這個“我和我的父輩”的主題電影。
第一個單元是吳京擔任導演并主演的《乘風》,講述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騎兵團舍小家為大家的英勇故事,其間濃濃的父子情讓人淚目。第二單元是章子怡擔任導演并主演的《詩》,講述神州飛船飛天的前期準備工作里一個小小的工序,卻耗盡一個又一個不畏風險甘當奉獻的航天工程人員的青春與生命,其間深沉的人倫親情與家國大義讓人心酸。第三單元是徐崢導演并主演的《鴨先知》,一個改革開放初期開始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的故事,讓一向以詼諧幽默風格見長的徐崢策劃拍攝,讓我們在笑聲連連中亦能感受一份厚重的開拓精神。第四單元是沈騰導演并主演的《2050》,除卻那份永遠讓男人感懷并期待做到更好的父子情,我真的無法去喜歡沈騰導演,印象中他似乎更適合舞臺上的小品角色。
這個電影有張藝謀、陳道明、李雪健等大咖客串,也有小宋佳、黃軒等一線實力明星助陣,既有煽情、也有內(nèi)涵。只是前后兩個部分的感情基調(diào)雖各有沉重的底色作背景,但呈現(xiàn)方式的極度差異化,倒給人一種不適感,興許是我想多了,畢竟票房有所保證。而整個觀影過程中,我總是會想到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那時張導意氣風發(fā),那時章子怡初出茅廬。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7)
今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影片。
“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用影片的形式講述著國家的歷程,從祖輩的艱辛付出,舍小家成大家,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敢于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到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甚至放眼未來,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富民!很正能量的影片,最喜歡“乘風”,小細節(jié)刻畫的讓人記憶深刻!
第一個細節(jié):吳京為了老百姓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選擇讓自己的孩子“乘風”所在小隊使用電臺吸引敵人過去,舍小家成大家時,“乘風”小隊的離去呼應著“小乘風”的出生!生命的離去新生命的開始!戰(zhàn)爭在繼續(xù),英勇犧牲者無數(shù),但英雄抗戰(zhàn)者源源不斷!
第二個細節(jié):最初玉米地“嫩綠”一片是收獲的欣喜,“乘風”犧牲了過后,是一片“秋黃”的“草地”。
第三個細節(jié):最后拿著“冀中騎兵團”的大旗沖鋒時,第一個拿旗人倒下,吳京接過大旗,“大掌柜”受傷,吳京摔下馬,下一個戰(zhàn)士接過大旗,并拉起吳京,繼續(xù)沖鋒陷陣,一往直前,奮勇殺敵!這真的很感動很震撼,直擊人心,戰(zhàn)爭在繼續(xù),戰(zhàn)火在蔓延,犧牲者無數(shù),抗日英雄者前仆后繼,源源不斷,正是因為祖輩們的英勇無畏,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新生活!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要謹記祖輩的艱辛奮以!
回首往事,泱泱華夏五千年,我們受到過屈辱,也體會過勝利。一路走來,今日和平來之不易。今天是新中國72周年華誕,祝偉大祖國生日快樂,繁榮富強!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8)
昨天進來看了長津湖,今天我們咋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部曲,第一部劇是講乘風。這是將八路拯救村民與日本鬼子抗爭的故事。里面證明八路的團長,為了拯救村民,突然把信號彈往天空上一打,請隨著他兒子給他打的電報一封傳來,緊接著,日本鬼子就被團長引到了他兒子那里。可惜呀團長的兒子被日本鬼子的頭用重機槍給射死了,只留下了一一匹“大掌柜”的黑馬留了下來,其他的士兵都死了。八路的精神是有小傷亡換取大勝利。
第二個故事則叫詩,講的是中國的航天技術(shù)以及為航天發(fā)展人員的故事,里面的主角是一名小男孩,他的爸爸和他的媽媽是做航天事業(yè),爸爸是制作研究,媽媽則是做固體燃料。但是這個實驗特別危險,一不小心就會被炸死。但是很不幸的消息降臨了,這個小男孩的爸爸,被炸死了。但是她的媽媽還要繼續(xù)工作為航空事業(yè)做出偉大的發(fā)展。后來他們的女兒則當上了航天員,他的兒子就是那個小男孩,最終也一直在關(guān)系著航天,那些為中國而奮斗的人,都是最對祖國有用的人。
第三部電影叫做鴨先知,里面則是一個喜劇片,一開始一名小小學生正在念他寫的作文,我的爸爸。小朋友念完他的作文后,他的鄰居小胖變切他的老底,聽完小胖的說話后,全班人都笑了起來。最后,他爸爸終于用廣告的形式把藥酒賣了出去,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拍廣告的人。
后一個故事是關(guān)于一名小男孩最終成為大科學家的故事,首先,據(jù)開頭就有一個機器人掉到了他的家里,把他家的天花板的燈給搞下來,那名機器人說,我是來自2050您的機器人,但是那名機器人與人類差不多,長著與人類相同的五官,四肢都與人一樣。這名小男孩喜歡搞科技發(fā)明,他家有許多發(fā)明的東西。就是證明機器人給了他許多啟發(fā),告訴他無論你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像你爸爸一樣,勇敢的面對困難,就能把你對象的科學搞得比原來更好,如果半途而廢,你只能當一名普普通通的科學家,但你的作品也只能永遠都成那個樣子。小朋友聽到了這句話,深深的感受到了機器人所說的話,從此,他一直堅持的科學發(fā)展,最終到了2050年,他創(chuàng)造了這臺機器人,也就是講給他啟發(fā)的機器人。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9)
又是陰雨連綿的一天,我們再次選擇來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父輩》。對比起《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xiāng)》從家國、民族出發(fā)的宏大敘事。《我和我的父輩》更注重于表現(xiàn)家庭、長輩等涓涓細流個體生命體驗。影片中的“父輩”正是經(jīng)歷改革開放的那一代,他們敢為天下先,當?shù)谝粋€“吃螃蟹”的人。
電影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小故事組成,以新中國建立和發(fā)展的四個時代為坐標,通過普通人的生活再現(xiàn)江河美麗父愛如山。
什么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里?祖國就是在我們的生活里,就是在我們的社會里,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親人、朋友、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xiàn)過多少英雄人物、豪杰志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古代的四大發(fā)現(xiàn)到如今的神州飛天,中國人演繹創(chuàng)造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精神,更看到了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
民族神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fā)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狀態(tài)。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涌現(xiàn)了許許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著我們整個學習生活中。
電影看過后,內(nèi)心變得沉重而久久無法平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弘揚的時代精神,對于每一個中國公民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要“改陋習、樹立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0)
昨天下午,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我和我的父輩》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所以我十分期盼著能夠觀看這部電影。
《我和我的父輩》主要分為《乘風》《詩》《鴨先知》以及《少年行》4個小部為組成。這四部分講述了四個不同的故事。都講述了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詩》這一部分。它講述了在航天事業(yè)中犧牲了的父親,給孩子帶來“不怕困難、不畏犧牲”的精神財富。使孩子長大后也為航天事業(yè)貢獻了他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什么是“傳承的力量”。父輩們的一言一行,會耳濡目染下一代;父輩們的堅強品質(zhì),會影響著下一代,從而自身也成為這個時代的建設者。雖然父母不會一直陪伴我們到永遠,但他們身上的可貴精神會代代相傳。在我們生活中,這種“傳承力量”有很多很多。一代代護林人,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大山深處,并由下一代肩負著父輩們的使命,繼續(xù)工作,繼續(xù)奉獻。《開學第一課》上的護疆家族,一傳傳了三代,就是72年的堅守,正是他們家族傳承著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才堅守了一年又一年!
不管在什么時候,父輩與后代精神的傳承,是不會中斷的。上至抗日時期共上戰(zhàn)場的父子,共同制造衛(wèi)星的父子,下至攜手創(chuàng)新的父子,為科技做出貢獻的父子……他們秉承不怕犧牲、不畏艱險、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鉆研的精神,為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與青春。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媽媽是一名人民教師,爸爸是一名企業(yè)工人。他們都不是做大事業(yè)的人,但是——媽媽的忠于職守,對黨的忠誠,對學生關(guān)愛值得我去學習;爸爸在工作上的認真努力,讓他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爸爸這種對工作的熱愛與不懈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去弘揚。
《我和我的父輩》講述了父親與孩子的故事,講述了傳承的力量,講述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與事……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1)
《我和我的父輩》系列電影從2019年起已經(jīng)成了年貨電影,幾個導演根據(jù)一個主題分別拍攝一個短篇,組成一個拼盤電影,風格迥異各有特色。于每年的國慶節(jié)假期上映,成為爆款,前兩部質(zhì)量不錯,今年這部怎么樣呢?看完覺得依舊質(zhì)量不錯,值得一看。王菲yyds,片尾曲《如愿》非常好聽。
開篇是吳京導演的《乘風》,戰(zhàn)爭場面非常真實,熱血又震撼,騎兵團手持鋼刀,沖鋒陷陣,一展抗日冀中騎兵團的風采,看得熱血澎湃,特別喜歡。驚嘆片中的細節(jié)特寫,戰(zhàn)士們受傷,馬匹斷腿,摔倒,戰(zhàn)爭的殘酷展露無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老一輩革命家做出的犧牲誰懂呢,最后他問救過的同事“孩子叫個啥?”“”乘風!”讓人感動。
章子怡首次執(zhí)導的《詩》,溫暖細膩,浪漫詩意,感情充沛,完全不像新手導演。影片聚焦建國初期的航天人,艱苦的條件打不垮他們,用不懈的奮斗和犧牲換來了如今我國蒸蒸日上的航天事業(yè)。黃軒飾演的爸爸戲份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最后讀詩的片段最好看,升華了主題,特別好。
演員出身的徐崢近些年做導演不斷發(fā)力,拍了不少好作品,真的是演,導俱佳。前兩部《我和我的》都有參與,這部也不例外。執(zhí)導的《鴨先知》單元用輕松幽默的語調(diào)講述了我國第一個商業(yè)廣告的誕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具有經(jīng)濟頭腦的那一批敢為人先的弄潮兒的有趣故事。徐崢演起這種上海弄堂小人物,手到擒來,和演他兒子的小演員合作好幾次了吧,這是要力捧他啊。
最后一個單元是沈騰導演的《少年行》,同為喜劇演員出身的他,現(xiàn)在是喜劇一哥,可以不夸張的說,有他主演的電影都很受歡迎。年初賈玲導演主演的《你好李煥英》大獲成功,沈騰心里也癢癢了吧,自己也執(zhí)導一部短片。老搭檔馬麗對手戲,開心麻花團隊參演,喜劇效果杠杠的。科技穿越劇,沈騰演的機器人挺好,令人耳目一新,又非常搞笑,最后還煽情了一把。印象最深的是張小斐,出場1分鐘,卻把我笑得不行。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2)
十一假期我們?nèi)乙黄鹩^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zhí)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zhàn)友負責打探敵軍消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zhuǎn)移到安全的地方。因為電報發(fā)射設備只有一臺,他和父親約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成功,就打信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fā)電報報告敵軍信息。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zhuǎn)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jiān)聽到了父親的電臺信號,就一直跟蹤電臺,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后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fā)了信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信號彈,就會立刻發(fā)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刻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發(fā)射的不僅是一枚信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zhàn)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信號彈發(fā)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jiān)聽到乘風的位置,于是回撤去圍堵。由于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利的帶著老百姓轉(zhuǎn)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zhàn)爭勝利了。乘風和戰(zhàn)友們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影片里還描述了在轉(zhuǎn)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里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無數(shù)先輩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先輩們說:“現(xiàn)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3)
《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
“乘風”講的是在冀中騎兵團中他們?yōu)楸Wo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的故事。
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和他的兒子馬乘風當馬仁興被敵軍包圍的時候,他在群眾和兒子中選擇了保護群眾的安危而馬乘風他們卻被日軍包圍壯烈犧牲。馬仁興舍小家,顧大家正是因為我們有著這樣一群“父輩”,才有著我們今天。
《我和我的父輩》之《詩》
這一章節(jié)講述了一對從事航天事業(yè)的父母,他們瞞著自己的兒女,從事著一項偉大、光榮的職業(yè)。但在一次實驗中,父親卻不幸犧牲了。為了向孩子們隱瞞自己的爸爸已經(jīng)死了的事實,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還要每天都給孩子寫一首詩——那是父親和孩子的約定。但在最后,孩子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可媽媽卻給了孩子一個孔明燈讓他們在孔明燈內(nèi)點蠟燭,點燃之后會因為空氣熱脹冷縮就慢慢飛上天空,他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的,只不過他做的比孔明燈要大好多好多倍。后來,孩子們也慢慢懂得了這些事,他們的女兒最終成為了宇航員,實現(xiàn)了他們父母的夢想。
《我和我的父輩》之《鴨先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寫一章節(jié)中的父親,勇于開創(chuàng)先例,爭做第一只下水的鴨子。拍成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富有喜感的同時有讓人覺得有著感動。告訴我們做事要不怕失敗,要爭做第一人!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
這一章節(jié)承包了我的笑點,這是一個關(guān)于未來機器人穿越到過去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了2021年,還扮演了孩子的父親去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里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后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著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十分生氣,在后來的一次試飛中,飛機掉入了大海中,他也因此溺水。機器人邢一浩雖然怕水,但為了救他還是下了海,把他救了上來,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這次時空旅行。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4)
從影院出來與琪涵告別,端著一杯冰淇淋自己走在回去的路上,一邊走一邊留意有沒有可惡的毛毛蟲掉到頭上,腦子里想的是電影的很多片段。
《我和我的父輩》是與《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一系列的。只要這一系列出了新電影,那么必定會賺足我不值錢的眼淚。
這部電影的虐心點似乎更為細膩,是真正的展現(xiàn)出家與國的關(guān)系,每一位父親都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你大可以想象一下電影里的家庭若是你的家庭,會有多么痛心。
他們都是普通人,然而這些父親們的肩頭卻擔著太多的責任與角色,他們有的承擔著對祖國事業(yè)的忠誠,卻無能為力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與愛。更多的是有著偉大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那是讓人動容的奉獻、堅忍、無私與默默無聞的愛,這些品質(zhì)無不感染著他們的孩子,這是交雜著作為一位父親和巨大責任的矛盾。
為了人民毅然地選擇犧牲,而他已虧欠了兒子太多;他,他們甘愿瞞下去,哪怕留下等待他們的孩子。都是父親們隱忍無言又無堅固的內(nèi)心。父輩們劈波斬浪,踏遍荊棘與荒漠,在本貧瘠的地方開辟道路,讓他們的后輩接力,承著自己的精神讓未來開滿鮮花。
不知他們的孩子有沒有恨過他們,他們?nèi)谌肴巳河质窃鯓拥拿煨『推椒病辽伲琳\的心得以相見,父愛的山未移,扛過的責任未變,父輩足夠偉大。
電影里不乏笑點,卻也讓人無助地感到心痛。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篇15)
在這個短暫的國慶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有四個小故事構(gòu)成,有有趣的,有搞笑的,也有感動的。
第一個故事叫“乘風”,講的是中國抗日的故事。在中國還沒有解放的時候,一個名叫乘風的少年和他的父親一起去打仗。一天,乘風和幾個同志去執(zhí)行任務,路上遇到了日本人,他的父親為了救村民,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等村民到達了安全的地方,父親帶著他的騎兵和日本人奮勇作戰(zhàn),為兒子報仇。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詩”。講的是一個制造火箭的爸爸,小男孩的同學說他爸爸會被炸死,所以他和同學打架。爸媽知道后批評他,后來他妹妹說出了真相。爸爸為了安慰兒子就告訴他自己是在天上寫詩。這樣小男孩就不傷心了。但是第二天爸爸被炸死了,媽媽為了不讓他難過,告訴他爸爸在加班,媽媽還替爸爸寫了很多詩給他。直到有一天這個男孩知道了真相,就很傷心。媽媽說她也是干這個工作的,要讓他學會當個小大人,因為她也可能被炸死。后來小男孩把媽媽的話牢牢記在心里。很多年后,中國的火箭成功飛上天,這一剎那,我覺得他爸爸真的在天上寫了一首詩給他。
第三個故事非常有趣,叫“鴨先知”。講的是一個爸爸非常勇于創(chuàng)新。買了很多藥酒結(jié)果賣不出去,他就想了很多辦法。后來他和兒子嘗試了很多辦法,克服重重困難,拍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
第四個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到現(xiàn)在遇見了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會很多發(fā)明。有一天學校舉辦親子活動,小男孩讓機器人假裝當他爸爸參加這次活動。但是在展示發(fā)明成果的時候出了意外沒有成功,同學們都笑話他,因此他不開心,不小心摔倒河里。機器人不顧自己身上沾水把他救上來。最后結(jié)果證明人類成功回到了過去。
聽我講了這部電影你們是不是覺得前面兩個故事是如此的感動,第三個故事是多么的搞笑,而第四個又是多么的有趣。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