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歡迎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
開始以為肖申克是個人~然后才知道它是個讓人感到恐懼,暗無天日的監獄!但有些人確實閃閃發光的!所以有時候會說同樣的環境也會有不一樣精彩的人生。
肖申克里面關押的是犯了大大小小事兒不會被放過的犯人,但是大家許多是被不得已冤枉而判刑來到這兒的。在肖申克監獄里有的是姐妹花,有的是舊犯對新犯的壓迫,有的是每天監獄的例行檢查……總之來到這兒就是讓你像剛來到這個世界時那么干凈!
安迪也是像所有監獄里的人一樣,經歷了每個新成員所要經歷的一切。但是不同的是他與別人的結局截然不同。
首先我看到的是希望。因為安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從進去監獄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可以在看似暗無天日環境中找尋出路。慶幸的是他最終成功了。安迪是一個銀行工作者,他被指證殺了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外遇,所以不得不來到這個監獄。在最初的一個月里,他沒有和任何人打交道,也沒有像許多犯人一樣熬不下來。一個月以后他和瑞德開口了,是需要他幫忙尋一把小錘子,后面接著是海報。也許海報給予他更多的是對外面世界的信念,盡管二十多年過去了依然可以堅持!
還有在片子中有段是安迪自己利用自己的銀行工作者的才能為大家贏得了啤酒,那是在修建監獄頂層的時候。瑞德說過:安迪冒著巨大的危險換來的啤酒不僅使他增添了朋友,而且更多的也是讓這里的大家覺得仿佛是給自己家修建屋頂呢。安迪臉上洋溢著奇怪的微笑面對這一切。
在這里你會明白知識可以贏得生命的價值。即使在監獄里大家都會有書讀,并且在后來安迪利用監獄長得野心來實現大家的利益,通過自己每天寫信申請最終擴大了監獄圖書館規模(這個過程也是艱辛而漫長的)大家可以讀更多的書甚至有人還可以拿到大學文憑。這一切都跟安迪有關。
安迪善于觀察,了解世事,所以抓住典獄長得心理,為他牟利,減少稅收讓其依賴他。后來出去也拿到了一筆自己二十多年來應得的報酬。所以也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自己。
目前想到的只有這么多了,但我覺得作者塑造了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他有知識,有氣魄,是一個真正心有一片海的人!他只是常常會在嘴角閃現一道微笑。二十年過去了依然不忘初心,即使他面臨著有可能失敗,有可能出去后不適應(畢竟在里面他還是有地位的)出去后一切都是新的,即使時間過去了二十多年!當看到電影里他在雷聲中敲破下水管道有東西噴出來的時候你真的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整部電影看完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為在監獄擴展圖書館而做出的奮力和最終的逃亡。安迪,一個在銀行中工作的人,天然滿腹經書,學富五車。他精通所有政治、經濟,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數學天才,只要是關于經濟的,似乎沒有什么能難倒他。也因為這樣,他得到了監獄長的重用,他天然而然的成了監獄中的名人。
一次他被調到了圖書館工作,他對同獄的說他要要錢去擴展圖書館,他們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每周一封信寫給政府,日復一日,他的信僅有寄出去,卻沒有寄回來的,一年過去了,仍是這樣,但他并沒有放棄,還是堅持的寫,又過了一年,他的奮力有了小小的成果,他開始每周寫兩封信。他驚人的堅持不懈使我難以相信。19年的牢獄讓他難以忍受,他要離開這鬼地方,他從他挖的19年的通道早逃走了,又穿越了下水道,那惡臭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并且還是長距離……
安迪的忍耐力可真難想象,挖了19年的通道,寫了三年的信。這種毅力實在令我佩服,我應像他一樣在學習方面刻苦奮力,為達目標堅持不懈。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2
這部影片,在各大論壇上都認為是人生必看影片,也有的說是男人必看十部影片,不看這部影片,可能就不能稱之為男人。這話還真有點強迫,逼迫我去看男人的電影。影片客觀來講,是一部大片,首先為演員的演技點贊,一個個都是大牌,都是影帝。這個不必多說了,除了佩服,無話可說。關于電影,有以下的感受。
一、電影應該是很勵志的。主人公,由于誤判入獄。在監獄那樣的環境里,主人公并沒有放棄,并沒有隨波逐流,與大家一同沉淪在人性的黑暗中。他的內心中,始終存豐著一個叫做希望的東西,這個希望,隨著日子的一天過去,而變得更加的明晰。希望如同一個太陽,一直閃耀在主人公的內心,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減少。這也是打動人,感動人的地方,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太容易隨波逐流,靈活應變了,慢慢就迷失了自己,看了這部影片,有一種對人生的重新審視,也開始關注自己的人生意義。
二、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這部影片所展現的與心理學相關的部分,在我個人看來有這樣一點。老布,在監獄呆了大半生,有一天從監獄出去,而不能適應社會,最終自殺。片中稱,這是體制化。我個人這樣認為,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中長期的存在,就會被環境慢慢同化,最終成為這個環境里的一分子,帶著這個環境的常常的烙印。老布不能適應外在的環境,是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身心烙上了監獄中的印記,適應并接受了。于是人雖然不在監獄,但內在,心靈還是在監獄中。所以,一個人可以遭遇逆境,可以接受逆境,但不能放棄自己,迷失自己,要保持自己對于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放棄,讓環境來主宰自己。
三、關于人性,老布的放棄,同化。主人公的堅持與執著,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同樣鮮明的還有,在監獄這樣的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在這樣的人性最扭曲的團體中,還有一個生命,對于希望的強烈的追求,對于美,對于愛,對于神,對于自由的無限向往與追求。這是一個極大的反差,也是一個對人性極致的贊美。人的內在總是有一種更高更遠更大的追求,在召喚著我們,前進,永不停止。
四、電影最精彩部分,就是主人公穿越排污管道,爬出了監獄重獲自由。這里有夢想終于實現,終于獲得自由的一種極大釋放。同時,我也聽到旁白,安迪,爬過那條管道,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救贖,也實現了自己生命的重生。這里面的話,讓我感慨的是,西方社會中對于重生,對于寬恕對于放下的一種宗教意義與層面的釋懷。在西方,都有一個寬恕的儀式,比如去教堂懺悔,比如向牧師懺悔,在儀式結束后,生命得到了寬恕,生命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而在中國沒有宗教信任的當下,我們只有借助于佛教的放下,個人的修煉。或者儒家所講的君子之道,仁義之道。這里面更多的是要求我們的個體,從自身層面去做一些內化與接受,影片這部分給我的`沖擊很大,很為這樣的重生而感動,而贊嘆。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這部影片,我覺得應該是:在最惡劣最艱苦的環境中,盛開了一朵最純潔的人性之花,環境的艱苦,沒有擊垮反而成全了花的芬芳,這種人性中的堅持與執著,總是在黑暗的之中,如同太陽一樣閃耀在不屈的靈魂心中,陪伴著這樣的靈魂,走過最長的暗夜。
夢想,希望,總是需要有的,于是,炎風也一直在堅持著,在這樣的力量的影響下,我們一步步走來,我們還會走下去,就這樣。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3
早就聽說《肖申克的救贖》好評如潮,這個星期特意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也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片中的主人公銀行家杜佛蘭因為被陷害,從而被送進了肖申克監獄。一開始他沉默寡言,而第一個與他說話的人就是瑞德。他告訴杜佛蘭,進入肖申克監獄的人基本上都沒犯事,而他,也就是瑞德,是肖申克監獄中唯一一個有罪的人。后來,杜佛蘭的才識得到了典獄長賞識,成了監獄中的一名會計。在此期間,他不斷結外界寫信辦理一系列的證件,從而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人,這個人有身份證,有證照……可現在又還沒有這個人,需要杜佛蘭出獄,這個人才真正存在。而這個人并非身無分文,典獄長進行的非法的洗錢活動的銀行戶頭就是他的。
在影片的最后,杜佛蘭從一個隧道、一個他挖了二十年的隧道爬出了監獄,并從下水道中行了500米。他最終獲得了自由,并且將典獄長的犯罪證據寄給了警察局。典獄長自殺身亡,瑞德得到了假釋,得到了自由。
片中緊緊圍繞救贖、自由的中心,表現了杜佛蘭對自由的強烈渴望。這兩個詞好像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遙遠,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沒有什么能限制我們,除了我們的`權利與義務,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去自我救贖。可在影片中反映的社會,沒有所謂的公平正義,人們眼中在乎的似乎只有錢,沒有犯罪的人住在監獄中,過著艱難的生活,而真正有罪的人大搖大擺的坐在權力的椅子上。
自由也許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許我們在課間十分鐘時,就能感受自由。片中的圖書管理員就是如此,監獄的高墻限制住了他的自由,開始時都想拆掉它,而當他在這里生活了五十年后,對這堵高墻又是那么的依賴。也許他覺得在監獄中比外界生活得更自由,以至于他獲得假釋的消息后是那么的悲傷,那么恐懼,就好像要把他趕出他的家一樣,牽動著他的心弦。無論他曾經犯下什么滔天大罪,當他想再次犯錯時卻在杜弗蘭等人的引導下打消了這個念頭,那個讓他逃避外面生活的念頭。他放棄了那個念頭,他最終走出高墻,卻還是沒能戰勝自己,因為他早已絕望認命,也許已經習慣,所以他沒有想過出來的這一天。他從不奢求什么,即使面對死亡也毫不畏懼,所以他結束了他的生命。可杜佛蘭卻不這么認為,他雖在典獄長手中辛苦地工作,卻心心念念地是外面的生活。沒有什么事情會阻止他,以至于他用一把小破錘,鑿通了一條瑞德口中500年都打不通的隧道。回到外面的社會,他就不再是杜佛蘭先生了,他在獄中做的一系列準備工作,那個徒有其名的人,現在真正存在了。
杜弗蘭仰望著自由,也許監獄限制了他的人生自由,甚至社會的體制限制了他的精神自由,但是他并沒失去希望,沒有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沒有意義的。正是因為有著對自由的向往,含著對自由的希望,他才能用小破錘,鑿出了瑞德口中500年都鑿不開的洞。對于瑞德來說,他覺得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所以這個目標對他來說是多么的艱難,在19年近20年的監獄生活中,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希望,這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是如此,杜弗蘭才有資格獲得成功。
不要過度的依賴某一事物,它會限制你的自由;不要過分自由,不然遲早會失去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4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經達拉邦特改編并拍攝,于1994年搬上大熒幕,成為電影史上最光輝的一筆。
本片描述的是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蒙冤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注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墻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看完以后,我的腦子里首先蹦出一個詞:體制化。體制化是什么?借用瑞德的說法:“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簡單說,體制化是我們對某一環境由不接受到接受的過程,本質在于消滅人的.能力,將人變為一個器物。
為何這么說呢?老布出獄后的自殺,其原因是認為自己喪失了價值,處于茫然中無法自拔;而瑞德在出獄后也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他們的這些行為的根本來源在于:他們喪失了能力。他們喪失了工作的能力,喪失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喪失了適應社會的能力,喪失了融入社會的能力。在監獄這個相對穩定固定而不流通的環境下,犯人無法習得新的能力,同時舊的能力得不到溫習,他們的能力就喪失了。他們作為人的價值、能力和特征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們作為工具的存在。這就是體制化。
其實我們來到人世間,面對的人世間不就是一座密不透風而且昏暗的肖申克嗎?世俗要求我們必須在一定的年齡坐著該做的事情,許多的東西捆綁著我們,可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活著,因為我們還有責任,還有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枯燥無味惹人厭惡的事情堆砌在一起,是肖申克那堵冰冷的石墻。
影片反映的另一主題是希望。這樣一個簡單的詞并不簡單,它籠統的涵蓋了許多,卻能在一部倆小時的電影里詮釋出來。有石墻,就有小石錘,我們無法逃離,但廉價的小石錘依然可以人手一把。有的人看不起,一邊不愿拿起,一邊疑惑著生活為什么一天天變得沒有希望;有的人緊攥在手,一邊面對,一邊把“希望”這個石縫鑿成海洋,乘著鯨達到與藍天最近的地方,感受著一切的美好。
我們常常把“希望”掛在嘴邊、寄托在生活里,可是我們對于“希望”的定義又總是那樣簡單而單薄:看不見的時候又總渴望看見,看得見又總覺得無法實現,我們總是在坐等“希望”的成全,卻從未去主動成全我們所看見的“希望”,自我救贖。
那么,體制化又與希望有什么關系呢?希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它使得人類有了反抗自然、改變自然的勇氣。它代表了人身上那些高尚的品格,是人的特征。在無限的體制化中,是希望保留了人類尊嚴能力生命的火種。人作為人而非工具的能力就被保留。如果沒有希望,安迪就不會如此地渴望自由,他就不會做出努力。
在不同時期看這部影片會有不同的觀影感悟,但它總能給你的心靈注入力量,讓你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偉大的肖申克,偉大的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5
人來到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來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主人公安迪入獄前是一個銀行家,他因妻子與情夫被殺而被指控為殺人犯,判處終身監禁后被送往肖申克監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很多人進來之后一呆就是一輩子,所以,這里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字典里還有“希望”兩個字,很多人已經“被體制化”,即使被有幸釋放了出去,也會因為在監獄的時間太長而不再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
但安迪的到來,在一點點改變著這些。他似乎不是一個囚犯,而是一個救贖者,在盡力挽救那些人的靈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監獄長做事,只為了給囚犯們換回幾瓶破喝,讓他們像個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覺;他從每周寫一封信到每周兩封信往外投遞,就是為了贏得些贊助建一個監獄圖書館,改變犯人們的閱讀情況;他教初入獄的、年齡最小的、人最聰明的湯米認字,幫助湯米考試,鼓勵他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他利用監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震撼犯人們的心靈,即使面臨著懲罰的威脅;他用20年的時間和一把小斧頭鑿透監獄厚厚的墻壁,打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監獄之前,他給瑞德的一番話,讓出獄后的瑞德沒有選擇自殺……
這樣的安迪,是囚犯嗎?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來的救贖者,他來這里就是要救贖這些要被關押一輩子的人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給他們帶來靈魂的震撼,讓他們知道,在監獄里,還可以過這樣一種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看到這里,不由得聯想到我們的現實。多次在講座時我都會就“職業幸福感”做一小調查,但調查的結果并不如意,感受到職業幸福的人寥寥無幾,看得出,大多數教師僅僅為了“稻粱謀”才從事著這個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有一個學校,幾十名教師中,只有八位是男教師,其中還有四位是領導。
為什么那么多男教師選擇了逃離?真的是教師這一工作沒有意義不能創造價值嗎?看看電影,身處監獄中的安迪為了救贖監獄中的人們,還在盡最大努力做著什么,還在盡力用自身的能力影響著別人改變著別人,那么,我們這些做教師的,是否真的要自問自己一點什么了?
我們就來問問自己吧:教師這一職業真的.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嗎?先看看我們的工作對象,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一群純真無邪、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的工作內容,我們是要帶著這群純真無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在和他們相遇的這段日子里,他們要走什么樣的路,看什么樣的風景,在這條路上有什么樣的感受和體會,都撒于教師。想想,比起那些囚犯來說,這群孩子該多么可愛,看著他們一天天地成長,看著他們從懵懂無知到最終成為一個睿智聰慧的少年,甚至,有時候我們呢還能聽到他們成長的拔節聲,這樣的體驗,我們怎么會沒有快樂感和成就感?
很多時候,有無成就感撒于我們的內心。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再次審視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說: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們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讓孩子們因為遇到你,而有一個降幸福的童年,那么,我們的內心,該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個救贖者,做一個自救者,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到來而有所不同,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6
看過很多電影,在過程觀影的過程中會哭會笑會吵鬧,但隨著結尾曲的想起,觀影也就這么結束了。可是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影片折射出社會中的種種跡象,每一個點都能讓我產生深深的思考,我想能夠讓觀影人產生獨立思考的電影才是好電影吧。印象深刻的片段讓我產生對人性對社會的思考,老布的自殺讓我感到吃驚,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老布進肖申克監獄50年了,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老布是記憶里,他的光輝歲月應該就是在監獄了,在監獄里他是個能識文斷字的圖書館管理員,他有杰克小鳥的陪伴,他能夠發揮他的價值,他還能為獄友提供一些幫助,當他被釋放時,他去想要再次犯罪能夠留在監獄里,因為他害怕出獄后的生活,他覺得在獄中才是正真自由安全的生活。這也是為什么他出獄后會自殺的原因了,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獄中他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都能過滿足;而出獄后他無法體現出他的價值,他沒有朋友沒有交流,他覺得自己是無用的,就像瑞德說的一樣被制度化了。細想老布是被肖申克監獄制度化了,那我們是否是被現在的社會制度化了呢?我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掙錢?為了買房?還是為了地位?自己是否又靜下心來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心中是否還懷有希望,如果老布對世界還充滿著好奇,還想著學習各種知識,我想他是不會輕易自殺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是個有才華積極樂觀善于幫助別人的英雄,從開始被冤入獄他都心懷希望,并且一直幫助著他的獄友,他近自己的努力建立圖書館,給監獄以希望和傳奇,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慶幸的是安迪愿意把自己知識分享給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7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誤認為是殺害其妻子與情人的兇手,而被冤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越獄,獲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獄后,結識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訴安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無疑是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可是安迪卻并不這樣認為,希望從來不會破滅,他們可以關住人身自由,而內心的自由與希望是他們所觸摸不到的。
在獄中,因他學過金融管理,最終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為了讓身邊的獄友們能喝到冰啤,為獄卒逃稅。直到后面又送進一批犯人,其中一個犯人告訴他謀殺他妻子與情人是另一個人,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獄警,換來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訊和他被關二個月的禁閉。獄警為了他能把他永遠的留在牢中,最終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贖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時間用小鐵槌鑿開了美女圖后的墻壁,爬過了500米的臭水溝,在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看著安迪擁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為他尋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記得前面老布獲得假釋后,因習慣不了監獄之外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無疑讓我們看到在心靈受到束縛后而軀體回到生活中卻習慣不了自由,精神與希望破滅后,人將走到盡頭。
還有在瑞德獲得假釋前,獄警們問他的一句話:你是否改過了。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懲罰才后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垂老之軀。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8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由美國制片,片長142分鐘,1994—09—10(多倫多電影節)/1994—10—14(美國)上映。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注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墻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本片根據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改編。
這是豆瓣電影排行榜首位的影片。多年前,一位長輩不斷推薦,說如何如何好。后來,找了個機會看了一遍,果然不同凡響。至今影片的很多細節還記憶猶新。今天,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決定再看一遍。還是有很多細節忘記了,不能相信自己能記住所有的細節。影片的主題是希望。為了心中的希望而不要放棄任何的希望。還有就是要持之以恒,當你覺得需要用600年才能完成的挖洞,持之以恒的堅持之下19年就完成了。還有就是提高適應能力,環境變了適者生存。
只有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9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后,我首先關注到了一個新穎的詞:體制化。何為體制化?在瑞德出獄后,有這樣一段旁白:“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正如同老布,在監獄呆了50年,但在假釋通過后,又想做出一些傻事,留在監獄。當他重新進入社會后,他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50年前汽車還未盛行,50年后穿梭在大街小巷。老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適應社會,最終上吊自殺。“說實話,這還不如老死在監獄的圖書館里。”他們這樣說。而瑞德在經歷了兩次的假釋駁回后,第三次假釋審問時,安迪已逃出監獄,瑞德也早已坦然:“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讓他明白我現在的心情,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流入了歲月長河里,如今只剩下我這垂老之軀。”
在瑞德第三次假釋通過時,大半輩子都已虛度在這肖申克監獄中了,他習慣了這里的體制化,以至于后來在超市當店員時,上廁所都必須打報告。若不是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在監獄度過一生,也許像老布那樣郁郁而終,但他沒有。他心中存留著一份希望,使他活下去,去尋找安迪,去尋找她口中的那個沒有回憶,但是滿是溫暖的地方。
何為救贖?希望,自由,堅持,便是救贖。
在瑞德對安迪的一次描述中說:“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這是因為安迪心中一直都有自由的信心與決心,因此他有精密的計劃與行動。
而在安迪給瑞德寫的信中,最后說道:“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上帝的旨意,匍匐在500米長的下水道里,通向美麗的新世界。
它帶來的是恒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與自由,便是最好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0
無意中觀看了一部電影,竟就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獄后,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向往的自由,靠自己過人的才識成功越獄。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湯米、典獄長……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稱敘述的。這個黑黑的,一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監獄老大哥,在沒有遇見安迪之前就已經在這牢中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安迪這個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因為安迪的到來,他竟也開始有了些許希望。瑞德在敘述中說過:“我喜歡他。”這也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這該是有多么漫長啊?足以讓一個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讓一個中年人變得老眼昏花。可就是這四十年,他習慣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后來假釋審查時,也直接地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
他已經被“制度化”,脫離了整個社會,最后出獄時已經是個老人了。時間多么無情,帶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習慣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就在打開大門的那一個瞬間煙消云散,化為一片塵土隨風而去了。面對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會的瞬息萬變讓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萬般無奈,他已經不屬于獄外那個全新的社會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隱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關于自殺的念頭,果斷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離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會是日新月異,一天天都在不斷進步,一直向上,沒有封頂,永遠不會達到峰頂。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擁有堅定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還有對生活的希望,才不會被生活、被社會淘汰。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若沒有被耽誤,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也算沒有浪費。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茫茫人海中的一個。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1
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題記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后,心中就有了答案:努力活著,去創造價值。
一個殺妻銀行家被關入肖申克監獄。開始沉默關押,也不斷遭受著獄友們的欺負。后來他遇到一位朋友,開始活躍起來,他不斷豐富自己的監獄生活。刻象棋、連續幾年向上級申報要建圖書館、教獄友們知識、為他們組織考試……監獄長用他賺錢。他趁機逃了出去,將證據交于上級,開啟自己的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即在肖申克監獄里的救贖。這與銀行家息息相關:銀行家救贖了監獄內的人,努力讓他們生活的更好;監獄也救贖了他,他尋到了生命的真諦,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提到過,大多數人都是被冤枉的,銀行家也不例外。他們都被關押了數十年,誰能不厭倦?相比于他人的消極,銀行家對自由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強烈的。當你身處困境時,樂觀決定了你的去向。消極只會令你更加頹廢,哪怕有一絲樂觀,也應振作起來。像銀行家那樣,抱有對生活的希望,敢追敢闖。既然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活在眼前。
生活中的我也略有些多愁善感。不知怎的,總會陷入思考,問題在腦中不斷的過濾,僅是重復,卻毫不細究,每每都會放下。心中有了計劃,想去實施,可每當去準備,卻放慢了速度,一直到放棄。心中也多有傷感和感嘆,但每當到下一個計劃,還是總無力去執行。
通過這部電影,改進自己吧!積極地去生活,努力去行動,不斷完善,向著自己心中所期待的生活,去奮斗,去拼搏,出發!
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而我選擇熱騰騰的活著,活得開心,活得熱烈,去未來遇見最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2
肖申克是美國一座監獄的名字,于此相關的是一部著名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但無奈沒有時間。正值假期,于是找出這部影片觀看。若有所思,便作此篇。
1946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害了他的妻子以及情人,關進了肖申克監獄。安迪與獄中聲望頗高的瑞德交好,請他弄來了一把小鶴嘴鋤和一幅巨型海報。安迪借助自身專業知識,幫助獄卒逃稅,成為監獄長的私人助理,并申請到一批錢建設監獄圖書館。一天,一個年輕犯人被關進監獄,他聽說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才是真兇。安迪多次向監獄長要求重新審理此案,卻遭到屢次拒絕還被關禁閉。為了防止安迪獲釋,監獄長又派人殺死了那個年輕犯人。其實二十多年來,安迪每天都用那把小鶴嘴鋤挖洞,然后用海報遮住洞口。在一個風雨交加、雷聲大作的夜晚,安迪終于越獄成功,重獲自由。
最后安迪給瑞德的信中寫道:“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這句話給我一股生命的沖力,仿佛一束穿透黑暗的光。那種感覺,只有陷入黑暗的人才能理解,那種感情,只有久違陽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虛無而又真實存在,也許照亮不了前路,卻給了我們前進的勇氣。
生活也是一樣,常常被成長路上的石頭絆倒,被路旁的荊棘刺傷。勇敢者向前,怯懦者退縮。勇敢者最終獲得成功,怯懦者則倒在失敗的陰影里嘆息。我們也許不會遭遇安迪那樣的境遇,但應學習他高尚的品質。
“你知道,有的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3
《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安迪來鼓勵,他帶給我們的希望法則是戰勝一切困難的不二法門。
希望這個詞語可以說是在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詞語。同時也是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的重要“詞語”。因為無論是什么,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而起,一切只要有了希望便變成可能。
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那只幸運的烏鴉。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當我們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一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周圍的環境而活還是為了自己而活。
我也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不管我們受到什么樣的苦難,沉淪和逼迫之后,仍然能夠生存,那是因為我們有希望,而且希望永在。
只要你充滿希望,只要你能夠持之以恒,你就無所不能。寫到這,心中真的很后悔:安迪的精神沒有注入我的大腦,很多時候我都被困難打敗,我的生活里需要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在他心中希望是件美麗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正是如此,他花了20年挖了一條隧道,他還能忍受排污管的惡臭爬行500碼。當安迪爬出管道,不顧一切的脫掉身上的囚衣,面向天空時,他終于嘗到了自由的滋味。 真心的為安迪感到高興,那個時候是影片最為感動的時刻。我希望我的生活里也時常感受到這種喜悅與感動。
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4
今天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對我的感觸還是挺大的,讓我知道了希望真的不是一件壞事,有希望才會有努力的必要。
其實剛開始真的沒有很認真去看,因為我看電視比較喜歡開彈幕,彈幕上很多人說這個電影看不懂,當時就為自己智商堪憂了…,主人公安迪以為是自己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和情夫,被冤枉入伍,從剛來入獄一個月不跟別人溝通,到后來的跟瑞德成為好友,并且在獄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后來看到安迪20年時間用小鐵錐挖出了別人600年也挖不出的通道,最后越獄成功。我被安迪身上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打動了,我起初抱著很好奇的心理,想知道知道自己是被誣陷以后的安迪究竟會怎樣打發自己的余生,是放棄吧。在經歷過這樣大的轉變后,應該就會選擇放棄吧。不過另我出乎意料的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即使身處絕望,依然能對生活充滿希望,并且堅持了20年挖出能夠通往自由的道路。
包括后來的一個點安迪給瑞德希望,不讓瑞德走布魯克的后路,布魯克一個在監獄呆了大半輩子的人,因為不想出獄離開,差點又做錯事,出獄后雖然獲得了自由,但是離開了肖申克監獄,離開了自己熟悉大半輩子的環境,人,最終選擇了從這個時間消失,安迪就是怕瑞德也會這樣,無法適應這個社會,所以在自己還沒有逃獄前跟瑞德說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自己跟妻子求婚的地方,給了瑞德出獄后活下去的希望,包括影片最后的相遇。
總的來說是希望給了他無盡的動力,才能讓他二十年來堅持不懈,就是這么一個不可si議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對生活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往美好的方向發展,當然也需要給身邊人帶來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篇15
最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它主要講述了:警察懷疑是安迪殺死了他的妻子和情人而蒙冤入獄。他手無縛雞之力,像個文弱書生。他在入獄的前兩年經常被姐妹幫的人欺負,在獄中又無奈地幫獄長。后來,他叫瑞德幫自己搞到一把巖石錘,打磨礦石,卻發現墻壁一點也不硬,就開始挖地道準備越獄。20年后,他終于成功了。
從這部影片中,我覺得安迪的內心非常強大,在悲慘的逆境中仍然能夠頑強地生活。在影片中,他經常會被姐妹幫的人欺負,被打得鼻青臉腫,面對肉體的摧殘,安迪選擇勇敢的活著。面對兇殘的典獄長,他迫于無奈的幫助。安迪面對黑勢力仍然心懷希望,最后他偷了黑帳成功的逃出了監獄。
在影片中,安迪還有一個最大的愿望:改造監獄圖書館。在別人看來這是天方夜譚,個個嘲笑他不自量力。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愿望,開始每天給州議會寫信,花了整整6年的時間終于得到州議會的回應。但是二百美元修建圖書館是遠遠不夠的,于是他仍堅持給州議會寫信。最后終于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挫折面前永不退縮的情況下,成功的修建了新英格蘭最好的監獄圖書館。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某一個星期天,我與爸媽去紅梅公園玩。看見一個小弟弟在那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么。我跑過去問他:“需要幫助嗎?”小弟弟告訴我,他跟爸媽走散了。我準備和爸媽幫他一起找,但他堅定的對我說:“哥哥,不用了,我只要在這里等著,爸爸、媽媽會找來的,我相信我爸媽是愛我的,不會丟下我的。”過了一會兒,他爸媽真的找來了,一家人開心地團聚了。
所以,不管任何情況,我們都要心懷希望。只有心懷希望,一切才有可能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