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
當需要查找某些具體信息時,讀書筆記可以提供更快捷、更準確、更方便的查閱方式。小編給大家分享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怎么寫。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斯寫的不朽之書。這本書不僅是文學名著,也是科學百科全書。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深深震撼了我。以前對昆蟲不感興趣,覺得它們很可怕,很無聊,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法布爾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通過自學獲得了幾個學位。在研究昆蟲的過程中,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孜孜不倦,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研究昆蟲和植物,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在于探索昆蟲,發現自然中蘊含的科學真理。
因為法布爾對昆蟲孜孜不倦的探索,他向我們展示了昆蟲的奇妙世界:就像法布爾筆下的蟬一樣,蟬整個夏天什么都不做,整天唱歌,而螞蟻則忙著儲存食物。冬天來了,蟬餓了,不得不向鄰居借點吃的。結果鄰居們都很為難他。原來蟬有時候也很尷尬。怪不得整個夏天都能聽到蟬鳴!
法布爾是一個熱愛科學、不知疲倦、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人。至于我,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敢面對失敗,淚流滿面。有時候出了問題,他們會對父母大喊大叫。我記得有一次,我寫一道數學題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問我爸。父親教我,給我講解,我還是心不在焉。現在想想,真的不應該!
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像他一樣,做一個熱愛科學、孜孜不倦、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人!我不能事事依賴父母。我想努力學習,努力成為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人。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2
在____年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開學典禮上,劉良華教授一段簡短但充滿幽默、嚴謹和智慧的講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強調的“教師一定要努力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一定要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和改革、實踐的能力。”如今,我在拜讀劉教授的大作《教師專業成長》一書時,更是受到很多啟發,產生許多共鳴。劉教授對一個有人格魅力的老師精辟地解讀為具備“主動精神”,抱有“樂觀心態”和富有“生活情趣”,從而能積極地影響他的學生。”對此,我十分贊同。
確實,一個老師僅僅靠他的外表或者專業知識去打動學生是不長久的,因為老師的年華會失去,老師的專業知識也容易被學生趕超,只有他的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才是長久的,乃至終生的。一個成功的老師,一個真正偉大的教育者,應該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時期、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起并能指引他解決困難、走出困境。
我的教育信條是“讓學生發現并享受生活的美好”。這個信條始終貫穿于我的日常教學中。每屆學生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起初聽我的課都為我流利、純正的英語折服,但畢業后門記得最深刻的并不是我地道的英語和嚴謹的教學,而是我展示和傳達給他們的一種持久的溫情,一種陽光的心態,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
我的教學理念是“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帶領學生體會語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學生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做一個有教學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老師。”從某方面看,與劉教授所推崇的“教師智慧”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竊喜。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3
讀完《男生日記》這本書,我依然沉浸在故事的歡樂中久久不能緩過神來。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吳緬,是一個富有愛心,俠肝義膽的六年級男孩。他曾經聯合過許多同學,在精豆豆的舅舅開的“道歉公司”那里干活,又在“流行歌廳”表演一共掙了14360元。不僅幫助了父母雙雙下崗的宋立春考上了一中,而且幫助大山里來算命掙錢的“小神仙”重返校園讀書。
吳緬是一個堅強的男孩,他面對困難從來都不退縮。記得有一次,吳緬和爸爸一起去西藏玩耍,爸爸給了他兩個方案,第一個是坐飛機,需要3個小時,第二個是走川錢,需要一個星期才到。勇敢的吳緬毫不猶豫地選擇走川線。在路上,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在回來的路上,吳緬和爸爸在山上遇到了暴風雪,使他們無法繼續趕路,吳緬和他們的旅伴在狂風咆哮中不斷地推著車。就這樣,推了一個下午都沒有走多少路,而且還爆了一個輪胎,衣服都濕透了。就在這時,開來了一輛軍車,他們坐著軍車順利地回到了家。
現在我們都嬌生慣養,每天過著“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遇到困難,我們總會退縮,立馬就請大人。人人幾乎都是一個“書呆子”。只會講大道理但不會做到,這個好比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們應該要人人學習吳緬,學習他的善良,堅持,做一個學習成績和品德都好的小學生。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4
對于”教育是什么“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好好地思考過。自己當教師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平淡無奇,每天工作的痕跡就像沙灘上的沙子一樣,被海水沖洗過后馬上就會歸與平靜。
讀了張文質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之后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開始了慢慢地審視。他說教育是”藝術“,教育是”慢“的藝術。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藝術。難不成是因為在”慢“字上出了問題?
班里總有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呢?我是很負責地給他們課外進行再次輔導。但是捫心自問,我的出發點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績能提高一點。估計這樣的輔導也就成了純粹的功課輔導。只要他會做這樣的題目就行了。其實這樣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
但如果仔細地想想看,當講了一遍又一遍的時候,我沒有生氣?沒有焦灼?是的,我生氣,甚至憤怒。也有老師說:”我寧可教100個好學生也不想教一個教幾十遍都不會的學生。“當然這是沒辦法時的調侃。孩子之間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速度有差異,一個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有差異。
我是任教小學語文的老師,于是我的眼光對文字有所偏向。若干年以后,我想我所教的知識對孩子們來說真是不足掛齒了。然而我的小學語文有沒有在他童年的時候給他沉淀下什么了嗎?
當我年老的時候,如果我也能說上這么一句”能成為孩子們優秀的向導,沒有什么比這更有意義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么默默無聞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5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唉,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還有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最終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還是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6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風,多么的不可一世!但由于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因此,“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于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么?——這沒有什么,僅僅是由于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后人時,正是由于他的鐵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因此失江山,劉邦,曹操之因此得江山,正是由于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由于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只有一個嘆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7
我的讀書筆記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神秘的地球南北兩極》的書,對地球特別是地球的兩極有了很深的認識,知道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東西,收獲很大。
我終于弄明白了什么是南極和北極,懂得了有關它們的一些知識。一個人站在北極點,他的四面八方都是南;相反,一個人站在南極點,他的四面八方都是北。在北極圈和南極圈內的地方,存在著極晝與極夜的奇特現象:極晝就是太陽總掛在天上,一直是耀眼的白天,極夜就是總見不到太陽,一直是漫長的黑夜。在北極點,有連續189個白天,白天過后,才是連續176個黑夜,所以,北極點的“一晝夜”就等于我們的一年(365天)。南極點也是這樣,只是規律剛好與北極點相反。
在兩極地區漫長的寒夜里,常常出現鮮艷奪目的極光,它們五彩繽紛,有時真像節日的焰火,太奇妙了!南極和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到處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巨大的冰山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美麗壯觀!與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南極和北極地區動物的種類與數量要少得多,北極的動物有北極熊、北極狐、海豹、海象等,南極的動物有企鵝、海豹、海象等。南極洲沒有定居的居民,北極倒是有定居的土人,一種住在冰屋子里的愛斯基摩人。我們國家的科學家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一起,已經成功地對南極和北極進行了科學考察,還有人組織到這些地方探險呢!
南極和北極地方的巨大冰庫對地球的影響很大,它們冰雪量的增減變化,直接影響著海面的升降,并影響全球的氣候,特別是南極的巨大冰蓋,面積比我們中國還要大許多,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大海就會漲高60米,世界上很多地方就會被海水淹掉,那可就不得了!
因為我們人類的生活生產向空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一種溫室效應的現象,使地球表面的氣溫慢慢上升,這就有可能使南極北極的冰山慢慢融化,后果就不敢想象了。難怪我們現在很少見到下雪,一個冬天都不感到太冷。這都是我們沒有保護好環境造成的呀!
所以,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愛護地球的重要!我決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肩負起保護環境、愛我地球的重任,和全體地球公民一起,自覺維護生態平衡,讓我們的地球永遠美麗,讓我們大家總是開開心心,無憂無慮!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8
魯濱孫是一個熱愛航海的青年,在一次航海的過程中,他所在的商船遭遇了暴風雨。船上其他人都葬身于大海。魯濱孫被海浪卷到一座荒島上。
五年級:楊擎宇
初上小島時他一無所有,他在絕望中到商船的殘骸中找了找,他發現船上有許多的食物、火藥、鐵器,在他的努力下終于有了一座“海邊茅房”。三天后,他發現這座小島不僅土地肥沃,還物產豐富,這讓他大喜過望。我感受到了魯濱孫堅韌不拔,聰明,勇敢的品質。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9
《巨人的花園》主要講了:有一個巨人,他不允許孩子們到他的花園里玩,并沿著花園筑起了一堵高高的墻,他的確是一個自私的巨人。春天來了,別人的花園生機勃勃,巨人的花園卻一片寒冷的景象。一天清晨,有只小紅雀在窗外歌唱,巨人竟然以為是國王的樂師路過此地!小紅雀的到來帶來了春天。孩子們通過墻上的洞已經鉆進花園,幾乎每個孩子都坐在樹上,每棵樹上都開滿了鮮花。除了一個孩子,那是一個矮小的男孩,正徘徊在一棵樹下,無法爬上去。盡管那棵樹盡量彎下身子。此時,巨人的心被感化了,他感到羞愧。巨人悄悄地走進了花園,大家都嚇跑了,剩下那個小男孩,巨人把他輕輕地托上了樹枝。其他孩子看到巨人已不再兇惡,便跑了回來,巨人一下子把圍墻推倒,這地方之后成了大家的游戲場所。后來,巨人變得年邁而體弱。一天清晨,巨人忽然看見一棵樹下站著那個矮小的男孩,巨人激動地向男孩跑去。男孩笑著對巨人說:“你讓我在你的花園中玩過一次。今天我要帶你去我的花園,那就是天堂。”下午,其它孩子跑進花園時,巨人已經死了。
讀了《巨人的花園》我懂得了:有快樂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難大家可以一起分擔,這樣才會感到快樂;做人不能自私,要大方。
我還知道巨人的花園為什么總是冬天,因為巨人不喜歡小孩子,春天看不到巨人的花園有生機,所以就不給他的花園有春天。后來,巨人讓大家去他的花園里玩,他的花園里才有了春天。所以我們做人千萬不能像巨人開始那樣自私和小氣。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0
我叫__,我在__二小上學,我的媽媽給我買的書中我最喜《《女生賈梅》,它是秦文君寫的書,我特喜歡。
里有賈梅在生活中的事情,讓我們明白了許多,賈梅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里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剛買的時侯,我幾乎天天晚上都看,每次媽媽叫我睡覺,我才戀戀不舍的關上了書,在夢里我就會夢到我讀的資料,像看電影一樣。
此刻,我不管是什么書,我都會翻一翻,看一看,此刻我的讀書量已經很多了。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1
讀了《童年》這本享譽全世界的名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阿廖沙那活潑淘氣的身影時常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后,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的童話故事的熏陶,同時也目睹了兩個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細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也伴隨著阿廖沙慢慢地長大。
拿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對,那就是天壤之別。阿廖沙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黑暗年代,保守、自私、貪婪、庸俗的習氣處處可見。小市民常常暴飲暴食,彼此吵架揭短。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是那么和平、美好,大多數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著文明的素質,高尚的情操。我們也都豐衣足食,不必小小年紀就為生存四處奔波。
雖然我們過著美好的生活,可也常常不懂得珍惜。記得好幾次吃飯,遇到我們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整碟倒掉。還有一次,我把爸爸給的零花錢隨意揮霍,買了好多好多的零食。而阿廖沙可能此時連飯都吃不飽呢!
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地方的環境像阿廖沙他們生活的地方一樣糟糕。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2
這本書的主角小栗,是一個很喜歡觀察大自然的小男孩,每天從早到晚都跑來跑去的,一點兒都不覺得累,這種積極觀察的精神,慢慢的日積月累著,不久,他已變成“植物專家”了呢!
小栗放暑假啰!小栗想趁著這個暑假到鄉下的奶奶家觀察新的植物,并且好好的研究一番,讓自己變成“植物專家”。一大早,太陽還沒起床,小栗早已從床上爬起來了,準備觀察植物的用具和物品,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后,小栗和他的妹妹搭上了公車,朝向目的地奶奶家出發前進。
一下公車,小栗看到許多綠油油的稻田和樸樸素素的房子,他們到了奶奶家,可是那時他們的肚子已經餓扁的像紙一樣了,奶奶給他們玉米和甘薯,小栗和妹妹吃的津津有味,而且玉米和甘薯上留著鄉下的味道,吃完后,他如風一樣的速度,咻~一聲,就已經觀察到到許多的植物,并且仔細研究,然后他氣喘如牛地回到奶奶家。可以想見“植物專家”是很難當的,奶奶也教了他許多知識,讓小栗過了個充實的暑假。開學后,他如愿的當上了“植物專家”,同學問他的植物問題都能輕輕松松回答出來,贏得了許多的贊美與掌聲。
看完這本書后,我好像變成了小栗一樣,是個博學多聞的“植物專家”,不管是什么植物問題我都能輕而易舉的回答出來,還可以研究許多植物,只要日積月累,一定可以研究出新的事物來。
芭芭拉是美國專門研究玉米的科學家,她曾說:“只要仔細去觀察,每一株植物都會透露它的秘密。”所以我們只要用心觀察,不要投機取巧,就會有成功的一天,因為“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而且只要我發現新的事物,我就有可能像許多科學家一樣造福人群,說不定還發了一筆小財了呢!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3
“楚辭”這一句詞不知起于何時。《史記》在張湯的傳中已經提到它,可能至晚也是漢初就有的。至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后,“楚辭”就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
漢代一般稱“楚辭”為賦,這是不十分恰當的。“楚辭”和漢賦,體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詩歌,后者是押韻的散文,它們的句法形式、結構組織、押韻規律都是兩種不同的范疇。再從音樂的關系上看,雖然都是不歌而誦,但漢賦同音樂的距離比“楚辭”更遠些。所以司馬遷說:“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史記?屈原列傳》)可見辭與賦本來是有區別的。由于漢賦是直接受“楚辭”的影響發展起來的文體,在習慣上漢代人多以辭賦并稱,把屈、宋之辭與牧乘、司馬相如的賦等同起來。于是辭與賦的概念混淆了,從此以后,屈原的作品甚至全部楚辭都稱之為賦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體,不應混為一談。至于后人以《離騷》代表《楚辭》而稱之為“騷”,如《文心雕龍》有《辨騷》篇,《文選》有“騷”類等。這和后人稱《詩經》為“風”一樣,雖然名實不符,都是有意把楚辭和漢賦兩種文體區別開來。
“楚辭”的產生有其復雜的因素,決不是偶然的。春秋以來,楚國在長期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楚國地方文化。宗教、藝術、風俗、習慣等都有自己的特點。與此同時,楚國又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吸收了中原文化,也發展了它固有的文化。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傳統就是“楚辭”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遠在周初,江漢汝水間的民歌如《詩經》中的《漢廣》、《江有汜》等篇都產生在楚國境內。其他文獻也保存了不少的楚國民歌,如《子文歌》、《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見《說苑》中《至公》、《正諫》、《善說》三篇。)等都是楚國較早的民間文學,有的歌詞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個語助詞,如“兮”、“思”之類。后來便成為《楚辭》的主要形式。更重要的還是楚國民間的巫歌。楚國巫風盛行,民間祭祀之時,必使巫覡“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楚辭》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當時楚國各地包括沅湘一帶的民間祭神的歌曲,祭壇上女巫裝扮諸神,衣服鮮麗,佩飾莊嚴,配合音樂的節奏載歌載舞,很像戲劇場面。這就是那時巫風的具體表現。這種原始宗教的巫風對屈原的作品有直接影響。《離騷》的巫咸降神,《招魂》的巫陽下招,以及《楚辭》中凡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貴品德的象征,如高冠長佩,荷衣蕙纕,乃至豐富的神話故事的運用等,都是最好的說明。所以《呂氏春秋?侈樂篇》說:“楚之衰也,作為巫音。”“楚辭”就是這種帶有巫音色彩的詩歌。
還有楚國的地方音樂對“楚辭”也有一定的影響。春秋時,樂歌已有“南風”、“北風”之稱。鐘儀在晉鼓琴而“操南音”,被譽為“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見襄公十八年《左傳》。鐘儀事見成公九年《左傳》)。從此以后,楚歌、楚聲和楚舞一直為楚人所喜愛,見于文獻記載者不少。這是很自然的。戰國時楚國地方音樂極為發達,其歌曲如《涉江》、《采菱》、《勞商》、《薤露》、《陽春》、《白雪》等,“楚辭”的作者都已提及,“楚辭”雖非樂章,未必可歌(《九歌》經屈原改寫后,是否用原來樂調歌唱,不能知道。)。但它的許多詩篇中都有“亂”辭,有的還有“倡”和“少歌”,這些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楚辭》中保存這些樂曲的形式,就說明它同音樂的關系非常接近。當然由于作者是楚人,他們所接受的音樂的影響也多半是屬于楚國地方的。同時,與此有關而影響于“楚辭”的那就是楚國的方言。楚國的方言有特殊的意義,也有特殊的音調。《楚辭》中的方言極多,如“扈”、“汩”、“憑”、“羌“、“侘傺”、“嬋媛”之類,參考古注及其他文獻還可以理解。至于當時音調的讀者早已失傳。漢宣帝時,今安徽壽縣,楚最后國都)被公能誦讀《楚辭》,至隋代,還有釋道騫也善讀《楚辭》,“能為楚聲,音韻清切”(《漢書?王褒傳》及《隋書?經籍志》)。后來唐人還繼承他的讀法。可見懂得《楚辭》中楚聲的人隋唐間還有。不過這對《楚辭》的影響是次要的,主要還是民間文學和地方音樂的關系。
總之,楚國本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后來又接受北方文化的影響,二者融合為一,匯為文化的巨流,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學藝術的素材,為文學創作提供充分的有利條件。就在這個優越的文化基礎上孕育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產生了《楚辭》這樣光輝燦爛、千古不朽的詩篇。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4
大家看過伊索寓言這本書后,也許會想世界上還有像書中故事里這樣愚蠢的動物嗎?可正是小故事中一個個愚蠢動物的表現,才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伊索寓言中有"狼與老太婆"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餓狼嚎叫著四處覓食,他來到了一座農舍,聽見小孩在哭鬧,老太婆在嚇唬孩子說:"別再哭了,再哭我馬上把你扔給狼去吃!"狼聽了老太婆的話信以為真,便眼巴巴地站在那里等了好長時間。到了晚上,狼又聽見老太婆哄騙小孩說:"孩子,要是狼來了,咱們就把他殺了。"狼聽了此話拔腿就走,一面嘴里嘟噥著:"這個莊戶人家說的是一碼事,做的又是一碼事。"這個寓言說的就是言行相悖者,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后把肚皮都撐破了,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胡亂爭強好勝,如果他跟牛比的是誰嬌小,那么就不會出現這樣悲慘的結果了。
烏龜與老鷹通過一只烏龜非要讓老鷹教會它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它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能違背這個規律。從這個寓言上又讓我想起了拔苗助長這個故事,一個農夫覺得他的莊稼長得慢,便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一株株拔高了許多,結果秧苗全死了,這個故事也讓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順其自然,不能違背事物的生長規律。
伊索寓言是一座神奇的宮殿,這座宮殿里珍藏著無數充滿魔力的故事,折射出許多生活與做人的道理,使我們終身受益。我將好好珍藏這本伊索寓言,讓書中的小故事伴隨我成長。
經典讀書筆記及感悟篇15
1880年,她出生在美國,不幸的她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而身體殘疾并沒有打垮她對光明向往,她把一生經歷都花在了殘疾人事業上,還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樂觀》等作品,她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而在寒假里的三天,我恰恰失去了三天光明——我的眼睛不好,所以要蒙上三天紗布,我正好可以感受一下她的痛苦。
又一天過去了,我聆聽媽媽為我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聽著,聽著一種悲哀像尖嘯的子彈擊中了我!堅強的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的歲月,創造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震撼了20世紀!她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女性,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這黑暗的世界里,我的心,我的靈魂在哭泣。是啊,我以前從不珍惜已有的東西,反之,我卻奢求那些沒有的東西。我對以往的光明世界的一切,幾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失去了太多太多美好的東西,失去了太多太多寶貴的時間——我的心,我的靈魂豈止失去三天光明?
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念頭,假如人們像海倫那樣,都失去了短暫的三天光明、聲音那可能是一種幸福。這樣,黑暗會讓我們珍惜那平凡的世界,哪怕是一只受傷的貓咪,一條小魚,甚至是一棵野草……
感謝你!海倫!撫摸著您的書,我好像蒙昧的嬰兒睜開了心中的第三只眼睛。我將把這黑暗天堂的感受,當作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為我燃亮了輝煌的太陽,照耀著我今后的人生與心靈道路……
噢,世界的光明多么美好,噢,生命在黑暗中悄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