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通常采用摘錄、概括、分析、感想等方式進行記錄。怎么寫好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2
大家都讀過水滸傳。有沒有人發現這是一本英俠小說,而三國演義則是一本歷史演義。
而且,施耐庵對水滸的改編也非常多,本來以"梁山泊記事本末"為中心來寫,但是施耐庵更注重英雄們的個人命運,其中幾個重要人物都有個人傳記,作者用“列傳”的形式來將他們串聯在一起。但是施耐庵也并沒有完全忘記歷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前,就有了“三打祝家莊”這一歷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后,又寫了招安等事件,而且再也沒有出現相對獨立的個人傳記。
再看水滸的人物中,我認為宋江被推為老大是不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他自己不會武功。你看當時哪個英雄不會一點武功。但是宋江呢?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2、他無勇也無謀。平日打仗時,大部分計謀都是軍師吳用想的,自己也沒出多少力。
3、他做了一件很不對的事,那就是招安。被招安后,與自己的弟兄分開,自己也很難過。被朝廷賜死后,還帶了幾個人一起去死。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有諸多不同,可從依據的史料中看出。
三國演義主要是從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所引的。而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宋江起義,在記載宋史的書中都有記載,但都很簡略。可以說明,作者是將許多短篇有關水滸的小說匯在了一起,就成了水滸傳。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3
《水滸傳》乃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作為“小書蟲”的我,是必啃的。可讀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白話小說講訴在佞臣當道,朝廷腐敗的北宋末年,一百零八將替天行道,最終落個慘死的結局。
一百零八將各個英勇無比,而我最喜歡的,非武松和盧俊義莫屬。盧俊義出身富家一身好武藝,宋江為讓他入伙,智多星吳用獻策,誤讓朝廷以為他想謀反。雖然宋江請他上梁山是想讓他一起懲強扶弱,但盧俊義差點就因為宋江的一己私欲而枉死。
如果別人不愿意卻強加于別人,有點土匪行為。還好“浪子燕青”將其救下,最終宋江也如愿一場。盧俊義不僅入了梁山,還為晁蓋報了仇,立下了一等大功,坐第一把交椅,可他再三推辭,各位好漢極力想讓宋江當老大,所以盧俊義便當了老二。敢問這么謙遜,棍棒了得的人算不算英雄呢?
當然,好漢眾多。留給我印象深的另一位——武松。自然也是武藝精湛之人,不信就聽我講述一番。景陽岡,有著惡虎居住的地方,進去的人多半有去無回,武松在景陽岡附近的小店,因喝烈酒而醉醺醺的,還進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景陽岡,實在是膽識過人。當然憑這一點是不能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好漢的。
可他看見老虎后卻臨危不亂的與老虎搏斗,喝醉酒還能打死兇惡的老虎,實屬習武高手,他這一次的壯舉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名聲,還為當地人除了一害靠自己拼命得來的賞錢,卻一分不留的給了當地的獵戶。除此之外,武大郎被奸人所害,他不惜背上殺人的罪名,也堅持幫哥哥報仇,這么個重情重義,為民除害﹑不圖錢財的好官,不中用他是朝廷的過錯。
一百零八將個個機智勇敢,膽識過人,最后因為宋江對朝廷的衷心,釀成一場悲劇。讓我們把這些英雄的名字銘記在心吧!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4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這個寒假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書筆記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如果讓我談談這梁山聚義的一百單八將,我不先說呼保義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先說武松漂亮的醉拳,我一定先說魯智深,因為我在水滸人物中我最欽佩它!
他慷慨大方,重義輕財。比如他請史進,贈金老。一聽說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邊帶來的五兩銀子全放在桌上,還向史進、李忠借錢來幫助金老父女逃生。當李忠不爽利只摸出來二兩銀子時,魯智深便將這銀子丟還了他。
他性急如火,又心細如絲。如他聽到金老父女哭訴之后,忍不住怒火,馬上就要去打死鄭屠。但他救助金老父女脫身的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在酒樓聽到隔壁哭聲,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從這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點,
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他救金父女,不顧風險;戲耍鄭屠,不畏強暴;出逃避禍,頗有機智。這些都寫得很生動。魯智深粗中帶細,與李逵的魯莽是不同的。
在我們現代也需要像他這樣敢于拔刀相助又知法動發的人。
水滸傳不僅豐滿地塑造了高俅、西門慶、鎮關西所代表的惡勢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沖、魯智深等人的形象。
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沖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后盡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于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5
一本好書,能帶給每一位讀者許許多多的啟迪和感受。手中的《水滸傳》就是這么一本書——我欽佩于書中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感慨于書中那些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更為書中無處不在的“鐵肩擔道義”、“替天行道”的精神感動。
書中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他們發起了風風火火的農民起義。他們高舉忠義的大旗,用自己的血一遍又一遍寫著“替天行道”的真正內涵,敢為社會底層的窮苦大眾鼓與呼,打遍豪強,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水泊梁山的好漢們對待那些禍國殃民的奸臣貪官毫不手軟,該出手時就出手,明末清初的評論家金圣嘆先生評點道:“殺得好!”
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位好漢都以誠相待。他們在上山之前,都是善良的老百姓,是貪官污吏逼得他們走投無路,最后走上了反抗之路。他們劫富濟貧、幫助窮人的行為,是對“義”這個字最好的詮釋。
仗義豪情的宋江,神機妙算的吳用,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性格剛烈的武松,還有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兒女,雖性格不同,但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情有義,為國為民,替天行道。雖然,結局是英雄好漢們被“招安”,最終起義失敗,但他們打出的“忠、義”兩字并沒有消失,而是永遠留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中,每次捧起這本《水滸傳》,都讓人肅然起敬。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新世紀翻開它,閱讀它,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6
《水滸》讀書心得本人特別愛看《水滸》,想與大家討論一下。見解可能不太一樣。先說“老大”宋江。
回顧宋江的一生。做押司時怒殺了閻婆惜,朱仝知他是男子漢,放了他。在此之前他私放晁蓋,也是為了正義。后至清風山,在將死之際可憐自己,原來都同在江湖。花榮幫他解脫,卻一同受害。秦明、黃信,不得不敬重他。被刺配到江州后,許多人為了救他,劫了法場。“孝義黑三郎”也不是徒有虛名的。再說“花和尚”魯智深。他的一生好殺人,計殺鄧龍、嚇壞呼延灼,看不慣邪惡勢力,使目的得以進行,他的一生好幫人,醉打周通、解救林沖,為的是幫助正義。他信佛,他的暴力其實也是皈依佛法、拯救眾生,對人的另一種關愛。他留給我們的,是傳奇的一生和虔誠的信仰。盧俊義和燕青,他們行俠正義,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楊雄和石秀,他倆走上梁山的經歷更是經典;更有英雄夫妻,他們并肩戰斗,譜寫出一段段佳話……英雄人物的結局還是令人揪心的。他們的死令人心中嗟嘆,為什么他們不明不白的死了呢?說白了也很簡單。一山不容二虎。改邪歸正,此可謂“善虎”,可誰知以高俅為首的四大奸臣的.關系網成了一只虎視眈眈的“惡虎”。“善虎”想效力于國家,而“惡虎”想賺取國家。四大奸臣贏了。而他們贏了的后果是什么?國家衰敗,與皇上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皇上的地位卻由臣子決定。我們不會想到偌大一個東京會讓小人玩弄在手中。這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其實,它的深刻內涵還是值得借鑒,雖然是“官府逼民反”,但是依舊適用。
古代那些斗爭,分辨得是清清楚楚。現在,我們雖然沒有那種氣魄,但是我們的骨氣應該常在,無論怎樣,他們的形象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給我們現代人以啟迪:要做一個敢于伸張正義、光明磊落人!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7
在這個世界上,母親的愛是偉大而又無微不至的,但如果突然間失去了母親,那種憤怒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水滸傳》中李逵接母親的這段情節就充分反應了這一點。
話說一天,李逵從梁山泊回家中,發現母親雙目失明,不由得淚流滿面。為了不再讓母親傷心,李逵沒告訴母親在梁山泊落了草,說是做了大官,來接母親,母親高興不已。卻在這時,李逵的兄弟李清歸來,看見了官府要捉拿的李逵轉生便去找幫手。李逵為了不讓母親受到牽連,將一錠銀子放在了桌上,希望李清不要來追趕。李逵背著母親徒步走到一座山上時,母親喊渴了,李逵便飛快的去取水了。當李逵回來時,卻不見了母親的蹤影,任憑怎么喊也不回應。李逵焦急萬分,忽然發現地上有一攤血跡,遍跟著血跡走,卻找到了一個虎穴。李逵看到了穴中的兩只小老虎正舔著一只剩下的人腿,心中大怒。一股憤怒之火從心底油然而生,仿佛快要從口中噴出來。李逵操起腰間的兩把板斧,把兩只幼虎多成了肉泥,接著又連斬二虎,為母親報仇雪恨。是啊,母親始終愛著子女,順從自己,為子女們無私奉獻。母親的愛就像清冽的河水,滋潤著子女們這群種子,母親的愛像從天而降的雨露,子女們如禾苗般吮吸著雨露的甘甜……“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正如這首詩所言,母親愛的偉大而又無微不至的。母親時常對我們放心不下,問這問那。雖然有時也會責備我幾句,但是嚴厲的話語擋不住對子女們無限的關心……我們一生一世被母親愛著,也一生一世愛著母親,我們與母親是不可分離的!
母親們啊,我們所有的子女永遠感謝您們。樹高千丈也不曾忘記根,更何況我們呢?等我們長大后有了作為,定當給予厚報。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8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今年暑假,也播出了《新水滸傳》,暑假里,我也看了《水滸傳》。《水滸傳》主要講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在梁山結義,等待朝廷招安,后又為朝廷效力的整個過程。雖然好多故事我還無法理解,可是第一次看這本書,就讓我喜歡上了。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像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一類的人,他們力大無窮,武功高強。我最喜歡的章節是108人結義的那一章,那一張108人來了個大集合真是夠爽的。我覺得這水滸傳里一首一首的詩寫得很生動,把人物外貌、場景都描寫的很透徹了。只要一看這短詩,就似乎看到了當時的場景。
讀了水滸傳讓我覺得貪官、腐敗把宋朝給毀滅了,像蔡太師還有昏庸無能宋徽宗,他們就是貪官。我覺得像方臘這樣的農民起義軍才是正確的,抗擊腐敗打擊貪官。水滸傳一書講的就是兩個字,一個“忠”,一個“義”,梁山泊上的好漢都效忠于宋江,都愿意為宋江兩肋插刀的。
讀了水滸傳,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現在社會,現在也有許多貪官,接受賄賂。這種可恥的行為是人人都不喜歡的,這不就像高俅、蔡太師他們這一類人嗎?水滸傳里也有一些陷害的案子,像林沖本來是去和高太尉比刀法的,但卻被陷害要謀殺太尉,被發配到了別的地方;水滸傳里的人物都是熱情豪邁的,對人對事都很慷慨激昂,而我們現在的社會都冷漠化了。雖然做好事會被人誤會,可是如果碰到有人需要幫助,我想我一定會幫助別人,做好事是每個小學生應該做的。
看了水滸傳,給我了很多啟發,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好書就像好老師,帶領我成長,我喜歡看書。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9
很早就聽說《水滸傳》非常好看,張老師也覺得適宜我們初一學生課外閱讀,我便央求媽媽買。正好媽媽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給了我。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把《水滸》的上冊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斗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作者觀察細致入微,雖然在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呢?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么理由殺他?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這也能稱作好漢?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
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0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通讀一遍后,掩卷長思,不禁感慨萬千。小說描寫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聚義梁山泊,對抗朝廷,后又被招安,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又遭奸人權臣謀害的英雄故事。小說的一個閃亮點是對人物的塑造和刻畫上以眾多的英雄好漢的.“忠義”為主線而又各具人物性格特點。“及時雨”宋江是一個積公好義,為人慷慨,以理服人,同時是一小史。他是被逼上梁山,造反是被動的,后來為了大家博一個好前程,后期主張招安的。阮氏三兄弟卻不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主動反抗壓迫和剝削,很早就參與智取公辰綱,對抗朝廷水軍,都是急先鋒,他們是底層的勞動人民代表。盧俊義是士紳,相當于當代富人,并且有武功,他是被騙上梁山,最后因眾人勸說及忠義面前,他也積極參與對抗朝廷。“青面獸”楊志是軍人代表,他本名將之后,因殺人后又丟了生辰綱,最終走上梁山,他性情耿直,不擅為人處事。
眾多的人物形象,各具其特點,一百零八名好漢的形象被作者刻畫的栩栩如生,和各個人物背景相互襯托,反映出一個個又忠又義的綠林好漢形象,讓人敬佩!
如今社會太平盛世,人們豐衣足食,生活日益安逸幸福,但忠義之舉卻彌足珍貴,法制社會,我不欣賞盲目講哥們義氣的兩肋插刀,但是大忠大義不能缺失,對祖國對人民要忠要義要愛,對朋友親人也應有情義,這是從書中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1
《水滸傳》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的發生、發展、以及失敗的整個過程,展現了封建社會時的黑暗,并歌頌了起義軍英勇的反抗精神和梁山好漢行俠仗義的人格魅力。
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個綠林好漢當中,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有好幾十位,像魯智深、林沖、武松、宋江等。當然,書中不僅寫了個人的抗爭,還寫了許多集體行動。如由晁蓋、吳用等人計劃的`智取生辰綱就是最早的一次集體行動。在此后,又經過了幾次小規模的聚義。這些好漢就像分布在各地的小溪流回大海一樣,從四面八方前來投靠梁山泊,梁山起義軍的勢力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尤其是在宋江上了山之后,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幟,梁山好漢所向無敵。可就在梁山事業發展之鼎盛時,一層可怕的陰影籠罩了整個山寨,那就是歸順朝廷!
在眾多的好漢當中,武松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醉打蔣門神”等十來回集是寫武松的故事,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如天神般的英雄。除此之外,還有愛抱打不平的魯智深、性格粗獷的李逵、機智聰慧的吳用……正是擁有了這些頂天立地的綠林好漢,才構成了這只強大的、無人能敵的梁山泊起義軍。
現在,看了我的介紹,想必大家也一定都喜歡上了這本書了吧,找個機會也找來看看吧!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2
這個故事首先要從武大郎的死開始,武松作為武大郎的親弟弟,又身為都頭,而且自己是名揚天下的打虎英雄,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那么在這一回中,武松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我們怎樣去看待以為英雄男兒的愛恨情仇,去剖析武松的心理呢?
武松于獅子樓恨殺西門慶讀書筆記:
武松在陽谷縣坐了都頭,又上京辦事。回來時,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實情,去告官,誰知縣館已受賄,無奈下在獅子樓為武大郎報了仇。
其中,讓人看得最熱血沸騰的就是最后報仇時殺死西門慶的那一段,武大郎雖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也得到了她該得到的惡果,而武松為民除害還被發配孟州。我覺得這有可能是作者在諷刺當時的朝廷昏庸無道。西門慶在這里被作者描寫的簡直是“臭不可聞”,幾乎上誰看完都痛罵他一兩句,這能體現作者是多么的會描寫人物啊!
武松殺西門慶:顯得有些無奈,因為官府管不了,而武松卻是帶著一顆正義之心和良知去找西門慶報酬,深知自己報酬之后已經成為了一名殺人犯,但泯滅不了的是自己的那顆心靈!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感到最可悲的則是:老百姓有冤屈卻只能用武力去解決,官府是靠不住的,也管不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才造就了武松這樣的俠肝義膽的人物。
讀水滸,讀到這里也應該有一些無奈的感嘆!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3
水滸傳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它以宋江等人各個都被“逼上梁山”為主題,主要江蘇了各個好漢的經歷,其中使我最深印象的兩個字忠和義。
魯智深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他十分愛吃狗肉并且武藝高強,精武剛勇。他的武器是一把禪杖。又一次他和李忠和張進在一家店里吃飯,只聽隔壁在啼哭,魯智深便走過去問怎么回事?一老一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了一遍。魯智深聽了之后大怒。原來是有一個叫鎮關西的人欺負這一老一少。魯智深便說:“明日我與你同去見那鎮關西如何?”老少立刻答應。
第二天早上魯智深出門便找到了鎮關西。鎮關西一見到魯智深立刻說好漢贖罪。魯智深說給我來十斤精肉不能有肥的切成臊子。鎮關西立刻叫人去做。做好之后放在魯智深面前。魯智深又說再給我來十斤肥肉切成臊子不能有瘦的,鎮關西再次叫人弄好放在魯智深面前。誰料。魯智深又說給我來十斤骨頭切成臊子不得看見一點肉。這下把鎮關西氣壞了。掏出一把小刀向魯智深刺去,魯智深立刻回首打了他三拳。竟然將他打死了,這就為那老少報了仇恨。
水滸傳由于官場的險惡所以各自上梁山,現在回憶起,仿佛那一百單八將還在面前若隱若現。
我愛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也愛各個好漢的豪爽性格,但我更愛的是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精神忠和義。
六百字水滸傳讀書筆記篇14
在茫茫的文學之海里,《水滸傳》散發出別樣的色彩。《水滸傳》在眾多的文學作品里脫穎而出,迸發出不一樣的色彩,熠熠生輝。而《水滸傳》里描繪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為這本書畫上了一筆濃厚的文學色彩。他們就是《水滸傳》中梁山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好漢。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為背景,塑造出了梁山108位好漢的形象。
在《水滸傳》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武藝高超,謙虛忍讓的林沖,他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英雄”二字。
在教頭時期,他忠君愛國,原本過著幸福的生活。可美好時光易逝,高俅義子高衙內看中林沖妻子,林沖比較開始忍氣吞聲,不愿背叛朝廷,觸怒上司,但他的退讓沒有讓他得到什么。反而被高衙內霸占妻室,并被設計誤入白虎堂。在眾人的求情下,他才免于一死,比較后被發配滄州。但到了滄州,卻因為拿銀子稍慢,被差撥萬般侮辱。但是林沖忍氣吞聲,一直在忍耐。原本是一個武藝高強,受人尊敬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現在竟在一些無名小輩面前,低聲下氣地賠笑臉,這是多么可悲啊,真是造化弄人。
同時林沖也有寬容的一面,在充軍路上,林沖被薛霸董超萬般欺凌,差點被吊在樹上被一棒打死,所幸被魯智深所救。正當魯智深正想殺死兩個小人時,林沖卻選擇原諒他們。因此林沖的“寬容”值得我們學習。
在林沖的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我們引以為戒的地方。值得表揚的是他有一個寬容的胸懷。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就是他太過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不能勇敢的站出來。因此我們要學習他的優點,而將他的缺點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