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讀書筆記摘要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思維的成熟和獨立。經典讀書筆記摘要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經典讀書筆記摘要,方便大家學習。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1
《簡愛》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一本著作,夏洛蒂勃朗特用她女性獨特的細膩手法描寫了主人公簡·愛的一生。
有人說這部書就是一部自傳,是作者生平的寫照,也包含了她對美好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很認可這種說法,書中很多段落的描寫都是那么的真實,讓我不得聯想到夏洛蒂的少年也有這么多的磨難,但是她又是何等的獨立、堅強、不屈不撓。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2
有這么一代人,他們擁有張揚的個性,非凡的創造力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會遇到一點困難而退縮,他們有著遠大的志向,相信自己能為祖國做出貢獻。他們便是“90”后。
我于1998年生,我為我是“90”后中的一員而自豪!看!我們個性十足、魅力無限,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更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勇敢無畏、敢作敢當,因為我們是“90”后!!
“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90后的我們將巴金的這句話時刻銘記在心,懂得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難道不是嗎?想想那三個為救別人而犧牲了自己的大學生,他們是90后的代表,同樣也是90后的驕傲。這足以表明,我們不僅僅只懂得享受,更懂得奉獻。我們會讓我們的生命開花結果!
我們會自己尋找快樂,創造快樂。我們跟上潮流的步伐,在網絡聊天中,我們會把“是”說成“素”,會把“我”說成“偶”,會把“這樣子”說成“醬紫”,會把“不要”說成“表”......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沒有戰爭、沒有硝煙的年代里;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有著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舒適的學習環境;我們是幸福的,國家為我們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使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跨入了知識的殿堂。我們再也不會像我們的祖輩和父輩那樣,因為戰爭而失學,因為貧困而失學。
有人會這樣評論我們,“90后是導致民族道德衰退的一代”,是“中國最頹廢的一代”,看著這些打擊90后的文字,我們只是嫣然一笑,無需解釋,也不用解釋,我們會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敢擔當的一代,我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一代。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會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3
書是知識的海洋。在書中蘊含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海蒂》就是一本十分搞笑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尋味的書。
書中生動地描繪了海蒂這個天真燦爛、心地善良的小姑娘。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而又樂善好施,幫忙他人,年紀雖小卻有著一種十分感人的魅力。海蒂的那個外表冷漠、心地善良的很有個性的爺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去教誨海蒂;而海蒂則用純真的愛,溫暖爺爺冷卻了的心,改變了他孤僻而又冷漠的性格。真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孫女啊!
書中還刻畫了喜歡放羊玩耍、不愛學習的牧童彼得,他在海蒂的引導下,逐漸喜歡學習,成為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令人憐憫的瞎眼老奶奶,她在海蒂的關懷下,獲得了歡快和樂趣;海蒂在福蘭多托結實了一位心地善良的癱瘓姑娘克拉拉那關心、體諒、善于啟發孩子的老奶奶,他們都被海蒂那可愛又善解人意的性格所感動!海蒂這助人為樂的品行同樣也贏得了他們的好感和熱愛。
書中也描繪了阿爾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樸實深厚的民族情誼以及海蒂對完美家園的熱愛。
我真佩服海底那樂于助人的愛好!我就應要好好學習海蒂,多幫忙有困難的人,只有做到這樣才能與全世界和平相處!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4
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里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后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著自己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傷和難過。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并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為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
海倫·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于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
倫·凱勒終于說出了斷斷續續的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跡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著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后悔。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的精神。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5
高中的時候,老師上課時放過《邊城》的電影,時隔有些久了劇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結局不太美好。這幾日讀完《邊城》,深深嘆息,有些可惜,純潔的愛情在故事的結尾并沒有圓滿的結局;又有些向往,向往邊城的生活,人情質樸,風光秀麗。讀完有很多感想,卻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里,有一個老船夫,守著一條渡船,幫來往的人渡河。他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與一名屯戍軍士未婚生子,后來二人雙雙殉情。老船夫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一心希望把翠翠托付給一個可靠的人。在一次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
小說里描寫的人情景是那么鮮活那么讓人覺得真實。純樸真誠的人、難以言狀的情和如詩如畫的景都令人向往。
邊城的人,里面的每個人都如此個性鮮明。翠翠,她善良無心機,如同一只小獸,美麗而羞澀,有著山里人特有的性格,溫柔單純,賢良淑德,勤苦耐勞。翠翠的爺爺,對翠翠呵護備至,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他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大老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二老攤送,好勝,志在四方。
邊城里的情,我覺得里面真實的情感真的讓人無比動容,爺爺對翠翠終生大事的憂慮,翠翠對爺爺深深的愛戀,這是祖孫之間的親情;翠翠與大老二老之前的情愫,這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鄰里鄉親之間的友愛,這是純樸的鄉情。
邊城,它是如桃花源般與世無爭的存在。“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后,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景美,仿佛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副優美的畫卷,帶我走進了世外桃源。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以此為結尾,我也以這句話作為讀后感的結尾,希望故事里的翠翠能夠等到她要等的人。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6
鏡子說:“憑理智來領會是個悲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題記
鏡子有一泓清凈的甘露,鏡子真實的看透著每一個人。鏡子不會說謊。他會聚集陽光的力量,憤怒地:“燃灼”著欺騙者的心靈,卻不惜用盡所有的甘露。而當鏡子“空”了的時候,就真得什么也沒有了。如同是湖泊的干涸,鏡子,慢慢地,消失在了,人們的,眼簾之中……
傲慢,偏見,這兩個毋庸質疑的貶義詞,讓簡。奧斯丁的作品成為精致的象征一時之間聞名遐邇,從而傲慢與偏見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偉大著作。
簡。奧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其間英國小說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是時期。當小說大師先世之后,就接踵而起以范妮。伯尼為代表的感傷派小說和哥特式傳奇小說。雖然風靡,但終究因蒼白無力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后奧斯丁發表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勸導》等六部小說。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傷感、歌特小說的矯揉造作,從而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開始啟蒙。《傲慢與偏見》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然而所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述了四起姻緣,通過對照與描寫,提出了道德行和行為規范的問題。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為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為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為他們有傲慢,有偏見,才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一樣。伊麗莎白也只因為對達西的偏見,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可欣的是,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矛盾最終融解了。然而,設想,如果達西沒有向伊麗莎白示愛意,或是在遭到拒絕和人格的侮辱后沒有澄清,并放棄了對真愛的追求,那結果又會是怎樣?會是一個悲劇,也許簡與賓利執著的感情也會毀于一旦,莉迪婭的輕狂舉動會使貝爾特家庭蒙上羞恥的陰影,名聲敗壞。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呈現。因為達西用他理性的眼光看到了伊利沙白的純真,他原諒了她。因為愛她,所以他會不顧祖母凱瑟琳的阻止,毅然選擇了她。
這樣起伏跌蕩的愛情,僅有真摯愛情的滋潤,他們是因為有了“愛”才走到一起,簡與賓利,達西與伊麗莎白。他們的愛是純粹的,而夏洛特與柯林斯的愛情則完完全全建立在金錢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從那時起延續到至今,滲進了人類進步的歷史之中。
我是個主張有真愛的人,因為人的一生如果是為錢而活著,那么試問,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擁有無憂的生活保障?當一個人成為了最富有了人,而卻得不到精神上的富有,此時,當你離去的時候,余有你空空一人,拂得兩袖清風卻不到生命的真諦。生命是無比可貴的,緊緊地栓緊它,不能松手。我不曾了解愛情,當我知道它得來不易,它像是坐在海綿里的玻璃花瓶,也許一個側身,就碎了,也許它永遠被海綿圍繞,安靜的置放在那兒。誰都不知道我的會怎樣,但至少,人的精神寄托是無盡與可貴的,愛情是無法用金錢來估價的。我羨慕爸媽永遠幸福與甜蜜的愛情,盡管時間會沖淡一切,可在他們的平淡中,始終孕育著一股強大的美,向我沖擊,向生命進發。
鏡子不是透明的,但鏡子會反射無限的能量。鏡子不會說謊,當它枯竭的時候,它的心就真正空空如也。那,才是一個真正的悲劇。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7
你的名字叫“堅強”———讀《藍色的海豚島》有感
相信每個看過《藍色的海豚島》這本書的人,一定會對書中的主人公——卡拉娜充滿了敬意。是的,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女孩,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那驚人的生存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
在太平洋中有一個形狀像海豚的島嶼。島上居住著主人公卡拉娜和她的族人,因為受到捕獵海獺為生的阿留申人的追殺,他們逃到了另一個島上。可是在離開時,卡拉娜為了救弟弟而被族人遺忘在了島上。在等待援救船只的到來中,堅強的卡拉娜在這個荒島上孤獨地生活了18年。18年!這是一段多么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18年!有多少痛苦和煎熬讓小小的卡拉娜獨自承受!然而就是這18年,卡拉娜用她那無比頑強的毅力走過了生命中每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
書中的每一個情節,卡拉娜的每一個舉動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震撼著我。知道嗎?當卡拉娜離開族人獨自生活時,才12歲!12歲,只比我大了一歲而已。可平日的我,卻連獨自在家呆一天都不行,爸爸媽媽出門我總是要跟著走。偶爾一人在家,心里就怕得要命,總是不停地打爸爸媽媽的電話,催爸爸媽媽快快回家。再看看卡拉娜,她一個人在荒島上不僅學會了捕獵食物、制造武器,還能照顧島上的小動物,與它們和睦相處,雖然孤獨但又充滿了快樂。相比之下,膽小的我真的應該好好學學卡拉娜的那份大膽,那份勇敢與獨立了。
在卡拉娜的身上,還有一種閃光的品質值得我去學習,那就是——頑強。在漫長的18年中,卡拉娜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意志,一個人堅持活了下來。看著她躲避野狗的襲擊,看著她一人抓捕兇惡的大章魚,看著她自己療傷,自己做衣服……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敬佩。想起前不久,自己在學騎自行車時,因為摔了幾跤就向媽媽哭嚷著再也不要學了;學琴時因為一個曲子難彈想就要放棄;寫日記時,總是找借口偷工減料……這些事情,真是讓我慚愧萬分。因為這些困難與卡拉娜所遭遇的艱難困苦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卡拉娜,你的名字叫“堅強”!是你讓我懂得了:生活中,面對困難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頑強勇敢地去面對。只有堅持才會有成功的一天。從今天起,我要決心做一個像你那樣堅強、勇敢、自立的女孩!這是我的決心,更是我的誓言!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8
《伊索寓言》是出自古希臘這一世界著名的寓言家伊索之手,每篇寓言都閃閃發亮透出智慧的亮光。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看的《老鼠和青蛙》。
這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有只青蛙的戀愛觀發生了變化,它愛上了一只老鼠。它想怎么樣才能和自己的所愛更加親近,于是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把我倆的腳互相綁住,那就能時時在一起了。”想到這個主意后它立刻找了材料把自己的腿跟老鼠的綁在了一起,開始了形影不離的生活。在陸地上,倆都是用跳的方式行動,還好夠默契,沒一會兒就能“同步”順暢地走路。但是到了池塘邊,跟往常一樣,它往河里一跳,想泡個涼水澡。盡情地游泳竟然忘記自己腳上綁著只老鼠。這老鼠也真是苦命啊,在水里喝了好幾口水,終于氣絕身亡了。“呱呱呱”青蛙還在享受水里的樂趣,不知不覺危險來臨。原來老鼠泡久了就浮出水面。這時天空中正在捕食的鷂子經過,低頭一看有只老鼠,就低頭俯沖了下來。有力的爪子一抓,老鼠被拽了出來,跟老鼠綁在一起的青蛙也莫名其妙地飛到了天空。倆情侶就落入鷂子的肚里,成為它美味可口的晚餐了。
兩個人如果關系太親密了,那么一人要是有災難了,會連累另一個人。這若傳遞給我們這樣的一個信息:“朋友不能交心,淺嘗輒止。”我覺得只是表面的意思,好伙伴間就是同甘共苦,一人得到什么好處兩人一起分享,一人受到懲罰,兩個人也是互相擔當。為人處世更應該是在擇友上進行思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你選擇的是一個良師益友,在他的影響下,你們倆積極互動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如果選擇的是酒肉朋友,只是平時吃喝玩樂的時候才有豪言壯語,可能還會帶來酒后亂言亂行的麻煩。如果已經跟酒肉朋友成為知己了,要么改變他,要么遠離他。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9
暑假里有幸拜讀了張文質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感觸頗深。張文質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詳盡而又靈動地提煉、詮釋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藝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個時代的節奏是快的,教育也是快節奏的。在教育中,我們追求的往往是快速見效果,而忘記了教育是慢的藝術,甚至忽略了教師的以身作則。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
應試教育就像工廠的流水線,孩子們被作業加速加工,慢慢失去靈氣,真是無奈的現實。但是張老師認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這樣的教育在我們任何人看來,或許都會覺得都是一種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張老師很顯然給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慢是一種什么樣子的課堂,什么樣的教育呢?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速度要放慢,慢下來教師才能注意到每位學生的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多給他們提供創造、交流經驗、合作學習的機會,逐漸增強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
教育是慢的藝術。在教學上,教師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然后順著這種正道,終成大器。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功利的教學都是短暫的,不關注長遠的,不關注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的。我們的教學研究,也是慢的藝術,有所發現,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這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慢”絕不是懈怠。既然是一種藝術,那就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要學會等待,因為有一種愛叫做等待,十個指頭還不一樣齊呢!學生參差不齊,也許有的學生屬于大器晚成型的,讀小學時懵懵懂懂,若是逼急了,說不定埋沒了將來的人才。“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家庭對孩子的期待各不相同,每個孩子智能狀況各不相同,學習心向也不一樣,怎么能簡單地對之做評判呢?所以真正的幫助都應該是具體的、個別化的,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課間經常和個別孩子在談心,有時在教室門口,有時在操場邊上,有時就坐在大樟樹下。她的一個姿勢至今我記憶猶新——就是俯下身子,右肩半傾斜,頭朝著孩子,手在比劃著什么。我想,這就是低聲下氣的教育,這就是和顏悅色的教育,這就是慢的教育藝術啊!
張文質先生說:“生命化教育,就是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它不是僅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達和理解,它必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這個具體的實踐過程,往往就只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關切的姿勢,一種換位的思考,一段深入人心的談話……
慢慢地來,慢慢地教,慢慢地手把手,慢慢地陪著她背記單詞……在慢慢中,我們也在慢慢老去。時光飛躍,我們在教育教學旅程中慢慢地學會低聲下氣,學會和顏悅色,學會以自己寬廣的心胸去接納學生的缺點,并及時想辦法使之走入正常的軌道。這些微妙的教育我們漸漸地學來,也漸漸地運用。
經典讀書筆記摘要篇10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并且,通過寓言故事,教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
《格林童話》寓教于樂,每一則故事都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一定要孝順、尊敬……
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矛盾沖突置于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為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愿,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欲如潮如流的社會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里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采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