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
摘抄是指從文刊、文件等資料里閱讀的時候,把語言優美,值得品析,值得學習的詞語,句子,段落記錄到本子上,閑暇時拿出來翻閱。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1)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譯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么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
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注釋
1.此地:指易水岸邊。
2.燕丹:戰國時燕國太子丹。
3.發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冠:帽子。
4.人:指荊軻。
5.沒:死,即“歿”字。
6.水:指易水之水。
譯文
就是在這個地方燕丹送別荊軻,壯士慷慨激昂,場面悲壯。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只有易水還是寒冷如初。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圍困七日。
1.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2.天山:指祁連山,位于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
3.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圍困劉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5.戍客:指戍邊的兵士。
6.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里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譯文
巍巍天山,蒼茫云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呵,你幾時能卸裝洗塵歸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2.:往,去。
3.:揚州的舊名。
4.: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5.: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6.沿江順流而下。
7.只。
8.:天邊。
譯文
老朋友離開西邊黃鶴樓,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揚州。孤帆遠去在水天盡頭,只見長江向天邊奔流。
【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1.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2.不適:不悅,不快。
譯文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2)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注釋
1.曲――古代歌曲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爭生活的。
2.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3.引弓――拉弓,開弓,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5.白羽――箭桿后部的白色羽毛,這里指箭。
6.沒――陷入,這里是鉆進的意思。
7.石棱――石頭的邊角。
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颯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天亮去尋找那只箭,已經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注釋
1.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浩瀚無際的天空。
3.幾萬條:虛指,比喻多。
譯文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向會。家家戶戶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盡了幾千條紅絲線啊。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注釋
1.不值:沒有遇到主人。
2.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
3.小扣:輕敲。
4.柴扉: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譯文
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為什么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墻來。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嫦娥:神話傳說中月中仙女。相傳她是本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里求來的不死藥,就飛入了月宮。事見《淮南子·覽冥中》及高誘注。
2.云母屏風:以美麗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風。燭影深:燭影暗淡,表明燭已殘,夜將盡。3.長河:銀河。漸落:漸漸西沉。曉星:晨星。沉:落。
4.應悔:定會悔恨。偷靈藥:指偷長生不死之藥。
5.夜夜心:因為孤獨而夜夜悔恨。
譯文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3)
【絕句】
南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注釋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譯文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系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釋
1.“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2.“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3.“排”,推,這里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
1.郭:外城。
2.一:助詞,加強語氣。孤蓬:蓬草遇風吹散,飛轉無定,詩人常用來比喻遠行的朋友。
3.征:征途。
4.隨風飄轉的蓬草,這里喻指遠行的朋友。
5.茲:此,現在。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
譯文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釋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4)
【約客】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注釋
1.有約:即邀約友人。
2.家家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譯文
梅雨天里的雨下個不停,青草從中,池塘里,青蛙的鳴叫聲此起彼伏,悠揚悅耳。邀約的朋友怎么還沒有來呢?已經過夜半了,怕是不會來了,我百無聊賴地閑敲著棋子直至燈花落盡。
【登飛來峰】
北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注釋
1.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前靈鷲峰。傳說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以為它象天竺國的靈鷲山,并說“不知何時飛來”,故而得名。
2.千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陸賈《新語·慎微》有“邪臣之蔽賢”句。
譯文
飛來峰上聳立著高高的寶塔,我聽見雞叫便看太陽升起.
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因為人已站在層的地方
【書湖陰先生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釋
1.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里選錄第一首。
2.護田:保護園田。據《漢書·西域傳序》記載,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護。將:攜帶。綠:指水色。
3.排闥:推開門。闥:宮中小門。據《漢書·樊噲傳》記載,漢高祖劉邦病臥禁中,下令不準群臣進見,但樊噲排闥直入,闖進劉邦臥室。
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釋
1.隨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樹林里飛來飛去。
2.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3.金籠:鑲金的鳥籠。
4.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5.始知:現在才知道。
6.不及:遠遠比不上。
譯文
千百聲的鳥囀,任意回蕩著,(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題臨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1.邸:官府,官邸。
2.休:停止、罷休。
3.直:簡直。
4.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5.暖風:這里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癡迷的“暖風”。
6.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譯文
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5)
1、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宋·林升
2、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朝天子·詠喇叭》元·王磐
3、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南宋·陸游
4、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
5、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
6、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南宋·李清照
7、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8、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9、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
10、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拌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6)
1、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秋浦歌》李白
2、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商山早行》唐·溫庭筠
3、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4、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5、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6、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唐·劉禹錫
7、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唐·杜牧
8、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唐·劉禹錫
10、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贈花卿》唐·杜甫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7)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2、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塞下曲》唐·盧綸
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浪淘沙》唐·劉禹錫
4、西塞山前白鴛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唐·張志和
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
6、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游園不值》唐·葉紹翁
7、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鄭燮
9、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10、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唐·張繼
摘抄古詩詞三年級下冊(篇8)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維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唐·王翰
5、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出塞》唐·王昌齡
7、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唐·李白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9、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漢樂府
1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鴛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