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包括語言的運用、結構的安排、主題的提煉等。要怎么寫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1
在學校的小組工作室,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美國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很感人。
影片講的是:一位名叫布萊德·科恩(bradcohen)的妥瑞癥患者,小時候就換上了這種病,他總是不由自主的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臉部扭曲、聳肩膀、搖頭晃腦;及不自主出怪聲。他的爸爸總是認為他是故意的,而他媽媽堅信著是病而已,后來他們離婚了。布萊德長大后一心想成為老師,于是他開著車把這個城市的所有學校找了一遍,在最后一所學校應聘時,他成功了。他把自己的學生教的全是精英,連那個皮蛋也規規矩矩了。我很感動,因為一個患了妥瑞癥的人,用自己的信念、堅強、努力征服了妥瑞癥,為自己的一切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影片之中有個讓我難忘的片段,一個校長,一個通情達理的校長,把布萊德·科恩喊到臺上來,面對著曾經嘲笑過他的同學,老師,問他為什么會發出怪聲,校長最后問他一句,我們到底怎么樣才能幫助你,布萊德科恩說,別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對!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每個人都能做出精彩的事情。
我想布萊德之所以那么有活力,樂觀,且有堅定的信念,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他稱呼自己的怪聲和抽動為“朋友、伙伴”,他從一開始就接納自己這個現狀,并且從不自我欺騙,也不祈望外部環境有一天會變好。這一點也使我非常感慨。的.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各色人等,五花八門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地震,澇災,貪污,內幕,學術造假,被騙,人肉搜索,股市動蕩,物價上漲……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哪一天停止過,并且看起來短期內也不像會停息。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是現實存在的,但是我們在這里,我們選擇看到些什么?我們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黑色的負面事件里,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有創造性地應對它?我們是認真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還是甘愿把自己困在布滿泥沼的過去自我憐憫呢?
布萊德的同學欺負他,老師批評他,鄰居嘲笑他,他去打高爾夫也會被人轟出來,甚至學生家長也不理解他,那些人都沒有錯,他們的反應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認為合適的選擇,他們有權利對外界的事物帶有自己的評判,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富有同情心,都充滿善意。但布萊德可以選擇,他也有同樣的權利為自己做選擇,他可以選擇不在意他們,也可以選擇每天為他們的態度傷心,他可以選擇謾罵他們以維護自己,也可以選擇理解他們以釋然內心,他可以自暴自棄以理所當然的態度讓父母供養自己,他也可以自強不息笑對病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無論如何,都是一生。只看他選擇去過怎樣的一生。但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他這一生的感覺,是充滿幸福喜悅,還是滿懷心酸悲苦。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2
《叫我第一名》觀后感
今天的語文課李老師開恩,讓我有幸觀看了《叫我第一名》這個勵志又感人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名叫布萊恩的男孩子在六歲的時候得了一種怪病——妥瑞氏癥,最后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戰勝病魔,實現理想、收獲愛情,贏得人生的故事。
電影中的主人公布萊恩,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六歲時候布萊恩得了這種怪病,經常不由自主的甩頭,發出像狗一樣的叫聲,從那個時候他成了大家嘲笑的對象,學校的同學叫他精神病、怪胎,老師認為他故意影響課堂秩序,沒有人理解他,認定了他是故意這樣,最后被學校退學。當時他的父親也是不理解他,認為他是淘氣搗蛋,故意引起人的注意。
幸好還有一個人支持、相信布萊恩,這個人就是他的媽媽,媽媽找了好多醫生來給布萊恩看病,結果并不理想,媽媽并沒有放棄,最后在圖書館借的醫學書里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妥瑞氏癥,也是媽媽的態度一直影響著布萊恩,雖然妥瑞氏癥沒發治療,但是布萊恩的媽媽堅持讓孩子上正常的學校,過正常人的生活,接受別人的異樣的眼光。媽媽還為布萊恩聯系了新的學校,剛進新學校同樣沒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音樂會上校長與布萊恩的對話改變了人們對布萊恩的看法,也改變了布萊恩的人生。校長
大學畢業后的布萊恩陽光、自信,成績優異,理想是當一名教師,可是一開始應聘屢屢被拒,大家都是因為布萊恩的病沒有接受他,在媽媽的鼓勵下,布萊恩重新燃起斗志,最終被景山小學錄取,并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電影演完了,我在想假如我就是那個布萊恩怎么辦?好吧,我也有過肌肉抽動的情況發生,我的媽媽像布萊恩的媽媽一樣,帶我四處求醫,最后選擇了中醫療法針灸加湯藥,而我比他幸運的是,我屬于單純性的肌肉抽動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我已經痊愈了。
影片中的布萊恩雖然沒有我那么幸運,但是他沒有向妥瑞氏癥低頭,一次媽媽帶他去參加了一個和他共同遭遇的病友聚會,也真是這次聚會增強了布萊恩戰勝病魔過正常人生活的信心,為他日后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性格打下了基礎。同是12歲的我深知自己不如他堅強、沒有他的樂觀自信,沒有他堅持到底的決心。
當世界為你關上門,一定會打開一扇窗,布萊恩被不理解他的學校開除后,新學校接納了他,校長還通過在音樂會舞臺上與布萊恩的對話,讓全體師生了解了他的病情,大家同情、理解、包容、接納他,校長的做法激勵了布萊恩,并成為了他的榜樣,樹立了他今后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理想,而且幫他建立了就算學生與眾不同,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也要給學生學習的機會的教學理念。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每粒種子,都有他的花期,讓種子接受陽光的照耀、給予愛的自由,雨水的滋潤,靜等花開!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3
看完了《叫我第一名》,確實有很多感慨,影片之中有個讓我難忘的片段,一個校長,一個通情達理的校長,把布萊德·科恩喊到臺上來,面對著曾經嘲笑過他的同學,老師,問他為什么會發出怪聲,校長最后問他一句,我們到底怎么樣才能幫助你,布萊德科恩說,別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每個人都能做出精彩的事情。
我想布萊德之所以那么有活力,樂觀,且有堅定的信念,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應該如此,每個孩子的自身情況不一樣,如果我們過多的去強加給孩子一些東西,未必是好事,往往會適得其反,首先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理想目標去奮斗,我們最多在身邊起到輔助作用,畢竟未來的路是他們自己在走。
布萊德稱呼自己的'怪聲和抽動為“朋友、伙伴”,他從一開始就接納自己這個現狀,并且從不自我欺騙,也不祈望外部環境有一天會變好。的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各色人等,五花八門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是現實存在的,但是我們在這里,去選擇看到些什么?我們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黑色的負面事件里,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有創造性地應對它?我們是認真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還是甘愿把自己困在布滿泥沼的過去自我憐憫呢?
布萊德的同學欺負他,老師批評他,鄰居嘲笑他,他去打高爾夫也會被人轟出來,甚至學生家長也不理解他,那些人都沒有錯,他們的反應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認為合適的選擇,他們有權利對外界的事物帶有自己的評判,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富有同情心,都充滿善意。但布萊德可以選擇,他也有同樣的權利為自己做選擇,他可以選擇不在意他們,也可以選擇每天為他們的態度傷心,他可以選擇謾罵他們以維護自己,也可以選擇理解他們以釋然內心,他可以自暴自棄以理所當然的態度讓父母供養自己,他也可以自強不息笑對病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無論如何,都是一生。只看他選擇去過怎樣的一生。但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他這一生的感覺,是充滿幸福喜悅,還是滿懷心酸悲苦。
布萊德兄弟的互動卻讓他們的父親發怒了,他當著眾人的面喝斥布萊德……然后,周圍瞬間安靜了下來,人們都將目光集中到了布萊德身上,這時的小布萊德有一個吞咽口水的動作,眾人的注意讓他緊張又不安了,他怯怯的看了看周圍,然后安靜的跟著父親上了車。
不得不說,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小家伙沒哭,我卻感慨萬千。在生活中,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因為作業、因為貪玩等大聲呵斥過兒子,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了。呵斥完之后我的心里其實也不是滋味,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想去給孩子認錯又抹不開面。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4
在片中,感動于母親的支持和信任。當同學、老師甚至是科恩的父親都認為科恩是個有問題的孩子時,母親卻支持他,幫他找醫生,而醫生也誤解科恩時她自己去圖書館研究,幫科恩找出真正的病因,并想辦法治療他的病;當科恩找不到教師的工作而氣餒時,母親跟他說,相信他一定行,相信他是最棒的……
感動于校長的魅力。雖然沒有多長的鏡頭,但是作為同行的我感觸是深刻的.。他沒有向父親一個批評他的學生,而讓布萊克參加一直不敢參加的音樂會,他想讓布萊克意識到,人們能理解他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的想法,他也想讓全校學生能接納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學生。正是這樣的老師,教會了布萊克堅持,正是這樣的老師,給了布萊克待在學校的機會,正是這樣的老師,讓布萊克有了當上教師的愿望……
感動于科恩的樂觀和堅持。他從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做自己夢想著的事情。長大后的科恩正在找老師的工作,可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對他說不,因為他有多動癥,他們認為多動癥會影響教育孩子,認為他不可能勝任,可是科恩幷沒有放棄,父親還是不理解他叫他到自己的單位去工作,可是科恩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的,最后他找到了一家能夠接受自己的學校,他教得異常出色,跟自己的學生溝通得很好。他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就像他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一樣。終于,他被評選為了年度最佳教師。
感動一直伴隨我看完電影。電影中科恩的病雖然沒有治好,但是他擁有正常人一要的生活,他喜愛的教師事業,他知心的愛人,他親愛的家人,他可愛的學生……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不放棄,戰勝疾病。他讓我懂得了永不放棄,“永不放棄”這四個字要用一生去詮釋,才有意義。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5
我第一次明白有這樣的病——妥瑞氏癥,并且暫時無藥可救。主人公小的時候,被當作調皮搗蛋的男孩子被誤解,被嘲笑、孤立,包括自我的父親,都只是認為他是故意去做出的一些怪異動作……這部影片,打動我的是,取材于真人真事改編,是一部十分勵志的影片,改變男主生命軌跡的,是他遇到了幾個重要的人,其中第一個,就是他的媽媽。影片并沒有大手筆的去刻畫母親偉大的形象,但總能不留痕跡的顯示著媽媽是如何造就男主命運的。我在那些細節之處感受著這位媽媽的偉大,無論孩子處于怎樣的狀況,理解他,鼓勵他,相信他,并支持他!
在國外的影視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西方人幽默的天性,而這部電影,同樣如此,樂觀進取的調侃無處不在,主人公隨時隨地的怪異聲音,伴隨著是他一次一次釋然的微笑!是的,微笑,是主人公貫穿整個作品最豐富的表情,明明是很沉重的疾病,可是,因為他坦然的理解了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微笑以待!
很喜歡男主,那么陽光、爽朗,即便是身負疾病,也隱瞞不了他的帥氣!也許這是我們最直接能夠去學習的資料。畢竟,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哪怕你沒有豐沛的天然條件又如何?主要你心中有目標,你只管迎著朝陽奮力向前,夢想大門,終究是會為你開啟的.。從今日起,笑對生活,把笑變成生命的主宰!
順境使人安逸,不思進取;逆境使人成長,就是這么一回事。反思我的孩子們,太欠缺吃苦的機會了,這對她們,并非是一件好事?想想小時候,家里窮,拼盡全力想擺脫總在吃苦的時機,而此刻,卻要制造吃苦的機會給孩子,真是不一樣時代,必須用不一樣態度去應對啊?
“那些人向妥瑞癥妥協,但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男主人公很堅定的向母親宣布到。
這是母親在自查到兒子的病后,試著向外借力,找到了妥瑞癥患者們的組織機構,原本以為這是一個能夠互助的團體,結果發現并非是這么一回事,團體是負面的,傳遞著自我放棄的信息!這是影片中一個很小的畫面,但我明白,這是母親和兒子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因為她們都意識到,靠別人無法幫忙到自我,想要改變,只能靠自我!
一切只能靠自我!
這是我一向秉承的信念,很小的時候,我就有這個意識。但每次看到這樣勵志的畫面,還是忍不住在心里再加分。靠自我的人,她不會輕易被生活打敗;靠自我的人,她會更懂得主動去學習和努力!自我的命運掌握在自我手里,這話一點不含糊。明白這個重要點,同時付諸行動,你,才能變得強大、完美!所以,我再次告訴自我:一切靠自我!你的生活,你作主!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6
在前兩個月的某個假日里,爸媽帶著我到電影院看《叫我第一名》的影片,雖然過了有點久的時間,但影片的內容,仍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這部電影是在介紹一位真實人物叫BradCohen的美國男子,在六歲時便得了妥瑞氏癥,他無法控制自己發出怪聲,而且別人越排斥他時,癥狀就會越嚴重。因為這樣的疾病,在就讀小學時也換了好幾所學校,最后是被一位有著愛心、包容心的校長讓BradCohen繼續就讀,接受教育。
長大后,他想當一位老師,但是很多學校都不愿意錄取他,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所患的妥瑞氏癥會發出怪聲。雖然被潑了一桶又一桶的冷水,但他想當老師的意愿還是沒被澆熄。終于直到有一天被錄取了,校長也是一位有著愛心、包容心的人,最后他憑藉著獨特的教學方式榮獲年度教師杰出獎,而這就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吧!
“叫我第一名”這部影片不僅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的社會中也有著很多類似BradCohen的社會人士,即使他們不愿意,但是還是他們罹患了一些疾病,我們應該包容他們,希望這個社會能多關懷他們。此外,也更讓我可以驗證了一句話-當上帝幫你關起這扇門時,上帝也會幫你打開另一扇門。”就如BradCohen一樣,他雖然罹患了妥瑞氏癥,但他的教書方式就跟別人不一樣-很活潑多元,不會只用黑板,而是實際操作,開啟教學的新世界。
關于叫我第一名的觀后感篇7
電影《叫我第一名》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主人公科恩自孩童時起便患有妥瑞氏癥(妥瑞氏癥,也稱妥瑞氏綜合癥、吐雷氏癥、吐雷氏綜合癥。此種患童會不自主動作,包括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臉部扭曲、聳肩膀、搖頭晃腦;及不自主出聲,包括清喉嚨、大叫或發類似「干」的怪聲。),會不自覺的發出怪聲,而且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被學校老師認為是一個故意搗亂、不聽從管教的孩子。因此不停地被請家長,換學校,直到遇到了一個小學校長。
在一次音樂會上,科恩還是忍不住發出怪聲,校長把他叫上講臺,面對太下全校的師生,問他:
“你喜歡發出怪聲引人討厭嗎?”科恩:“不喜歡。”
“那你為什么這么做?”“因為我有妥瑞氏癥。”
“什么是妥瑞氏癥?”“我大腦有問題,所以會發出怪聲。”
“但你想控制就能控制,對吧?”“不能,因為這是一種病。”
“為什么不接受治療?”“沒有藥可以醫治。你們不喜歡聽到怪聲,我也不喜歡發出怪聲。我壓力大的時候會更加嚴重,比如你們無法接受我不能自控。但是如果大家都接受我了,就不那么嚴重了。”
校長沉吟片刻,然后說:“我們能做什么?我指的是學校里的每一個人,我們能怎么幫你?”科恩回答:“我只希望別人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說得好,回去坐吧!”當科恩回到自己座位上的時候,禮堂里響起一片掌聲,所有的人都站起來,看著他,面帶微笑,他終于被大家接受了。
幾句話,教育一下,就像開啟了一扇科恩通往世界的大門。科恩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個優秀的、有包容心的校長。
據說妥瑞氏癥在孩童中的發病率為1%-3%,一部分人,長大以后,癥狀會減輕或者消失,也有一部分人癥狀伴隨終生。嚴重者,不被學校接受,找不到工作,終生做了疾病的`奴隸。但是科恩不愿意那樣。他得知自己的病不能治愈時,把疾病當作朋友,希望別人接受他的同時,也接受他這個朋友。
科恩雖然有這方面的障礙,但是他成績優秀,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歷,他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他所遇到過的教師都是反面教材,他不要成為那樣的人,他要成為像校長那樣的人。求職的路,注定是艱難曲折的,但是在科恩的堅持下,他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受歡迎的小學教師。
一邊看著這部電影,我一邊想,如果我的班里也有一個科恩,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總會擾亂課堂,我會怎么做?我能不能做到對他包容?
我想難度會很大,因為我們有時候沒有耐心去了解別人。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確實很重要,要善良,要寬容,要不那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