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狼圖騰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總結和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感受,這可以幫助你提高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如何寫出優秀的電影狼圖騰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狼圖騰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1
《狼圖騰》以狼為主線,頗為深刻地探討了草原民族的性質,當中不可不說有著許多的大智慧。我不想把這本書上升到一個民族的內心靈魂這樣的高度去理解,若真要表現一個民族的靈魂,由一個漢人來作書恐怕較難觸及。
蒼茫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將草原、牛羊、狼這些自然界的種.種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死后實行“天葬”,希望靈魂由狼帶到騰格里去。正是對自然有著崇拜與敬畏,才使得這個民族與狼結下說不清的情緣。
書的開頭就講述了主人公與狼的一場驚險“邂逅”,死里逃生后的主人公從此對狼的感情也開始變得復雜,即不是單純的愛或恨。狼襲擊牧場,甚至襲擊草原上的牧民,一般我們都將其視為大敵,恨不得把狼都滅掉。然而,狼也是這個草原生態系統的維護者之一。在食物鏈上,狼每年消滅大量的黃羊,間接保護了草原的資源——牧草(黃羊大量消耗牧草,不利于生態環境的穩定)。
狼在軍事上有著與生俱有來的智慧,善于團隊協作,懂天時、地形、戰略等等,雖對它們的惡行深惡痛絕,但也不得不佩服它們布局的精妙。在第五章中提到軍馬隊被狼群殺害的故事中,狼群趁著白毛風這樣惡劣的天氣對馬隊進攻,當然其兇狠殘暴的一面也不應該由此而否認。在這個故事中,起因是牧區的人過度地掏狼崽,引起狼的報復。反思人類自身,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終會帶來災難。
蒙古人對騰格里(天)是充滿敬畏和崇拜的,而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當下的社會是很需要的。科技越來越發展,人對自然越來越不存在敬畏之心,隨處可見人對自然的掠奪。我們可以人工降雨,我們可以移山填海,可是就真的不需要敬畏自然了嗎,就真的可以征服自然了嗎?
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其實是失去了對生靈的敬畏。為了當下的經濟利益,很多人不惜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砍伐樹林、偷礦、獵殺珍稀動物,林林種.種的對自然的傷害,不一而足。最后自然的報復也是由人類來承擔的,今天殺的藏羚羊,毀的是我們的明天,生態系統的崩潰時不能挽回的。大家都在談論“末日”,可以要知道,如果人類繼續毫無敬畏之心,無需任何外來星球的影響,我們自己就能把地球推向末日。
蒙古人殺狼,從來不會趕盡殺絕,只要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便不再追究。而狼也不會盡情破壞人類的牲畜,除非惹毛了它,比如把狼崽都掏光了。這無疑是草原人向狼學習的結果,凡事掌握一個“度”,適可而止。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尤其要掌握這個“度”,實行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在開發資源方面,更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
無論人類是如何有智慧,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終不可以喪失,我們始終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切勿自以為是,胡作非為。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2
姥爺向我說起《狼圖騰》時,我才上三年級。姥爺說:“人類的許多智慧,都是從狼身上學來的,你以后一定要看看這本書。會使你收獲很大”。從那時起,我便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念念不忘,央求著媽媽給我買,今年暑假,如愿以償,我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狼圖騰》——引子
我認真的讀完了《狼圖騰》一書,被里面一個個離奇的故事深深吸引。通過這些故事,我了解了狼最真實的一面。從中也領悟到人生的許多哲理。
狼是團結的。狼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狼群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在額侖草原上,狼群采用三面打圍的方法襲擊黃羊,只留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大雪窩,一切盡在狼王意料之中。黃羊慌不擇路,一窩蜂呼嚕呼嚕地沖下大雪窩并凍死在里面,整場圍殲戰從總攻到結束不到十分鐘。
狼是耐心的。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會找一個背風的地方睡覺,這會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黃羊憋了一夜尿,起來撒尿時,狼瞅準機會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怕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馬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額侖草原上,它們是真正的王者!
狼的精神還有很多,比如智慧、心態,比如策略、信念,不再一一列舉。今天,我為《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我們應該向狼學習,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做事要長遠打算。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事只想到自己而沒有集體觀念。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信奉狼圖騰文化,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什么事不能克服。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3
狼性,一種靈魂,一種桀驁不馴的靈魂,千萬個靈魂聚集,就成為人們夸口相贊的圖騰。
爸爸說這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大書, 媽媽說這是一部反思人性的好書。于是,在父母的建議下,我走進這本《狼圖騰》的世界。開始閱讀時,我認為只是刻意描寫了狼性的兇狠殘忍、恣意妄為,一點也不感興趣。但是讀著讀著,隨著故事的深入,狼性的本質就在字里行間慢慢地展現出來,而人性與狼性的沖撞也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激烈,讓你內心波瀾起伏,越看越起勁。
當我如癡如醉地拜讀這本奇書時,仿佛全身心地融入在故事情境當中,跟著作者的文筆一起飛到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大草原,去吮吸那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味,去眺望那蔚藍無比的天空,去欣賞那美如仙境的處女池,去放牧那綿延成片的羊群。似乎還和作者一起進入那溫暖而又神奇的蒙古包,品嘗那香味濃郁的手抓肉和酥油茶。但是更吸引我的是去感受蒙古人的深邃情懷,以及探索草原狼原始野性的靈魂。
在《狼圖騰》這本書里,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征,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后它終于為自由奮斗到終點。無論人類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么的令我們震撼啊! “狼性”應該得到尊重。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狼群與人類斗智斗勇的場景,狼群會跟人打地道戰、青紗戰、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等一大堆的戰術,比人還精通,還團結。就連故事中英勇善戰的巴圖與狼群在白毛風中戰斗中,還損失了很多價格昂貴的軍馬呢!我想,這就是游牧民族把狼設為獸祖、軍師以及精神模范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我也敬畏那些頑強不屈的草原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狼搏擊,經歷過無數喪命的危險,磨練出比狼更加強悍的毅力。他們也在與艱苦的自然環境抗爭,激發他們更加團結一致,毅然生存,始終掌管著草原的命運,這就是游牧民族的鮮明特點。
而我們漢人,一個農耕大族,自認為十分強大,認為狼是“惡人”的代名詞,什么狼心狗肺、狼狽不堪、豺狼之心等,真是偏頗了狼性所代表的圖騰精神。狼雖然會殘害草原上食草動物,但是牧民的羊群吃草,狼吃黃羊,一種食物鏈的關系,所以狼未必是人類的敵人,黃羊卻是草原的敵人。狼是草原除害工,將草原維護的綠草茵茵、鮮花遍地,所以說狼是草原的朋友,與人類共同呵護著美麗的大草原。如果有一天,狼群被人殺光,從此滅絕,草原也終將變成荒蕪的沙漠。草原狼的存在,還逼著蒙古馬跑的更快,經過永不停歇的、生與死的追逐,讓蒙古馬鍛煉成世界上速度數一數二的馬的種類,這也是狼的存在意義。
狼雖然天性怕火、怕光、怕人,但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在暖房里,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弱。雖然我們的時代物資豐富,生活無憂,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的品質,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學會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里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但愿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里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磨練自己!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4
狼與黃羊一戰,悄無聲息卻也看的人驚心動魄,而草原人對絕境中黃羊的狩獵也是發人深省。
將找到的幸存的黃羊放生,老人說:“為了來年也有豐盛的收獲。”
凍的半臭的羊是狼的美味,于是留在雪地里讓狼來年開春可以飽餐一頓 人畜便能免受一災。
只在當天狩獵,狩得多少便要多少,絕不多貪,剩余都留給狼,也是感謝。沒有狼羊之戰草原人連黃羊皮都摸不著。
對草原人來說,騰格里(天)是至高無上的信仰。騰格里為父,草原為母,草原狼受到騰格里的庇護。黃羊是災,狼是他們的圖騰。人、草原與狼必須共存,這是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智慧。
而漢族的農耕文化卻習慣將一切趕盡殺絕,將眼前的利益盡收囊中 。
農耕民族捍衛的是“小命”——天下最寶貴的是人命和活命;游牧民族捍衛的是“大命——草原和自然的命比人命更寶貴”。
要說人之初性本貪,也是在理。要讓漢人也能明白蒙古草原上共存的道理,恐怕也難。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5
狼到底在我們民族內心深處代表著什么?殘忍、卑鄙、無恥、貪婪……總之,在讀到這本書之前,狼在我的心里并不是什么好東西。狼的世界里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道德,我們只是在一個又一個傳說中強化了狼的惡毒,卻忽略了對狼的了解。在這本書中,狼性與人性的比較讓我深深的震撼,作者以《狼圖騰》命名此書,要說的不是狼,而是民族的圖騰!
漢武帝,這個把一個朝代的名字締造成一個民族的名字的千古大帝,讓這個匈奴眼中的羊一樣溫順、狐貍一樣狡猾的國家變得讓敵人聞風喪膽,羊性蛻變成了狼性。于此,作者也許并不是想讓我們變成狼一樣的人,而是希望這個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一些狼的血吧!
想到了一個插曲:當年這本書紅遍中華時,曾有外媒擔憂的評論——中國最暢銷的書籍宣揚的是納粹!呵呵,可見,外國人對我中華血脈沸騰著的剛健之血是何等的恐懼!
此書,值得一讀。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6
五年前機遇巧合,我無意間閱讀了《狼圖騰》這本書。那時閱讀吸引我的是“狼性”,對于我,狼是陌生的、可怕的,是低級動物,是不如人的,可是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改觀了,狼是聰明的,人在某些方面遠遠不及狼,甚至應該向狼學習。
今天我再次拿起這本書重新看,有些驚嘆,人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所領悟到的東西,竟然也是不同的,感動的東西不再是映入眼前的“狼的表面的描寫”,而是一種真理的滲出。相信看過《狼圖騰》的人,都會被狼性的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打動。不管這本書的文字水平和敘事結構如何,這本書的許多東西值得借鑒。正如海爾集團董事主席張瑞敏看了這本書后的評論:其一,不打無準備之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突然出擊,置對方于死地;其三,也是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在商戰中這種對手最恐懼也是最有殺傷力。而作為我們醫務工作者會得到哪些啟發?我認為有這幾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所處環境,具備自知之明。狼都懂得熟悉環境,不打無準備之戰,懂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作為一名醫務人員,難道不應該了解自己,看清周圍環境嗎?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如果我們沒有真才實學,就不具備謀生的條件,更不用談及所謂的成功。狼勝利的戰術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在殘酷生活斗爭中積累下來的。同樣,我們也應該在工作實踐中總結經驗,充實自己,不斷吸取好的經驗教訓為我所用,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其次,我們要努力協作共同打造和諧、友善、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狼在生存中捕獲食物都懂得集體的力量,有章有法,責任明確有大小強弱之分,作為我們醫務工作者更要知道團隊的重要性。和諧環境讓人賞心悅目,和諧的團隊更能把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組建一支好的醫務團隊,我們必須從自身出發,相互之間要友善,工作中你弱我幫,你強我讓,你漏我補,擰成一體才能發揮集體的團隊作用。
再者,遵守紀律服從組織安排。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后,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狼是勇敢的, 組織性紀律性強,如同一支鐵軍,威不可當!所以我們的團隊更需要有組織有紀律!現實工作中,我們就要聽從組織安排,自覺遵守醫院規章制度。
最后,要學會與狼共舞。狼是可怕的,但是要戰勝狼,首先必須接近了解它。如同困難和挫折,學習工作中你懼怕就會退縮,如果你靠近它,磨礪自己,你就會越挫越勇。
有句話說的好: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不要在忙碌的工作中、競爭的壓力中埋藏了你的心,狼的心比草原大,我們的心更應該比天高!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篇7
絕大多數人眼中的野狼,是兇狠的,貪婪的。在草原蒙古人眼中,狼是智慧的,勇敢的。他們將狼敬仰為神。在他們眼中,“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不鳴則已,一舉成名”,那才是狼。
電影告訴我們人與狼群,食草動物與狼群之間平衡的食物鏈關系。狼捕捉跟牲畜們爭奪草料的黃羊,蒙古人保留狼群保存下來的黃羊,以免饑餓的狼群威脅到他們的牛羊馬。但蒙古族人長久以來保持的平衡卻被外來幫助開發蒙古這片土地的人破壞。從一開始偷走狼群儲存下來的黃羊,到受到狼的反擊后錯誤處理,在不合理的開發草原上最后一片草地后,狼群因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棲息地,再次向人類居住的牧區靠近,大肆宰殺羊群。惱羞成怒的外來居民采取了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獵槍,炸藥被做成各種陷阱來殺死野狼。很快,草原上最后一頭狼被驅趕到我國北方邊境。沒有過多血腥,但每一幀都是殘忍…有時候人比狼更加可怖。這無疑是那個時期那個地區的悲哀。
《狼圖騰》是以同名小說改編,中法合拍完成的影片。導演被稱為“世界上最會拍動物的導演”。他脫離了小說束縛,精心編織故事情節。使影片更加豐滿,現實意義更甚。
影片為背景,講述了陳陣與楊克兩個北京下鄉青年在蒙古的見聞。影片的亮點之一便是陳陣的扮演者馮紹峰和楊克的扮演者竇驍,丟下偶像包袱,以邋遢、滄桑的形象出鏡。陳陣對郎有著執著的熱愛,又陰差陽錯的養了一只小狼。隨著小狼的成長,天性日益顯出。在小狼傷害了族里的孩子后,反對陳陣養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好不費勁就到嘴的食物,不是毒藥,便是釣餌”。陳陣亦知小狼不會一直跟著自己。可狼群不會接受身上有人的氣味兒的小狼。陳陣便教它辨別陷阱,在水中捕獵,擔心它被人們傷害到…
影片將狼的狼性塑造得栩栩如生。影片最后陳陣在回北京之前去草原上尋找小狼。我們仿佛可以從那已經不在小的小狼眼睛中讀懂它的情緒,似乎是感謝, 似乎,是告別。短暫的目光接觸后,小狼轉頭奔向了草原,奔向那片屬于它的世界。這個片段是我尤為感動,狼其實并不冷血,這是它的情感付出對象不是你罷了。
最后的最后,電影也并沒有交代像外來干部告密狼群所藏黃羊所在地的蒙古人到底被人們調查出來沒有。但無論抓到與否,都告訴我們,人類學習狼的生存方法,學習它們的儲藏手段,卻唯獨學不會它們時刻團結一致的秉性。電影發人深省。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隨便捕殺野生動物已經成為了違法的事情。但在政策下,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所以多拍一些類似《狼圖騰》這樣的電影來宣傳保護野生動物顯得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