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記錄下觀影者對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影片或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要怎么寫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1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凈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后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里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20-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里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干事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系百姓、執(zhí)政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后,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里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yǎng)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愿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里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17年。扎根黑虎廟小學17年,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yǎng)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xiāng)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3
今日,我觀看了“20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齊當起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他們一齊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忙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可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教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教師戰(zhàn)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教師和孫教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xiāng)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qū)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明白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我,自我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我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明白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期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4
昨日,20_“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鐘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于2018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huán)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并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至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yè)。2018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fā)出動人的感動之聲。《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萬其珍一家,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湖北省建始縣三里鄉(xiāng)大沙河村農民黨員萬其珍一家,四代堅持在河邊為村民義務擺渡,方便了附近兩個縣市、四個鄉(xiāng)數以萬計村民的農耕和出行。現年69歲的萬其珍是第三代義渡傳人,每天在大沙河上來回擺渡數十趟,已經堅持了20-年,并帶動兒子、孫子義渡。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6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播出了,彭士祿的事跡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
“為公明白,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祿個性質樸無華,舉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卻極為嚴謹。
“為公明白,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祿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他認為,凡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但人總不完美,對事物總有幾分模糊。這時就要不恥下問,調查研究,收集信息,通過試驗等來搞清楚。
20世紀60年代,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彭士祿帶領團隊夜以繼日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計算公式,但仍沒有把握確保反應堆在常態(tài)下安全受控。
當時,計算主要靠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因理論值與實際值還有一定的差值,他們被迫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fā)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補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把反應堆的“脾氣”摸得清清楚楚。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退休職工郭勇欽佩地說:“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譽,是因為他牢牢掌握著實驗數據,這是他大膽拍板的重要依據。”
彭士祿曾說,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過實踐去解決。科技人員最珍惜時間,時間是生命,是效益,是財富。有些問題只有盡快定下來,通過實踐再看看,錯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這比無休止的爭論要高效得多。
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這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濟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彭士祿在回憶錄里寫道,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難得糊涂。凡對私事,諸如名利、晉升、提級、漲工資、受獎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當國際社會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時,彭士祿坦言,中國核潛艇研制成功絕不是一兩個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什么“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是的,當彭士祿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后,他毅然將全部獎金100萬港幣捐獻給組織,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經組織多次說服后才同意命名為“彭士祿核動力創(chuàng)新獎”,獎勵在核動力領域做出重要創(chuàng)新成就的年輕人。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關于感動中國事跡的觀后感篇7
在昨日晚上教師讓我們在八點整在電視上看感動中國。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在中央電視臺舉行。
昨日晚上我們就看了,我和我的家人一齊看的,頒獎的人各是1.鐘楊2.杜富國3.呂保民4.馬旭5.劉傳建6.其美多吉7.王繼才8.張渠偉9.張玉滾10.程開甲,其中讓我記最深的兩個人。第一個人是杜富國,他不顧危險,勇往直前。排雷的一個軍人,在一次排雷任務中,他擋在最前面,他對隊友們說“你退后,讓我來”聽到這番話,我心想他真的是太勇敢了,不幸的是,在他排雷時,突然間,嘣!的一聲雷爆炸了,隊友們趕緊打了120之后杜富國被送往了醫(yī)院,他才27歲,醫(yī)生說要把他的雙手截肢了,更令他悲痛的是沒了眼睛,可是他卻很樂觀,還安慰隊友們和家人們。不讓他們悲痛,20_年11月16日午時。已掃雷場的移交儀式上。杜富國的戰(zhàn)友們手牽著手,唱著軍歌,以此向老百姓表示腳下的每一寸地圖都是安全的,當戰(zhàn)友們告訴杜富國的時候,杜富國的心就放下了。他沒有了手沒有了眼,他并不悲痛,而是歡樂的過好每一天,他之后就不能排雷了。他站在講臺上時拿到了獎杯,主持人讓他的家人告訴他獎杯是什么形狀的,家人說“獎杯是愛心形狀的,”他代表感動中國,這就是我說的杜富國。
第二個人是張玉滾,南陽人張玉滾,他大學畢業(yè)后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了家鄉(xiāng)。當了一名每月拿30元工資的教師,在學校守了18年,每次都為學生們用扁擔挑書,從市里挑回山溝里來他不怕辛苦,也不知從未摔過多少次,可他依然堅持著。之后他交出了22名大學生,有一次他的妻子做的三輪摩托車沒有了剎車,九個月的女兒被妻子抱著的,車沒有剎車,不細心開進了溝里,九個月大的女兒頭部磕到了石頭上,不幸死亡了。他之后很悲痛,也有點自責。他最終又回到了學校,為了學生們,他又回到了學校,還是為學生們挑書,教課他教的不是一門課,而是全部的課程,他是一位不怕辛苦的教師。值得我們學習的教師,這是我記憶最深的兩個人。
還有鐘楊是植物學家。呂保民以往也是一位軍人,不顧自我安全,保護他人安全。馬旭給家鄉(xiāng)投資了100萬。劉傳健是開飛機的,有一次快要失望的時候,他冷靜地開飛機,忍受著寒冷他的,機友們安慰著乘客,讓乘客們不害怕。其美多吉是開郵件車的,不怕艱苦,運送郵件。王繼才,王仕花他們是守島的,他們不離不棄的守島,王繼才在58歲時生病而死了,他的妻子也在不離不棄的守島,盡管丈夫離去,他也承諾著丈夫的愿望。張渠偉他是四川省的州市區(qū),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他為貧困家庭買衣服,建房子。
這十位人的精神和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也令我們佩服。他們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都十分勇敢,十分的厲害。可是有幾個人卻沒有站在講臺上。因為他們?yōu)榱俗鎳冻隽藢氋F的生命。
有十分多的人為祖國付出了一切,我們也要像他人一樣保護祖國,保護他人。我們要從點點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