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
《榜樣5》專題節目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看了其中的內容后,不由感嘆那抗疫精神的偉大,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5篇”,歡迎閱讀與借鑒!
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篇1)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榜樣5》專題節目,將于3月22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8點檔首播。節目聚焦學習宣傳偉大抗疫精神,集中展示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風采。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該專題節目充分展現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共產黨員的大無畏氣概,生動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是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堅守信仰,是黨員干部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廣大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無論是與“死神”搶人的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還是義無反顧接送醫護人員“生命擺渡人”順豐快遞員汪勇,亦或是綻放在抗疫一線“格桑花”達娃倉決,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一直堅守在人民最需要地方的決心和信念。廣大黨員干部應以這些榜樣為鏡,不忘初心,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安寧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舍生忘死,是黨員干部甘于奉獻的時代擔當。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面對新冠疫情,多少共產黨員懷揣著“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堅定信念,義無反顧地逆向而行,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戰場,不畏艱險,奮戰到底。抗疫戰場雖然沒有戰火硝煙,卻有著生死考驗,面對無數艱險與挑戰,抗疫英雄們無懼生死,慷慨前行,沖鋒在第一線,奮力為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抗疫答卷。廣大黨員干部要積極向抗疫榜樣學習,不斷增強責任意識,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以敢闖敢拼的勁頭勇往直前闖難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守望相助,是黨員干部萬眾一心的奮斗精神。面對黨和人民的召喚,“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第一時間迅速集結,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正是有了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施工單位黨組織、浙江省援武漢抗疫前方指揮部臨時黨委等黨組織的積極引領,有了萬千黨員干部的守望相助,團結一心,才有了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才有了抗擊疫情取得重大突破。今天,廣大黨員干部依然要如抗疫榜樣一般,始終把個人冷暖、集體融入、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
疫情終將結束,但榜樣的色彩永不褪去。作為黨員干部,要以先進榜樣為“鏡”照鑒初心之“光”,爭做擔當作為的“排頭兵”,奮力繪就新時代的最美畫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貢獻力量。
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篇2)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這句響亮的口號,始終圍繞在我們周圍。9月28日, 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榜樣》專題節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圓中國夢,走近學習榜樣、凝聚復興力量”為主題,邀請部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到場,通過先進事跡再現、典型代表訪談、嘉賓現場講述等形式,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生動展示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抒發了共產黨人對人民永遠赤誠的真摯情懷。在觀看節目中,我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也對他們感到由衷的敬畏。
廖俊波、吳金印、吳亞琴、陳先達、劉銳、尼瑪江村、胡雙錢、杜麗群,節目中出現的這一個個名字,活躍在我們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活躍在各個行業,以己之特長,為中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代表著共產黨員這個集體,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們始終牢記著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更牢記著他們對人民的赤誠之心。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站在在無數榜樣身后,我們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立足崗位、務實工作,辦事每件事,贏得萬人心,以更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更堅強的政治信仰,接過守業和創業的接力棒,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很好的完成承前啟后的使命。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短短十五字,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的職責,也是我們奮斗的宗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將這些榜樣精神運用到工作當中來,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專業水平,真正做到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正意義上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篇3)
我觀看《榜樣5》專題節目,內心再次深受感動,也懂了許多的道理。
一個榜樣豎起一面旗幟,一群榜樣挺起時代脊梁。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大會還對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以國之名,致敬英雄,禮遇英雄,既是對模范楷模義無反顧的榮譽激勵,也是對國之良士舍生忘死的有力弘揚,更為我們立起了學習看齊的時代標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永恒的,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抗疫英雄的“精神密碼”,化正向激勵和精神洗禮為不竭動力,變淚目感動和靈魂觸動為實際行動,以抗疫英雄之光引領奮進征程,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美篇章。
追根溯源,筑牢理想信念“壓艙石”。樹根深方能葉茂,水源浚才能流長。抗疫英雄們“愿得此身長報國”的赤膽忠心、“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勇無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辛勤付出背后,是“亂云飛渡仍從容”的理想信念和“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崇高信仰在閃耀光芒。深挖抗疫英雄精神富礦,就要多吸“理論之氧”、常補“精神之鈣”、繃緊“紀律之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權威著作,學深悟透其科學內涵、精髓要義、時代價值、精神品格,學出絕對忠誠、學出堅定信仰、學出高強本領、學出擔當責任,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堅定“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筑牢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針,涵養過硬政治定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敢為人先,挑起攻堅克難“千鈞擔”。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在此次表彰對象中,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部都是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同時也全部都是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充分彰顯共產黨人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的政治本色,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無悔誓言。向抗疫英雄學習致敬,就要挺身而出、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主動向著形勢嚴峻、矛盾集中的第一線、最前沿、最基層沖鋒,到矛盾大、任務多、責任重的吃勁崗位磨礪品行,敢闖“刀山火海”,多接“燙手山芋”,常當“熱鍋螞蟻”,在火熱的實踐實戰中真刀真槍歷練,淬煉成為疾風勁草、烈火真金,闖得起改革發展深水區、啃得下脫貧攻堅硬骨頭,當好人民群眾的“主心骨”。
樂于奉獻,坐熱寂寞清苦“冷板凳”。身在井隅,心向陽光;眼里有詩,自在遠方。受表彰的英雄中,有醫護和科研戰線的工作者,有在疫情防控一線執勤的守衛者,也有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所需的志愿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處普通崗位,卻展現出不計得失、不辭辛勞的卓越品格,創造了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光輝業績。讀懂抗疫英雄“精神密碼”,就要找準方位,把握定位,摒棄渴望“成名露臉”、艷羨“前呼后擁”的浮躁心態,不汲汲于搞精致利己的“自我包裝”“自我設計”,腳踏實地,苦干力行,當一顆默默無聞、堅守崗位的“螺絲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聚精會神干好一件件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實事,做實做細做出彩,在平凡的崗位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篇4)
此時的你們,應該都是和我一樣,滿懷惆悵與希望地坐于窗前。望著窗外,聽著那難得一聞的清脆鳥鳴;望著遠方,祝福著那些奮戰一線的勇士們。
病魔無情,但人間有愛。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之時,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勇士,他們的人生或許平凡、他們的職業或許普通,但他們精神卻很偉大。他們,擁有著閃耀的靈魂。
逆向而行是他們。當這場戰爭打響之時,他們便已義無反顧的沖在了最前線,面對病魔,他們逆向而行,用他們的柔軟肩膀給病人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他們或年老、或年輕,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臉,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但我們能夠看到那一身“希望之藍”。那疲憊的身影中透露著堅強,那沙啞的聲音中暗含著溫柔,那濕潤的眼眶中隱藏著希望,那變了容貌的臉頰上書寫著付出。
負重前行的他們,終會在這條逆向之路上沖破障礙,踏出一條康莊大道。
平凡偉大是他們。當這場災難來臨之時,我們看到了十幾億炎黃子孫的華夏精神。我們從事不同的職業、我們擁有不同的地位、我們很平凡,但我們便是他們,平凡中顯現著偉大。丟棄個人物品而帶回幾箱口罩的海外留學生;動用全家力量為醫務人員提供飯菜的飯店夫妻;夜以繼日建造醫院的建筑工人;捐出全部積蓄的拾荒老人。
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們,讓被病魔侵擾的人間充滿著無盡的溫暖。
心懷感恩是他們。當無盡的等待終有回應、當昏暗的病房終現陽光、當無聲的落淚終現笑容之時,那顆感恩的種子便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破土、長大,他們感恩家人的不放棄、感恩醫生的不放棄,讓他們有了走出病房感受陽光的機會。
心懷感恩的他們,讓醫護人員多了一絲慰藉,也多了一絲希望。
此刻的我們,正在品讀他們的故事,正在感悟他們的靈魂,那一個個閃耀著光芒的靈魂擰成一股繩、攢成一股勁,終會戰勝病魔,走向春天。
收看榜樣5的學習心得感想(篇5)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緊張時刻,為了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約4萬名建設者日夜鏖戰,靠鋼鐵意志和頑強決心,靠大災大難面前攻堅克難的勇氣,在全國人民支援下,創造了10天左右時間建成兩座傳染病醫院、新增2600個床位的“中國速度”,充分展現了團結拼搏的“中國力量”。看到這種成績,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
在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作為牽頭單位,中國建筑盡銳出戰,舉全集團之力,第一時間調集12家單位參戰。中建三局擔當主力,從各地集結4萬多名管理、施工人員,3500多臺套機械設備投入戰場。“小湯山非典醫院”設計方組建應急團隊,不到24小時繪出設計圖;武漢建工組織多名工人火速趕來,漢陽市政調動1100余名工人,上百臺機械陸續進場;國家電網數百職工運送大批變壓器、電纜,施工送電……工地上,14個臨時黨支部、14支黨員突擊隊、2688名黨員帶頭奮戰,處處高揚的黨旗給了建設者最大的鼓舞。
寒風凜冽的知音湖畔和黃家湖畔,變成了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輪班作業、24小時施工。按正常流程,工期節點按天算,在火神山雷神山,一切節點都以小時、甚至以分鐘計算。極限的工期要求,現場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邊調整。工地上,到處是車,到處是人。白天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入夜燈光如晝、焊花四閃。每個工人、每臺裝備,就像一顆顆螺絲釘、一個個零部件,緊密扣在一起,驅動著這臺巨型機器,迅速搭建起抗擊疫情的“安全島嶼”。火神山醫院安裝項目部總工程師金暉,白天到現場協調生產,晚上在設計院溝通優化方案,連續奮戰10天。退役軍人黨員周光京大年初一剛到老家,接到返崗通知后和3位共同應召的“戰友”,當天下午2點出發“逆行”奔襲1200公里,如約抵達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建筑工人鐘巍巍帶著父親、哥哥來到工地,每天連續施工20多個小時,吃飯蹲在工地上,困了就靠在機器上打個盹。像這樣舍命拼搏、默默奉獻的感人故事,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