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
“青春新征程 奮進十四五”主題云團課你學習了嗎?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時期,我國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體系還存在短板和弱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發展新優勢,更加需要創新的力量,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創新體系。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要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事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斷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各方面創新創造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堅持創新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突出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引領、統籌協調是關鍵。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
從“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的創新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擘畫藍圖、明確目標。創新開創未來,實干成就夢想。切實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腳踏實地向前進,創新中國必將行穩致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強勁動力。
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精選篇2
開啟新征程,砥礪譜新篇。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次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議》集中全黨全社會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著眼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黨中央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貫徹落實好全會各項決策部署,是當前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過去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開拓創新,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實踐證明,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乘風破浪、堅毅前行。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觀全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看國內,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邁向“十四五”,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要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新征程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凝聚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必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宏偉藍圖已繪就,砥礪奮進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勠力同心,真抓實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而努力奮斗!
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精選篇3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對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等作出戰略部署,為我們推動實現更為安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輔相成。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事關我們事業的成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是重要保障。要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人才體系和運行機制,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必須確保國家經濟安全。要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要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要維護金融、重要基礎設施、新型領域等方面安全,確保生態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統籌發展和安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增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可能有強大的祖國。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要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堅強的戰略支撐。
安全才能更好發展,發展才能更加安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有效化解風險挑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精選篇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這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根本政治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脫離的最大國情。“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極其復雜的國際形勢,要解決一系列難題、戰勝一系列風險挑戰。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越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個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是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只有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有效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新征程上,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發揮黨的強大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奮斗。
打鐵必須自身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只有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以黨的全面領導更好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實現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要健全落實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凝聚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廣大黨員干部要強化責任擔當,提升素質能力,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善作善成,確保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青春新征程奮進十四五觀后感心得精選篇5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辨明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面對外部環境日趨錯綜復雜、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形勢,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開啟新征程,要進一步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階段的發展,必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著眼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戰略抉擇。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在開放合作中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推動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