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
身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其實,王室的成員不過是些演員。國王要做的并不復雜。這個“企鵝變信天翁”的故事,初聽來只為烘托王室一家親的美好氛圍,以及伯蒂的外冷內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篇1】
“國王”兩目炯炯亮,卻是個結巴。沒有絕對的強者,太陽都有黑子,絕對的美好和絕對的殘缺都是理論上的存在,而那些在某些方面特殊杰出的人物便會成為豪杰、英雄、偉人。這些偶像級人物對于蕓蕓眾生的意義千千萬,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可以拿來“勵志”,進行“心向往之”的期望、憧憬,當然還有行動。《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原型為喬治六世,根據史料的記載,片中提及的“幼年鋼板夾腿矯形”以及口吃、緊張等經歷均確有其事,而遜位的其兄正是那位大大有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對乎,錯乎,關乎風月,關乎政治,留于后人評說。生活從來比電影豐富,更厚重,然而電影卻始終以“管中窺豹”的角度,以杜康釀酒的提煉濃縮展現,力求集中。
一、弱者與強者
當國王還是王爺時,伯蒂口吃地一塌糊涂,在公眾面前的出丑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人生中貴族的身份以及職責都成為沉重的負擔。片中第一次的診療過程中,伯蒂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于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這個場景里,醫生始終站立,伯蒂坐在椅子上,多個仰拍醫生的鏡頭和俯拍伯蒂的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伯蒂其實是極端無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對這種壓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所以他才會不時地看向后方的妻子和旁邊醫生。他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無照行醫者”萊昂納爾的出現正扮演著救贖者的角色,他迅速成為伯蒂的拯救者。兩人的密切聯系由醫者與患者的簡單溝通開始,進而復雜升華為朋友與知己。在口吃者和治療者這一層面,萊昂納多是絕對的強者,他一再地強調:“我的地盤,我的規則。”(一下子想起周董的歌兒,“在我地盤這兒,就得聽我的”,酷呵。)伯蒂必須服從。然而伯蒂的身份卻賦予了伯蒂凌駕于萊昂納爾之上的尊嚴和權利,對于伯蒂第一次的拒絕治療和第二次的拂袖離去,萊昂納爾都無能為力。當萊昂納爾的妻子偶遇已經成為國王、王后的伯蒂夫婦時,這位平時生活中游刃有余、頗能掌控的女人也有些手足無措起來。而伯蒂對萊昂納爾的信任既給予了后者機會,也給予了后者榮耀。因此,二者的強弱關系始終是雙向的。(這點類似于《女人香》中上校和大學生二者之間的雙向拯救。)
二、瀟灑與責任
愛德華的角色拒絕了對王室責任的承擔,選擇了自己的愛情,雖然說愛情依然是一種責任,但是影片的濃墨重彩更在于國王對于國家民族的責任。因此愛德華的瀟灑率性只在于愛情,伯蒂的隱忍堅持對于大眾和人民更具意義。這里,筆者不做進一步的評判。
三、有聲與無聲
片中的伯蒂對白并不少,他一直在近乎努力地說,正是這種執著,凸顯了這位國王的人格偉大。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他并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伯蒂難堪,更嚴重地是,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影片中對伯蒂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結巴的伯蒂和基本不結巴的伯蒂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前者在于努力,后者在于持久地,長期地努力。片尾的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圈圈點點”中略顯緩慢地艱難演說,幾乎沒有結巴,這是一個奇跡,當然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無論前面崎嶇坎坷了多久,這最后的高潮總讓我等H了起來!所以觀眾并不厭倦高潮,關鍵在于片子能不能讓大家真正地緊張、糾結、感動。
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篇2】
分了兩次完整的看了《國王的演講》,實話說,第一感受是還好!奧斯卡似乎對這種關注弱勢群體(口吃姑且也算此類吧)的電影一向比較偏愛。《雨人》、《阿甘正傳》等等都屬此幫。
雖然本片的題材本身是具備吸引力的——國王的跟平民一樣的成長苦惱以及戰勝自我的傳奇經歷,幾乎可看作是國王版的《阿甘正傳》。
然而本片過于平鋪直敘的單行線性敘事形態,一開篇就很可能會讓觀眾失去探索性觀看下去的興趣——接下來肯定是國王會繼續失態,結尾肯定是在怪醫幫忙下戰勝口吃!事實上,看過影片只是證實了上述的推論罷了。當然,這是一部英國電影,自然與好萊塢的商業片敘事路子有些刻意的不一樣了。
片中還鮮見的以輔線方式展示了大家比較關注的“不愛江山愛美人”,卸任時發表“如果沒有我心愛女人的支持,我無法承擔如此重任,也無法如我所愿的履行好作為國王的義務”的溫莎公爵,還透過其他人的口道出“離過兩次婚,還腳踏兩只船”的“美人”以前“上海學藝”的民間傳聞,滿足了普通觀眾的八卦需要。
本片最值得肯定的是幾位主要演員的表演(也包括王后、丘吉爾等),松弛而自然,深沉而內斂,很有說服力。
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篇3】
熬夜在線觀看了《國王的演講》,原因有二:1、這部影片很有可能獲本年度的奧斯卡獎;2、這是一部關于口吃的電影。
因為我也是一個口吃者。
記得第一次感到自我說話困難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和同學一齊去上學的路上想說羅瑞卿大將的名字,可是只能說"羅"這一個字,后面的"瑞卿"怎樣也說不出來,于是就不停的"羅…羅…",一向"羅"到了學校門口才講出來。當時很詫異,搞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會這樣。
之后的中學、大學好像沒有異常口吃的情景,上班之后,情景開始慢慢嚴重起來了!尤其是打電話,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恐懼。一次在辦公室接電話的時候,想說:這個文件打不開,在"打"這個字上突然卡殼了,于是"打"至少說了五六遍,電話那頭也不禁笑了出來,放下電話,巨大羞辱感和自卑將我徹底打垮了,這樣的時候數不勝數,如果你不是個口吃者,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今日,我還是個口吃者,還從事了一個每一天必須打電話的職業,我最初的口吃可能就是因為害怕打電話引起的,我每次打電話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口吃,這種左右為難的感覺讓我簡直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
我每一天都在和自我斗爭,努力讓別人覺察不出我是個口吃者,也許我做的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我的語言障礙,我只是竭盡所能地掩飾自我罷了。
為什么我要熬夜看完《國王的演講》呢
做為一個口吃者,沒法對這部電影不敏感。我十分震驚,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的最高領導者竟然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的情景比我嚴重的多,至少我在公眾場合下講話并不口吃,朗讀沒有什么障礙,看著喬治六世磕磕巴巴的講話,我從心底里同情他,如果我在現場的話,我也會像英國人民一樣,默默低下頭去。
應當說,在這部電影里我并沒有找到克服口吃的靈丹妙藥,但我明白了一點,克服口吃,每個人應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我的方法,而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
不是一個口吃者,難以理解口吃帶來的困惑,以及克服口吃之后給自我帶來的莫大安慰和自信,社會應當對口吃者寬容一些,更多一些同情和鼓勵,做為一個正常人能夠想想,在很多情景下,口吃者人生最大的心愿僅僅是能夠完整流利的講一句話而已…。
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篇4】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于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愿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為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為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后,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致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著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是他成為國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于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于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后終于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于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著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后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后更成為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啟發,因為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盡管到了最后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國王的演講七年級觀后感作文【篇5】
《國王的演講》講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GeorgeVI)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LionelLogue)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國王的弟弟。二戰前夕,希特勒野心勃勃,風流成行的愛德華為了娶辛普森夫人棄國家于不顧,政府威脅團體辭職,愛德華退位。于是喬治六世(約克公爵艾伯特王子)十分不情愿地被推上了國王的寶座。可是喬治六世半輩子一向活在父親與哥哥的陰影下,還有很嚴重的口吃,發表講話時十分吃力,卻無法逃離公共人物的命運。幸運的是,賢惠的王后伊麗莎白經人介紹,為丈夫找到一位與眾不一樣的語言治療師萊羅格。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國王的口吃大為好轉,與羅格兩人也成為了一輩子的好友。二戰爆發之際,喬治六世成功發表了那篇著名的圣誕講話,鼓舞了當時二戰中的英國軍民。
看完了《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頗有感觸,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觀感。
第一個方面,我想探討一下國王口吃的原因。這部電影中沒有講述喬治六世的成長經歷,也沒有分析喬治口吃的成因。可是從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見一斑。老國王去世的當天,喬治和語言治療師談話,提到自我今后的打算,說道:父王對自我還是比較賞識的,可是母親對自我不好,很恨她,還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類的話,可見母親對喬治的不公正待遇是刻骨銘心的,這給喬治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創傷和陰影,這可能就是喬治口吃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方面,我想談一談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矯正口吃的方法。我注意到有以下幾個方法。
1、錄音。喬治第一次去見矯正師的時候,情緒很低落,也很絕望,認為自我說每一句話都很困難。當他第一次聽到自我的錄音時,發現原先自我也能流利地講出一句話。這對喬治增強說話的信心很重要。
2、呼吸和發聲訓練。當喬治躺在地毯上,矯正師把手放在喬治的小腹上,喬治一吸一呼,矯正師的手一齊一伏。其實,這是在練習腹式呼吸。喬治站在窗前,大聲發“a”,引得鄰居把窗戶關上。這是在練習以氣推聲。
3、輔助發音。喬治在和矯正師談話中提到,自我的母親沒有撫養自我,而是拋棄了自我是說'Shewouldn'tfeed--me--,far--away--',是唱著說出來的,這就是變調法輔助發音。還有就是經過肢體動作輔助發音,比如喬治對'F'音難發,就經過抬尖跟發音'F--actory'。
4、自言自語練習。喬治從矯正師那里回來的路上,在車里,自言自語到“前方還有170英里”“前方還有160英里”,還問太太“晚上想吃什么。”這些都是沒話找話的自言自語練習。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熟能生巧。
5、進取的自我暗示。喬治在正式發表圣誕演講之前,對著麥克風,喃喃自語“我必須行”“我必須能夠”以此來鼓勵自我,增強自信。
第三個方面,我想談一談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國王的演講》之所以能獲得奧斯卡大獎,我想主要是其體現出來的精神。喬治明知自我口吃,可是還是執意要發表圣誕演講。因為這對于鼓舞士氣,穩定民心,戰勝法西斯德國很重要。看起來只是一篇演講,其背后體現的是國王的國家職責感。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喬治在排練圣誕演講的時候,矯正師故意坐在幾任國王坐過的椅子上,來挑戰喬治的價值觀,讓他看淡。喬治被激怒了,之后矯正師站起來說“你有高貴的品格,過人的勇氣,我相信你會稱為一個好的國王”。這句話讓我很受觸動。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不必須品格多么高貴,可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推而廣之,口吃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人格也不是很健全,可是能夠經過努力,使得自我心智成熟起來;經過努力,使自我的人格健全起來,這樣就會有勇氣去擔當。無形中就會有一股力量來促使著你,幫忙著你把事情做好。不管是誰,克服內心的恐懼,應對不完美的自我,戰勝自我,很多時候,就在于堅持。
作為一個國王的成長故事,所有跌宕起伏的經歷終將在皇家外表的金碧輝煌中沉淀下來,成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而對于外界的所有評價,無論褒貶與否都只是過眼云煙。所要在乎的,唯有自我有否以往真正努力,去戰勝從前那個不成熟的自我。
以上就是我對《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的觀后感,謹以此文與大家探討,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