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優秀詩詞
辛棄疾的優秀詩詞有什么?辛棄疾,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優秀詩詞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優秀詩詞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⒁處。
【注釋】
①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④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⑤鳳簫:簫的名稱。
⑥玉壺:比喻明月。
⑦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即舞魚舞龍。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
⑧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婦女。
⑨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當時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詞意】
夜晚的東風將元宵的燈火吹得如千樹花開,更讓煙火看來是被吹落的萬點流星。華麗的馬車香氣洋溢在行駛的路上。鳳簫吹奏的樂曲飄動,與流轉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錯。整個晚上,此起彼伏的魚龍花燈在飛舞著。
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帶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找到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之處。
南宋詞人辛棄疾詩詞賞析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賞析:
此詞雖以“萬事皆空”總攝全篇,實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沉郁悲涼。上片懷古,實嘆喟今無英雄,秦漢盛世難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夢境再現。聞鐘夢覺,只西風滿窗而已。描寫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態,但又不趨炎附勢的低姿態。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典詩詞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鑒賞
詞以一個問句開始,詞人寫道:“何處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區。“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這里的“神州”是詞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區,是他一生都想收復的地方。接著寫道:“滿眼風光北固樓。”“北固樓”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詞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卻是北固樓的優美風光。然而,那時候卻是山河破碎,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對于愛國詩人來說,觸景生情,心念家國,哪里有興致去欣賞美景。
詞人接著說:“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詞人禁不住發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接著的“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詞人借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把由此而產生的空間感、歷史感都形象地表達出來。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這種用心,更于篇末見意。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據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
于是,詞人末句寫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據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于是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意思是說,生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我們從詞人用這一典故來看,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