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所讀內容。如何寫出優秀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1
《朝花夕拾》這本書,早已是如雷貫耳,只是百聞而不得一見罷了。
其實我是很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的。因為他的書中蘊含著許多我們無法在現代所能夠尋覓的到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還有那令現代人所向往的童年生活。
而《朝花夕拾》卻正好包容了先生所有的寫作特點。
美好,天真,稚嫩,對愛的領悟,對現實的安慰凝結成了這一代著作。其中,也讓我們領悟到了不少文字以外的東西。(短文學網)
碧綠的菜畦,輕捷的叫天子,讓我們感受到了先生童年的美好。
相信傳說,相信“怪哉”蟲的存在,讓我們理解了孩兒的天真;長媽媽把心愛的小隱鼠踩死,小魯迅對長媽媽的不滿,也都使我們沉寂在兒童的童言無忌,兩小無猜的幸福當中。
而我們民族的巨人,對于愛,對于現實卻又有另一番獨特的看法。
愛,無非就是對朋友的愛,對親人的愛。朋友,這本書里我是沒看到幾個先生很好的朋友,只是在日本留學時作為先生老師的藤野先生和被先生“討厭”的范愛農罷了。但是作為先生的老師和同伴,先生對于他的老師倒是相當的尊重的。因為他們都是與先生奮斗在同一戰線的伙伴,戰友,都為中國的光復而努力著。
藤野先生,作為一名日本人,相信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并對先生特加關照,著表示著他相信和信任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人,而是相信和信任整個中國,整個中華民族。所以先生對他侍奉有加。
范愛農同志,作為先生的同志,也應該算是一位愛國人士,為了一名中國人的尊嚴而死,先生也對其十分的想念與尊重。
而對于家人,魯迅先生又是極其的傷感的。
伴隨他一起長大的長媽媽,給他講了許多許多的故事,又為了先生的成長買了一本連自己也不知名字的書,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先生,愛護著先生。雖說有時被先生所厭惡,但終究還是有感情的。
先生以熾熱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對往事的追憶,對已故親友的真誠的懷念。
但“我們的青春年華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過去”,先生擦干了淚水,為他的青春年華,為中國的未來而惜別過去。
先生在日本留學中看電影所受到的啟發,是無法衡量的。在長媽媽的“教導”下,先生也受益匪淺。
本書在任何篇章都在抨擊著當時社會的黑暗。魯迅先生的仇貓,對“名教授”,“名人”的抨擊也不見少處。
《朝花夕拾》,飽含對過去的惜別與對未來的奮斗!描畫賣掉了,可先生的斗志沒有賣掉;長媽媽過世了,可先生的希望沒有消失;老朋友死了,可先生沒有頹廢!仍然為未來而奮斗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2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是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賞析:人類總是在贊揚著自己的進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獸沒有的能力而自豪驕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雖然人類的確值得為這些高興歡喜,但是卻不曾認真想過,正因為人類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的復雜,甚至使得我們開始向往那些頭腦簡單的禽獸的單純的世界。魯迅在此說明這些道理,也是讓人們反省一下,自己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不是讓我們用來說空話昧良心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3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一切皆是那么充滿好奇、充滿想象、充滿期盼……我流連其中、陶醉其中、快樂其中,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此情此景好像是我童年的真實寫照。霍然間,年幼的“我”一下子鉆進了百花園,不停地拔著何首烏,似乎在尋找著些什么;我仿佛看見“我”為了要帶畫的《山海經》,在不停地哭著鬧著;又仿佛看見“我”纏著長媽媽的衣角,聽她講赤煉蛇的故事……
我的童年,我的夢,我渴望童年生活。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讀著讀著,
我忽然覺得“我”一下子小了許多,似乎就是隔壁那個貪玩、獵奇、淘氣的小男孩,一切皆是那么無拘無束,一切皆是那么放松快樂,一切皆是那么令人向往。
我的童年,我做主,我渴望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4
國慶放假期間,我無聊的沒什么事情干,于是,我打算讀一本好書。在初中,學了許多有關于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于是,便閱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里面有一篇散文是我們學過的,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乏味的讀書生活,在上個學期,老師已經帶著我們深深地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一些段落我還可以背出來,對于這篇課文來說,我已經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別敘述了不一樣卻都同樣有意義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寫下來,但是還是決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觸的那一篇?
阿長是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這篇散文記述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當時善良、樸實的特點,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嘮叨著?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當她知道魯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經》的圖畫后,過了十幾天或者一個月,她就把魯迅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買來送給了他,我還記得她當時的那句淳樸的話語:?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句話讓我感動了,這是多么可愛的保姆啊。我體會得出魯迅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魯迅魯迅先生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從長媽媽身上,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筆相當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寫出了魯迅先生的小時的生活,讓我受益匪淺。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5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光。童年的故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就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迷人芳香,但在夕陽的映照下它卻顯現出獨特的韻味,那躲躲藏藏的香氣更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使人忘記一切煩惱,只留下清純的回憶。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是家喻戶曉的作家,第一次讀到他的文章,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魯迅的距離拉近了。他那質樸的語言把兒時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又回到了魯迅的`兒時。
合上書,心中感慨萬千,想起我的童年,對比著魯迅的童年,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魯迅的童年是完全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的,而我的童年則是與毛絨熊一起度過的。這根本上的差別是我多少有些向往,向往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向往和小伙伴一起打鬧,更向往魯迅那稀奇多彩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6
對于看書,我是一個很懶的人。記得看過《地獄的第十九層》應該可以算是一本驚悚恐怖的小說,看的一半,幾乎已經快要忘記還有結尾沒看,才懶懶散散把它看完,居然看了3個月。
前些天,幸得有人推薦,看了一部亦舒的《朝花夕拾》。該書主人熱情不凡,看過一段,他便會津津有味的和我探討其中的緣由,分析故事情節,鼓勵我趕快看完。
不知不覺,我竟奇跡般用了不到一周看完整部作品,感覺蕩氣回腸。
據說作者是倪匡的舍妹,所以書中帶了點科幻色彩,并不時出現衛斯理、原振俠的原型,只是沒有提及姓名。
已經不可避免的迷上了書中的男主角方中信,一個有魅力,懂得愛的男人。
一九八五年,那個年代感覺是很落后和封閉的,人們的感情思想都處于一個禁錮的時期。
男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遇到了來自二○三五年的女主人公陸宜,如所有言情小說的情節一樣,他愛上了這個因走錯了時間來到了一九八五年,雖然和他只交往了短短45天的女人。
兩人的情感經歷并沒有遭遇太大的波折,只是在一個不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女人還是要回去遙遠的未來,相夫教子,即使對眼前的男人有多少的不舍。因為這一切都是宿命,他們不能違背的自然規律。
一直以為感性的男人不理智,理智的男人不感性。方中信何嘗不是一個例外呢?為了愛人不受煎熬,他寧愿獨自流落在一九八五年,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而他也在愛人離去三年后悄然逝去,而在墓碑上最后留的那六個字,更是令人肝腸寸斷,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
有這樣一個男人,這樣的愛自己,已經足矣。
或許作者是殘酷的,她不該把陸宜還給未來。可以給他們45天,就應該給他們一生。
也許他們本就不該相遇,一切在50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注定。
人生何嘗又不是如此呢?現實中看過太多的離合。不該遇到的偏偏遇到,如果相遇是一種錯誤,也寧愿只要片刻的溫存。所謂此情只待成追憶,有回憶的人總是幸福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7
說到《朝花夕拾》人們便會想到魯迅。那我先來介紹一下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吶喊》,《彷徨》,論文集《墳》,雜文集《熱風》,《華蓋集》等,被后人稱為民族魂。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后,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為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松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仿佛就看到那個人從書中走出來就站在你面前一樣,向你展示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
的確,對于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丑,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讀過的文章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8
初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后,唇齒間都是余香。初讀時,你也許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細細想來,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諦,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亦如這本《朝花夕拾》,我感受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寫魯迅先生年少時發生的一些故事,如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的事,父親生病就醫時……但細讀下來并不是只有故事這么簡單,更多的是想透過故事來揭露社會。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大眾清醒。
站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去看戰爭年代的魯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覺得這本書滿含著無奈。一場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卻有些人醒了,他希望讓周圍的人能清醒,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圍的人卻無法喊醒,魯迅無疑是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們清醒,但這卻收效甚微。
即使是這樣,魯迅先生也不愿意放棄,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念,一種堅信,堅信著中國能夠站起來的信念。在今時今日的我們身上有看到信念嗎?有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數人身上是沒有的,你沒有自己堅信的東西,沒有指路標,那必然會迷路,《朝花夕拾》中傳遞的信念給了我很大的啟迪,讓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參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人在信念的光輝下不斷前行。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9
《朝花夕拾》是著名文學家魯迅寫的,是魯迅所著的回憶散文集。
《朝花夕拾》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了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散文中有10篇作品,大多記述了魯迅兒童時在故鄉的生活經歷,寫出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讓讀者也了解到了過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片段。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那里的樹木、果實、鳥類和昆蟲讓園子充滿生機。兒時的保姆那里聽來的美女蛇的故事讓人膽寒,還有按照閏土父親教授的方法捕鳥。而被送進書塾“三味書屋”后,不能常在百草園游玩,但童心未泯,作者和同窗們還總是忍不住到書屋后的園中嬉戲。在上課時,同學放聲朗讀,而老師也是到了入神的境界,同學就趁機做小動作。這個片段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朝花夕拾》文字簡約又不失內涵,作者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這幾種寫作手法糅合在一起,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優美的文章,充滿詩情畫意,引人深思······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摘抄篇10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魯迅先生口中的下雪的百草園這么有味道!童年時的回憶竟如此真實,《朝花夕拾》這本書,帶出了魯迅的精華。
每個人各有不一樣的童年,童年有精彩的部分,也有糟糕的部分,好比魯迅。
我的童年也是豐富多彩的,不曾有與魯迅類似的經歷。
我們這兒是南方偏東,下一場雪可不容易。但在六歲那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我體會深刻:樹上掛滿了雪,像一片片遮陽傘,把大地全蓋住了。我和小伙伴一見這情景,可樂了,捏一個雪球,使全身力氣,向對方砸去,這一點也不痛,你打我扔,東跑西跑,現在,每個人的帽子里積滿了雪,一揮,形成了一個風暴似的東西,它的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一根已扎根的小樹干它都能折斷。最妙的是堆雪人,開始,是一個小雪球,在草地上滾不一會兒,就變得很大,再拍拍,結實的很,再做一個球,壓在大的上面,最后添上眼睛,嘴巴,痞子,大功告成,一個胖呼呼的雪人出來了。可笑的是,妹妹一好奇,一個勁的撲上去,頓時,雪起沖天,我們都看不清路了,哈哈,妹妹成了大熊貓,身上臉上全是雪。
這令人難忘,而現在,已經失去對它的興致了,希望能慢慢找回它。
童年,為什么你要離我遠去,《朝花夕拾》,你又將我的童年一把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