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550字
寫讀書筆記對于提升閱讀成效、拓展思維和增強表達能力都至關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論語讀書筆記550字參考,希望對大家寫論語讀書筆記550字有幫助。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1
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恒,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并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圣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里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后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2
好讀書,好讀書。這句話說得真是太好了啊!人要讀書才會得到知識嘛。月亮升起來了,星星還在天上頑皮的眨著眼睛。我的書房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原來我正在背論語。這時間,我突然讀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冉冉上口,十分耐人尋味。是啊,我和黃智杰、王澤華這三個好朋友,不是都在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嗎?我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的特長,黃智杰是我們中間學習最好的。當然,在他的帶領下我的作文和數學都大大的有進步啊!我的特長是體育,所以我是他們中間的體育委員,我的游泳、跑步、籃球,都是呱呱幫的啊!王澤華是一個心細的人,所以他是我們的雜物委員。所有活動都是他安排的,每次活動我們都進行的順順利利的,這都是他的功勞啊!
我們這三個兄弟,都是最好的兄弟。三國時期的劉關張三人是喝了雞血來證明他們三人之間的友誼,雖然我們沒有喝雞血,但是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我們之間的友誼。我們上個人在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我們三個都是最好的朋友,都是男子漢。我們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在暗中耍陰招,我們三個都要肝膽相照的朋友,生死關頭也要共同度過,我們堅信如果我們無論遇到了什么困難,都會團結互助。黑夜總會過去的,光明就要來臨了。
同舟共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要用自己的所擁有的所有東西來讓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萬古長青。只要天在,地在,人在,我們的友誼便永在!
好一個孔子,好一句經典的論語啊!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3
那些話語在無聲中穿越四季,比曾經更永恒,延長到了下個冬季。——題記
“溫故而之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反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一條條古訓在耳邊輕吟,每一條都富含著深刻的道理,引人沉思,《論語》中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領悟明白的,它跨越了千年塵埃,吹散了腐朽陰霾鑄成了不朽的千古絕唱。曾經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一種叫做”永恒”的東西的,那些一直被人們都傳通的事都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讓我們無從感觸,而直到我接觸《論語》后,才知道為什么它要以流傳千古,因為它的一切內涵都是與生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息息相關的。一直在努力的表達著,用僅存的溫暖去書寫。
它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呢?和那片天空一樣柔軟的感受,它們一直帶著”有意義”快活的前行,無所顧盼的前行。簡潔的話語中透出須臾般永恒的真諦,它讓我懂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它讓我懂得了什么呢?天空的尉藍,云朵的匿跡,暗影收斂的腳步,知道與理解的誠實,父母與親人的憂慮與愛,學習與思考的正比性。它讓我懂得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堅持最初的方向。
它讓我懂得了做呢?還以為道路一直都會平坦,航程一直都有光束,行途一直都有溫暖,自己會一點點放棄。它讓我懂得了五彩與繽紛的夢,雖然喜愛,卻是為了更有意義的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論語》寬闊的道路上前進,總會路過那些溫良與美好,總會學會善良高尚,去相信航程絕不會是無盡天光,去相信幸福的曙光。
《論語》使我懂得的,使我堅信的,就隨著它的.流傳而日久彌新,不被風化。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4
《論語》是春秋時期的偉大作品,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人們最熟讀的經典恐怕就是《論語》了。近期,公司組織學習《弟子規》《論語》等經典著作,我的感悟頗深。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像一面警鐘一樣時刻提醒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虛心學習,作為自己的榜樣,而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同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修養。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也同樣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每天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做事及本職工作中,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有沒有用心溫習?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反省自己,一定會不斷進步。
我還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了學習的真諦。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興趣,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的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歷久彌新,希望我們都能認真閱讀學習,體會收獲的快樂。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5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于教人們如何做人。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提議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當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里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教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我,反省的資料不光有這些,也能夠有其他資料。比如反省自我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我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干干別的,浪費了自我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我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里講的,我必須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資料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6
孔子的言行思想被弟子所記錄,著成《論語》,20篇文字鑄就了儒家的經典,融入了中華文化,體現了孔子的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人生哲學和教育理念。“論”即論纂、“語”即言行,圍繞著“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進行闡述。
“仁”,是孔子提倡的人生哲學,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關于什么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也。”又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他一貫堅持的,也指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其次是人格的塑造,或者說是自我修養。在孔子看來,誠信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儒家還非常具有反省精神。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也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傳承幾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仁者愛人的核心思想是古今醫者信守的醫德準則,其仁愛、重道、中庸、講究誠信、注重禮儀的核心內容與現代醫院管理的醫德醫風建設、規范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塑造完善的醫院文化息息相關。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眼下尷尬的醫患關系,愈發覺得孔子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華所在。在工作中,醫生和患者若能嘗試換位思考,我們的醫生便會更負責,更有耐心,態度更好。而患者也會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醫生的工作。若我們醫務工作者秉承“仁者愛人”、“恕”道的儒家核心思想,就能夠讓醫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我們就能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邁向孔子所講的“醫患大同”!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7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其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是我們許多人耳熟能祥的,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今天仍然能為我們現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于丹教授的《論語》分為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七個部分。為我們很好的詮釋《論語》的精華。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你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海鷗無法改變大海的寬度,
但它改變了自己翅膀的力度;
雄鷹無法改變天空的高度,
但它卻改變了自己振翅的強度;
同樣,我們也無法決定人生的長度,
但我們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8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很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到了孔子時代。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別人控制的工具或者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的,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孔子后來也收門徒三千,并對他們教導有方,后來就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一本《論語》讓我感悟很多,里面的許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9
春節之中,從當當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系,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讀書筆記550字篇10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的《論語·為政》。它的翻譯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而我的理解是,人不可以不講信用,俗話說得好:人無信而不立。所以為人處事必須做到言而有信,才能不失信于人,才能立足于這個天地之間,否則,縱使天高海闊,亦無你容身之所。
處在這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講究誠信,但我們也要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上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將我們的風氣帶的偏離了正常的軌跡。如果你是一個講究誠信的人,那我們就應該及時的糾正這種不良之風,積極抵制這些不良風氣,讓那些不講究誠信的人自食其果。唯有如此,這種不良風氣才會失去滋養它的土壤,才能讓正義之風慢慢的恢復。
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言傳身教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的榜樣,我們怎樣做,孩子就怎樣學。所以我們老師更應該講究誠信,給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越來越多的人講究誠信,那么這個世界也就不會再出現失信的事件。人若無信,好比沒有雙足,正如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人同樣無法行走于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