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
通過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記住和回憶所讀的內容。下面是一些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有用。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1
早就會唱《送別》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至于《城南舊事》這部書和電影卻都未曾欣賞。如今,小學語文課本上選編了《城南舊事》的序言部分,于是我趕緊找來讀了一遍。讀后,不禁被林海音那饒具魔力的文筆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雙眼,透視著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倒進了人間的復雜情感,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北京城南的風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憂傷,也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無法忘懷。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向我走來。
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別人認為那是個“小偷”,而英子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著世間的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著危險去做賊,這在英子看來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么呢!藍姨娘盡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臺便炒菜時,她心里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讀到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么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兒,一個不該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卻有著有著與命運抗爭的頑強個性。她出生后便被拋棄了。被人撿去后,也無非是把她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還要動輒遭受繼父的毒打。為了擺脫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沒成想,生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導下,她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這又能怎樣呢?她的生母——秀貞,由于過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人雙雙葬身車底。讀到此處,禁不住潸然淚下。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2
大家也許看過《城南舊事》吧,我就來說一下我讀書筆記。
我很同情故事中秀貞,同情秀貞的原因是他與一位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一去不返,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這是我同情秀貞的原因。
你們同情誰呀,我很期待。
我感受到了蘭姨娘的敢于抗爭、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小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傷心,小英子幫秀貞找到小桂子,秀貞的開心。
這就是我的感受。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3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典小說,也是半自傳體小說,最受讀者的喜愛。
《城南舊事》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為背景,透過一名伶俐的小女孩兒——英子的純摯眼光,看成人的悲歡離合。溫馨動人,啟發人性。
林海音的小說集《城南舊事》中多篇是追憶她童年居住的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其中如《惠安館》和《驢打滾兒》等篇,雖是透過童稚的眼光看成人的世界,卻更啟人深思,由于孩子不詮釋不評判,故事中的人物,能以自然真實的面貌出現,扮演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的一生。在這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單獨存在,他們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貫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故事中的發展,循著英子的觀點而轉變。英子原是一個好奇,天真的旁觀者,觀看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隨之結束,她的旁觀者身份也至此結束,在13歲的年紀“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該負的責任。”
書中的人物除了英子的雙親外,與她童年歡樂的記憶中有最密切關聯的要算宋媽了,在各篇中,宋媽可說是無處不在。無疑的,也是讀者印象中最難忘的人物,這位命運凄苦的卑微人物,在英子的回憶中自有她的智慧和尊嚴,作者在講別人的故事時,常常寫到一些描寫宋媽的文字。《驢打滾兒》一篇給宋媽的生命畫像,也是全書中最有力量的一篇短篇小說。
林海音說:“每一段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爸爸也去了。”
《城南舊事》在英子的歡樂童年和宋媽的悲苦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在生活的實際奮斗中,絕望也不是件容易事。掩卷之際,讀者會想:“看吶,這就是人生的最簡樸的寫實,它在暴行、罪惡和污穢占滿了文學篇幅之前,搶救了許多我們必須保存的東西。”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4
今天囫圇吞棗似的把《城南舊事》這本書看完了,其實看似很懂又非懂。
最初看到這本書,其實更多是被書的名字吸引,但是屢次都沒有痛下決心要買來看。國慶前去圖書館,居然發現這本書,只能說恰好恰好,順手借來準備一看。
誠如作者介紹一般,這是一本來記錄童年回憶的書籍。從兒童的角度,寫了那個時代中各具特色的人的形象,比如惠安館傳奇一篇中的---瘋女人秀貞,多么可憐的一個女人,可謂是時代的悲哀,但是此篇的結尾有點模糊,到底秀貞如何,妞兒能否與秀貞相認或者生活在一起,或者說原本秀貞沒有那么瘋,是這個社會把人生生逼瘋,顯然從兒童的角度,結果自然無從知曉跟評斷。
我們看海去一篇,全文是從兒童的角度講到作者在一篇荒蕪的鬼屋附近遇到一個小偷,但是小偷因為家庭原因,迫于無奈才去偷盜,因為自己無意,小偷被抓到的過程。所謂小偷,在家庭來說是個好哥哥,在社會來說是個盜賊,小偷原來具有兩面性,人也應該具有兩面性!
藍姨娘一篇有點像寫父親的婚外情,可惜被作者的小伎倆扼殺在萌芽之中,不過看了這篇總在懷疑,這個作者真有這么厲害,或許杜撰程度頗多,真真忍不住想抓來問問。
驢打滾兒一篇倒似像個悲劇,服務作者家里多年的宋媽,為了家庭犧牲,脫離家庭,但是兒死女被拋棄,卻依舊要回歸家庭去生兒育女,宋媽后來沒有再回來,命運難道不是更像驢打滾嗎?無論怎么努力,終究還是那個時代悲哀的角色。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篇,描述了因為爸爸的去世,作者不得不面對家庭給予的.責任,而這也意味著作者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離去,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家里孩子眾多,而母親是一個家庭婦女,可想而知作者以后生活頗多艱辛,不勝唏噓!這大概也是作者為什么寫到這里結束了童年的回憶的原因吧!
最后一篇--東陽童年駱駝隊,應該是一篇承上啟下的總結文章吧,就像文中有句話說的那樣---要學駱駝,沉得住氣,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5
那時,駱駝在冬日的陽光下馱著兩袋煤。無知的“我”在童年時代愚蠢地學會了咀嚼駱駝。在惠安閣,總是在門口對我微笑的“瘋子”,只是希望得到團圓的快樂。等了六年的男人再也沒有回來,只有初生的小鬼子還陪伴著秀珍。沒想到孩子還被送到了七華門的根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英子遇到了她的好朋友牛兒,并確定她就是小桂子。最后,牛爾和秀珍離開了,英子也動了起來。那個蹲在草地上的人總是給我講故事。最后,人們誤以為她是小偷,但只有英子知道她是個好人。被石家趕出的蘭阿姨和德克森叔叔一起離開了。一直在照顧英子的宋媽失去了兒子小寶,女兒也不知去向。馬歌離開。她最后一次給我編辮子。后來,我的父親被日本人殺害,住進了醫院。終于,英子畢業了,她長大了。院子里的樹和花都死了。爸爸的花不見了。亭子外,古道旁,草青青的。你想什么時候來這里?當你來到這里,不要徘徊!天涯海角,天涯海角,熟人半散。人生很少有快樂的團圓,只有很多的分離。”
面對各種事情,櫻子是天真的。他只是一個孩子,但他經歷了世界的喜怒哀樂。如果有快樂,就會有悲傷。如果有快樂,就會有痛苦。英子長大了,我也長大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6
請不要為了那頁已消逝的時光而惆悵,如果這就是成長,那么就讓我們安之若素。——題記
很多經典文學作品描述的是各種美好,或是亂世。作家筆下的亂世各有不同,但林海音卻改變角度看亂世。作家以一個孩子的觀點、看法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并沒有寫如大江大河奔涌的場面,而是漸漸淡化整體,僅僅以描述社會上的不同人的感情、生活變化。
主人公林英子的世界很小,她的眼中沒有那么多的社會上的招數,而是以天真、純潔的心看待自己僅去過的這一點小世界,可能父母允許自己出去看節日的熱鬧活動已經是求之不得了。20世紀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常常尋找“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
秀貞之所以很瘋癲,是因為她的孩子小桂子被家人送到了城墻根腳下,再也尋不到。一天,英子發現自己的朋友妞兒的身世和小桂子很像,又發現她脖子后的印記,于是讓她們母女倆相見。秀貞當天晚上就要帶著妞兒去找丈夫,結果倆人在趕火車時一同喪命于火車下……
文中的人物最后都離小英子而去,本篇文章也主要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痛苦的懷念的情感。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道盡了悲歡離合。想象總于現實相差很遠,原我們都很天真,都很現實,但被當時的社會“磨礪”的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人們的心靈也就顯得越發弱小,這也是作者文章的過人之處。
秀貞、偷兒、蘭姨娘、宋媽這些人身上的悲劇,讓本以善良之心對待世界和現實的小英子也“打開了視角”。她的童年有很多悲痛的回憶,但她仍向往著美好的生活。
可能我們本也是天真的,但因經歷過這世間的形形色色,也被打磨成了石沙,有時候,忘記自己的身份,做回自己,擺脫世俗煩擾。不能被別人影響,你一定要影響別人,并且是好的影響。
我默默地想,默默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7
一篇《冬陽童年駱駝隊》吸引我走進林海音的童年往事。隨著閱讀的逐漸深入,一個狡黠、大膽、有強烈好奇心的小女孩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真想走進書里,回到那個年代,好好抱抱她,親自追問她的小腦袋里怎會有如此天真、幼稚的想法。在我看來,她的童年不是一首動聽的歌,不是一幅唯美的畫,卻像是一個裝著無數故事的寶盒。
惠安館里大人眼中的瘋子絲毫沒有阻擋她的好奇,退卻她的腳步。她相信“瘋子”說的話,陪她一起玩,盡自己所能去配合她,幫助她。多么純潔的心,純潔得讓成人的我感到羞愧。這份真誠,足以讓世俗的你我汗顏。童真,是真實,是真誠,是真心,所以讓人覺得格外珍貴。《蘭姨娘》讓我見識了小英子的狡黠,我們成人總喜歡說:“大人的事,小孩子別管。”可別忘了,孩子是天真,絕不是愚昧。小英子用自己的智謀捍衛了她的家庭,讀來既讓人忍俊不禁,又想拍手稱贊,多么聰明的小丫頭呀!
正當我為她有趣的童年生活感到開懷時,突然,“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美好的童年竟戛然而止,惋惜、可憐、失落……我真的無法相信那樣有趣的日子沒有了,那樣生動的故事結束了,那樣真實的歡樂消失了。失去了頂梁柱,她后來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對于這個疑問,林海音只是說,父親的死,造就了她這一串的倔強。或許這以后的日子,林海音沒覺得是童年。
不禁回想起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一首歌,歌詞有一句是這樣唱: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樂淘淘。當時特別疑惑,明明是長大了才沒有煩惱,怎么唱的卻是長大了,憂慮煩惱都來了。現在想想:不管是那時委屈的淚水,還是所謂的煩惱,都是那么的可笑。唯有父母對我的嚴厲教導,那時是討厭,現在是感激。還記得媽媽要把我送給富有的親戚時,我嚴肅著拒絕,告訴他們:“狗不嫌家貧。”不知道當時的幼稚是不是感動了媽媽,沒有把我送出去?總之,童年的一幕幕,都出現在我面前。只是,時光不會倒流,那樣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我的童年雖不是那么的幸福華美,但我仍追憶那似水年華,只愿回再到童年,自己能再懂事些,好好聽媽媽的話,撫慰她內心的酸楚。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8
讀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那淡淡的感傷中含有暖暖的溫情,如煙似霧,繚繞心間,揮之不去。
小說的末尾,英子的父親用微弱的聲音對英子說,你已經大了,要學會照顧好弟弟妹妹,幫媽媽做事;年僅13歲的英子,懵懵懂懂的,覺得爸爸講的話使她很不舒服,但還是應允了她父親的請求。讀完,我的淚不禁順著臉頰滑落下來。英子,這個家里最大的孩子,當時她剛小學畢業,爸爸就撒手離開了這個世界。幼小的心靈過早體驗了生離死別所帶來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楚,這種哀凄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有多少人在面對親人離去的打擊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冷靜下來,勇敢地去面對未來沒有親人遮擋的風雨呢?何況,英子還只是一個需要呵護的小女孩。小說的結局很悲情,我們卻也能感受到英子對未來的堅定決心。“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這一句話把英子瞬間長大后的懂事堅強展露無遺,她的這些品質也許正是我們90后的年輕一代所稀缺的。
有人說,“一部好的小說,總是少不了‘真'’善‘’美‘”。當然,不同的小說,它的“好”各有側重。“真”,即真實,事件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美”,涵蓋的內容有構思的巧妙、情節的生動、語言的優美等等;
“善”,可解讀為仁慈淳厚、寬容友愛等等。我覺得作品中的“善”,是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城南舊事》這部小說就是以“善”見長的。小說通過英子這個孩子稚嫩的心靈、純真的眼光,傳遞給我們的是人心沒有恨只有愛,人性沒有惡只有善。不管是與瘋姨娘的交往,對妞兒的友情或是對小偷的寬容與理解,英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顆善良的心始終注視著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不幸的人們,總能感受到那來自孩子淳樸心靈所散發出來的溫暖。
美麗的心靈,傳遞著人間煙火的溫情,散發著慰藉心靈的馨香,讓愛的氣息盈滿每個人的心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即善心,即溫情,以心暖心,世間將春暖花開。手捧小說,與我年齡相仿、瘦弱的英子仿佛站在我的面前。她猶如一面鏡子,照進了我的靈魂深處。我為對父母的刁蠻任性而臉紅,為與同學的斤斤計較而慚愧。我決心成為一個像英子那樣善良有愛的人。今后,我將用心感受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我將與同學、朋友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我將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愿擁有一顆如英子那般明凈的愛心。愿天下好人越來越多,人間有愛,溫情永在!
我輕輕地合上書本,靜靜地品味著書中的故事,仿佛看到英子他們從書中款款走來,朝著我微笑,使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絲溫暖,一縷縷牽掛。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9
童年是美好而短暫的,《城南舊事》講得就是一個女孩童年的回憶。當我看到這本書開頭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結尾。一下子就讓我也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英子從小就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女孩。宋媽去買菜的時候,小英子都要跟著她一起去,她每次都要見一見那惠安館的“瘋子”。每當看到這里的時候,我都會心里很緊張,生怕“瘋子”會做出傷害她的事兒,可是當看見她那溫柔的笑臉聽到她銀鈴般的笑聲時,我都會長長松口氣。“瘋子”的名字叫秀貞,一聽到這兩個字,我就覺得很有意思,有時還會疑惑不解的想:為什么要取這么奇怪的名字呢?小英子交的第一個朋友就是她了。
小英子還有一個和她年齡差不多,大概五六歲的朋友,她長得可愛極了,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粉嘟嘟的小臉蛋,顯得十分奪目。她扎著一對可愛的黃色辮子,走路的時候,小辮子經常甩來甩去,小英子經常摸那對可愛的辮子,我也常常哈哈作文大笑的合不上嘴,沒辦法,她就是那么可愛,長相不僅可愛,名字也可愛。她的名字叫妞兒,每當她笑的時候,還真像一個可愛的妞兒。
妞兒的爸爸媽媽讓我感到很憤怒和不平,每當妞兒和小英子玩得高興的時候,天色已經變暗了,妞兒回到家里,爸爸媽媽要睡覺了,爸爸媽媽看到妞兒,就會把她打得鼻青臉腫,這讓我心里很不舒服,其實他們并不是她的親爸媽,親爸親媽已經去了遠方,所以找一個繼父和繼母來管教。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是美好而短暫的,要珍惜童年,我要像小英子一樣做一個快樂善良的人。
有些人不是摯友,卻是某一階段重要的人。即使記憶模糊,但也沒人能取代兩個人交集的時光。
還有那些親密的朋友,可能在不同的城市,聯系漸少,但關于彼此的“重大事件”,第一時間知道的一定是TA。今天刺猬推薦兩部巖井俊二的動畫電影。電影總是上演著別人的故事,而我們卻在看自己的青春。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讀后感篇10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題記
在偌大的北京城中,有數以百計的胡同,在這些斑駁的胡同里珍藏著許多老北京的回憶,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把童年的歡樂與疑惑刻在了老北京的經緯線上。優美的文筆,真摯的情感都注入了《城南舊事》之中,她——就是林海音。
北京城的晴日依然像往常一樣熱鬧,六歲的小英子和宋媽在買菜的途中與惠安館的瘋姑娘秀貞偶遇,在多次的接觸和交流中,英子和秀貞成了好友,得知秀貞的悲慘遭遇后,英子幫秀貞尋找失散的女兒。相逢是短暫的.,找到女兒的秀貞卻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這樣的結局讓英子備受打擊,為了忘記這悲傷的回憶,不久在家人的陪伴下英子遷往新簾子胡同開始新的生活。
在新生活的開始,荒園里那個厚嘴唇的年輕人闖進了英子的生活。為了供弟弟上學,這個厚嘴唇男人被迫以偷竊來維持生計,這讓單純善良的英子疑惑不解,對善與惡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斷——善與惡在于心的感悟,情的包容。可這位年輕人最終被巡警帶走,這又是生活帶給英子的一場情感歷練。
生活在充滿快樂的同時也會穿插著悲傷,英子九歲那年,宋媽的丈夫帶來了兒子溺水身亡,女兒被賣的噩耗。在英子感受到宋媽悲傷的同時,她更多的是疑惑: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不是人人渴求的嗎?為何宋媽要拋棄家人出來做別人家的傭人?年幼的英子在經歷了形形色色的喜與悲后告別了快樂中裝滿疑惑的童年。
《城南舊事》雖在寫英子的童年,但在那溫馨快樂的童年里隱藏的卻是生活的辛酸和生存的逼迫。冬日里不遠萬里運煤的駱駝隊,執著于尋找小桂子的秀貞,為供弟弟上學偷竊的年輕人,還有撇下家人、孩子出來做傭人的宋媽,他們向往著幸福的生活,卻迫于社會的禁錮,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著,幸福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奢望。天真無邪而又多愁善感的英子如何能懂得生活的艱辛,她用那雙純真的雙眼在觀察著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正因為她的純真和善良,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恰如那冬日里的駱駝隊,在人生的沙漠中努力行進,也許會迷失,但生命的軌跡卻如烙印一般歷歷在目。
努力生活,在人生的胡同里,即使經歷生活的辛酸,也要留下心底的那份純真,永存心靈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