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
讀書筆記記錄的是讀者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的心得、體會和感悟等。寫好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方便大家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1
曹操的形象歷來為人們所爭議?尤其是三國文化熱持續升溫的今天?對于怎樣在新的時期評價曹操。
三國時期,英杰輩出,群雄逐鹿,談論三國的英雄,也成為后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現在如果在大街上隨機調查過往路人,詢問他們最討厭哪位三國人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當然是曹操。”究其原因,無非是詭計多端,自私自利,“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又有誰看到過曹操好的一面呢?
曹操借漢獻帝之名,發動討伐董卓戰役。一時間十八路諸侯紛紛來到,送糧者絡繹不絕,足以顯示出曹操出色的才干。在討董戰役時,真正行動的只有曹操與孫堅兩路諸侯。而一直高喊著匡扶漢室的劉皇叔身在何處?史書記載劉、關、張三人并未參加討董戰役。所謂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完全為羅貫中杜撰的。此外,曹操還十分網羅人才,唯才是舉。當許攸離開袁紹去投降曹操時,曹操一下從床上爬起來,赤腳迎見許攸。當關羽被殺時,曹操還厚葬了這個令他損兵折將的大將。
還有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一心匡扶漢室的劉皇叔一奪得西川,迫不及待的稱了帝,孫權也在江東稱帝,而曹操稱帝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隨時可讓漢獻帝“禪位”,名正言順當個皇帝,而他卻一直沒那么干,甚至孫權寫了封信勸曹操稱帝。曹操還說孫權是要把他往火坑里推。他一直到死仍未稱帝,只是被他兒子曹丕追封了一個“魏武帝”而已。
我并不想為曹操翻案,我承認他只是因為猜忌殺了呂伯奢一家;因為要引誘呂布,拿群眾當炮灰;他為了報父仇,攻打徐州時,“殺戮人民,挖掘墳墓”;明明是自己克扣軍糧,卻借運糧官的頭來安撫軍心;借天子之名為非作歹……
我只是希望,人們能夠全面的看待一個人,既看到這個人的缺點,也看到這個人的優點,并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如果人們都能去完整地看待一個人,世界上就會多一些理性欣賞,少一些盲目崇拜;多一些客觀評價,少一些盲目批判……
《三國演義》也直接取用了劉邵的話——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2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關羽、張飛、趙云,馬超等一些人物。關羽,字云長,死的時候只有58歲,立過戰功: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劈顏良,斬文丑,溫酒斬華雄等戰功,應為,失去了荊州,連自己的命都沒了,我們以后做事千萬別大意。
張飛,字翼德,死的時侯只有55歲,立過戰功:智擒嚴顏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為這個性格,才死的,所以每個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趙云,字子龍,死的時侯只有60歲,性格很講義氣,當年在長板橋七進七出,殺了2名魏國大將,因為得了重病死了。雖然這只是小說,但我會記住這段永恒的經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3
忠義之士關羽、智慧的化身孔明、陰險狡詐的曹操……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個個群雄之首、巨謀勇將。
羅貫中的作品《三國演義》,從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統治而相互斗爭為主要內容,描寫了從東漢到晉朝統一之間的許多的戰爭故事。而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更是讓我難以忘懷。
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鞠躬盡瘁;趙子龍忠得義薄云天……而我更加敬佩的是武力群超、忠于劉備的關羽。他面對曹操的的百般誘降毫不動心;為了送劉備的家人平安回到家,不惜自己的生命,過五關斬六將。關羽的忠厚誠實讓我想到了那天下午,那件事……
那天下午,弟弟來我家玩,碰巧媽媽出去了。我倆一塊兒看起了電視《少林寺》。少林武僧的精彩武打鏡頭,使弟弟看呆了。他也打來打去,用“醉拳”在客廳里倒來倒去。過了一會兒,弟弟在廚房里磨蹭了老半天還不出來。好奇心占據了我全身,便跑過去想看一看究竟――原來,弟弟正津津有味地喝著冰箱里剛剛那出來的雪碧。
我看到這一切,就幸災樂禍地指了指弟弟。弟弟見狀,吃了一驚。愣了一愣,就跑到我身邊,撒起了嬌:“好姐姐,求
求你不要告訴我爸爸媽媽。對了,我給你吃‘德芙’!”我心動了,我天生就愛吃“德芙”巧克力,就接受了“賄賂”。
于是,我們將空瓶子里裝滿水,忐忑不安地等待媽媽回來后的大火。可是,媽媽以為是商店買的假貨,也沒說什么。
《三國演義》里有許許多多英雄。而在現在,只要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的,我認為就是英雄。我們都要做新時代的小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4
寒假里我閱讀了許多的書,有:《三國演義》、《十萬個為什么》……我最愛看的《三國演義》,因為它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里面還有好多小故事: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劉玄德三顧茅廬、周瑜火燒赤壁、孔明揮淚斬馬謖……
我最愛看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故事,話說一天劉備準備好禮物,同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來幫助他,來到諸葛亮家,一個童子出來開門,劉備問:“諸葛亮在家嗎?”童子說:“先生一大早就出去了。”劉備失望的回去了。第二天,劉備再次去請諸葛亮,然而,劉備再次失望而歸。第三天,劉備又去請諸葛亮,諸葛亮見劉備態度誠懇,非常感動,便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這個故事很好聽吧,它還告訴我們做事要像劉備一樣態度誠懇,有耐心!
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并且我們還能收獲不少呢!大家也去看看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5
一次,我生日。爸爸給我買了本《三國演義》。
當天,我就把它細細的品味了一翻。文中許多人物都被羅貫中刻畫的栩栩如生。如:曹操的謹慎;諸葛亮的機智;劉備的謙遜;周瑜的小肚雞腸……。其中人物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去贊揚如:關羽的重義;魯肅的老實;……。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三個國家的興衰敗亡。而這三個國家分別是指蜀、吳和魏。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先說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而且頗重義氣在華容道放過了曹操。他忠于劉備,雖然最后戰敗但未降敵,最后還死于非命,但他的精神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然后我就說說諸葛亮吧!亮生來才智過人,劉備可視他為“國寶”啊!劉玄德三顧茅廬之中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了。在三國中,他無疑是最具才華的人了。而且在劉備病故以后還立下了許多大功,如: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奪取武都、陰平;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總的來說我看完了《三國演義》也應了諸葛亮那句話‘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6
今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我非常喜歡。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蜀國的大將趙云趙子龍,之所以我這么佩服他,是因為他的武藝非凡。為了救劉備的兒子阿斗,他曾經孤身奮戰,大戰長坂坡。一個人殺死魏國大將五十余人,殺的曹軍聞風喪膽。他忠心耿耿,老當益壯,在六十多歲時還連斬曹軍大將六人。
我最討厭的是董卓和司馬昭。討厭前者的原因是因為董卓一直想奪取王位,是個狡猾奸詐的卑鄙小人。討厭后者的原因是我最喜歡蜀國,可司馬昭最終滅了蜀國。
我最佩服的是關羽,因為曹操愛才,想用金銀珠寶留下他。可他忠義于劉備,還是離開魏國,尋找劉備去了。
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挑燈戰馬超》。我覺得作者把馬超寫的非常英勇,武力超群,居然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而且能和張飛大戰三百多回合。要知道張飛可是曾經在長坂坡大吼一聲,叫退曹軍幾十萬人馬。
另外,我學會了許多成語,比如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所以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媽媽買了這本書給我,我非常開心,認真閱讀后,收獲非常大。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爭奪天下,最后三國鼎立。書中還有許多英雄人物,比如張飛、關羽、呂布、周瑜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趙云。趙云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地,勢不可擋。這種英雄氣概,真讓我欽佩!
另外,《三國演義》還表現了很多軍事謀略。比如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假裝故意投降曹操,最后周瑜和諸葛亮火燒曹軍戰船,真是一計又連著一計,讓人年看得津津有味。
有時候,我會假想自己變成三國中的人物,在戰場上騎馬馳騁疆場,和周瑜喝酒,和張飛扳手腕,或者加入到三英戰呂布的陣中去?沒準兒長大能發明一種時空穿梭機,到時候和好朋友穿越時空去找趙云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賞析感悟篇8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
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不甚讀書,性寬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為漢室宗親。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于郡,二敗黃巾于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說操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陽北部尉時,不辟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不為禮,張飛欲斬之。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孫堅打敗黃巾,朱[]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
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
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后三兄弟離去。
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
宮中何進與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九歲),強迫蔡邕為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操因多疑而殺呂后奢全家。
并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卓為一路人。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為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
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李傕,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
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于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后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
公孫瓚不重用趙云。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后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尸后回江東。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
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后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
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陜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傕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尸。
西涼刺史馬騰,并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余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北海孔融準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
太史慈與劉關張殺敗黃巾。
玄德又借得公孫瓚兵二千并趙子龍一行往救陶謙,陶謙要讓徐州與劉備,劉備不受。
操因呂布助張邈奪取兗州而退兵。
陶謙二讓徐州與劉備,劉力求不肯,從陶謙而屯小沛。
曹操被呂布戰敗,典韋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曹操又被夏侯惇所救。
呂布用陳宮計,誘曹入濮陽城而大敗之。
操詐言被燒死,誘呂布入寨,大敗之。兩家因糧不濟而退兵。
陶謙病危,三讓徐州于劉備,備不受,陶謙指心而死,劉備于是暫領徐州。
操東略陳地,次及汝,穎。
打敗黃巾何儀,黃邵。操使埋伏計俘計褚,褚降曹。
操復兗州,敗呂布,取定陶,盡得山東之地。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揚奉董承雙救駕
呂布投劉備,駐小沛。
太尉楊彪使反間計,李傕,郭汜互相殘殺。
張濟與催,汜講和,兩人從之。
郭汜劫駕,董承等救駕。催,汜又商量殺帝分天下,李樂護駕守黃河。
帝駕至大陽,李樂專權,全不成體統。
楊奉董承要棄安邑同帝歸洛陽,李樂串通,汜劫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李樂追帝時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陽,滿目蒿草。
楊彪奏帝召山東曹操保駕。
傕,汜又來劫駕,帝起駕欲去山江,適曹操至,保駕還洛陽。
傕,汜不聽賈詡降曹之計,詡單馬走鄉里;傕,汜與曹戰敗落荒而走。
董昭獻計曹操,移駕幸許都,操從之。
操護駕移許都,楊奉等領兵攔路,曹操謀士滿寵說動楊奉部將徐晃來降。楊奉敗走。
操移駕許都,封賞部下,大權獨攬。
操懼劉備,呂布,從荀彧"二虎竟食"計,使劉,呂相殺,不成。
荀彧又獻"驅虎吞狼"之計,便劉備攻袁術,劉備雖勝,卻被呂布襲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自虎
袁術使書與呂布讓攻劉備,許以金帛,劉畝走,呂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術,陳宮勸阻,令叫劉備還屯小沛,再攻袁術,布從之。
玄德回徐州,呂布從陳宮計,讓屯小沛,兩相和好,
孫策以亡父玉璽作質當向袁術借兵往江東開創基業,招兵買馬,戰劉繇,襲曲阿,得秣陵,江東之民呼策為"孫郎"。
孫策又破吳郡,在會稽,掃平江南。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呂布轅門射戟,使袁術部將紀靈不攻劉備。
張飛奪去呂布從山東買的好馬一百五十匹,呂布出兵討備,備欲送馬講和,呂布聽陳宮之計,不允,備沖出重圍往許都投曹操。
曹操不殺劉備,送給兵,糧,使領豫州牧,屯小沛。
張繡從賈懷計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張濟妻鄒氏而與反目。曹操敗師淯水;于禁打敗張張銹。操賞封于禁,責夏侯惇治兵不嚴之過。
操痛哭為保他而死的典韋,不痛子侄,感動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袁術稱帝。聽說呂布結好曹操,領軍征徐州。被呂布打敗,向孫策求救,被斥。
曹操稱贊劉備斬殺縱兵掠民的楊奉和韓暹,是為國除害。
又到徐州安撫呂布。
曹操同劉備,呂布攻袁術。破壽春。
操回許都后又討張繡,于路麥熟,操因馬踐麥田而割發代首。
張繡敗于曹操,曹操攻南陽城。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
張繡從賈詡計打敗曹操。
曹操出奇兵戰勝張繡。
操因袁紹襲許都而回。
郭嘉稱操十勝而紹十敗,荀彧,郭嘉獻計攻呂布,操從之,陳宮得劉備結連曹操書信,呂布罵操攻備。劉備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備,夏侯惇被曹性射中左目,惇撥箭啖睛,趕殺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玄德被呂布打敗,往許都投曹操。中途獵戶劉安殺妻供食。
曹操與陳登,陳珪父子為內應,敗呂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聽陳宮之計,聽其妻與貂嬋之言,不出戰。
布從郭嘉之計,決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獻赤免馬給操;魏續,宋獻綁呂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殺陳宮,縊死呂布。在關羽勸阻下,不殺濮陽戰敗時已之將張遼。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操班師回許都,徐州百姓請留劉備為牧。
操領玄德見帝,帝排世譜,玄德為帝叔,劉皇叔于此得名。
荀彧諫操圖備,操不從。程昱說操稱帝,操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將校呼"萬歲"之禮。關羽欲斬曹,備阻之。
獻帝回宮謂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亂,再受曹之威懾"獻帝與伏后父伏完董承設計圖操。
董承與王子服,西涼太守馬騰等密立義狀,書名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