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
人生何其短暫,做自己最快樂的事,不要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由自己去定義成功,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擁抱幸福。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1
1.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詩經》
譯:可憐我的父母啊,如此勞苦的養育我。
2.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3.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4.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尚書》
譯:懂得道理并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5.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尚書》
譯:(人要有九德)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干而敬業,善于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制,剛強而務實,勇敢而符合道義。
6.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8.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譯: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于大義的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
9.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禮記·祭義》
譯:自己不說出惡言,別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你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
10.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1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1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兩人心意相同,行動一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
15.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18.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9.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0.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2
1.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3.三思而后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
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
譯:為人正直坦蕩,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譯:憂患使人得以生存發展,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
7.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
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10.富貴不能__,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金錢地位不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讓自己屈服變節,這才是大丈夫。
11.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12.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富貴不能擾亂他的心意,貧賤不能改變他的節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就叫大丈夫。
18.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孟子》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1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
譯:人的毛病,在于喜歡教導別人,做別人的老師。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3
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2.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5.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莊子》
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6.見侮而不斗,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7.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8.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呂氏春秋》
譯:事從心出,心隨欲來,如果不從心欲的細微處觀察事物,我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騙。縱橫古今中外,詳細考察事情的成敗得失。如果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事情的發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1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的了。
1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2.學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13、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14.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15.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16.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譯: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為了利益而來往(為了利益而奔波)。
1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
譯: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18.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
——《漢書》
譯: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后應戰只會被控制。
1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20.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史記》
譯: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4
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譯: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后漢書》
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
3.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后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4.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后漢書·王符傳》
譯:聰明人舍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6.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7.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隋書·文帝紀》
譯: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盡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8.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
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9.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明史》
譯: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10.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
——《三國志》
譯: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1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
譯: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1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
譯: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13.成敗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
譯: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系,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寧。
14.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
譯: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后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15.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增廣賢文》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16.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17.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1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19.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20、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醒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5
1、信念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刃。
2、爬上的境界,你會陡然發現: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見慣的。
3、目光能看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4、改變自我,挑戰自我,從現在開始。
5、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別人的意見引入歧途。
6、沒有礁石,就沒有美麗的浪花;沒有挫折,就沒有壯麗的人生。
7、人生的冷暖取決于心靈的溫度。
8、只有舍,才有得。
9、只要努力,你就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10、聰明人創造的機會多于碰到的機會。
11、人生最 大的秘密和財富就是健康、快樂。
12、傷感一類的情緒,是對短暫的生命的浪費,實在沒必要。
13、補救一個錯誤,與時間無任何的關系,主動尋求一個新的開始永不為遲。
14、生命如自助餐廳,要吃什么菜自己選擇。
15、真正的快樂來源于寬容和幫助。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6
1、有了執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鋪成一片藍天;有了執著,孤單可以演繹成一排鴻雁;有了執著,歡樂可以綻放成滿園的鮮花。
2、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的溫柔,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
3、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于自己的一份悲傷。
4、父母更年期陪他一起度過,且寬容的看待一切,你也會有這么一天。
5、喜歡一個人,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而愛一個人,即使不開心也想和他在一起。
7、人生如水,有激越,就有舒緩;有高亢,必有低沉;不論是絢麗還是繽紛是淡雅還是清新,每個生命必定有其獨自的風韻。
8、我們都這樣離散在歲月的風里,回過頭去,卻看不到曾經在一起的痕跡,盡管,曾經那么用心,那么努力。
9、任何平靜的現在,都有一段坎坷紛亂的過去。
10、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充滿欲 望和激情的時代,同樣,也更為空洞和陰郁。
11、要改造世界,得先改造自己;要成就事業,得先勞苦自身;要勝利登頂,得先奮力攀登。
12、人生沒那么多的感悟,感悟多了,看的明白了,會很累,傻傻的過挺好。
13、最怕自己平庸碌碌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14、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自己盡力了就好,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15、所有的苦難,都只會是勝利者的談資,失敗者的血淚史。勝者笑談,敗者哭訴。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7
1、人生,該干的要干,該退的要退,是一種睿智。人生,該顯的要顯,該藏的要藏,是一種境界。
2、可以相信別人,但不可以指望別人,不要拒絕善意,不要停止微笑。無功不受大祿,無助不受大禮,無膽不掙大錢。常與高人交往,閑與雅人相會,樂與親人分享。
3、很喜歡擁抱,喜歡與愛的人深情相擁的感覺,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就是靜靜地擁抱,堅決不要分開,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會與心愛的人真正溶為一體的真實感。在那一刻,相信時間也會為我們停止的…
4、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情是一點一點換回來的,人生也是這樣一頁一頁真實翻過來的。
5、人總有脆弱的時候,并不需要太多的浪漫和語言。累了有一個擁抱可以依靠;痛了有一句懂得可以舒緩。即使兩兩相望,也是一份無言的喜歡。即使默默思念,也是一份踏實的心安。
6、做人低調,說話重要;做事低調,努力重要;感情抓牢,緣分重要;生活平安,快樂重要;時間溜走,意義重要;滄桑歲月,朋友重要;人生在世,知足就好。
7、人生,其實就是這樣,無奈但又必須去接受。有時總想讓自己活得瀟灑快樂一些,卻對身邊的人或事物無法割舍!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
8、歲月蹉跎,時光荏苒,人的一生中,痛苦與寂寞揮之不去!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驚醒的一天,該放棄的決不挽留,該珍惜的決不放手。
9、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樂,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就痛苦吧。成長的痕跡給了我們很多的感悟與啟迪,別讓自己的心太累。
10、做人要有自己的想法,經歷后,才懂得,人生,不過是一個人的戲幕,別人只是來配合你演出。再精彩的電影,終將散場,留我一個人品嘗憂傷。終于明白,把悲傷留給自己,微笑永遠向陽。
哲學文案摘抄及感悟篇8
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2、荊棘的存在是為了野草不輕易地任人踐踏。
3、一切皆有因果。
4、一個懶惰的少年將來就是一個襤褸的老人。
5、懦夫把困難舉在頭頂,英雄把困難踩在腳下。
6、所謂沒有時間,是因為沒有很好地利用它。
7、人生是一場單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遺憾我們也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與其糾結無法改變的過去不如微笑著珍惜未來。
8、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9、希望,是一種甜蜜的等待;想念,是一份溫馨的心情;朋友,是一生修來的福分;愛情,是一世難解的緣分。
10、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1、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12、你用一百分的努力和成功做交換,沒有不成交的。
13、千萬人的失敗,都有是失敗在做事不徹底,往往做到離成功只差一步就終止不做了。
14、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戰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