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惆悵的詩句
葉落的秋天,是一個傷感的季節,劃過漫天惆悵的落葉,散滿滿地悲傷的枯黃,是寂寞的蕭索,孤獨的聊賴,微涼的思緒萬千,憂傷的雨滴淋濕了窗戶,思念的淚水濕潤了臉龐,冷了一夜寂涼。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表示惆悵的詩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表示惆悵的詩句【篇1】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葉清臣《賀圣朝·留別》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王昌齡《送柴侍御》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咸陽城東樓》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李賀《李憑箜篌引》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岑參《山房春事二首》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曾允元《點絳唇·一夜東風》
無情對面是山河。——辛棄疾《定風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納蘭性德《采桑子·當時錯》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二首》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賈至《春思二首·其一》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隱隱望青冢,特地起閑愁。——黃庭堅《水調歌頭·落日塞垣路》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韓縝《鳳簫吟·鎖離愁》
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趙令畤《清平樂·春風依舊》
表示惆悵的詩句【篇2】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
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李清照《多麗·詠白菊》
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無端和淚拭胭脂,惹教雙翅垂。——張泌《蝴蝶兒·蝴蝶兒》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李白《塞上曲》
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
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蝶戀花·早行》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陳與義《送人歸京師》
一片閑愁,想丹青難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階》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秋雨晴時淚不晴。——蘇軾《南鄉子·送述古》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康與之《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李白《上之回》
秋靜見旄頭,沙遠席羈愁。——李賀《塞下曲》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白居易《為薛臺悼亡》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鄭思肖《二礪》
只匆匆眺遠,早覺閑愁掛喬木。——史達祖《八歸·秋江帶雨》
表示惆悵的詩句【篇3】
總是向人深處,當時枉道無情。——陸游《朝中措·代譚德稱作》
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辛棄疾《念奴嬌·賦雨巖》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韋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納蘭性德《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倚竹不勝愁,暗想江頭歸路。——王之道《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
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史達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宮樹》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納蘭性德《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高適《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施耐庵《念奴嬌·天南地北》
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納蘭性德《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高觀國《卜算子·泛西湖坐間寅齋同賦》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韋莊《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