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夏季的詩句
夏天的正午,火球似的太陽無情地烤曬著大地,空中沒有一絲風,天氣顯得異常悶熱。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寫夏季的詩句大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夏季的詩句篇1
1、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李白《淥水曲》
2、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3、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4、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5、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杜甫《夏夜嘆》
6、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杜甫《夏夜嘆》
7、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蕭綱《采蓮曲》
8、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9、風蒲獵獵小池塘。——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10、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曲池荷》
11、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李白《折荷有贈》
12、嬌癡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13、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李白《折荷有贈》
14、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韋應物《夏花明》
1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16、攜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17、綠楊堤畔鬧荷花。——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18、陰陰夏木囀黃鸝。——賀鑄《南歌子·疏雨池塘見》
19、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20、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白樸《天凈沙·夏》
寫夏季的詩句篇2
1、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2、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3、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4、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陸游《幽居初夏》
5、藕花珠綴,猶似汗凝妝。——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6、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7、有人水濺紅裙,相招晚醉,正月上、涼生風露。——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8、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9、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樂·凍云黯淡天氣》
10、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云藻亂,葉底游魚動影。——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11、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12、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陳德武《水龍吟·東南第一名州》
13、綠荷相倚滿池塘。——顧敻《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
14、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鄉。——杜牧《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
15、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16、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蘇軾《浣溪沙》
17、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沈約《詠新荷應詔》
18、遙想芳臉輕顰,凌波微步,鎮輸與、沙邊鷗鷺。——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19、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陸游《初夏絕句》
20、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有關夏天的詩句
1、綠槐高柳咽新蟬。——蘇軾《阮郎歸·初夏》
2、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3、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4、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5、幽賞未云遍,煙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6、前后紅幢綠蓋隨。——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7、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8、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9、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10、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11、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12、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陸游《幽居初夏》
13、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14、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15、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16、誤他雙燕未歸梁。——葉小鸞《浣溪沙·初夏》
17、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晝偶作》
18、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19、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確的《夏日登車蓋亭》
20、長養薰風拂曉吹,漸開荷芰落薔薇。青蟲也學莊周夢,化作南園蛺蝶飛。——徐夤《初夏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