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
寫日記可以記錄歷史,讓人們知道曾經的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這里分享一些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下載,供大家寫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參考。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呀!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都起床了,爺爺從菜市場買來了魚、雞和排骨,奶奶正在準備東西去掃墓,我和媽媽去買春條。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早早的吃完早飯,準備去掃墓。我們提著東西走在馬路上,我看見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也來來往往。
我們匆匆忙忙地往山上走,終于來到了太婆墳前,爸爸和爺爺清理水溝,奶奶在拔草,我和妹妹在插春條,奶奶拔完草后,從袋子里面拿出蠟燭和香,點燃以后,然后再作揖。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婆,又來到了太公這邊。
太公這邊很干凈,我和妹妹直接插春條,奶奶點燃蠟燭,上好香,接著作揖,我作揖時在心里默默地許了一個愿望:愿太公保佑我語文打80分以上,數學打90分以上。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公。
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一定會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2
我的家鄉在雄村,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帶我去老家掃墓,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該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嶇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見山路兩過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杜鵑花。它們一朵連著一朵,競相開放著,它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幾朵,仔細一看,像一個小喇叭,在枝頭上擁抱著,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鵑花,想獻給我親愛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墳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從籃子里拿出了幾個盤子,盤子里有長壽面、雞蛋、紅燒肉……,小盤子里還有糕點,還有幾只杯子裝了一些酒。我看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過去,爸爸連忙阻攔說:“這是給太奶奶的貢品,不能吃。”我趕緊把手縮了回去,心里嘀咕著:“為什么不能吃?”爺爺笑著說:“就你嘴饞,來,幫爺爺把紙錢掛上去。”我爬到墳墓的頂上,找了一根又長又粗的竹子插在墳頭的中央,把紙錢繞在竹子上。紙錢在微風中隨風飄蕩,接著我們點了香,磕了頭,燒了紙錢,最后爸爸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令人留意、令人悲嘆的節日。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奶奶一個星期前就說要帶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終于盼來了。前年,是爺爺帶我去祭祖的,所以,這次是奶奶帶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顯得格外嚴肅,平時那個幽默風趣的奶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淡藍色的小野花,純金色的油菜花,碧綠色的的小草兒,神氣十足的竹子``````給這幅通向祭祖的這幅“圖畫’’點綴上了一種別具風味的感覺,令人只可以表達出一種嚴肅的表情。
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到達了目的地,祭祖正式開始了。奶奶讓我先去把曾祖父的靈位兩旁點上蠟燭,奶奶說了,我去點可以表達我對曾祖父的尊敬。然后,奶奶把鮮花放在曾祖父靈位前,我和奶奶在靈位前磕頭,然后再說幾句保佑我們全家的話.之后,奶奶還把一些瞑幣在靈位前給燒了。然后,我們再在靈位前磕了幾個頭還用手把周圍的垃圾撿掉,并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墳頭插上三根點燃的香。這次祭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還給我講了許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后,我還對媽媽說了我們怎么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一定要帶媽媽一起去。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4
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讓人想到了清明節的細雨綿綿。今天就是清明節了,雖然今天沒有下雨,但是天陰著臉。媽媽和我去東臺山的烈士陵園,懷念逝去的英雄。
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成千上萬湘鄉仁人志士,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或沖鋒陷陣,為國捐軀,乃救民族之亡,爭國之獨立,謀萬眾之福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英雄們的革命精神,豐功偉績,如日月經天,與山河同壽。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奮發圖強,人民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紀念碑前擺放著一束束菊花,廣場上整齊排列的一籃籃鮮花。
人民英雄,人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5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流淌出多少動人的故事,翻開中國近代史這幅歷史畫卷,回望_年前的那段歷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屬刀,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戰斗!今天,我校四、五年級全校師生來到筠連縣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我們從學校排隊到烈士陵園去,每個人手中都拿了菊花、小白花等,以寄托對烈士的深深懷戀。來到烈士陵園,園前的蒼天大樹就像烈士一樣,守衛著家園。主持人上臺了,他們說完開場白后,就開始舉行掃墓活動第一項:唱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隨著音樂的伴奏,大家的歌聲在園子里顯得那么響亮。第二項:少先隊代表獻花圈。只見少先隊代表舉著花圈,一步步莊嚴地走上臺。第三項:全體默哀。大家低著頭,聽著音樂,心中熱血沸騰,只聽見音樂在陵園上空回蕩。第四項:英烈館熊叔叔講話。我們聽熊叔叔講了以前筠連戰士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就像走進了故事里。第八項:重溫少年誓詞。大家跟著主持人舉起右手,握起拳頭大聲說:“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事業貢獻力量!”這不只是一時的宣言,還是一世的誓言。隨后瞻仰烈士墓,然后依次參觀英烈館。大家的目光一齊瞻望著烈士墓,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陵園。
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也不可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如果不是偉大的英烈,我們更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6
清明時節,忌人間煙火,那深深的懷念,在我心頭騰涌,騰涌。
追溯2500年前,故事的源頭,那屹立在心頭的清明柳,和那愛國的介子推與知恩圖報的晉文公。清明路上,從傷痛欲絕,懷念著已死去的先人,心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7
清明節那天,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跟我去興慶公園。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這一天天氣陰陰得很,太陽公公躲到云層里偷偷地看著大家,風兒輕輕地吹來,還有點冷呢。
到了興慶公園,我看到到處都是盛開的花朵,有紅色的像紅色的晚霞、黃色的像金色的麥浪、白色的像軟綿綿的被子;我們走啊走,到處看著、欣賞著,公園可真美啊!忽然,我們聽到了一陣陣呼喊的聲音,原來我們走到了游樂園。這有一項讓人害怕的游戲,那就是讓人坐在凳子上,慢慢把大家升到高空上又快速的掉下來。上面坐著的人們:啊呀、媽呀地喊個不停。我和哥哥說:這是不是跳樓游戲啊?太可怕了。等我們長大后估計還是不敢玩。
接著到了一個蹦極的地方,哥哥問我敢玩嗎?我鼓起了勇氣決定要嘗試一下蹦極!我被放在一個蹦床上面,穿上了特制的”安全帶“,剛開始的時候,我蹦得不高,可是在慢慢地,我蹦得越來越高了。在我們蹦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們拍照。媽媽負責拍我,爸爸負責拍哥哥,我們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我還在跳起來的時候裝做要起飛的超人和鎧甲勇士呢!
接下來我們又到了拓展區,我們興高采烈地沖了進去。我第一個就沖到了第一關的橋上,然后跑了過去,這對我太小兒科了。這時我要過獨木橋,可是哥哥來了,我看著他的表情,好像要阻撓我!我二話不說,直接跳到了橋下的氣床上,跟哥哥打鬧在了一起。順利地過了好幾關,終于到了最難的過網橋了。我看著下邊,不敢走,害怕摔下去。可是在媽媽和哥哥的鼓勵下,我終于走過了這個網橋,攻下了這一關。
今天我和哥哥玩的真開心,真是一次難忘的游樂時間。我和哥哥商量好了,準備下次再來!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8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上山給先祖掃墓。我們買了一些鞭炮和紙錢,來到山上,把紙錢一燒,鞭炮點燃,我們就趕緊跑開,鞭炮炸完了,我發現周圍的樹木全部都扎到了,我還看見許多人把塑料做的花環亂扔在山上,這種塑料不容易化解,非常的不環保。山上的樹越來越少了,原來是那些掃墓的人砍了。這樣一來,山上就顯得光禿禿的,我感覺有點不對勁。
回家的路上,我想,每年青明節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掃墓祭祖,得砍掉多少樹木啊!國家不是在提倡環保嗎?所以,我覺得,清明節不必這么浪費,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祭祖,比如:放放老人生前愛聽的音樂,讀讀老人生前愛看的書。這樣,就環保的過了一個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要懂得怎樣過好清明節。這樣,才能使這個節日永遠的傳下去!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9
清明節放假了,我和康康弟弟約好去踏青游園。
今天上午十點,我們一行6人一起來到楊浦的共青森林公園,人真多啊!好不容易才找到個地方把車停下來,爸爸又排了十多分鐘隊才買到門票。
進入公園,我們首先到南游樂區,穿過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開滿紫色的鮮花,很多人在那里拍照留念。
我們先到兒童樂園,玩了蹦蹦床,蕩了秋千,接著玩了瘋狂老鼠和電動滑道,還和弟弟一起座了小火車,后來我和爸爸在小溪還抓了很多小蝌蚪,用瓶子裝著帶回家養起來了。
午餐后,我們來到北游樂區,從導游圖上我們知道這里有很多刺激的游樂項目,還沒有進園,就聽到里面傳來一陣陣尖叫聲,我們趕緊跑過去看,原來是急速風車帶著游人在快速翻滾!我好想試一試哦,可是我現在個子不夠高,只好等長大以后了。
我們選了激流勇進,木船從高高的坡上沖下來,爸爸的衣服上濺滿了水花,我及時低下頭,只有前額有一點點濕。
最后我還騎了真真的駿馬,馬兒高高的,棕色的長毛掛在脖子上,威風極了,我們快速的騎著它跑了一圈后,發現它都有點流汗了。
一天的游園結束了,我們每個人都很開心。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0
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黃河邊植樹。
走在母親河畔,感覺春天來了,東風輕輕的吹拂著大地,小草也鉆出了地面,大雁飛回了北方,柳樹鼓出新芽。我們手中拿著:樹苗、鐵锨、水桶等植樹工具,在歡聲笑語之中一蹦一跳地來到了一片空 地。放眼望去,那個場面真是相當的壯觀。只見人山人海的,都干得熱火朝天,一會兒,我們都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不過望著我們辛勤勞動過的樹林,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開心的笑容……
書上說,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第二天,我發燒了,星期一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我也像一顆嬌弱的小樹,啥時候才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啊!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詩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們來到墓前,按照俗例,我們擺上鮮花和各色祭品,我們進行了特定的拜祭儀式,對先人表示了哀思緬懷之情。掃墓后,讓我們明白了“做人不忘本、不忘根,飲水要思源”的道理。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2
今天我們四點就起來了,因為我們要回老家去掃墓。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開開心心的回老家了 !
開了兩個小時的車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陣雨,我們只好等雨小了再出來去掃墓。剛下過雨的路很難走,我差一點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個地方我們去了竹林挖筍,我們挖了幾個筍就回了。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對這首詩并不陌生,我也一樣。 每到4月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這首詩,因為清明對于我來說不僅是祭祀祖先那么簡單,它也是我和家人短暫相處的時候。
人們都說清明總是下雨,可我每次回家的時候天氣都特別好,太陽也不大,又不下雨。這都成為了一種慣性。也許是老天特別照顧,又或許是祖上積德吧。
我喜歡回到家被親人包圍的感覺,也喜歡用心去感受親人們的關心。每次接近清明的時候我總是興奮不已,也總是想起家人淳樸的笑臉,那時的我總是期待著快點回家。
雖然路有點難走,但美麗的風景讓我忘記了疲倦。一路上都有農民種的桑樹,桑樹的根部都會有桑葚,農民知道會有貪吃的小孩偷摘桑葚,所以在清明的前后都不會噴灑農藥,這倒給我帶來了一些飯后水果。田野邊還有一種野果,家里都叫那種野果為“清明果”因為它總是在清明的時候成熟。果實成熟的時候是黑色的,吃起來很甜,還未成熟的是青色的,吃起來又酸又澀,但很好吃。
田野里還有農民在種田,雖然祭祀祖先是大事,但也不能誤了農活,就算下雨也要繼續干活。我被它們的勤勞所感動,為它們照下一張張勞動的見證。
有人說清明的時候是最累的,我不這么認為。清明是對親人的懷念,是感謝祖先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是珍惜與親人短暫相聚,更是放松身心,給自己放假的時候。所以,不要抱怨,要感謝!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4
昨天,是清明時節,爸爸帶著我和媽媽回到姥姥家,給姑爺爺燒紙。
到了姥姥家,我就看見姥爺在那里剪白色的紙條,我很好奇:“姥爺,您在干什么?”姥爺笑了,小聲地告訴我:“保密啦!”姥爺剪好了,把它們掛在釘耙上,我拿著一大把紙錢,爸爸拿著一盒蠟燭、媽媽拿著一個小打火機。
到了姑爺爺的墓前,我們把旁邊的雜草除掉,在給姑爺爺的墓上培上了新土,爸爸把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姥爺把那些白紙掛到姑爺爺墓上的樹枝上,媽媽把打火機點燃,我把紙錢一張一張地放到火里,紙錢燒完了,我們給姑爺爺我們就回家了。
清明節相關的習俗日記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