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鍛煉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人們的寫作水平。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
清明節那天,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跟我去興慶公園。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這一天天氣陰陰得很,太陽公公躲到云層里偷偷地看著大家,風兒輕輕地吹來,還有點冷呢。
到了興慶公園,我看到到處都是盛開的花朵,有紅色的像紅色的晚霞、黃色的像金色的麥浪、白色的像軟綿綿的被子;我們走啊走,到處看著、欣賞著,公園可真美啊!忽然,我們聽到了一陣陣呼喊的聲音,原來我們走到了游樂園。這有一項讓人害怕的游戲,那就是讓人坐在凳子上,慢慢把大家升到高空上又快速的掉下來。上面坐著的人們:啊呀、媽呀地喊個不停。我和哥哥說:這是不是跳樓游戲啊?太可怕了。等我們長大后估計還是不敢玩。
接著到了一個蹦極的地方,哥哥問我敢玩嗎?我鼓起了勇氣決定要嘗試一下蹦極!我被放在一個蹦床上面,穿上了特制的”安全帶“,剛開始的時候,我蹦得不高,可是在慢慢地,我蹦得越來越高了。在我們蹦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們拍照。媽媽負責拍我,爸爸負責拍哥哥,我們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我還在跳起來的時候裝做要起飛的超人和鎧甲勇士呢!
接下來我們又到了拓展區,我們興高采烈地沖了進去。我第一個就沖到了第一關的橋上,然后跑了過去,這對我太小兒科了。這時我要過獨木橋,可是哥哥來了,我看著他的表情,好像要阻撓我!我二話不說,直接跳到了橋下的氣床上,跟哥哥打鬧在了一起。順利地過了好幾關,終于到了最難的過網橋了。我看著下邊,不敢走,害怕摔下去。可是在媽媽和哥哥的鼓勵下,我終于走過了這個網橋,攻下了這一關。
今天我和哥哥玩的真開心,真是一次難忘的游樂時間。我和哥哥商量好了,準備下次再來!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首詩的伴隨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清明節。
這個清明節與眾不同,在南京的三爺爺帶著三奶奶一起回來了,這次掃墓,又添了幾分熱鬧。可是,媽媽帶我去學習了,錯過了掃墓活動。下午,為了彌補早上的損失,我就和外公外婆們一起,去掃曾祖父的墓。
剛到墓前,一堆雜草讓我們大吃一驚,聽外公說,去年已經把這兒給弄得干干凈凈了,可是今年又長了那么多雜草。我們開始行動了,大家拿起鐮刀先鋤草,我也不停地向媽媽要活干。鋤草完畢了,媽媽和外婆把吃的東西擺在墓前,之后就點燃了雜草,大家都想往里面扔冥幣,我也抓了一捆,往里面扔,三姨和媽媽在燒冥幣的時候還說著什么。火勢越來越猛,由于我從小怕火,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三姨后面,過了許久才扔一點錢。最后,為了查看冥幣有沒有燒“干凈”,我拿著木棍在燒焦的碎片里翻來翻去,卻翻出幾張未燒“干凈”的美元……掃墓完了,我們就下山了,而外公外婆卻還在緬懷親人。
因為清明節,晚上,爺爺的六個兄弟姐妹都來了,大家一起用餐,晚上的菜更是豐盛至極。
吃完飯,我就坐在床上看電視。不知不覺的,我睡著了,但這快樂時光在我的夢中再次回放了一遍。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3
這次清明節,我們帶了很多東西上山。
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墓前,先點上三只蠟燭,每人再插上一把香,輪流拜一拜。然后開始燒東西了。首先燒了很多冥錢、金子和銀子,再燒了100元大鈔的人民幣和美元。嘿嘿,從一個黑色的超大的袋子里還拿出了好多億元大鈔,我們還燒了金元寶,我覺得燒它最有趣我用手舉著它燒,等它快燒完了才把它放到地上。
我們還燒了房子、車、船票、飛機票、蘋果牌手機、金幣、電視機、立體音響……我覺得,神是沒有的,而這些東西都是紙做的,做這些東西要砍樹,所以,清明節時應該只用拜一拜就行了。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4
清明,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當日我們要去各個地方的烈士陵園給為了我們和平而逝去的英雄祭祀,當然也要給我們逝去的親人祭祀。不過我們全家要去“母親河”那里踏青,因為這個節日正是:萬物復蘇、空氣清新的好時候!
在去踏青的路上我也不免看到一些給逝去的親人祭祀的人,再看著翠綠色的柳條隨風飄動著,嫩黃的油菜花也在風中跳著婀娜的舞姿,不禁讓我想起了“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首詩句……
在一路的歡聲笑語中,我們終于抵達了“母親河”,在旁邊的飯店里大飽一頓后(在大船上)便上岸到了黃河邊,我心中也有一點興奮,因為我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所有的“母親”,是它養育了我們中國人!
不過我們也不是空手而來的,我還發明了一種游戲,它可是相當危險的,但是它很好玩兒。我們先在靠黃河邊上一點的岸上慢慢地用小碎步在上面踏,然后它會越來越軟,有時還會冒出水泡,當時我害怕極了,緊張極了,總感覺自己要掉下去,因為地軟軟的總感覺要落出來一個大洞,要把我陷進去。原理是這樣的:黃河水已經將岸上的土地浸透啦,別看它外表堅固其實很危險,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有人在上面玩,結果就有人掉進水里淹死啦,所以膽小者勿玩喲!
在這次踏青中我吃到了好東西、玩到了好東西、看到了好東西,簡直太棒了!你們不信的話也來玩玩!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5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著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難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著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著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著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里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蔥郁碧綠的毛竹,鮮艷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于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準備停當后,接著,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許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6
清明節前夕,我們學校組織四五年段學生去科山祭掃烈士墓。
步行了許久,前面的同學突然大聲喊著:“快看!是烈士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哇!烈士墓頂端那閃耀的紅星映進眼簾。“紅星閃閃放光彩……”在我的腦海中響起。
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一根柱子高聳入云,上面寫著“惠安革命烈士墓”,這七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碑前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兩排威武蒼翠的松柏上已掛滿了小白花,給烈士墓平添了肅穆。我們整齊肅立碑前,祭掃活動開始了:出旗、唱隊歌、默哀……默哀的那一刻,我把小白花放在胸前,默默地低下了頭,胸前隨風飄揚的紅領巾,我仿佛看見了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里,一位位烈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一個個英雄在斷頭臺上英勇就義,為了革命事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我的耳邊仿佛響著陣陣槍聲,眼前彌漫著戰斗的硝煙。那硝煙變成了熊熊山火,染紅了半邊天,消防官兵們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財產,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罩,背上水槍,走進火場。經過一天一夜的緊急救援,27名消防官兵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老師常說:“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的確,在這和平年代,犧牲奉獻也始終是軍人職業的主旋律。從烈焰肆虐的大興安嶺火場,到阻擊非典的小湯山醫院,從冰雪阻斷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強震中心,總有無數強壯有力的臂膀撐起民族的希望。
風輕輕地吹著,柏樹輕輕地晃著,為新時代的楷模奏響生命的贊歌。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節,是個掃墓的好日子,我跟隨著哥哥、大爸爸、大媽媽和奶奶一起到爺爺的墳墓去掃墓。
出發了,一路上,柳樹姑娘正在河里洗頭發,小河清澈見底,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路旁的小花五彩繽紛,我們也有說有笑。不知不覺的,我們來到了掃墓的地方,這里人山人海,都是來掃墓的。我們為爺爺買了一束漂亮的菊花就上山去了。來到山上,因為人太多了,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爺爺的墳墓。奶奶趕緊把菜、蠟燭和紙錢放好,把紙錢用火點燃之后,弟弟卻不見了,原來他跑到遠處去玩了。開始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說:“爺爺,雖然我從未見過你,但是我還是要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好爸爸,并且請爺爺保佑弟弟聰明機靈,讓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我學習進步,天天向上。”該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我以后也會像爺爺一應慢慢變老,最后死亡,時間是一去不回的,要珍惜時間,我們現在在應該好好學習,把時間用在思考、學習、運動、閱讀和奉獻,這樣就可以節約時間了。今天掃墓的時間雖然十分短暫,但我還是難以忘懷。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8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9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日和掃墓的曰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在1935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遣產名錄。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我真期待清明節的到來呀!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這個節日里有人踏青,有人掃墓,而對于我來說,清明是又酸又甜的。
讓我覺得甜的事情是放風箏、戴柳與蕩秋千。
每到這個節日,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會來到郊外,把一只五光十色的喜羊羊風箏,在晨光中放飛,我們用雙眼護送到遠方,它帶著我的美好心愿越飛越高,飛向遠方,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來到小溪邊,媽媽總會從柳樹上折下兩根枝條編成柳條帽戴在她和我的頭上,她告訴我戴柳可以“避鬼”、“明眼”、“免毒”,其實我早就知道戴柳的“用處”是讓自己變美,我大聲說出之后,一家人都甜甜地笑了。
蕩秋千是我最愛的了。秋千上的我像飛人一樣起伏飛翔,只要我用腳用力地蹬地,秋千便又高高蕩起,讓我游弋在這春光之中,如同超人在飛行。這份甜,無法用語言形容。
清明節的酸,就是心酸,每到清明,我會和父母去為奶奶掃墓,那時我的心情有一些沉重。在我出生前奶奶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從沒見過我,我也從來沒有見過她,我多么想她能在我身邊看看我,像別人的奶奶那樣抱抱我,親親我,陪伴我長大,那該多好啊!
《尋夢環游記》里說過,被親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奶奶一直活在我們心里,她永遠不會被我們遺忘。
又酸又甜的清明節,甜蜜和悲傷都是那么記憶深刻。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1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姥爺家。姥爺的家在農村。我們騎著電動車。一路上到處充滿了春的氣息,和煦的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風一吹好像在對我們點頭招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飄舞。地里的小草也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到了。
我們到了姥爺家,附近鄰居家的菜園里,種著綠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園里還長著兩棵大桃樹,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枝頭,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采蜜。田埂上開著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問好,多美的田園風光啊!
我最喜歡去姥爺家村頭的小河邊玩。吃完午飯,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塊兒去河邊玩,河邊的樹木都換上了新裝,看那高大的楊樹嫩綠的葉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光。榆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的榆錢,令人垂涎欲滴。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綠色的枝條隨風擺動,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水邊梳洗它的長發。小河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歡快的游來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會游泳的“逗號”。河中的蘆葦也呈現出了嫩綠色。幾只鴨子在河面上游玩兒,還不時的潛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魚吃。我看著這美麗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學過的一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歡著生機勃勃的春天。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2
我的家鄉在雄村,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帶我去老家掃墓,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該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嶇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見山路兩過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杜鵑花。它們一朵連著一朵,競相開放著,它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幾朵,仔細一看,像一個小喇叭,在枝頭上擁抱著,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鵑花,想獻給我親愛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墳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從籃子里拿出了幾個盤子,盤子里有長壽面、雞蛋、紅燒肉……,小盤子里還有糕點,還有幾只杯子裝了一些酒。我看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過去,爸爸連忙阻攔說:“這是給太奶奶的貢品,不能吃。”我趕緊把手縮了回去,心里嘀咕著:“為什么不能吃?”爺爺笑著說:“就你嘴饞,來,幫爺爺把紙錢掛上去。”我爬到墳墓的頂上,找了一根又長又粗的竹子插在墳頭的中央,把紙錢繞在竹子上。紙錢在微風中隨風飄蕩,接著我們點了香,磕了頭,燒了紙錢,最后爸爸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令人留意、令人悲嘆的節日。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時節,天下起了小雨,我和媽媽爸爸,老伯,嬤嬤,哥哥,外婆一起去余姚看外公和太公太婆。爬山坡時我很怕,還摔了一腳,幸虧后面有媽媽在,我就不怕了。到了外公那里,我拜了幾次,媽媽外婆老伯,嬤嬤,哥哥也拜了。拜完后就放鞭炮了,在放時我很怕,媽媽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我。看完外公我們就去看太公太婆了。在太公太婆那,我們點好蠟燭,全都拜了一下。在放鞭炮時,我還吃了果凍,放完時,我果凍也吃好了,一共吃了八個。我們看完太公太婆,就回家了。我下山時又摔倒了。
今天我去看外公、太公、太婆好開心啊!今天我的任務終于完成了。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4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了伙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了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5
今天,4月4日清明節,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家家戶戶準備著去山上給祖宗掃墓。有的拿著鮮花,有的拿著鏟子,都茫茫碌碌的干活,我的家人帶著我上了山,拔草的拔草,鏟土的鏟土,一下著就把祖宗的墓收拾的干干凈凈了,還獻上了鮮花。
我們拜了幾下,就下山回家了,天空的雨還下著呢,每個人都淋的像落湯雞似的,但是在回家的我們好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