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踏青日記
日記是記錄自己內心活動的最佳方式,有時也可以作為傾訴自己心事的出氣筒,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這里提供優秀的清明在踏青日記,方便大家寫清明在踏青日記參考。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真是寫滿了憂愁,道盡了思念。
這一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我主動幫助爸爸收拾祭祀需要的用品,準備出發。一路上,天空陰雨綿綿,氣氛有些沉重。為了打破這份沉重,爸爸一邊走一邊對我說:“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人們在這一天一般都會踏青祭祖,懷念長輩。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節日。通過祭祀可以弘揚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庭的凝聚力。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這種踏青也叫春游。”聽完爸爸的娓娓道來,我想原來關于清明節的知識有這么多啊!
我們家的祖墳在一片樹林里,經過幾道彎彎曲曲的小路,終于到了目的地。我看到周圍有人在焚燒紙錢和放鞭炮,弄得煙霧繚繞,嗆得我都不能呼吸了。我對此非常不解,便問爸爸為什么要這樣。爸爸說:“傳說只要活著的人把紙錢焚燒,那些錢就可以給陰間的人花了。”“可我覺得這個習俗很不好,因為有可能不小心引發森林火災,還會污染新鮮的空氣,破壞我們的環境。并且焚燒紙錢只是傳說,說明那就是封建迷信。”爸爸聽了我的想法后,覺得很有道理,說:“兒子,英雄所見略同呀!所以,我們準備的是鮮花和一些供品,我們要文明祭祀!”。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新聞里說:陽泉要爭取“五城聯創”,要建設省級文明城,國家級衛生城。這不正符合我們陽泉市發展倡導的方向嗎?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就想:表達思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啊!比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還有現在很流行的網上祭祀,文明祭祀貴在心意。而我覺得小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社會上的文明人。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呀!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都起床了,爺爺從菜市場買來了魚、雞和排骨,奶奶正在準備東西去掃墓,我和媽媽去買春條。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早早的吃完早飯,準備去掃墓。我們提著東西走在馬路上,我看見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也來來往往。
我們匆匆忙忙地往山上走,終于來到了太婆墳前,爸爸和爺爺清理水溝,奶奶在拔草,我和妹妹在插春條,奶奶拔完草后,從袋子里面拿出蠟燭和香,點燃以后,然后再作揖。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婆,又來到了太公這邊。
太公這邊很干凈,我和妹妹直接插春條,奶奶點燃蠟燭,上好香,接著作揖,我作揖時在心里默默地許了一個愿望:愿太公保佑我語文打80分以上,數學打90分以上。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公。
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一定會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天天清氣爽,藍天白云格外舒適。
吃過午飯,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二叔一家一起去掃墓,一路上,只見一條長長的車龍緩慢地行駛,把公路擠得水泄不通。我們的車子也是顛顛簸簸、歪歪扭扭地開著,在車上我和妹妹有說有笑的,非常高興。本來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現在用了兩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整個墓園人山人海,人們的歡笑聲和路邊賣唱的歌聲,顯得非常熱鬧,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拜祭品艱難地前進,雖然我手里只捧著一束菊花,但是我已經汗流夾背了。好不容易來到了祖先們的墓前,我們放下手中的東西,齊心協力的把墳墓清理一番,然后爺爺把香燭點燃,我也迫不及待的從爺爺手中拿過點燃了的香插好叩拜,最后奶奶把紙錢放在一起來燒,一陣風吹過,煙灰徐徐向上升,到處濃煙滾滾,把眼睛熏得直流淚,四周還響起一陣陣的炮竹聲,這時的我,有點像站在戰場上的士兵一樣在和敵人打仗。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我們清理一下現場的火種就回家了。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快到了,人們正忙著去各地掃墓,祭奠自己的祖輩。我,媽,表弟和一些人一起去外婆家給祖先上墳。
我們穿過高速公路的隧道,來到了大山上。由于這幾天下雨,路上又濕又滑,很難走,有時還要扶著旁邊的樹枝才能上去。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個墓前,我們為他添上了新土,獻上了鮮花。
我們又走過一片田野地,來到了彎彎曲曲的山路,路是土做的,非常泥溺,竹子橫七豎八,擋著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這些竹子就像一個個士兵守口如瓶這一方土地,我走在中間,前方有劈竹的人。
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我們終于完成了掃墓的事,正當要往回走的時候,表弟帶我們往返方向走,我們也迷了路,就跟他走。
不知到了什么時候,我發現前面沒有路,大家都急了起來,因為這里是野豬的出沒地。正當我們調頭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墳。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家的墳,看樣子已經很久沒人來這掃墓過了。真是一個意外的發現。
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干干凈凈。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后,便走回家吃午飯。
掃墓為何?一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懷念他們的音容笑貌;二是一種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許下愿,讓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5
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黃河邊植樹。
走在母親河畔,感覺春天來了,東風輕輕的吹拂著大地,小草也鉆出了地面,大雁飛回了北方,柳樹鼓出新芽。我們手中拿著:樹苗、鐵锨、水桶等植樹工具,在歡聲笑語之中一蹦一跳地來到了一片空 地。放眼望去,那個場面真是相當的壯觀。只見人山人海的,都干得熱火朝天,一會兒,我們都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不過望著我們辛勤勞動過的樹林,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開心的笑容……
書上說,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第二天,我發燒了,星期一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我也像一顆嬌弱的小樹,啥時候才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啊!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6
這次清明節,我們帶了很多東西上山。
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墓前,先點上三只蠟燭,每人再插上一把香,輪流拜一拜。然后開始燒東西了。首先燒了很多冥錢、金子和銀子,再燒了100元大鈔的人民幣和美元。嘿嘿,從一個黑色的超大的袋子里還拿出了好多億元大鈔,我們還燒了金元寶,我覺得燒它最有趣我用手舉著它燒,等它快燒完了才把它放到地上。
我們還燒了房子、車、船票、飛機票、蘋果牌手機、金幣、電視機、立體音響……我覺得,神是沒有的,而這些東西都是紙做的,做這些東西要砍樹,所以,清明節時應該只用拜一拜就行了。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7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并不像兒童節,春節那樣熱鬧非凡,這是一個沉重的節日。
前年清明節那天,我們一家從縣城來到了鄉下的荒郊野外,這一天我們的心情格外沉重,因為我們要祭奠我的爺爺了。路上蒙蒙細雨下個不停,小草在雨中狠勁兒生長,仿佛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沉重的日子。來到爺爺的墳前,這里的樹木郁郁蔥蔥,蒼松古柏挺拔得矗立著,爺爺白色的照片放在墳頭,照片中的爺爺,慈祥、和藹。可現在爺爺離開我們兩年了,他去了另一個世界。
過了一會兒天放晴了,烏云密布的天空頓時萬里無云,微風撫摸著我們的臉,仿佛在安慰我們沉痛的心情,我回想起了兒時和爺爺在一起的情景,爺爺每天都很勤快,在我家門前種了許多菜,每天放學的時候他也常常會接我,他會把我高高地舉到頭頂,我仿佛聽到了爺爺的笑聲,爺爺是最疼我的。爺爺的手是一雙神奇的大手,總是變魔術似的變出幾個水果糖,當我無聊時,爺爺會用小刀給我刻一些小木房子,小木船等,我的童年因為爺爺的小雕刻而變得很有趣。
我們按規矩燒了紙錢,點了香,跪在墳前,我磕了三個頭,許了愿,愿爺爺在另一個世界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出息的人,這應該是爺爺最大的愿望吧。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9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陰沉灰暗,還不時飄一陣毛毛細雨,仿佛空氣中充滿了憂郁與思念,給人們追思故人的情懷平添了幾許哀愁,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晨,老爸早早起床,神情肅穆地把奶奶的遺像擦了又擦,然后輕輕的擺在臺子上,似乎怕驚醒了沉睡的奶奶。老爸在奶奶的遺像前擺上水果等祭品,并燃上了三炷香,隨著裊裊升起的香煙,老爸莊重的向遺像鞠躬行禮,然后媽媽與我也都行了禮。寄托思念的淸香漸漸的充滿房間,飄向遠方,帶著我們全家人對奶奶的思念飛向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這份后人的情思。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祭奠英靈、懷念去世的親人,是一個哀傷與思念的日子。這一天,國家要為民族的先人、英烈們舉行公祭,以繼承民族傳統,緬懷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為了發揚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祭思故去的親人,是為了抒發綿綿的思念之情。這其實都是寄托精神的一種形式。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中國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許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傷痛的記憶還未完全撫平之時第一個清明節到了,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地震的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廢墟下壓著的書桌、課本與一雙雙稚嫩的小手……
讓升騰飄散的煙云帶去我對逝去的親人與災區小朋友的思念:愿他們安息!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0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四,也正好是清明節,為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開車來到鄉下掃墓。
我們上山了,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著老祖宗的保佑。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我們一到那就開始給祖先燒香和紙錢。
我們開始放鞭炮了,爸爸讓我和哥哥負責把鞭炮擺好,我們繞了好大一圈才把鞭炮擺完。
爸爸說:“我要開始點鞭炮了。”媽媽、奶奶、哥哥和我趕緊跑到一邊,爸爸開始點了,我和哥哥把鞭炮綁成一條。可是,我們用幾條鞭炮連成一條的鞭炮斷開了,所以,爸爸就要一條一條的點火了。
今天幫祖先掃完墓了,我們全家一起下山了。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想起杜牧的這首《清明》,就讓八不由地想到了清明時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我們班要代表校園去參加掃墓儀式。
到了中午,我們去了校園,校園老師、領導帶著我們去公園掃墓,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了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到處是蒼松翠柏,烈士碑前已經放滿了各個校園獻上的各式各樣的花圈,我們也代表校園獻上了一個大花圈,代表們上去講了話,在這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我們默哀了三分鐘,向烈士致敬。之后,我們又參觀了烈士的墓碑,上面刻滿了烈士們的名字和犧牲時的`歲數。其中大多數是二三十歲的,最小的只有十六歲,看著墓碑上先烈們的名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的八路軍將士們沖鋒陷陣,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忍饑挨餓、風餐露宿,不少人在長征途中犧牲;在解放戰爭中,地下工作的同志們被敵人發現身份,受到嚴刑拷打,可他們仍然堅守黨的秘密,最后英勇就義,壯烈犧牲……
此時此刻,我心中充滿了感動,是這些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啊,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我為你們自豪。雖然紀念碑上只是刻著你們的名字,但你們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心中。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2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天氣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著它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片田野里,眼前到處是一片賞心悅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著,一顆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慈湖邊,柳樹的一條條楊柳辮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女孩的頭飾品還要好看。
經過了慈湖陵園,我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看著烈士們的墳墓,看著一個個花圈,看著純潔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濤起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接著,我們又去了黃夾岙,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著懷念,看著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長輩們都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這次的清明節踏青給了我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獲好大啊!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3
清明時節是人們拜祭祖先的傳統節日。
今天中午,我們早早地吃過了“食餅筒”,我跟著爸爸媽媽去老家——上岙上墳。在路上看到了許多的人,他們一個個手里捧著花,都準備去山上祭拜祖先呢!走著走著,我發現路旁的水渠里有許多小蝌蚪,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就像一個個“逗號”,真想伸手去抓。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了好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前。媽媽擺上了水果,插上了鮮花。我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去拜。我還在心里許了個愿望:讓太公太婆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祭拜結束后,我們又去了其他地方祭拜。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4
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我去了老家,我還學會了一句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媽、媽媽、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著美景。在小河對面,一片綠油油的麥苗鋪到天邊,陽光下風兒像童話里的仙女,用溫柔的手撫摸著麥苗。
清明在踏青日記篇15
清明節到了,我跟隨爸爸到鄉下去上墳。
坐上公共汽車,我不禁心潮澎湃 。是呀,有一段日子沒去鄉下了,鄉下會變成什么樣字呢?院子里的棗樹是否已冒開了嫩芽?爺爺養的的那只小花貓是否已當了媽媽了?還有屋檐下的那對小燕子夫婦應該千里迢迢的從南方飛回來了吧…``
這時汽車停了,原來已經到站了。我和爸爸匆匆下車,一抬頭便看見了村口那一排熟悉的白楊,這堅毅的白楊,經歷了一個嚴冬的風雪摧殘,竟還是那樣的高大挺拔,英俊瀟灑,真令人欽佩!走進村子,熱情的街坊四鄰忙著打招呼,那股熱情勁兒讓人不忍拒絕。
到大伯家寒暄小坐后,我們就要到先人的墳頭上去上墳。去之前一定要帶上幾個先人愛吃的瓜果點心或買上幾枝它們喜歡的花,送給在天有靈的先人們。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燒上一些紙與冥幣,把對親人的思念和深情在這里述說。完后,我們拔掉墳地上長出的雜草,再培上幾掀土,擦拭刻著先人名號的碑文,忙碌極了。
一切完畢,我們幾個上墳的人要集體鞠躬,表示對先人的尊敬。此時,已到中午,上完墳,我們便又步履匆匆的回到大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