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自律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如何寫出優秀的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了伙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了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外婆家了。
外婆采來艾草,包了許多清明果,有圓形的、有月牙形的非常漂亮。有咸的、有甜的,我償了償可美味了!
我們還準備去掃墓,外婆準備了祭奠物品,我們就出發了。來到墓地爸爸擺上祭品,放置了一束花,燒了一些紙錢。媽媽說:這是為了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3
在我小的時候,節日對我來說就是放假的日子。但其中有個節日,大人們總要提到掃墓、上墳之類的話,讓我覺得怪怪的。后來,我學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我隱隱約約的覺得清明節帶著莫名的悲傷。今年,老師給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讓我真正的認識到了清明節的含義。
今年的清明節特別的冷,下午還下起了雪,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班級出的黑板報,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做新時代好隊員”。“楊靖宇、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一連串先烈的名字在我頭腦中顯現,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倡導文明祭掃,我積極響應大隊部的號召,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向英烈獻花寄語,寄托哀思。我想,今年我才真正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我現在似乎理解了媽媽曾經給我讀過的一篇有關清明的文章,他說:“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點,用來標注逝去與過往,銘記與傳承”。是呀,這一天就是讓我們靜下心來,用我們的方式感懷前輩的恩德與風范。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4
今天是清明節,我跟著爺爺、爸爸、叔叔,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一起去掃墓。
在去掃墓之前,我要去四爺爺家看看。
去了之后,看見電視上一直在播放著有關今天是清明節的事。有去紀念烈士們的,其中有好多師生、軍人、消防隊員和公民。雖然我沒有去,但是跟著電視上記者的走動,感覺真的在那兒一樣,非常的壯觀。
一會兒,爸爸叫我們走了。
我們慢慢地上山,我們比賽看誰跑得快?我們就跑啊跑啊……結果,一會兒的工夫,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就追上來了。
他們先走了,我們三個在后面跑,怎么跑也追不上。我們實在想不出好方法就直接往上走,但是怎么也看不著他們。我們往上走了一個山坡,才看到他們,我們趕緊從這條路上跑過去。但是走到一半的時候,感覺這條路非常難走,我們只好慢慢地往上爬,最后還是爬上去了。
爬上去以后,爺爺叔叔早已經把要掃墓的東西準備好,就等著燒紙了。我突然感覺這里靜悄悄的,燒紙的時候只能聽見風的聲音……
掃完了墓我們就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我和姐姐一塊兒在小廣場上玩兒。有好多新的健身器材。我和姐姐一起比賽,看看誰腿伸得長。她居然違反了游戲規則,用手撐著……我實在受不了,就使勁往前蹬,最終還是她超過了我。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
爸爸叫我回家,我和爸爸去跟爺爺奶奶打了一聲招呼,就回家了。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5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上墳掃墓的日子,國家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日。這天,奶奶準備了許多紙元寶和各種上墳的供品和爺爺上墳去了,家人不讓我去,說我還小。我只好從電腦中來了解清明節了。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此節日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原來清明節也是春游的好時節。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奶奶一個星期前就說要帶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終于盼來了。前年,是爺爺帶我去祭祖的,所以,這次是奶奶帶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顯得格外嚴肅,平時那個幽默風趣的奶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淡藍色的小野花,純金色的油菜花,碧綠色的的小草兒,神氣十足的竹子``````給這幅通向祭祖的這幅“圖畫’’點綴上了一種別具風味的感覺,令人只可以表達出一種嚴肅的表情。
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到達了目的地,祭祖正式開始了。奶奶讓我先去把曾祖父的靈位兩旁點上蠟燭,奶奶說了,我去點可以表達我對曾祖父的尊敬。然后,奶奶把鮮花放在曾祖父靈位前,我和奶奶在靈位前磕頭,然后再說幾句保佑我們全家的話.之后,奶奶還把一些瞑幣在靈位前給燒了。然后,我們再在靈位前磕了幾個頭還用手把周圍的垃圾撿掉,并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墳頭插上三根點燃的香。這次祭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還給我講了許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后,我還對媽媽說了我們怎么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一定要帶媽媽一起去。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7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我們逝去的親人和那些為了人類解放的先烈們!雖然您們已不在我們的身邊,但是您們永遠在我們的心中。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要向您們鞠躬,鞠躬,再鞠躬!
我不由還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也是表達了清明時節人們思念和追悼逝去的親人和革命烈士們的悲痛心情。
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8
清明時節是人們拜祭祖先的傳統節日。
今天中午,我們早早地吃過了“食餅筒”,我跟著爸爸媽媽去老家——上岙上墳。在路上看到了許多的人,他們一個個手里捧著花,都準備去山上祭拜祖先呢!走著走著,我發現路旁的水渠里有許多小蝌蚪,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就像一個個“逗號”,真想伸手去抓。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了好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前。媽媽擺上了水果,插上了鮮花。我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去拜。我還在心里許了個愿望:讓太公太婆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祭拜結束后,我們又去了其他地方祭拜。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9
今天是清明時節,我和爸爸媽媽去莫愁湖踏青。
我們騎著摩托車來到莫愁湖,我看見湖邊有青青的柳樹,有綠綠的小草。莫愁湖很大很大,湖面上有小船還有快艇。這里有很多游人,他們有的放風箏,有的劃船,有的散步。我在湖上劃手搖船,我玩得真開心!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0
今天是清明節。哎!說到清明節,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現在,許多人認為清明節始于節氣。其實不然。傳說戰國時期,有個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定這一天為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昭告天下寒食節掃墓。清明節與寒食節只隔一天,干脆定在清明節掃墓。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了人們掃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早上,我們吃完早餐,就出發了。鄉村的景色非常優美。田野里到處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小山上開滿了紅艷艷的杜鵑花,再加上啾啾鳥聲,淙淙流水,好一幅生機勃勃的明媚春光圖。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墓前。爺爺一絲不茍地在墓前清理雜草,不一會兒就打掃干凈。祭拜儀式正式開始了,所有到場的人恭恭敬敬的在墳前站好。爺爺從籃子里端出事先準備好的祭祀物品,有水果、菜肴,還有各種美味的零食放在墳前的石桌上,在三個酒杯里加滿酒。只見爺爺在墳前插上三柱點燃的香,口中念道:“太公、太婆、爺爺、奶奶、清明到了你們走來吃,多吃一點”。話音剛落,便燒起紙錢來,邊燒便口中念念有詞,說完拜了三拜。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合攏十指,口中念念有詞,然后拜了三拜。儀式結束后,大人們在墓前聊聊家常,我們就開始吃零食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想:明年的清明節我一定來上墳,我再來祭拜祖先。
清明的相關習俗日記篇11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烈士陵園座落在望奎城的東北角,占地十多公頃,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去處。
走進烈士陵園,那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土山上的小涼亭隱約可見,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游出水面嬉戲……
烈士墓掩映在樹從深處,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打掃了烈士墓,朗讀了碑文,敬獻了花籃……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學們,此刻也都很莊重。去年清明節看到的那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又靜靜地佇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們圍攏上去,嘰嘰喳喳地和老爺爺攀談起來。原來老爺爺是馮耕夫等烈士的戰友,是當年河口事件的親歷者。他經常到陵園看看戰友,和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國家的大事,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老爺爺回憶起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伴隨他的思緒,我們也仿佛來到了六十年前的衛星河口,馮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與土匪們激戰,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讓子孫后代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戰場上,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濕潤了,我們也浸滿了淚水。烈士墓更加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園中還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學生,他們或看書,或散步,或聊天,和諧安逸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想,現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嗎?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嗎?
走出陵園,我耳邊回蕩起老爺爺在烈士墓前朗訟的那首詩,“呼蘭水中英雄血,妙香山頭壯士魂。投身革命他鄉死,不求馬革裹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