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端午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你宣泄內心的煩惱和不滿,從而讓你的情緒得到釋放,有利于心理健康。什么樣的適合端午日記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適合端午日記,方便大家學習。
適合端午日記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每年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聽媽媽講,有的地方過端午還會賽龍舟呢!我們這里雖然沒有這項活動,但是吃雞蛋包粽子插艾草帶香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端午節這一天正好放假,媽媽早一天就把香噴噴的粽子包好了,有蜜棗的咸肉的豆餡的還有我最愛的豆沙的。
起床后,洗刷完就趕緊跑去廚房找粽子。看到媽媽包的粽子我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迫不及待的找到豆沙餡的就剝了起來,邊剝邊發現粽子不方不圓,微綠的粽葉包著白白的糯米還有紅紅的豆沙夾在中間,白里透著紅,一邊觀察嘴里還時不時的有口水在打轉。慢慢咬上一口,閉上眼睛,讓香甜的糯米味在嘴里慢慢的散發,真是太香了。吃完粽子,媽媽還給我和弟弟帶上了她天不亮就縫好的香包,說是會給我們帶來吉祥。各種花布縫在一起,里面再裝上艾葉朱砂和桃葉,聞一聞還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種漂亮的飾品。我為了了解一下屈原,特意讓媽媽幫我找到了他的有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一定發揚這種精神,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
適合端午日記篇2
仙林故居,神游佳處,多天公之橋塑,絕騰江而后仰。漢地多嬌,竟儲驚世異峰,神州有幸,復得攀天秀柱。
燈謎龍舟,夏喜春愁,延恬奇樹愈翠,妖縱艷陽更羞。望青天,尋津途,林海一聚,可憐勁弩。
騰天門而西構,醉迷途而飄游。靈崖飛仙,目浮云于足下;燭峰探月,窺仙宮于穹蒼。岱頂獨危而眾渺,萬佛久聞而未見。琴泉雅奏,識異世之妙樂,八仙歸來,部靈藥于人間。斜陽欲墜,盛勢難收,鶴戾纏悠風競遠,余暉搶蒼松一簇。長天恨晚,未盡攬冠之意;靈蟲和韻,引觸北海之鯤。
岳飛多難,李牧難全,屈子高潔,擁娥眉而眾妒;于謙忠誠,留清白而負冤。家親未同,山河飄星。賊寇猖狂,妄篡釣魚之所;蠻夷無知,竊臨南海之濱。夢寒掃興,有負盛情。登高而醉,意?望于江山,引樽提筆,是胸攬于天下。書生無用,常被屋檐。壯志擎天,徒作舉眾笑柄;正氣長存,仍困砍井之坑。蹬斯靈山,酣然妄賦,庶子直言,其情切稚,薄詞窮句,始見笑于大方,茅廬未破,幸承蒙于偉任。
端午節歌樂山之游
第一天端午節,我的爸爸媽媽和我還有一行人到了歌樂山。去歌樂山是零時的決定,大家什么也沒有帶,我頂多帶了一件外套。坐在車上,去山上的路還多平,一點都不陡,也不是很爛。車上我們一起劃拳,可是還是打發不了時間,再怎么和朋友聊天都覺得無聊無聊很無聊。我們的車上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可可,她很調皮,非要打開車窗。可是歌樂山上面這么冷,并且大家都穿著短袖,都靠互相擠在一起去暖。于是可可爸爸就說:“外面有怪獸,要吃小娃娃,還有老虎呢!
要吃幺妹的呀!
”于是,可可很聽話,對我們也說:“姐姐,不能開窗戶!
有老虎和怪獸!
要吃幺妹,幺妹怕!
”語氣很可愛,含含糊糊的。逗得我們全車的人哈哈大笑,我被笑的靠在別人的.肩膀上。終于到了,我們那時候出發時10點,12點到那里,大人都去斗地主打麻將了,我們小孩子在賓館里玩瞎子摸魚,可好玩啦!
我找到一個柜子,是在電視機下面,我趁著五十秒的時間,跑進柜子,和小二妹一起躲著,他們就是摸不到我們,哈哈哈哈哈,我們既玩開心了,又避免了當貓的不愉快。凌晨2點,我們這些不安分的孩子終于睡著了,明天會有寫什么好玩的呢? 第二天第二天到了,我老早老早起了床。板著手指算算,我只睡了6個小時,死了。黑眼圈要來啦!
匆匆洗完臉漱好口,一邊抱怨賓館的熱水器不好使一邊下樓梯和程震新他們去釣魚兒。到了那里,遠遠望去,昨日“浴血奮戰”的大人又在斗地主,真是太癡迷了。我不擅長釣魚,我就和孟陽小三和小二妹去兒童樂園里面玩,那滋味,好舒服呀!
結果我們玩玩了幾個小時,就坐車下山,到歌樂山的街上,吃辣子雞,好好吃哦,我吃了好多呢!
適合端午日記篇3
農歷5月5日晴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適合端午日記篇4
端午節到了,小伙伴們約好了要去昆山一日游。期待的一天終于來了!
開車路上,我聽著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習俗的廣播,我深深的陶醉其中。不一會兒,就到了昆山。
我們迫不及待的來到了兒童樂園。一個巨大的蹦床吸引了我們。小伙伴們,如同一群小青蛙在一個巨大的面包上,上下跳躍。接著,我們又完了“甜甜圈滑雪”,“碰碰車”,“書屋”“海洋球”等。大家最喜歡的游戲是“桌上曲棍球”。小伙伴們分成兩組,開始了對抗賽。比賽十分激烈,觀戰的同學高聲喝彩。四個小時過去了,大家竟忘記吃午餐。下午四點左右,大家才依依不舍得離開了樂園。
晚飯后,大家聚在酒店大堂,開始制作粽子香囊。我們開始一針一線,像模像樣地縫制起來,接著把艾草裝入香囊,最后再封口,并粘上圖案,一個漂亮的香囊就完工了。大家高高地舉著自己親手做的香囊,爸爸媽媽給我們拍照留念。
我把香囊掛在床頭,聞著艾草的清香我睡著了。夢中,我們晚上做的香囊變成了許多年輕力壯的叔叔,他們坐在船頭敲著鑼鼓,小伙伴們跟著節奏,奮力劃著龍舟,爸爸媽媽們站在岸邊大聲助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
適合端午日記篇5
端午節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粽子,說時,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干干凈凈,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等許許多多的食材都放進了里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條粽子里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愿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一般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這只。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里。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后,舉起手來開始許愿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為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的愿望而奮斗。
適合端午日記篇6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粽子”“不許與小伙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臺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臺上放著的幾個小碟,里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糖。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外婆忙碌著。
鄉下的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凈的鴨蛋放入大鍋里,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里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后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著就往灶里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凈,裝進絡子里,掛在我脖子上。接著,外婆就往我兜里裝著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著要我快些回來吃粽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伙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著我們這一群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于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劃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皮膚黝黑的小伙子動作整齊地劃著,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么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著岸邊追著龍舟跑,由于劃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著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伙伴們拉著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里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里,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粽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粽子吃得干干凈凈,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著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盡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盡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適合端午日記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媽媽提前幾天就買好了粽葉、豆沙、糯米、蓮子、豬肉、蝦仁、蘑菇、還有咸蛋黃。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粽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粽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斗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豆沙把尖部堵嚴,再放入糯米蓋住豆沙,然后放入豬肉、蓮子、蝦仁、蘑菇、咸蛋黃,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扎緊,最后把多余的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么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塊豆沙再放入糯米,然后放入食材,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系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適合端午日記篇8
今天是端午節,是吃粽子的節日。下午我就要和媽媽學包粽子了,我感到特別的高興。
到了下午,媽媽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糯米、蜜棗、粽葉和稻草。媽媽先教我怎樣擺粽葉,我也跟著媽媽的樣子擺起來;媽媽又教我怎樣包粽子,先抓一把糯米,放在剛擺好的粽葉上,再把兩邊的粽葉向中間折,下面的折上去;接下來,就是捆粽子了,把包好的兩蓋粽子,扣在一起,用稻草先纏好一頭,再纏好另一頭,一定要系緊哦!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但是米全散了。我又連續包了三個,結果,不不是漏了米就是沒包緊全散了。這是,媽媽說“沒事,不要急,你一定能學會的,加油!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報到第十幾個的時候,已經包的像模像樣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堅持,才能成功!
適合端午日記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和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
屈原生活在戰國后期,名平,熊姓。曾任左徒,還當過三閭大夫。屈原熱愛自己的祖國,人民,一心想讓楚國富強起來,可是,屈原的正確主張,卻因楚國黑暗勢力的反對而無法實現。公元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陷楚都郢,楚國面臨亡國危運,屈原無限悲憤,投汩羅江而死。據說后世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系百索子、喝黃酒做香角子、吃粽子、劃龍舟等等。
再過一個月,就是端午節了,到時我一定要讓外婆給我做香角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粽子,有機會,還去看賽龍舟。
適合端午日記篇10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然而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然而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然而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此時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然而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然而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然而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然而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然而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為的然而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適合端午日記篇11
端午節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還有一定來歷呢,聽老師和媽媽講是為了紀念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受到排擠,投了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聽說后就劃船去尋找他的尸體,沒找到就投進去用粽葉包著的米讓魚吃,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尸體,這些習俗發展到后來就成了賽龍舟和吃粽子。
為了好好過端午節,媽媽也親自包了粽子,我在旁邊也跟著學。
媽媽先拿出一片干凈的粽葉,將粽葉圍城了漏斗的形狀,然后在漏斗里放入了米,當放到一半時,媽媽又在米上面放上了兩個洗干凈的紅棗,接著,又在棗上放米,直到把整個漏斗都裝滿了。把米裝滿后媽媽就粽子包成了三角形,包好后又用細線綁緊,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一看原來這么簡單,也跟著做,但是做的卻不好,不是米裝不滿,就是綁線時粽葉開了,真是很難包呀。不過還好,有媽媽幫著,好多了。
不一會,媽媽就把包好的一部分粽葉放到鍋里煮了。煮好后,我就立刻拿起一個吃起來,雖然很燙,但感覺真香真甜。
這個端午節過的真快樂呀!
適合端午日記篇12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劃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們往江中投飯團,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著在端午節這天要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還有堿粽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著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粽子,接著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著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