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
日記就是每天或經常把發生的事、處理的事務或觀察的東西寫下來的記錄,尤指個人活動、思考或感覺的每日記錄。寫好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1
這次的活動是跟“清明節”有關,就是——體驗制作清明果。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做清明果又是清明節的傳統活動,我們組制作的清明果,各式各樣。有白的,有綠的,有甜的,有咸的。雖然我嘗試了好多次,但成功入選的只有兩個。一是一個圓形的,綠色的,餡是豆沙的清明果。二是長方形的,綠的,餡還是豆沙的。因為我喜歡吃甜的,所以我包的全是甜的。可是,倒霉的是我吃的清明果中,只有兩個是甜的。其他組做的花樣更多,有飯團,有大蒜頭,還有三角形。
我覺得這次活動對提升我們的動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祭奠親朋,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年復一年。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節里,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遠百里,來到老祖宗們的墓碑前,手捧鮮花,祭掃先人。
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踏青、除塵的好時節,其名字也正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的意思。
燕子南飛了,也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逢春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爸爸媽媽帶著紙錢和冥幣,在爺爺的墓前,為他“寄”去。我向周圍掃視了一下,人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絲傷感,一絲懷念。
唉,當我在媽媽肚子里3個月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 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冥幣在火中慢慢被燒成了灰,看著這正在燃燒的火,我想象著要是爺爺還在世的話,一定會加倍疼愛我——好吃的給我,好玩的給我……我真希望現在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體健康,面帶笑容的爺爺啊!可現在我只有默默的站在墳墓前許愿:“希望爺爺能保佑我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兩行熱淚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3
每當4月4日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一家子就人和親戚一起去拜山。
在一路上我看到人們有的拿“金銀衣紙”,有的拿生果,有的拿著燒豬,香……等等這些東西拿到山上拜祭祖先。我爺爺的墳墓就在我家附近的游泳池對面,不用說很快就會到。平時不是清明節的時候山上都是靜悄悄的,到啦清明節的時候山上就熱鬧起來啦。
來到山上我們先把墳墓整理好打掃干凈,把祭品放好然后我們一家人和親戚每個人拿著三支香向墳墓拜啦幾拜。我許啦一個愿望,我希望爺爺在天之靈保佑我考試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都考一百分。
接下來就把那些“金銀衣紙”人部燒啦,最后放花鞭炮啦,那鞭炮的響聲把我嚇啦一跳。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想念去世的爺爺,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里過得更加好。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4
清明節是人們拜祭祖先的傳統節日。
今天中午,我們早早地吃過啦“食餅筒”,我跟著爸爸媽媽去老家——上岙上墳。在路上看到啦許多的人,他們一個個手里捧著花,都準備去山上祭拜祖先呢!走著走著,我發現路旁的水渠里有許多小蝌蚪,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就像一個個“逗號”,真想伸手去抓。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啦好一會兒,我們來到啦太公太婆的墳前。媽媽擺上啦水果,插上啦鮮花。我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去拜。我還在心里許啦個愿望:讓太公太婆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祭拜結束后,我們又去啦其他地方祭拜。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5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6
今天一早,天空就下起了毛毛細雨,天和地之間都被一層濃濃的大霧籠罩住。
我們家族一行人冒著細雨,興致勃勃地往山上去祭祖。上山時有些人抬著一只大燒豬,也有人拿大炮竹、小炮竹等等……小朋友們可開心啦!跑著上去,地很滑,我一不小心就滑了一跤,上到墓地時,我已經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了。當我走到山邊往下一看,看不見盡頭。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人們還陸陸續續地走上來,有些人走了一會兒,就停下來休息。等全部人都上來了,大人們就把祭品擺好,還用白色的紙條粘在墓地的四周。我不知道這些是什么東西,但我覺得很有趣,很好玩。
連串的炮竹聲過后,我們簡單收拾好東西,就沿著上山的路下山了。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7
這次的101體驗課,我們是制作清明果。我昨天夢見我和胡琪婭一組(我們都是組長,當然是不能在一組的,原因我不知道),但夢和現實常常都是相反的。
到了101課,奶奶如約來了。我們跟著她學起了清明果。我就是碗捏的漂亮一些(當然,只有一兩只),餡放得滿一些(這也不算優點了)就沒其它的突出的“表現”了。我捏的清明果每只奶奶都搖搖頭,嗚——我好沮喪——
這節課101好玩!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8
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我去了老家,我還學會了一句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媽、媽媽、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著美景。在小河對面,一片綠油油的麥苗鋪到天邊,陽光下風兒像童話里的仙女,用溫柔的手撫摸著麥苗。
我們來到菜園里,看見各種蔬菜都長出來了。小草從地里鉆出來,綠綠的,滿地都是.
這次的踏青,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呼吸到了,春天新鮮的空氣。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9
清明小長假到了,母親說帶我去燕子磯玩玩,一路上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樹木也都發芽了。我們中途看見情侶園里的景色不錯,于是就想進去逛了逛。
一進門就看見一片花海,由于剛下過雨,所以空氣格外清新,就像進入了一個天然的氧吧。我們沿著路往前走老遠就看見前面教堂的門口有一片五顏六色的花,走進一看原來是郁金香,聽母親說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象征著美麗,莊嚴,華貴。我們繼續向前走,當我們來到“牡丹島”時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迎著香氣向前尋找,只見大朵大朵的牡丹花正競相開放著,怪不得人們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的美麗。在情侶園轉了一圈后,該去燕子磯了。
經過幾分鐘的車程后,終于到了我們的目的地——燕子磯。剛下車一看,這里的人還真不少,大家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健身,有的在拍照——我沿著江邊忘前走,總會看見幾個人在打水漂,感覺很有意思也找了幾塊石頭玩了起來,雖然石頭在水面上跳的次數不多但是我玩的很開心,就這樣不知不覺時間就不早了,我們要回去了。
玩了一天雖然累,但卻非常開心,春天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10
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11
今天是清明節,果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我一大早起來,外面就下起啦蒙蒙細雨。奶奶提著從菜市場買的春卷皮回來啦。我們一家人一起卷春卷,我覺得很好玩,想試試,便吵著奶奶教我卷春卷。我拿出一張春卷皮,卷入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左折右疊,終于卷好一個春卷。雖然卷得不好,陷都露出來啦,但這畢竟是我自己做出來的,我覺得特別好吃,吃得特別香,今天我過得真開心呀!
小學生清明節2024日記篇12
今天陽歷4月4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和祭奠先輩的節目。今年清明節我和家人一起去祭奠了先祖。清明節當天一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妹妹一起來到祖先的墳墓前給他們擺上飯菜,倒上酒,點上蠟燭。接著我們還給先輩們燒了紙錢。然后,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撿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家人已經來了。最后,我們大家默默在先輩的墳墓前站成一排祈禱。之后,我們就依依不舍得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