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簡單的日記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端午的簡單的日記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端午的簡單的日記(通用6篇)】,供你選擇借鑒。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1
開心的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家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于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卷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后,左手拿著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著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后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2
端午節為每一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節目眾多,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媽媽給我煮起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那是按形狀來分的。按餡兒分,有肉粽,有豆粽,還有棗粽……
說起粽子,還有個動情的故事。傳說詩人屈原很熱愛楚國,當楚國被秦國滅亡后,他悲痛欲絕,投江自盡。百姓們知道了,就紛紛劃著小船,到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又怕魚兒吃他的尸體,就包了粽子投進江里,以免魚兒傷害。
“看賽龍舟了,看賽龍舟了!”小朋友叫喊著,我歡快地擠到江河邊。龍舟五顏六色,栩栩如生。在太陽下,龍舟上片片銀鱗,閃閃發光。每只龍舟好像一條條巨龍臥立江面等候命令。“砰!”一聲令下,龍舟的健兒們奮力擺動船槳,整齊一致。“巨龍”飛也似地沖向終點。河岸邊掌聲不斷,劃漿聲、吶喊聲、歡呼聲、號子聲、鑼鼓聲,匯成一首熱鬧歡快,激動人心的交響曲。
端午節熱鬧非凡,刺激精彩,我喜歡這樣的節日。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3
一年之中節日多: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要說我最喜歡的節日,那非端午節了。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關于她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有一次楚懷王被抓了,囚禁在秦國,后來他逃出去了,可是卻在路上病死了。楚國人民恨極了秦國,尤其是一位叫屈原的大夫,他對新任國君提出建議:操兵練馬,為懷王雪恨。可令尹子蘭卻說屈原壞話,屈原被革了職,由于心情低落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后來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用賽龍舟等方法紀念他。
我的家鄉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老一輩們用五彩線編成跟彩波一樣的美麗的小繩,在端午節早上給我們戴上,象征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還要去逛端午,其實說白了就是野餐,早上我們把好吃好喝的都裝在包里,讓大人們帶我們去野外吃。
記得去年,我和爺爺去了牛頭山,我還撿了一塊高20厘米像豬似的石塊呢。回到家里奶奶說:“去山上可以沖去一年以來的霉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無病無災。”我問奶奶那你為什么不去呢?可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后來奶奶還告訴我,端午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她小時候也喜歡過端午節。下周就是端午節了,我希望端午節快點兒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4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我都會早起和媽媽一起買粽子。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子。阿姨笑著問我:“小朋友,想買什么口味的?”我干脆地回答:“吃起來像蜜棗。”“多少?”阿姨又問。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該買多少?”媽媽想了想說:“買一斤吧。”我說:“好吧。”我跟阿姨說我買一斤,阿姨幫我包好遞給我。媽媽問:“多少錢?”阿姨回答:“很便宜,五塊錢。”母親把錢遞給阿姨,阿姨數了數,說:“正好。”買回來后回到家,我的口水都流成河了。媽媽說:“等爸爸回來好不好?”“嗯,”我回答。雖然嘴里說好,但心里已經想吃那個又甜又好吃的粽子了。趁我媽不注意,我躡手躡腳的來到廚房,小心翼翼的拿起粽子鏟了起來。太好吃了!但我剛吃完一個,媽媽發現了,說:“小饞貓,你不是答應我等爸爸回來一起吃嗎?”我羞澀地笑了。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我突然撲進父親的懷里,說:“你可以回來了,你快死了。”爸爸說:“怎么了?”這時,媽媽端上來一盤粽子,笑著說:“小貓,饞粽子。”爸爸聽到音樂說:“來,小貓,我們一起吃吧。”我家吃的津津有味。
這個端午節是我過的最開心的一個!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5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的簡單的日記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每年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聽媽媽講,有的地方過端午還會賽龍舟呢!我們這里雖然沒有這項活動,但是吃雞蛋包粽子插艾草帶香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端午節這一天正好放假,媽媽早一天就把香噴噴的粽子包好了,有蜜棗的咸肉的豆餡的還有我最愛的豆沙的。
起床后,洗刷完就趕緊跑去廚房找粽子。看到媽媽包的粽子我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迫不及待的找到豆沙餡的就剝了起來,邊剝邊發現粽子不方不圓,微綠的粽葉包著白白的糯米還有紅紅的豆沙夾在中間,白里透著紅,一邊觀察嘴里還時不時的有口水在打轉。慢慢咬上一口,閉上眼睛,讓香甜的糯米味在嘴里慢慢的散發,真是太香了。吃完粽子,媽媽還給我和弟弟帶上了她天不亮就縫好的香包,說是會給我們帶來吉祥。各種花布縫在一起,里面再裝上艾葉朱砂和桃葉,聞一聞還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種漂亮的飾品。我為了了解一下屈原,特意讓媽媽幫我找到了他的有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一定發揚這種精神,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