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摘抄的古詩詞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須摘抄的古詩詞”,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必須摘抄的古詩詞篇1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蘭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赤壁賦》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必須摘抄的古詩詞篇2
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唐·崔顥《黃鶴樓》
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酚洝稄垉x列傳》
4、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啤ね鯙场洞伪惫躺较隆?/p>
5、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啤だ钌屉[
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7、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啤り愖影骸兜怯闹菖_歌》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9、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啤だ钜妗断惨娡獾苡盅詣e》
10、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宋·李清照《漁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肚f子》
1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13、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4、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南朝·江淹《別賦》
1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龂げ苤病镀卟皆姟?/p>
1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17、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对娊洝ば⊙拧?/p>
1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元未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雍也》
20、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李白《上李邕》
21、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畎住督弦鳌?/p>
2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秶Z·周語》
2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对娊洝ご笮颉?/p>
25、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蹲髠鳌?/p>
必須摘抄的古詩詞篇3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5、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1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王安石)
15、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1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17、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19、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2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4、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2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2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28、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2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必須摘抄的古詩詞篇4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鸥Α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罴潯稇戅r》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娊洝ば⊙拧ぼ囕牎?/p>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5、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对娊洝む{風·相鼠》
6、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鸥Α断囊箛@》
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鲝凸拧墩撛娛^》
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鸥Α杜碱}》
9、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李紳《答章孝標》
1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鸥Α督现邓绾萘亩淌觥?/p>
1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秶Z》
12、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獎㈢吨刭洷R諶》
13、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脝枴墩撛娙住?/p>
14、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陳亮《三都樂》
1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洝ね躏L·黍離》
16、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丁肚才d》
1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对娊洝ご笱拧な帯?/p>
18、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Z島《戲贈友人》
19、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洝で仫L·蒹葭》
20、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畎住稇浥f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23、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24、多行不義必自斃?!蹲髠鳌?/p>
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独献印?/p>
必須摘抄的古詩詞篇5
北宋·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北宋·周邦彥《蘇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輯輕舟,夢入芙蓉浦。
北宋·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戰國·荀況《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唐·韓愈《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煟瑤煵槐刭t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