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或場所的特點和意義。如何寫出優秀的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1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2
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期間引爆了觀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也讓擔任嘉賓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視推出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董卿首次擔任制作人,該節目本周六(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日前的發布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參與朗讀,包括濮存昕、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會給女兒讀出劉瑜寫給孩子的《愿你慢慢長大》。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3
《朗讀者》每期以一個主題詞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以往打動自我、激勵自我甚至改變自我的文字。首期的主題是“遇見”,邀請了許淵沖、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鮮花山谷夫婦、無國界醫生蔣勵等六組嘉賓來作朗讀和分享。有明星有企業家有學者有素人,嘉賓類型豐富又有層次感。
“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忙別人有什么樂趣和意義。”濮存昕帶著小時候身患小兒麻痹癥的故事而來,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來感激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榮國威醫生。別人對你的幫忙,不是理所應當;在有本事幫忙別人時,不要事不關己。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被永遠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風中飄揚。”之后上場的是無國界醫生蔣勵,中國版“姜暮煙”,她遠赴阿富汗進行醫療救助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此刻《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可是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夢想而不夢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應對未來”。帶著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堅持著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我女兒的文章《愿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十分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我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床前明月光都會背,怎樣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后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終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4
星期六晚上,我一如既往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朗讀者》,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堅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姚明。
他的理想之火,是在十七歲那年盛夏被點燃----要做一個出色的運動員。自此,他告誡自己,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姚明在堅持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中國男籃最優秀的球員到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的超級球星;從上海大鯊魚俱樂部老板到中國籃協主席。在籃球的世界里,他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20--年奧運會時,姚明左腳骨裂,有幾套治療方案征求他的意見。姚明說:“任何治療方案,都要將奧運放在第一位。”他堅持要參加奧運,決不放棄。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然后在挫折面前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往往一念之差。是放棄還是堅持,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姚明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選定了目標,只有堅持才能到達彼岸。
記得上六年級時,我的數學常不及格,我一度心灰意冷,埋怨自己怎么這么笨,直到有一天老師找我談話,說:“丁麗潔,數學該加把勁啦,不然上初中時會很吃力的。你要知道,努力終有回報,你再堅持堅持,說不定數學就上來了。”老師的談話對我觸動很大,現在放棄不學就等于宣布讀書的路已到盡頭,我越想越害怕。事實上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選擇放棄,就好似游戲闖關一樣,一旦放棄就會滯步不前,硬著頭皮堅持一下,或許能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堅持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海倫?凱勒一個聾啞人,正因為她不懈努力,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再比如剛逝世不久的偉大的科學家-- 史蒂芬?霍金,小時候醫生診斷他活不到三十歲,但他不向命運屈服,一心搞科研,正因為他的堅持,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筆的財富。
只瞄準,不射擊,不是好獵手;只吶喊,不沖鋒,不是好士兵! 所以,不要為失敗而彷徨,更不要畏縮不前,只要我們堅持行動付出努力,就一定會穿過暴風雨,到達成功的彼岸!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5
周六晚8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
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么美好,愿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6
20__年1月8日,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當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最終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制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著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說:“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6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__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適宜,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經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臺上,董卿幽默地說到:“你們應當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
正如董卿所說:“這個舞臺屬于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能夠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她與觀眾互動道:“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后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見失敗”的經歷。董卿夸贊他氣色好,他說:“這份鼓勵我理解20%。”在柳傳志先生朗讀完一段特殊的獻詞后,董卿說她很受感動。柳傳志先生笑著說:“這話我理解80%!”
舞臺上中西文化藝術的融合,屏幕上出現了一段美麗譯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這樣,我們遇見了許淵沖先生。
他告訴我們:“生活有不一樣狀態,要懂得欣賞每一處的美。”十位異常朗讀嘉賓中,有許淵沖先生的學生,和他學生的學生。十個人不一樣語言的接力朗讀,讓觀眾體會到不一樣的美。
幾天前董卿采訪了濮存昕先生。這次錄制,他帶著一本書來到了采訪間《老舍散文》。濮存昕先生演繹了很多經典主角,他依然在潛心研究作者創造一個主角的中心思想。在舞臺上朗讀,他仿佛來到了劇場中,用聲音再次塑造了一段鮮活的人生。
鋼琴的聲音空靈且蕩氣回腸。現場聽著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彈唱,觀眾們乘著歌聲的翅膀,仿佛隨著他唱出的一首千年古詩去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享受著歲月沉淀的甜美和安寧。此刻的小朗仿佛成了老朗,品味到了時光的智慧和如陳年之酒般香醇的情操。
國際鋼琴家李云迪獻上了天籟般的鋼琴伴奏,在他琴聲的熏陶下,朗讀者感情更充沛地讀著美麗的篇章,聽起來讓人心曠神怡。李云迪也朗讀了一段與音樂有關的文字。
在《朗讀者》第一場錄制接近尾聲時,每個人都得到了心靈的慰藉。《朗讀者》的舞臺有一扇門,打開就能通向采訪間。當董卿風趣地說到“芝麻開門”時,相信我們的心靈之門也隨之打開,我們心意相通,期待遇見。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7
20--年1月8日,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當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0--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制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著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說:“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0--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合適,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通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臺上,董卿幽默地說到:“你們應該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
正如董卿所說:“這個舞臺屬于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她與觀眾互動道:“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后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見失敗”的經歷。董卿夸贊他氣色好,他說:“這份鼓勵我接受20%。”在柳傳志先生朗讀完一段特殊的獻詞后,董卿說她很受感動。柳傳志先生笑著說:“這話我接受80%!”
舞臺上中西文化藝術的融合,屏幕上出現了一段美麗譯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這樣,我們遇見了許淵沖先生。
他告訴我們:“生活有不同狀態,要懂得欣賞每一處的美。”十位特別朗讀嘉賓中,有許淵沖先生的學生,和他學生的學生。十個人不同語言的接力朗讀,讓觀眾體會到不同的美。
幾天前董卿采訪了濮存昕先生。這次錄制,他帶著一本書來到了采訪間《老舍散文》。濮存昕先生演繹了很多經典角色,他依然在潛心研究作者創造一個角色的中心思想。在舞臺上朗讀,他仿佛來到了劇場中,用聲音再次塑造了一段鮮活的人生。
鋼琴的聲音空靈且蕩氣回腸。現場聽著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彈唱,觀眾們乘著歌聲的翅膀,仿佛隨著他唱出的一首千年古詩去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享受著歲月沉淀的甜美和安寧。此刻的小朗仿佛成了老朗,品味到了時光的智慧和如陳年之酒般香醇的情操。
國際鋼琴家李云迪獻上了天籟般的鋼琴伴奏,在他琴聲的熏陶下,朗讀者感情更充沛地讀著美麗的篇章,聽起來讓人心曠神怡。李云迪也朗讀了一段與音樂有關的文字。
在《朗讀者》第一場錄制接近尾聲時,每個人都得到了心靈的慰藉。《朗讀者》的舞臺有一扇門,打開就能通向采訪間。當董卿風趣地說到“芝麻開門”時,相信我們的心靈之門也隨之打開,我們心意相通,期待遇見。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8
周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么美好,愿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觀看朗讀者200字觀后感篇9
如果你在視頻網站翻開朗讀者的內頁,標題資料基本被明星的朗讀占滿了。就拿第3期來說,麥家講述的故事明顯比徐靜蕾更走心、更誠懇,可為了流量,封面和主打宣傳仍然是話題女王徐靜蕾。
第7期,董卿開頭片花里就說,這一期最喜歡曹文軒的一句所有的故事都是生死離別,可宣傳的時候,用的還是姚晨。
《朗讀者》更相信名氣,這是粉絲市場,還是董卿的不自信?
要想了解真相,我們不妨先從節目的定位說起。
朗讀者的宣傳語:一個人、一段文。你沒看錯,就是人在文前面。就連節目的名字,也暴露了董卿的野心:突出的是者,而不是朗讀本身。
董卿,知性和智慧的代表,央視一姐,當紅炸子雞,她的人脈和資源絕對一流。于是,利用這些人脈和名人效應,來號召大家讀書,不是順理成章、兩全其美的事嗎?
可事情就是這樣,重點太多,往往容易喧賓奪主,有道是此消彼長,看重了明星的人,就看輕朗讀的文。
看節目時,我很喜歡看起來有點偏執的程何,她翻譯的《我,堂吉訶德》音樂劇中的歌曲《不會成真的夢》,那些語句多美啊!然鵝,我到網上搜歌詞,卻幾乎搜不到。我搜出來的都是程何、劉陽和羅穎珊的故事,最終,我好不容易才在一個門庭冷落的博客里找到所需要的資料。
應對這赤裸裸的人比文紅,僅有一聲嘆息吧。
可是我仍然相信,董卿的初衷是好的,她期望利用明星或是自我制造的明星的號召力,讓大家把他們當作偶像,來推廣閱讀。但殊不知,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不是為了誰讀,而是熱愛文字本身,熱愛去書本里體驗自我沒有體驗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