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本民族的文化作品,從而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寫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1
《奪冠》回顧了中國女排四十年的風雨征程和艱辛的奪冠之路,展示了中國女排不怕吃苦、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不同時期女排姑娘們的頑強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也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奪冠》代表的不僅僅是勝利,更是代表了女排精神!相信在看完這部電影后,足校的小球員們肯定會對女排精神有新的感悟。
前幾日,學校利用國慶假期的時間,組織我們在大禮堂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從低谷到巔峰的一個過程,從一開始的見誰輸誰到后來的五連冠,主角郎平從默默無聞到最后成為國家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為什么要看《奪冠》這部電影呢?因為女排精神在這幾年里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那女排精神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是她們那永不服輸的韌勁,是她們不畏艱辛、勇攀高峰的拼勁和她們那自強不息的干勁。
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那種立場不堅定、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奪冠》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郎平在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時候對朱婷說過的一句話:你成為不了我,你就是你。現在的青少年,有人會說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要成為一個像誰誰誰一樣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所長或有所短,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尋找真正的自己。走一條只屬于自己的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學習女排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她們那么厲害,可不只是精神這么簡單。她們每天都拼命地訓練,在電影中,她們的訓練場里有一面墻,上面全部都是被排球打到凹陷進去的印記,把一面墻用一個球來打成這樣,需要多大的力氣和多長時間的累積啊!僅僅是這一面墻就證明了很多,這就是中國女排!
沒有人能不努力就成功,這需要自己盡力去做到最好,對我而言也要這樣,做最好的自己。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2
在萬眾矚目的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排山倒海的加油聲響徹小馬拉卡納體育館,無數面五星紅旗匯成氣勢恢弘的中國紅,郎平率領的中國隊在先失一局的情景下力挽狂瀾,戰勝勁旅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再次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
“致敬!”“她們配得上所有的贊美”“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從深夜的里約到午間的北京,從電視機前到網絡空間,融為一片歡樂的海洋。13億中國人分享著勝利的榮光,感動于拼搏的精神。從小組賽2負3勝的坎坷磨難,到強敵環伺下的背水一戰,女排姑娘們以蕩氣回腸的逆襲征程,不但為中國代表團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蕩起無數中國人深埋心底的愛國情懷,奏響了超越自我、頑強拼搏、團結奮進的時代強音。
奧運之美,綻放在體育健兒們勇攀高峰、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中。總書記深刻指出:“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高手云集的奧運賽場上,沒有“一分一分咬牙頂”的頑強堅持,何來女排沖出“死亡之組”、勇奪冠軍的驚喜與奇跡;缺少了迎難而上、追求卓越的進取意識,“大男孩”孫楊也無從克服困難奮力摘金奪銀。從女將鐘天使和宮金杰為中國實現自行車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隊包攬四金傲視群雄,拼搏精神激勵著奧運健兒們奮勇向前,不但構成賽場上一道閃亮的風景,也生動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奧運之力,流淌在愛國主義的樸素情感中。競技場上,總有一種力量穿越時空、跨越國界,激勵著運動員全力以赴、爭創佳績,那是對祖國發自內心的熱愛,那是為國爭光的自豪與幸福。科威特選手阿爾哈德尼勇奪金牌,卻因本國奧委會被“禁賽”無法升起國旗潸然淚下;難民代表團無處安放的愛國之情,更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可貴。無論何時何地,祖國都是體育健兒最堅強的后盾、最溫暖的家園。獨自代表中國參加奧運馬術比賽的華天最大的夢想是“讓中國的國旗飄揚在里約上空”,舉重選手龍清泉奪金感激祖國:“這股力量是祖國給我的”……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國歌回蕩在賽場內外,我們為勝利鼓掌歡呼,更體會到愛國主義的深沉力量。這是凝聚起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這是我們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所說,此刻這個社會需要一種精神,不論是球場上還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國人的精氣神。不管時代情境如何變化,女排精神永可是時,愛國主義和團體主義精神永遠是我們開拓前進的力量之源。今日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巍然屹立,但我們依然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臨發展征程上的諸多問題和挑戰。身處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改革攻堅期,步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陣痛期,應對脫貧攻堅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硬仗,我們更加需要以“蠻拼的”勁頭迎難而上,用釘釘子的精神勇毅篤行,匯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在國家發展、民族提高的競技場上續寫中國奇跡,創造新的輝煌。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3
賀歲檔大戰已經打響了,作為賀歲檔的主力軍之一,陳可辛導演,鞏俐主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一直是很多影迷關注的對象。但是讓一些影迷不解的是為什么影片在臨近上映的時候忽然改名了?
通常一部電影在正式公布后是不會輕易改名的,因為這會導致此前宣傳作廢同時給影迷造成混亂。像是《奪冠》這樣即將上映的電影改名更是大事,因為這一改名相影片前幾個月的宣傳都作廢了,海報,展臺,廣告牌什么的也全都要重新制作,估計《中國女排》這一改名起碼幾千萬宣傳費相當于打水漂了。
因為后果這么嚴重,所以一般電影要改名都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如避免引起誤會。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最初的名字是《印度神藥》,因為容易和成人用品《印度神油》混淆所以改了名字。
也有可能是為了蹭熱度,如《愛情公寓》電影版,最初是叫《新次元冒險家》的,后來為了蹭熱度就改名《愛情公寓》。雖然這是一部豆瓣評分只有3.1的爛片,但片方這忽悠粉絲為情懷埋單的宣傳,再加上預售不讓退的手段讓影片票房輕松過億。
還有就是特殊原因了,如彭昱暢和王大陸主演的《偉大的愿望》,臨上映前被上仙點名后急忙改名《小小的愿望》后才得以上映。因為我們有個傳統叫“避諱”,就是古代用詞不能出現皇帝的名字一樣,有些名詞是不能順便用的。
而《中國女排》改名《奪冠》笨熊猜測可能人為導致的特殊原因。
前段時間彭昱暢飾演的人物原型,女排元老級的陳老爺子,因為覺得電影里丑化了自己的形象,所以要求電影刪減這部分內容不然就下架。而且陳教練覺的這不但是侮辱了他個人也有損G家隊的形象,問題上升到這高度問題就大了。
但是不論是刪減還是下架都是影視公司不可承受的代價,也是短時間無法實現的事情。剪一部電影不比剪一個太監來得簡單,雖然我們的電影人對此早就駕輕就熟,但是也做不到說想剪幾寸就剪幾寸的,更何況時間緊迫。
所以改名《奪冠》,不再強調自己的G家隊的身份,這應該是導演陳可辛和陳老爺子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了。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4
今天謝老師讓我們看這部電影《奪冠》可惜讓老師花了二十五元氪了一個會員。
這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花我們三節課。這個電影講述了八十年代的女排沖岀亞洲走向世界的事。她們每天堅苦訓練,其中郎平十八歲進入國家隊。與日本隊對戰3:2獲勝迎來中國女排的高光時刻。退役后郎平去了美國當主教練。在帶領的美國隊打敗五連勝的中國隊。于是很多國人對郎平辱罵。之后她聽了一位將要犧牲的隊友的勸說當了中國的主教練。她對中國女排進行大改革。她不僅帶練岀一個好球員更想培岀一個好的人。朱婷婷就是例子,讓對手對她多加防范,更換更多戰術隨及應變。郎平就在別人反對下用新方法。在I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對戰巴西,有人說“it‘s not ping pong”開局不是很好,在2:2絕勝局再次奪冠。
《奪冠》這部電影將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自張不息的拼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5
要學習她們百折不撓的堅定。對于中國女排來說,一路走來雖然搖搖晃晃,但她們依舊眼中堅定,摔倒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擦擦臉上的汗水繼續大步向前,這就是她們的信仰。共產黨人最講堅定,講信仰,要講黨性、講政治、講紀律,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牢記黨員身份,在黨言黨,才能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保持清醒和應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學習她們扎實精湛的功底。任何一個人,做工作、干事業都需要精湛的職業技能,這是取勝的基本保證。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勵也不可出現奇跡。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強手,挑戰自我,產生自信。這種職業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虧,把基本功練扎實,關鍵時就管用。比賽絕對不能想當然,也不可能一口吃個熱饅頭,沒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共產黨人要學習她們兢兢業業工作,認真細致處理好每一件事,追求嚴謹,最求過硬基本功,真正做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學習她們團結拼搏的奮斗精神。中國女排姑娘們能排除一切困難最終登上榮耀頂峰,這是團結的力量。場上她們時刻相互提醒補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繩,產生讓對手畏懼的強大合理。這種團結是真正的團結,是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團結,是為榮譽而戰、國家而戰的偉大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今天的女排成績,賽后當問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勝時,她們說的最多也是團結。其實一個團隊取得驕人戰績時一定是這個團隊作風正,能團結才能戰斗,一盤散沙,不注重相互補位、互相保護怎能挑戰強大對手。當下,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國人最需要這種民族大團結,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險阻,團結就是力量,中華兒女要以此發揚女排的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精神。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6
但由于地理環境、飲食上的差異,亞洲人相較歐美人還是要更“嬌小”靈活些。所以很多體育競技上的“大球”類項目沒有“小球”類項目那么出色。
唯一一個振奮一代中國人的大球類運動就是排球了。
七連勝,五連冠,激情燃燒四十載的背后,是中國女排們一如既往的堅持——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排球體育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1981年,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姿態獲得冠軍,成為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冠軍。
之后在1981-1986年創造了“五連冠”的奇跡,很是振奮人心。
穩定的發揮,強力的扣球技術使得有“鐵榔頭”之稱的郎平進入公眾視野。
之后隨著老隊員退役,新隊員經驗不足,發揮不穩定。90年代女排成績開始下滑,跌入谷底。
直到世界杯賽,陳忠和教練帶領中國女排奪得了闊別的世界大賽冠軍。并于雅典奧運會上奪得了闊別的奧運冠軍。中國女排成績開始回升。
電影以北京奧運會,陳忠和帶隊的女排和郎平帶隊的美國女排交鋒拉開帷幕——
三十年的老隊友一朝成為對手,串聯起了女排三十多年艱苦打拼、實現輝煌的競技歷史。
因為身高的劣勢打不上男排主力,于是來到女排做陪練的陳忠和終憋著一股不甘的勁:“他們不信啊,他們說我們永遠高不過俄羅斯,也跳不過巴西,也沒有塞爾維亞和意大利的力量。”
那我們就在賽場上“一分一分地把球咬回來”。
曾望著墻上的國旗說“3.22米是海曼的摸高,總有一天我會超過她的”的郎平,在女排再次跌入低谷期時二進宮接手中國女排。
從女排世錦賽亞軍,到時隔十一年,重返世界之巔拿到了世界杯冠軍。再到里約奧運會摘金,女排大冠軍杯,六戰六勝再拿冠軍。
到20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順利獲得奧運會資格,并且以11連勝的驕人戰績衛冕世界杯的冠軍。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離不開日復一日的訓練,咬牙堅持的意志。
被具象化成為訓練場墻面上深淺不一的凹痕,那是女排姑娘用血汗與意志一個球一個球鑿刻出的努力證明,是歷史的印記。
而陳可辛導演為了“希望讓觀眾從中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變遷”,在專業排球隊運動員中挑選了外形神似第一代中國女排的12位選手。
還找來郎平的女兒白浪扮演青年郎平。
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郎平、陳忠和則由鞏俐與黃渤強強聯手出演。
不管是題材、演員、服化道等等無一不體現了用心二字。激情燃燒四十載的英雄血淚史,值得我們致敬!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7
這次放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幾部電影,以放松我們的心情。這幾都電影不缺乏趣味性,也不缺乏帶給我們的勵志內容,我比較喜歡的就是這一部《奪冠》了。
在之前,我對中國女排是不怎么了解的,只零零星星聽過女排精神等詞語,也不知道這種精神究竟是什么,女排隊員們是經歷了怎樣艱苦的歷練,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贊譽。
一九七八年,中國宣布改革開放,沉睡的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轉型,當時,面對世界的飛速發展,中國希望以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七九年,漳州的排球訓練館便是第一代女排的訓練場地,她們一次次地訓練,克服教練傳來的各種高難度球,跌倒了,爬起來。每個人混身都是傷。眾人皆知的朗平也在此,剛開始,教練說她負重不過一百公斤就不讓她碰球。一百公斤!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難,極有可能終身癱瘓,但她沒有放棄,在不斷的舉重訓練后,終于舉了起來。
日復一日的訓練,早已將女排隊員們磨礪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名名猛將。第三屆女排世界杯上,她們與打不死的小強——日本隊——進行了一場場的激烈爭奪,拿下了世界杯冠軍,接下來的十幾年內,中國女排屢屢獲勝,勢不可擋。
但在二零零八年的北京奧運會上,郎平指導的美國隊以三比二的成績戰勝了中國隊,此后五年,中國女排一落千丈,無緣各大賽事項目。
后來,郎平又回到中國隊,接管了主練的位置,并對球隊進行了大改革,在各大城市挑選球員,并在一次次失敗中挑選陣容。
二零一六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郎平的幾番話鼓舞了隊員們的士氣,中國女排完全打出了自己的優勢,幾名隊員十分配合,郎平的指導用人完美攻克了巴西隊的弱項。最后的賽點上,中國隊的一記重扣打敗了巴西隊。幾場比賽過后,中國隊再次拿下了久違的世界冠軍。
看過電影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為國爭光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關奪冠的電影觀后感篇8
堅不可摧的&39;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即便是失敗了,也沒有意志消沉、“團隊精神”依然存在,“軍心”依然牢不可摧。女排姑娘們腳踏實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地獄式”訓練,她們將最美年華奉獻了出來,不攀美、不濃妝艷抹,整日身處“與世隔絕”的環境,用盡全力塑造了永不言敗的斗志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好似一顆火種,一代代人被她感召、受她鼓舞,激發出奮進的動力,這力量源源不斷、薪火相傳。這種精氣神,不僅體現在歷屆女排教練員、隊員身上,也展現在每一個被她感染、熱愛她、傳承她的人身上。
女排精神也走出國門,為世界人民認可、欽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現場,隨著女排隊長惠若琪一記利落的探頭球,中國女排拿下奪冠的最后一分,英國BBC的解說員激動地說:“中國女排完美詮釋了奧運精神!中國證明了,重要的不是如何開始,而是怎樣結束。中國是本屆奧運的冠軍!”
“用微笑面對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著,夜空最亮的星火。所以我愛過,在角落天空海闊。不害怕折磨,因為熱愛才值得。風雨過后的灑脫,如出一轍的你我,穿越過,生命之河……”電影《奪冠》的片尾曲《生命之河》中,王菲、那英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徐徐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