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
寫下觀后感并與他人分享,可以拓寬視野和思路,了解別人的想法和見解。那要怎么寫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呢?這里提供一些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1
返校回來的那一天,弟弟來我家了,玩了一會兒,我就想起來看宮崎駿的動畫片,我選了《龍貓》。
《龍貓》講的是小月和小梅兩姐妹的神奇經歷。小梅比較調皮,她發現了一個最小號的龍貓,她一向追趕它,沒想到它隱身了,但小梅使勁看,又看到了,她又繼續追趕,追到了一個自我進不去的很窄的洞口旁,小梅想到在出口的地方守株待兔,但沒想到的是小龍貓帶著中號龍貓從入口的地方出去了,小梅就沒有抓到它。
中號龍貓是灰色的,和最大號龍貓一個顏色,可是比最大號龍貓小很多倍。中號龍貓背著一個裝滿橡樹籽的包,突然,掉出來兩顆橡樹籽,小梅聽見聲音,又追上了小龍貓和中龍貓,追到了最大號龍貓在的地方。
最大號龍貓很大很胖,最喜歡的事就是睡覺,和神奇寶貝中的“懶人翁”、“請假王”差不多,中等喜歡的事就是吃橡樹籽。有一次大龍貓還很頑皮,因為它喜歡聽樹葉上的水珠掉下來砸在傘上的聲音,所以它故意一跳,樹上的雨點就“啪嗒啪嗒”地落下來了。我最喜歡龍貓,并且是最小號龍貓,因為它雪白雪白的、耳朵尖尖的、尾巴短短的,最可愛了。媽媽也喜歡小號龍貓,其實中號龍貓也很可愛,只可是顏色沒有最小號龍貓好看。大號龍貓很善良,
可是太龐大、太笨重了。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2
看完了宮崎駿的《龍貓》。起初是一種來自視覺和內心享受感的愉悅。因為故事寫的太精彩了!尤其是漫畫創作的更加是惟妙惟肖!這樣的片子,早已經讓我忘記了“小日本”的“殘暴”!然而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你過于沉浸其中時,便會發現快樂之后竟然是眼淚!我回想了兒時能夠讓自己振奮的動畫片,有《圣斗士星矢》,《足球小子》《變形金剛》。。。竟然都是那個“殘暴”的“小日本”創作的!
我的回想讓我不能夠安然的享受《龍貓》的喜悅的。我于是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更加吃驚的發現:《龍貓》僅僅是宮崎駿1988年創作的作品!在20年后,這種“老”的動畫片竟然能夠給我征服,我更加的震驚!我查到,中國的動畫發展現狀,國產動畫片年產量僅為日本的1%左右。日本現人均擁有國產動畫5-8分鐘,而我國只有區區0.0012秒。我又看了熒幕上流行的動畫,國產動畫是如此“冷清”:《獅子王》、《海底總動員》、《蠟筆小新》等等“泊來動畫”迎來上座與收視狂潮的同時,國產影片的全年票房收入卻不到40%,更不用說僅有的幾部國產動畫片了。而電視市場的國產片比例一度只有10%左右。在音像市場、印刷市場、文具、玩具、兒童服裝等衍生產品市場以及漫畫書吧、卡通吧、電玩及娛樂網絡市場里,到處都是洋品牌的蹤跡。我國巨大的卡通市場潛力正被外商大力挖掘,每年造成直接損失數十億之多。不少專家在業界人士座談時都曾痛心疾首地表示,國內動畫的差距是在創作理念、臺本構思、后期制作以及發行銷售上全方位的落后,這不僅是每一個動畫人的悲哀,也是整個文化產業的痛處所在。
為什么是“小日本”贏了我們的動畫?是我們沒有人才?是我們沒有市場利潤的激勵?還是我們的文化不夠先進,沒有創作動畫的“養料”?
我要說的是,第一:我們有人才,一位業內人士在表述國內動畫人才流向時遺憾地說,在廉價勞動力的吸引下,國外制作單位紛紛把動畫片的動畫和上色兩個勞動密集型環節交由中國的動畫公司完成。因此目前的現狀是國內一二流的動畫人才都在給別人打工,三四流的人才從事國內動畫的原創。
第二:我們有市場。據權威的機構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我國動畫產業有1000億元產值的巨大發展空間!這么大的一個“蛋糕”!馬克思說:“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企業家都是為利而牟。所以不是市場的限制了我們的動畫發展!
第三:是文化嗎?這就更不可能了。幾百年前“小日本”都在學我們的文化!我國的動畫創作土壤應該更豐富才是的。
那么,我們的問題在那?為什么我國的動畫落后日本那么遠?用專家的話來說:落后的不只是二十年!我個人認為,是一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我們的心態與意識的問題。正如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楊紅文說:"目前,中國有兩大動畫制作基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視臺動畫部。而他們開發意識不強,相關動畫片的衍生產品不愿意做,由于體制問題,他們靠政府撥款生存,不需要以贏利為目的。日常生活中根本看不到中央電視臺或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授牌的衍生產品。上海電影制片廠制作的《我為歌狂》只賣給了7家電視臺,當時浙江義烏一家做動漫衍生產品開發的民營企業,投資200萬元拍這部動畫片,獲得的回報就是獲得了這部動畫片衍生產品的開發權,但后來由于只有7家電視臺播放,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衍生產品的開發也毫無意義,該企業一下就虧掉了200萬。"同時致命的是:中國的動漫作品只注重教育意義,忽視市場,計劃經濟觀念還在影響著一些人。在國外,動漫畫形象設計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做衍生產品,而中國設計動漫形象是看有無教育意義。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如果沒有優秀的原創動畫片及其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開發和經營都是一句空話!而日本的動畫卻樹立無數那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卡通明星:如,星矢,哆啦A夢(機器貓),大空翼,等等。。。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日本人把這些動畫明星都賦予了一定的精神內涵。這遠非我們所能及的。
第二,動漫產業不是個單純的孤立的生產鏈條而是一個連續的多元的產業鏈.從動畫的設計到演出到衍生品的開發,這是一個緊密的聯系的整體,缺一不可。在我國,動畫設計人才現狀是:中國的動畫產業人才還不到1萬人,平均學歷是大專。而影視動畫人才總需求量在15萬人,游戲動畫人才總需求量大約在10萬人,但全國動畫專業畢業生每年只有300人。同時我國動畫產業更是缺少衍生品開發的人才和團隊。
因此,我們的動畫要想發展就必須有一種全民的意識,在中國,動漫畫針對的主要群體還是學生,而在日本韓國是針對全民的,他們有少年漫畫、青年漫畫、成年漫畫、老年漫畫。李忠浩說,韓國政府在電視臺的播放、許可證的發放等方面都會給予動漫畫很大幫助,并成立了專門的機構扶持動漫產業的發展。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落后于“小日本”。本人非常討厭日本人,但我缺最喜歡日本人一個特點,確切說是優點。那就是愛學習!而且堅持不懈的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古代學中國,在現代先學英法,后來英法國力不行了就學習美國佬。這一點真的讓人佩服!所以,我們不要帶有感情色彩去排斥日本的動畫,因為我們在排斥先進。支持國產,就要給他危機感,讓他去發展。真希望看到我國動畫業真正的強大起來。動畫產業屬于一個國家附加值非常的高的產業,遠非加工業所能夠比的。我也希望看見有中國的留學生到日本去學習動漫,學習動漫產業。不要留學日本總是學習機器人!加油,中國制造!龍貓會幫助我們動畫發展的!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3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這個傳說展開的,女孩小月和妹妹小米跟著爸爸一起搬到了鄉下的新家,秀麗的田園風光使她們體驗到了從未感受過的快樂。在神秘高聳的老橡樹洞中偶遇龍貓,它像小山似的、胖胖的,十分可愛,姐妹倆就和龍貓交了朋友。龍貓帶她們在田間飛翔、跑到樹梢上吹笛子、光著腳打著傘在雨中聽雨……
電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夏天快過去的時候,小月和小梅收到醫院的電報,媽媽身體不舒服,拖延了回家的時間,姊妹倆非常的擔心媽媽的情況,而小梅又抱怨姐姐不管自己,姐姐怪小梅不懂事,小梅哭著喊著跑遠了。 小梅失蹤了,原來她想走到醫院看望媽媽,可因不知道路而跑到了荒郊野外。就在這時,小月想到了龍貓,就這樣,龍貓喚來了貓巴士車,終于找到了迷路的小梅,之后,貓巴士車又帶著姊妹倆來到了媽媽的病房窗前,遠遠的看到一切平安的媽媽,姊妹倆不知道有多么快樂,小梅抱著送給媽媽的玉米走失在去看往生病的媽媽的路上時,一種曾被忘記的溫暖回到了身邊。把自己摘的玉米送給了媽媽,希望她早日康復。
在這部宮崎駿《龍貓》中,沒有一句臺詞甚至沒有出現過幾場的龍貓,成為我們永遠的至愛,當然忘不了還有貓巴士車。相信每一個看過《龍貓》的人一定會對那種單純深切的姐妹深情感到無比親切……雖然電影只是平和地講述了一個溫馨、天真的故事,卻讓我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童話。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4
前從來沒有看過宮崎駿,覺得這是小孩子看的動畫片,最終耐著性子看了一部龍貓。
說實話我剛看見大龍貓的時候覺得大龍貓好難看,不像hellokitty那么可愛,可是。隨著劇情的進展,龍貓們被妹妹追著跑的時候異常可愛。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本來姐妹倆以為這個星期媽媽能回來,可是醫生說還要在觀察幾天,姐妹倆異常難過。姐姐大一些能明白道理,就給妹妹說要等幾天媽媽回來,可是妹妹抱著剛剛摘下來的玉米想給媽媽吃的,聽了之后很難過,就說不要。
姐姐因為自我心里也很難過,就沒好氣地對妹妹說,那你期望怎樣樣?媽媽要是強行出院,死了怎樣辦?妹妹一時語塞,兩難之下不明白如何回答,只能抱著玉米大哭了起來說:姐姐大壞蛋——.看的我極度震撼,如此細膩的感情對話居然能被這個片段完美表達出來。孩童之真,感人至深。
還有很多很可愛的小細節,比如小梅追著小龍貓無處可逃,袋子里橡果總是泄漏小龍貓的行蹤;大龍貓和小月一齊在站臺等車,大龍貓拿著雨傘很新奇使勁的一蹦,結果好多水珠落下;隔壁小男孩不好意思說話可是很幫忙小月,送給小月雨傘避雨。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5
寒假里我看了一部電影,《龍貓》這只貓非常胖,很大。另外還有兩只小龍貓,他們會在月光下吹笛子。這種貓只有小孩才可以看得到。他們還有一只公交貓,也沒有人會看到。
一天,草壁先生和小梅小月去新家。而她的媽媽生病了不能去,只能住院。她們很想媽媽。一天,小梅發現了兩只小龍貓,并且找到了大龍貓。可他帶小月和爸爸去看的時候洞卻沒有了。小月也很想看龍貓。一天,下雨了。正在等爸爸班車的小月,突然發現大龍貓也在一邊等車,小月就把爸爸的傘給了龍貓。龍貓叫了一輛車走了。
一天,她們接到了媽媽病情惡化的通知,小梅要媽媽回來,小月說這樣會讓媽媽的病惡化,小梅就拿著一個玉米去找媽媽了。結果迷路了,人們發現池塘中有一只涼鞋,小月很傷心,連忙趕了過去,結果不是小梅的。她和龍貓一起找到了小梅,我很高興,公交貓把它們送到了醫院。龍貓把玉米放到窗臺上。過了一個星期,媽媽出院了,大家都很高興,我也很高興。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6
上周末和孩子一起看了一部電影,宮崎駿的《龍貓》。百度之后發現居然是1988年拍攝的,三十年過去了,除了電影的畫質、人物的服裝設計沒辦法和現在的動畫片比,但配樂、故事、構圖完全對得起經典兩個字。
電影的大致情節是為了方便照顧生病入院的媽媽,姐妹倆和爸爸一起搬到鄉間居住,姐妹倆和有神奇魔力的龍貓、鄰居一家之間的故事。
宮崎駿的畫面,可以說復刻了我的童年記憶。炎炎夏日里湛藍的天空、大朵的白云,濃蔭蔽日的大樟樹、樹上一叫叫一個夏天的知了、大頭的黑色蝌蚪、清澈見底的小溪、那座小小的石拱橋、曲折顛簸的泥巴路、路邊爛熳的木槿花、成片成片的小雛菊。這部電影中這些夏天的景物呈現得非常細致專業。
想起在某部國產電影里,男主角身份是協警,與社會上各色人等打交道,據該演員事后說,為了更貼近角色,他在劇中的服裝都是在地攤上買的。聽起來似乎很職業了,但當鏡頭掃到他的雙手,我瞬間出戲:這雙手細致白嫩幼滑,比一般的家庭婦女保養得還要好。這不是協警的手,是一雙養尊處優的明星的手。
而且這部電影中呈現的濃濃人情味也讓人感動,小姐妹一家剛剛搬來的時候,遇到鄰居一家,父親主動去寒暄。搬進新家,鄰居奶奶送來了好吃的點心。在妹妹走失之后,鄰居一家發動全村去尋找。當發現泥塘里的小鞋子不是妹妹的,姐姐抱著鄰居奶奶大哭。以及龍貓的可愛軟萌,妹妹失蹤了,龍貓召喚貓巴士幫姐姐去尋找,人和動物之間相處的和諧。
這也是我童年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放暑假了孩子們東家去玩,西家去玩,肚子餓了似乎敲開任意一家鄰居的門,熱情的媽媽們都會端出食物來,不分你我。
我孩子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絲毫沒有體會到我的感動,只是反復在問:“媽媽,這部電影可怕嗎?龍貓會吃人嗎?”想想我們究竟在孩子心里種下了一顆什么樣的種子?!
想想現在的10后們,再還沒學會如何去愛或關心別人,就先要學會各種提防:提防陌生的敲門人、提防給你食物或玩具的陌生人、提防突然竄出來咬人的瘋狗。
一個孩子,身處在“危機四伏”的環境里,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覺得除了家里人,外面的陌生人都是心懷叵測的怪物,哪怕TA智商再高,長大后就是一個冷血的精英、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后工業時代,各種禮崩樂壞、突破道德底線的社會新聞屢屢見諸報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早已沒了溫度。
城市化進程加快,當年一起抓知了、抓蝌蚪的哥哥姐姐們也移居到城里,鄉村逐漸凋敝,故園早已荒蕪,田園牧歌似的鄉村景色也一去不復返了。
龍貓觀后感200字以上篇7
前從來沒有看過宮崎駿,覺得這是小孩子看的動畫片,最后耐著性子看了一部龍貓
說實話我剛看見大龍貓的時候覺得大龍貓好難看,不像hellokitty那么可愛,但是。隨著劇情的進展,龍貓們被妹妹追著跑的時候個性可愛。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本來姐妹倆以為這個星期媽媽能回來,但是醫生說還要在觀察幾天,姐妹倆個性難過。姐姐大一些能明白道理,就給妹妹說要等幾天媽媽回來,但是妹妹抱著剛剛摘下來的玉米想給媽媽吃的,聽了之后很難過,就說不要。
姐姐因為自我心里也很難過,就沒好氣地對妹妹說,那你期望怎樣樣?媽媽要是強行出院,死了怎樣辦?妹妹一時語塞,兩難之下不明白如何回答,只能抱著玉米大哭了起來說:姐姐大壞蛋——。看的我極度震撼,如此細膩的感情對話居然能被這個片段完美表達出來。孩童之真,感人至深。
還有很多很可愛的小細節,比如小梅追著小龍貓無處可逃,袋子里橡果總是泄漏小龍貓的行蹤;大龍貓和小月一齊在站臺等車,大龍貓拿著雨傘很新奇使勁的一蹦,結果好多水珠落下;隔壁小男孩不好意思說話但是很幫忙小月,送給小月雨傘避雨。
很多的小感動在里面,改變了我對宮崎駿電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