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觀后感結局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從電影中得到啟示和感悟,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紅樓夢觀后感結局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紅樓夢觀后感結局,方便大家學習。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1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林黛玉《葬花詞》
黛玉葬花可謂是《紅樓夢》的一大經典,只葬花這一件小事就將她的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他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個悲劇,有許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紀,父母先后離開人世,過著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從而鑄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個性并非賈母所喜歡的,注定黛玉無人可以依賴,于是她懷著一顆純真的心和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人世間,實現了她“至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是紅樓夢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薛寶釵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女子的典范,深受賈府上下人等的喜愛。正如脂硯齋評價說:“在任職務不清不輸,不遠不近,可惡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正是這樣一個端莊得體,落落大方特點,使賈母王夫人對他青睞有加,而薛寶釵“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態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寶釵頭腦里浸透著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這樣,她也是一個悲劇角色。嫁給寶玉后,明知寶玉心心念念想著他的林妹妹,卻還要苦心經營這段夫妻關系,年紀輕輕就要接受寶玉出家,自己支撐家業的慘痛事實。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當真叫人可悲可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昔有陶翁,才情曠世。一曲《桃源》成了多少人至死仍心心念念的美好。而今起更有大觀園“名園住何處,仙境別紅塵”。真個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大觀園,是一個夢,一個極盡人間財富堆切堆砌出來的美夢,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這里生活的女孩兒,哪個不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存在,她們結識社,賞菊花,猜燈謎,評戲文,吟詩作對……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實,愈不真實,愈易一朝毀之。
終于,桃源逝去,美夢破碎。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向往,可是這邊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2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擁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它創造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明,它還經歷了五千年此起彼伏的創傷;500字作文我本想阻止您,可是看您那氣憤的樣子,我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開始,我不知道是什么花,我去問姨,姨說是杜鵑花。只見“飛毛腿”和“機靈鬼”左一下,右一下,可真狡猾!
只是,后悔也來不及了......最終,賈寶玉和林黛玉沒有如愿以償的在一起。《紅樓夢》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的著名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多年,但父母和族人的仇恨始終不能讓他們在一起。他們歷經各種險阻坎坷,在一所小教堂里對著神像發下海誓山盟。
可朱麗葉最終還是被族人抓了回去,好心的牧師被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所感動,讓朱麗葉喝下假死藥逃了出去。在古老的城堡里,羅密歐以為朱麗葉真的死了,毫不猶豫地對著朱麗葉傾訴完最后的情話,自殺在朱麗葉身旁。而醒來的朱麗葉看到了死去的羅密歐,將匕首向自己的胸口刺去......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永遠流傳著,成為不老的愛情經典。而《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他們的愛情同樣也是偉大的,唯美的!寫著,寫著,讓我想到剛學的紀伯倫的《浪之歌》里的一句話:“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
”對啊!如果林黛玉和羅密歐能在愛情之中清醒一些的話,或許她們的`愛情命運不該如此!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3
喜歡在午夜之后,夜深人靜,在幽暗的燈光下,整晚整晚地看著。會和它一起笑,和它一起哭,和它一起哀嘆。燈盞里飄逸出的是風干了的桂花瓣的沉香,縈繞在幽藍昏紫的光邊,就這樣,呷咂著一本叫做《紅樓夢》的,整晚整晚……
總不知,今夜飄落的花朵會有誰來埋葬?只怕有了這景卻沒了那情,沒了那哀憂惋絕。飄落于樹下,旋舞于天際,終于,隨風飛到天盡頭。它可知,花落紅顏盡,葬花惹誰憐?遭受了一生的劫,還盡了一世的淚,如今,也只是隨花飛到天盡頭,終換了個花去人亡。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本就孤苦伶俜,倘若再失了高潔,還拿什么來配?不是心胸狹隘,而只是為他盡了全心,用了全意,再看他的“金玉良緣”,叫人怎能不落淚?只道是“你好,我便好”,卻又是互用了心,互錯了意。何時,到底要何時,你才能悟了他那一句“你放心”?你可知,為你,他也累了一身的疾。不敢說,更不能說,只能憋在心里。只盼望,你快好起來,只道是“你好,他便好”何時,到底要何時,你才能放下心,甩掉一生的情劫債。是不是,如若這樣,你就不叫做林黛玉了?是不是如若這樣,就沒了你那蒙了軟煙紗的心?
總不明,你處處留下的情種到底是你的無意還是你的有心?難道萬世情劫真的如此糾纏不清?為何你臉望著黛玉卻眼看著寶釵?為何你話挑著金釧卻心念著襲人?為何你手拉著襲人卻口叫著黛玉?到底哪一個才是你想要的?如若沒了那千年的劫數,到底哪一個才可以在你的懷里依偎到永遠?你倒好,看破了,入了空門,了卻了千般愁苦;哪曾想,那看不破的,都一一為你送了性命。
襲人,金釧,黛玉,晴雯……如若換得了你的半絲真心也就值了,可是,有誰,到底是誰最終得了你的一顆心?
總是想,如若沒了那仙石是傳說,是否真的可以造就一段“金玉良緣”呢?總是固執地認為,寶玉和寶釵的愛情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冥冥之中有一種東西叫做先來后到。因為黛玉是先來的,因為先有了那份情,那份愛,所以,在他的眼中已見不得寶釵的美。或許,真的有種東西叫做上天的安排,命運的作弄;或許,真的有種東西叫做緣分。
佛說,千百世的驀然回首才會換得今生的檫肩而過。可是,為什么輪回不可以錯開,為什么同在輪回之中,有人可以做著幸福的應運者,有人卻只能做輪回之中的局外人?
《紅樓夢》到底還是寶玉和黛玉的凄婉愛情,任誰,都插不進腳。只恐怕對傷了的寶釵,痛了的襲人,怨了的金釧,太不公。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4
《紅樓夢》,這本既是女性的頌歌,也是女性的悲劇的書給我了多少深刻的印象啊!它是了不起的!它在我的心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它在中國古典文學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它帶來了一個在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東西——把女人當人,對女性尊重.封建社會把人不當人,尤其是把女人不當人.這樣一比,就看得出《紅樓夢》確實偉大.
在曹雪芹的筆下,一個個人物變的栩栩如生.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賈探春、王熙鳳、鴛鴦、紫鵑……我覺得那幾十個女人,不僅僅是外表的美麗,也是內心深處的美麗.就如賈寶玉所堅信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所堅持的“凡山川日月精秀只鐘于女人,須眉男子只不過是些肉沫而已”。但我反而認為賈寶玉是“通靈寶玉”,他才是“山川日月之精秀”
讀《紅樓夢》時,總是覺得賈寶玉有點像魯迅作品中的“狂人”。細細品味時,一比較,才發覺:那時的賈寶玉比現在的“狂人”更模糊,更薄弱……
書架上的《紅樓夢》包含著許多我不知道的東西,等待者我再讀《紅樓夢》……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5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一部作者的悲劇。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贊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東風一望遙。”“[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只有她敢于去抗爭,敢于去維護自己的尊嚴。一個敢于同命運、同邪惡斗爭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的個性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毛澤東說“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對中國影響之大。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個版本。我沒有看高鶚的續書,因為我總認為,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子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還原一個我認為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6
大家應該都聽過《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首歌吧。我們只要一看見這首歌肯定就會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所以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紅樓夢》的讀后感。林黛玉所個紅顏多簿合的人,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賈寶玉從生下來嘴里就含著一快稀世寶玉,所以就起名叫寶玉。從小到大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長大的。薛寶釵所賈寶玉姨娘家的女兒,薛寶釵從小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很多人都很喜歡她。王熙風所賈老太太娘家的親戚。后來嫁給了賈鏈。做了賈家的二奶奶,她仗著賈老太太的寵愛很霸道,很壞,賈府的人都很怕她。
黛玉十幾歲的時候就搬到了賈府去住,所以她和寶玉從很小就在一起玩。感情非常的好。后來薛寶釵也搬進賈府,所以黛玉就因為這件事就落下了命根,寶玉因此也很擔心她。
后來因為寶玉的玉不見了就變得癡癡傻傻,賈老太太為了給寶玉沖喜,想讓寶釵嫁給寶玉。所以王熙風就想出一個掉包計,騙寶玉說,給他取的新娘所戴玉。就在寶玉的新婚之夜可憐的黛玉就歸天了。寶玉揭開蓋頭的時候看到不所黛玉非常的生氣。之后大病一場后就去出家當了和尚。
所以在人之間不應該一欺騙,都應該坦誠相對,才能一美好的大結局。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7
“花謝花飛花滿天,魂消香殞有誰憐?”這是紅樓女子的悲傷;“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紅樓女子最真實的生活。
細讀紅樓不僅為紅樓女子嘆惜。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她們兩個是紅樓夢的主角,是大觀園里的靈魂。
為報神瑛侍者,絳珠草用自己一生的眼淚來回報他。看似神話,曹雪芹硬是把它寫活了。她沒有薛寶釵的圓滑、招人喜歡。她冷傲、自負、多疑,卻又才華橫溢。“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個讓賈寶玉似曾相識的女子,這個不慕榮利追求自由愛情的女子,卻被冷漠殘酷無情的封建制度扼殺了——或許在那個冷酷的世界里,這是一種的解脫。
許多年來,她遭受了多少罵名。所有的人,似乎都認為林妹妹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孰不知,她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漂亮,有心計,有城府又會籠絡人心。這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評價,難道在那個深宅大院里自保也是一種錯嗎?難道獨守空房就應該是她一生的歸宿?
查抄大觀園,一記響亮的`耳光,震響天地:“我若是男兒身,早就出去了!”一句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她精明干練,不墨守成規。
“元迎探惜”四春,只有她敢于反抗,也只有她活得最精彩。
欺上媚下的王熙鳳,寧死不屈的鴛鴦,投井而去的金釧,剛強倔強的晴雯,性格豪爽的湘云,美麗動人的可卿,溫柔賢惠的襲人,孤苦無依的妙玉,看破紅塵的惜春——
一曲紅樓之夢演盡人世間悲歡離合——
紅樓夢觀后感結局篇8
茶,就是這一片簡簡單單、淡雅清新的樹葉,卻惹得中國這座溫婉的古國蕩起了層層漣漪。“碾深羅細,瓊蕊冷生煙。一種風流氣味,如甘露、不染塵煩。”黃庭堅在《滿庭芳》對茶持這樣態度;“紅紗綠,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佳人卻恨,等閑分破,縹緲雙鸞影。一甌月露心魂醒。”黨懷英把對茶的情誼寄托在這首《青玉案》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杜毓在《禮賦》中以飽滿的熱情,歌頌了祖國山區孕育的奇產茶葉,描繪品評新茶的特殊感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杯,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也有過精彩的描繪。
而《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巨著、世界文學的瑰寶的作者就是一個白居易所期望的“愛茶人”。
一些雅士做過這樣的考證:一百二十回本的《紅樓夢》中有273處寫到了茶,全書提到仙茗一種、名茶七種、外國茶一種。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茶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龍井茶、楓露茶、女兒茶、漱口茶等多種,更有小廝名喚“焙茗”。不夸張地說,在讀每回章節中都能聞到茶的清香,嘗到茶的甘醇,可謂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所以,民間有諺語說:“讀了紅樓想喝茶”,這樣的描寫一點都不為過。
另外,《紅樓夢》中對茶的用水、烹茶的藝術、精美的茶具和茶禮習俗的描述也都非常詳細。而且,從作者對茶用墨的多少和對茶文化的了解來看,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絕不是一人所寫。
除了茶,《紅樓夢》擁有繁盛的花草世界,充滿靈性的它們不僅是各個場景的點綴,也襯托了人物的性情——薛寶釵所居住的蘅蕪苑,多以香草遍植,雖整體造型樸素淡雅,但濃郁的香氣暗暗將寶釵寓于俗世中的富貴嫵媚。同樣,“孤標傲世”的林黛玉所住瀟湘館,為蒼翠的湘妃竹所環繞,既表明黛玉擁有竹子一般的氣節,也點出她為愛情歸還斑斑血淚。木訥懦弱的賈迎春配以“不勝愁”的“蓼花菱葉”,“檻外人”妙玉配以寒冬中苦苦修行的紅梅,嬌憨豁達的史湘云配以明媚鮮艷的海棠……更有寶玉生日宴上的行酒令、海棠詩社的由來,因海棠花而起;芒種節祭花神,黛玉有《葬花吟》;中秋題詠菊花詩,一共吟詠菊花韻事十二種;香菱與芳官等人斗草,一連數出觀音柳、羅漢松、君子竹、美人蕉等花草名……
浩瀚紅學,不僅讓我們收獲了豐富多彩的知識,更了解到藝術家從事創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藝術修養也不行。在一個安靜的下午,聽雨打屋檐的脆響,品一口清茶,翻一頁紅樓,貪婪的嗅著空氣中彌漫的雛菊花的味道,不得不感嘆時光荏苒,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