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了解其他觀眾的觀點和態度,從而更好地了解社會和文化背景。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1
從未有過一部片子令我這么感動,它讓我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堅守,什么是執著。
忠犬八公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就在網上聽說過了,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去看,這次可滿足了我的心愿。
影片講述的是大學教授帕克在小鎮在車站上偶遇一只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雖然妻子極力反對,并想盡辦法要把它送走,但看到丈夫和女兒對它無微不至照顧和由衷喜愛,終于決定讓它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小八”。
小八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溫文儒雅的帕克在自己的閑暇時間訓練八公,甚至趴在地上自己用嘴示范撿球動作給八公看,但卻無法教會八公撿球回來的動作,閑暇時帕克還會親自給小八做按摩護理。
小八每天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準時出現在火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可是他們的溫馨時光!在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的眼中這都是已經習以為常的畫面;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叫出那一聲熟悉的“hachi”,小八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的樣子,已經成了車站每天上演的畫面。然而,有一天當帕克和往常一樣去上班的時候,小八突然反常對著他叫,可能動物對未來有一定的預感,小八知道他的主人將會發生不測,所以盡量的拖延時間希望它的主人可以留下,以前從來不屑于玩揀球的八公一反常態的叼起了球。然而,帕克教授卻沒能理解那位日本朋友說過的,秋田犬如果揀球的話肯定是因為有特殊的原因,小八最終無力挽回一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主人離去。
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演講時突然倒下,他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之后,無論什么天氣,每天傍晚五點,小八都來到火車站里等候、凝視……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一直等到自己變老變弱,等了整整十年。十年時間里,小八依然風雨無改,直到它最后死去,它始終如一。
這部影片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執著,什么是堅守,什么是生命的意義,一條狗可以為它的主人放棄生命,可是人卻不行,人無法為了一條狗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2
世間萬物皆有情,情到深處淚便流。情可以分好多種,男女之間的愛情,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等等。這都是人類在吐露自己的情感,無論對什么都有情。
要說到情,可能大家知道人有感情,那么動物有沒有感情?答案是有的。我們身邊的那些動物其實都有感情,我們所做的一切他們都看在眼里,只是和人的唯一區別在于,不能開口講話。
前幾年看的一部電影,講述人與動物之間感情的故事,名字叫做《忠犬八公》,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撿到一只日本秋田犬,因為無人照顧所以帶到家中,可是一開始妻子并不同意,后來逐漸發現這只狗狗和男主人在一起的時候,男主人公很開心,于是就留了下來。漸漸地這只秋田犬長大了,取名“八公”,于是這只八公犬每天陪著男主人公教授上下班,在火車站口等著教授下班,就這樣年復一年。一天教授去上班,八公異常的叫著,似乎要說些什么,教授不理解,還是去上班了,教授一去不回,因為身體原因,在講臺上倒下了,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可是那只八公犬還在火車站等著它的主人下班,所有的人都去勸那只八公犬回家,可是八公堅信主人會回來的,就這樣一等就是十年,八公依然沒有等來它的主人,在一夜的大雪中睡著了……再也沒有醒來,在夢里,他看到了主人陪他一起玩耍的時候。電影到這里就結束了,他講的就是人與動物之間最純潔的感情,一只狗狗都知道報恩,何況是人呢。
現實中確實有的人做的沒有八公好,人與人之間的勾心斗角,不信任,為了私利爭斗,不擇手段,作為高級動物的我們竟然沒有一只秋田犬做得好,人吶,有著高智商,也同時有著壞心腸。真的有些時候和人打交道,不如跟動物相處的好。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3
一直有聽說這部電影的大名,但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我硬是拖到現在才看。
電影的開頭是Mr.Professor 和Hachi 的相遇,很平常的一幕,然而我想到Mr.Professor的友人Ken說的,Mr.Professor 和Hachi 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我覺得也是,大千世界,我沒有遇到旁人,而是你,與你一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些,在冥冥中早已有了最好的安排。
電影在敘述一個很平凡的故事。Mr.Professor 撿到了丟失的Hachi,本來是善意一舉,誰曾想后來竟舍不得讓他離開,這在Mr.Professor第一次愉悅地叫“Hachi”時就不言而喻。我聽人說過,一旦你為別人起了名字,你們之間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而在《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狐貍也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關系,他們是彼此的獨一無二,而Mr.Professor 和Hachi 亦然。
看著Mr.Profeessor 對Hachi 如斯關愛,Hachi 對Mr.Professor毫無保留的依賴,一人一狗常常玩得忘乎所以,旁人看到都是會心一笑。他們僅僅是主人和寵物的關系嗎,不,不是的,他們是摯友。
Hachi和一般的狗狗不同,他不愛撿球,而Mr,Professor 想看Hachi撿球,因此博士沒少對此感到遺憾。這時博士的友人又說了,Hachi 很忠誠,但不會為了取悅別人而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有他的堅持。如果他去撿球了,那么這個丟球的人,在他心里一定占有很特殊的地位。
為什么要說這看起來有點莫名的小事呢,因為突然有那么一天,Hachi 異常地不去送博士上班,甚至朝著博士叫吠,盡管難以理解,博士還是去上班了。博士前腳剛走,小八后腳就叼起球追上去了。就在火車站的熟人好奇小八怎么沒在博士身旁時,小八到了,他把球交給博士,示意他丟球,博士開心極了,他們來來回回玩了好幾遍,博士要趕火車了,而這時玩得開心的小八又開始沖博士吠叫,但還是沒能阻止博士離去。而這一面,成了他們相見的最后一面。博士在講課的途中,突然去世了。
這樣一來,小八異常的反應有了解釋。對博士極其關注的小八,在那天有了不好的預感,盡他最大的力氣去阻止博士離開,為此他不惜做他不喜歡的事,可惜失敗了,博士離開了,最后只剩下他傻傻地等。
博士去世,他的妻子離開這個傷心地,小八搬到博士女兒家,可是小八不要,他要博士,他在火車站前固執地等,等他的主人,他的玩伴,等一個永遠不會出現的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過去,小八變成了老八,我覺得小八知道博士去世了,但是接受不了,他該是以為博士會陪他一輩子,從未想過博士會先他而去,而且等待博士成了他刻進骨子里的習慣,成了不可磨滅的執念,他之所以活著,之所以堅持,只是為了再見博士一眼。
這只蠢狗笨狗傻狗,主人不在了,自己也要好好活著啊,這樣傻守著,讓在天堂的博士怎么安心,你就是故意的,故意讓人心疼,故意讓人放心不下。但其實是,你只是在堅持自己罷了,而我這個庸人,只能以此來讓自己不至于沒出息地哭出聲,小八啊小八,盡管我喜歡你的蠢,卻更希望你有個好的結局。
自己家里曾養過兩只狗狗,都是七八年的光景,最終卻離開了。明知道狗狗的壽命遠不如人的長,還是養了,后來想過不再養了,而今,想要有一只狗狗的念頭又冒頭了,因為,盡管結局會傷感,可是過程卻很溫暖,而我,可以只在乎過程。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4
本周五下午,又到了我期待已久的電影課!下午第一節課一下課,我們班就沸騰起來了,等待著電影課的到來。這次觀看的電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小八是一只惹人喜愛的秋田狗,在一年深冬,被一位老教授帕克給領養了。開始,帕克的妻子并不同意養小八,不過漸漸的,她喜歡上了這只小狗。小八長成了一只健碩的大狗,開始日復一日的接送男主人上下班。可是有一天,帕克突然發生心臟病,再也沒從車站走出來了。不過,小八還是天天在車站門口等著,一等就等了九年,最后死在了車站門前的花壇邊。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狗,真的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覺得我有時比不上一只狗。狗狗無論主人是貧是富,它都不離不棄。有時候,我會在朋友背后說朋友壞話,有私心,在這點上我也是比不上狗的。
這部影片里,有兩個片段令我感動,第一個片段是小八已經在車站等了許多年,毛色已經暗淡了許多,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容光煥發了,而且,已經老得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可它還是依舊等著自己的主人,從沒放棄。這讓我知道,狗狗是一種很重情義的動物,這也給我這個動物熱愛者可總是保持著三分鐘熱度的人提了一個醒:養一個寵物是一份很重的責任,更是要對它好,不能隨意的丟棄。第二個片段是在小八快去世前,回想以前主人回來,自己撲上前去的片段,我說不出為什么,總之眼睛像水龍頭一般淚流不止。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我一定會推薦給我的親朋好友們。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5
早就聽說過《忠犬八公》這部電影,但是一直沒有看過,據說很感人,但是我看過之后,依然落淚了。
《忠犬八公》于1987年改編成故事并拍成日本電影,由仲代達矢主演,該片當年曾在日本引起轟動。新版本由20__年好萊塢拍攝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由著名演員理察—基爾主演。
故事講的是大學音樂教授帕克旅行回來時,在小鎮在車站上揀到一只小秋田犬,他想養狗,他妻子極力反對,但最終小狗成為家庭的一員,并為它取名‘小八’,教授每天要坐火車去上課,‘小八’就跟隨教授到車站,晚上再到車站接教授回家。小狗終于長成了大狗,有一天,教授在學校講課時突發急病不幸逝世,‘小八’依舊在車站等待主人歸來,一等就是十年……
為了一份愛等十年,對于一只狗來說已近一生。是什么讓‘小八’如此執著,是在車站初見的寒夜里那抹溫暖的微笑,還是之后數年如一日的悉心相伴。人生若只如初見,世上有幾人能做到?為什么我們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感動,其根源在于我們自己做不到,向善向美的心,每個人都有,可是誰愿意無悔的付出,誰能單純憑感動生死相許,總是考慮的太多……電影里會不時的出現小八的視角,黑白灰,很微妙,我總感覺它看見的笑容格外燦爛……
我查了下網上的資料介紹,真實的忠犬八公于1923年11月10日在日本秋田縣大館市大子內的齊藤義一宅出生,隨后被作為禮物送給東京大學農學部的上野英三郎教授,上野教授很喜歡它,對它比對自己的老婆和外甥都要好。它也對教授感恩圖報,每天早上送教授去車站,傍晚準時到車站接教授回家。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于大學因急病逝世,八公等回來的卻是教授的棺材。八公于教授逝世的第二天就回到澀谷車站,在往后的日子里,它依然跑去車站等教授,不論寒暑,不論刮風下雪,它天天等待著那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人,持續等待了九年,直到死去。
1932年,日本犬保存會的齊藤弘吉把八公在澀谷車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寫成文并寄稿至東京朝日新聞,以“惹人憐愛的老犬故事”為題刊登于報章上。八公因而成名,及后被稱為“忠犬八公”。1934年4月,人們在澀谷車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銅像的揭幕式。此后,銅像附近的車站入口就被稱為“八公入口”。八公死于1935年3月8日,最后與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靈園。如今在澀谷車站北口外,八公的銅像依然矗立在那里,它翹首遠望,好像總在等待著什么。
如今,澀谷站前的八公犬銅像,是人們等待朋友的最佳場所。直直地站在八公塑像前等。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在等戀人,像八公一樣,他們臉上沒有表情,等待是沒有表情的,因為已經沒有雜念,已經斷念,無論如何就等吧。愛不需要聰明,而需要愚蠢;不需要算計,而需要忠誠。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6
昨天,跟媽媽一起看了《忠犬八公》的電影,看了以后,覺得是一部很平淡的電影,一位教授、一只八公狗,還有很長時間的火車站的場景,但是當我看到電影的高潮的時候,從教授不幸死后的每一分每一秒,小八都在火車站等著教授,我也從那時候起,淚流滿面,媽媽也哭了起來,我們頓時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淚。
小八的堅持,小八的忠誠……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小八在想什么,九年,整整九年,小八都在等待,沒有一刻休息過的,除了晚上睡覺,早上繼續道火車站等著。我希望小八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小八每天希望教授的出現,可是最后又是失望,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九年,最后的場景是小八變得十分蒼老,也許這就是小八生命的最后一天了,教授夫人坐著火車回來了,看到小八還在等待,簡直無法相信,就對它說:“我和你一起等下一班車,好嗎?”這個時候媽媽和我又一次控制不住的情緒,大哭了起來。最后,小八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它在夢中肯定等到了它的主人,在回憶美好的生活。
多么忠誠的秋田犬,狗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好好對待它們。希望人類不要暴力對待狗,因為它是我們忠實的朋友!
忠犬八公2024觀后感篇7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
所謂感動,其實是需要時間來沉淀的。第一天只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天、第三天也只是一種習慣。可是習慣是一個可怕的事,如此習而慣之一直等下去,第一年、第二年乃至十年,沒有人會輕易地說,他并不感動。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
看完《忠犬八公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歌手張靚穎的一段歌詞:“四季風景在我的窗前懸掛/人海漲落在我的心里變化/流轉的時光/褪色的過往/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不論外物如何變化,那只忠誠的秋田犬總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守望著他的主人。
影片的制作水準算不上高端精良,人物刻畫稱不上老到精深,情節設置更遑論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電影,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
影片將視角對準了一只名叫“小八”的秋田犬。它被人遺棄在火車站,因為遇到了好心的大學教授帕克而免遭厄運。帕克的妻子一開始并不喜歡“小八”,當她看到帕克趴在草地上,嘴里咬著球,一步一步艱難而又不失耐心的教“小八”如何撿球的時候,她的心被這一幕融化了。
“小八”就像是一個“黏人蟲”,怎么趕都趕不走。它和帕克熟識以后,每當帕克要坐火車去學校上課時,它總是尾隨在后,在火車站對面的花池上一蹲就是一天。起初,教授帕克還經常驅趕它,讓它回家。后來,他發現,“小八”像是著了魔一樣,一定要看著帕克從火車站再次走出來才肯罷休。教授也只好作罷,隨他去等。火車站里賣熱狗的大叔,書報亭的大嬸都十分佩服“小八”的忠誠。然而有一天,當帕克在給學生上課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了。親人們在哀悼完之后,決定送走“小八”。可這只倔強的小狗沖破圍欄,又跑到火車站去等帕克,這一等,就等了9年,直到“小八”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導演細膩的鏡頭里,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間最質樸也最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極為罕見之處,在于它無需依靠人類語言的溝通傳遞,而僅靠手勢與動作來表情達意。影片中有多次用低機位拍攝“小八”,而且用“小八”的眼睛來看待周遭的世界(鏡頭里的世界呈現出黑白色調,因為狗的視覺里也是僅有黑白兩種色彩)。“小八”的喜怒哀樂在這只秋田犬的身上也得到極為淋漓盡致的展現:它生氣時的怒目圓睜,哀傷時的眼眉低垂,開心時的歡呼雀躍,尤其與帕克在一起時的親昵溫順,實在是讓觀眾看得心生憐愛。聯想到最近看過的一部由韓國女星林秀晶主演的電影《方糖》,講述一個少女和一匹馬的故事。故事也無甚波瀾,然而與《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場景的相似處卻是歷歷在目。頗難想象,人類與動物相處的融洽有時候居然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許是因為,動物沒有人類那么多的防備與私心。你對它好,它會對你更好。所以,當你傾注你的所有熱情對待一只小動物時,它會對你百依百順,做你的忠實朋友。
樹葉綠了又黃,花兒謝了又開,風雪來了又去。轉瞬間,已是十年過去了。當年風華絕代的帕克夫人在偶然路過的火車站發現已經垂垂老矣的“小八”頂著風霜依舊在守望著他的主人。帕克夫人走上前來,將“小八”攬入懷中,輕聲的拍打著它不再閃亮的皮毛,她用一種人類最美的語言告訴“小八”:親愛的,一切都讓它順其自然吧。
沒有一種情感能敵過時間的摧殘,沒有一種歲月能抵擋生命的流逝。忠誠的“小八”在用自己的生命履行著他對主人的諾言。在旁人看來,似乎是一件多么愚鈍的事情;在所有關心“小八”的人們看來,這種心照不宣的感情是超越一切形而上的意義的,它是如此的鮮活與生動,將彼此都融刻進對方的生命里,因此這樣的感情是永恒而偉大的,讓人為之唏噓不已。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二:
嚴格說來,《忠犬八公》不算個故事片,甚至不能說這樣的講述算個故事。情節十分簡單,最離譜的是,好不容易領略了久違的李察吉爾,丫卻“嘎嘣”死了。
記得有句梁家輝的臺詞:“我是個普通的男人,僅僅有史泰龍的肌肉、李察吉爾的相貌而已”,這句話叫一個懵懂的男青年不無嫉妒的開始留心李察吉爾這個名字,在隨后看到的《風月俏佳人》里,也似乎并不覺得他有多帥,在之后漫長的歲月里,即使偶爾在hbo中瞄到他的角色,也并無在意。對于我這樣的偽小資來說,知道他曾經是偶像派,就已足夠。
十余年后,《忠犬八公》里再見李察吉爾,一個印象:老。也許是馬齒漸長,竟竊有兔死狐悲之意。伴隨著這樣的一種尷尬悱惻的情懷,一路看下去,已然是淚濕青衫。乖乖不得了,我也真是老了。
片子很安靜,音樂簡單而回旋。一個小鎮、一個車站、幾個人、一條狗,和一段橫跨三代的時光。八公沒有做任何了不起的事跡,沒有救人與火災,沒有與猛獸搏斗,沒有兢兢業業的工作,也沒有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它甚至不屑于去撿球,在美女狗的挑逗面前也沒坐懷不亂。這樣平凡的一條狗,僅僅是和主人惺惺相惜,僅僅是狗馴養天性的泛濫而已了。
如果這算愛,只能說是條件反射。在八公的眼中,恐怕不可能出現片尾yy的那段人狗重逢。它的等待,更不可能是出自堅定的浪漫主義信念。我們可以負責任講科學的說,它僅僅是慣性使然,在條件反射的等待而已。可你不能在解構了這些之后安心洗洗睡了,憑什么它的故事廣為傳頌,直到被改變成電影,憑什么是它而不是我的塑像在遙遠的某地被人贊嘆著呢?
如果你也同樣,前半段微笑、后半段含淚看完的這部片子,那么答案就不言而喻。你在人狗和諧相處、互相牽掛的那種氛圍中,感受到的久違的溫情,就是答案。在那個過去的好時光里,人與人之間不缺乏愛,奶當然更是放心的。影片的討巧之處在于,人與人情感的部分被一筆帶過,展示的都是人狗之間的情愫。在這種最樸素、最無功利性動機的關系中,這種普世的、宏大的情感,打動著更大的人群,撼動著心靈的更深處。
電影本身并沒有治愈的功效,它不是藥。但它可以作為麻醉品使用,就好比海洛因。如果它能喚醒你對過去的美好回憶,感覺的心靈的悸動,那你就不能否定它的功效。那個人人都熟識的小鎮,那個互相關照惦念著的人際關系,那個沒有電腦游戲沒有互聯網沖擊的時代,那個沒有高樓大廈壓抑著的空間,那個烏托邦般的世外桃源……那時的人,不必擔心生活的節奏太快,永遠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那時的街角、鄉黨、車站、花壇,不會經常消失或者變了模樣,不管人或狗永遠都找的著。
那么熒屏前豬頭豬腦的你,傻笑著又抹著眼淚的你,被喚醒的不就是這種懷念嗎?你在電影中人的生活里感受著自己的貧瘠,在電影中狗的眼睛里感受著自己的孤單。《忠犬八公》的意義,不就是在提醒,你早就缺失了的東西嗎?
難怪,李察吉爾自己說,在看了這個電影劇本之后一哭再哭。對于這個經過大起大落、在最繁華的劇場里風光過又消沉過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故事更能引起他的同感,更勾引他心底對平靜生活、相濡以沫的留戀呢?理查老矣,戚戚我心。
如果愛僅僅是狗狗般的條件反射,愿這種條件反射永不退化,永遠滋潤著我們干渴的心田。
催淚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三: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幾乎可以算是一個日本秋田犬(JapaneseAkita)最華麗麗的廣告長片;只是,我們會那么心甘情愿地掏錢給這部廣告長片買單,并且我們還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幽幽輕嘆:這錢花得值啊。呵呵,現代人呀——我們會為自己的眼淚買單,并且除此之外一般我們都無法落淚。是的,我們在大銀幕前苦修多年把自己的淚腺練得幾乎水火不侵之后,電影人拖出一條滿臉哀怨的大狗后,我們苦修得來的免疫力瞬間被它給徹底瓦解了。
這是個挺奇怪的現象。多少次鏡頭里的俊男美女們哭得七零八落時我們報以之笑場,可是這條大狗拖出來之后僅僅只是讓它安坐在鏡頭前的花壇上安安靜靜地坐著,用大量的膠卷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特寫的同時講述一個頗為姍姍動聽的故事,卻能將我們的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線完全地擊垮。我想過這個問題,然后有一天突然間就豁然開朗了。因為動物對我們往往更真誠一些,而且它們還沒有進化出能夠思考的大腦來,它們的本能決定了它們不會跟我們玩心機游戲,所以它們對我們也更真誠一些——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全憑它的動物本能。所以對著一頭看起來頗有些可愛的動物,我們總會更輕易地卸下防備進而與之坦誠相對;如此一來,它們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輕松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