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
從1983年第一屆央視春晚舉行之后,春晚慢慢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那么你看完春晚節目都有什么感想呢?一起來寫寫關于春晚節目的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篇1
大年三十,我與父母開始趕回家鄉與爺爺奶奶一起過新年,每一年的春節回家鄉,都會發現家鄉的變化是越來越大了,以往的小平樓,現如今基本也都蓋起了一座座高高的小樓。
除夕年夜飯吃完,我與家人么你都圍聚與電視機面前,開始準備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春晚乃是以“共圓小康夢,歡樂過大年”為主題,不僅凝聚了眾多優秀演員,與多樣式的節目演繹,陪伴觀眾們共度除夕團圓夜的歡樂時光。
今年的春晚節目結合了5G技術等先進技術,為我們帶來非常不錯的視覺觀感,多視角的全景播放更是讓我們感到震撼不已,不僅具有豐富的視覺觀感,還深深領會到國家發展的是越來越強大了,深深結合春晚主題“共圓小康夢,歡樂過大年”來呈現出祖國科技強大的表現。
今年的春晚我感到非常的滿意,畢竟春晚早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春晚節目唯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為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新年風景,我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春晚會帶來怎么樣的視覺觀感,希望我們中國春節聯歡晚會可以一年更比一年好,我也要好好學習,不斷突破進步,去變成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
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篇2
20__牛年央視春晚著力演繹“中國夢”、“中國情”兩大主線。與往屆春晚相比,這兩條線索的節目更加精準,主題更加集中,鋪陳更加合理,現場觀眾的反響更加熱烈。
春節是舉國百姓、舉世華人祝福歡樂的日子。隨著歲月的推移,不知不覺地,春晚已深深扎根中國百姓,變為新民俗,成為春節這個傳統民俗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人每年看春晚、跟著春晚主持人數完除夕倒計時,20__年,大家期盼已久的春晚,在歷經4個多小時的精彩演繹后,隨著一首經典老歌《難忘今宵》落下帷幕。
好幾年前,“吐槽”已然成為春晚后的“條件反射”和“固定節目”,今年也不例外,隨著節目的播出,已有網友開始吐槽:節目有抄襲、假唱、跑調。雖有部分人質疑節目的含金量,但“點贊”的還是絕大多數的。也難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就有一千個“春晚”,更何況有著十幾億人關注的春晚呢?春晚必須面對各階層、各人群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眾口難調”不再只是借口,而是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就筆者而言,我覺得今年春晚看點頗多:除去緊扣“家和萬事興”主題的歌曲類節目外,語言類節目具有尖銳、鮮明、入心的特色。岳云鵬、孫越合說的相聲《我忍不了》,對現實當中那些缺少公德、行為不文明的人毫不留情地痛下針砭,以笑聲糾偏不良行為。馬麗、沈騰、杜曉宇的小品《投其所好》抓住現實中存在的“溜須拍馬”現象,在“拍蒼蠅打老虎”的反腐大環境下痛下“猛藥”,引起人們的反思與警醒。社苗阜、王聲相聲《這不是我的》觸碰反_話題,涉及受賄、包養_等敏感內容,劍指_現象,發人深省。不難發現,這次反腐相聲諷刺尺度之大、涉及題材之“敏感”,堪稱春晚舞臺三十年來之最,結合新一屆領導集體在懲治貪腐方面所做的積極的工作,節目不僅非常令人振奮,更提起人們期待。從反_的“宣傳效果”來講,是一次難得的探索。
無論是“吐槽”也好,還是“點贊”也罷,春晚已成為國人春節期間,尤其是除夕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獨特的調味品,甚至可以說春晚已經成為民眾春節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除夕夜缺了“春晚”這道調味品,無疑會讓人產生一種空落落的惆悵感。對很多家庭來說,一年到頭難得一聚,除夕夜圍在一起看看春晚,他們需要的不是一臺多么精致的“舞美秀”,而是希望能讓全家人找到情感共鳴,在歌聲中溫暖,在笑聲中團圓。
于春晚而言,無論“點贊”還是“吐槽”都只是表面。在表面的浮華喧囂之下,它承載著精神文化需求和記錄時代變遷的“使命”,是對家國情懷和流金歲月的文化鐫刻。
春晚,讓國人在簡單快樂中找到了大年的感覺,在這溫馨甜蜜中體味到了新春的期待,在提振人心的呼喊中聽到了中國夢的鏗鏘腳步,在樸素真誠的中國故事中體味到了變革的偉大氛圍。愿寓教于樂潤物入心成為娛樂晚會的新常態。
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篇3
每到春節,最令人期待的是央視春晚,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陪我們走過了無數個春節,帶給大家無數的歡樂!不知道今年的春晚又會上演著怎樣的精彩節目呢?
春節聯歡晚會在第四次彩排的時候,精彩的舞臺和炫目的節目就已經讓大家贊不絕口,說到這,大家是不是都期待春晚的到來呢?春節聯歡晚會主要以“詩畫”為主題,完全體現了人們充分的幸福感。其中,春晚語言類節目令人深刻,因為語言類節目新意頻出,笑點爆棚,既深度反映社會現實、展現百姓生活的幸福,也顯示了高超藝術水準。與往年相比,今年語言類節目在數量上為歷年之最,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今年語言類節目在題材內容上豐富多彩。其次,許多節目聚焦“情感”表達,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還是陌生人之間的互幫互助,一次次走心的情感溝通,如春風化雨演繹出真摯的人間大愛。最后,今年春晚舞臺還出現鞭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語言類節目,真是太現實了。
非常喜歡今年的春晚,希望春晚在未來的道路上會越來越好。
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篇4
新的一年,新的愿望。每個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來迎接。
每年的除夕,我和家人都守在電視機前,大家都圍著茶幾,等待著春晚直播。而今年也不例外,看春晚依舊是我和家人的傳統節目。萬家燈火除夕夜,歡歡喜喜看春晚。即使,時代再怎么發展,人們依然記得春晚的味道。
今年春晚歌曲與時代主題、社會熱點緊密貼合,從抒發親情鄉情到歌唱人民祝福祖國、從追逐夢想到祈望幸福、從嘹亮民歌到動感迪斯科......種類豐富,詞曲精美。節目種類也很豐富,有舞蹈類、語言類、魔術類、戲曲類等節目。這些節目反映了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展望,實在是看點十足。
相對于以往的春晚節目,今年的春晚有著更大的不同。整體節目編排凸顯人民性、民族性、民俗性、節慶性、時代性、和國際性等,整個舞臺的燈光效果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震撼了。內心真正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安居樂業。
其實,每一年的春晚核心在于“聯歡”,每個節目的意義都是為了展望新得一年,同時也是對過去辛勤工作一年的總結。春晚的每一位工作者都為了這一天不知道準備了多少天,能夠順利表演給觀眾看,也是他們內心的愿望。春晚是全國人民分享共同記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的“媒介儀式”。當然,作為觀眾的我們,觀看春晚也很輕松。
“歡樂吉祥、喜氣洋洋”,今年春晚將一如既往地在除夕夜陪伴闔家團圓的觀眾辭舊迎新、守歲納福,最后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晚節目《陽臺》觀后感篇5
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不僅是一種大型民族活動,更是一個國家科技、文化、人文的一種集中體現。
科技,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的“力量”。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有一個節目叫“你好,20__”,由李現、李沁等人表演,全場5D設計,我坐在家里沙發上看,都感覺身臨其境,特別是當現場出現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魚,正當我疑惑不解時,大魚竟然穿過人群,像科幻片一樣,太震撼了。事后,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新時代的5D特效,未來,5D普及,我們在家就能有電影院那種全方位體驗了。
文化,中華民族歷史悠遠,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相聲演員岳云鵬、孫越表演的小品妙言趣語,通過語言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春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蒙蒙,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孫越出了一幅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對聯通俗易懂,正反讀起來都一樣,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奇妙之處。
人文,人文的載體是人民,人民就是一切,一切為了人民。在孫濤的小品《扁擔長板凳寬》中,一知名導演去泰山拍挑山工,為了拍戲,讓挑山工們表演起一些脫離實際的戲,惹起了群憤:我們是挑山工,但我們的工作可不是你們想拍就能拍出來的,最終,挑山工們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一場春晚,真的是一場文化大餐,是我們除夕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佐料,有了它,春節才完整,希望我們的春晚能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