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的觀后感作文
川劇變臉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國的藝術瑰寶。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川劇的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川劇的觀后感作文(精選篇1)
隨著“咚咚咚……”一陣鑼鼓聲的響起,只見一個身穿黑閃閃的披風,頭戴黑色大帽,里面一身黑衫黑褲黑靴的川劇人物,疾步走上臺來,站定在舞臺中央,猛地一抬頭,看見一張黑色花臉,英氣颯颯,霸氣十足!
原來變臉表演開始了,只見大師在臺上隨著音樂的節奏舞動著。忽然她身子一側,披風一甩臉一轉,只是一秒鐘的功夫,黑臉就變成紫臉了!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嘆不已,紛紛說“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太神奇了!”但更神奇的還在后頭呢!就在她一甩、一眨眼,一揮手,一轉身之間又變幻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臉譜,我們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這時,表演大師走向臺前,俯下身子跟我們握手。就在握手的剎那間,她的臉“刷”地又變成了紅色,當手伸向第二個同學的瞬間又變成了粉色、又變成綠色……短短兩分鐘,竟然變了十次,而我們在一邊卻看不出絲毫破綻。最后大師臉一抹,帽子一摘,“啊,竟是個長發披肩的漂亮阿姨!”大家無不驚嘆,個個拍手叫絕……
川劇變臉,疾如風,快如電,真是變幻莫測,無限神奇!
川劇的觀后感作文(精選篇2)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川劇,有著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在我眼里,川劇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劇種,這個劇種深深地把我給吸引住了。
川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而后兩次的角抵百戲,為早期的川劇奠定了基礎。據《太平廣記》及《稗史匯編》等文獻記載,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戲。三國時期,更是出現了四川第一曲諷刺喜劇《岔爭》,可謂川劇喜劇的鼻祖。
在川劇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服裝:扮演帝王將相的演員衣著精致華美;小生身穿素雅到極致的長袍;旦角的服裝則是水袖飄舞······每個川劇角色的服裝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川劇界有句俗語:“寧穿破,不穿錯。”就是說寧肯穿破戲服上臺演戲,也不能將人物的服飾張冠李戴。所以我非常喜歡川劇的服裝。
在川劇中,我最最最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變臉,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迷戀。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是劇種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川劇變臉的技藝雖然是保密的,但是現在是經濟社會外傳肯定是有的,變臉其實就是一種礙眼法,一種薄膜,可以是很多層,方法也有很多樣,所以變臉也是一個比較難的本領。每當我在電視上看川劇變臉時,雖然我知道他們是怎么變的,但還是有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里浮想聯翩,這些問題促使我對川劇變臉越來越迷戀,而且感覺它越來越神奇。
川劇,這獨有的藝術特色,這個活潑的劇種,這種神奇的文化,我永遠都會去追隨它的。
川劇的觀后感作文(精選篇3)
聽說今天下午有川劇表演,我高興得比去出國旅游還要高興,因為我每次看的戲都很精彩。
當我們正在教師認認真真地做作業時,突然廣播響起了刺耳的聲音,廣播里說:“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請每個班級做好準備工作。”聽見表演要開始了,我頓時心理激動極了!
表演開始了,我聽見主持人說有孫悟空,我以為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呢。其實并不是孫悟空大鬧天空,而是孫悟空駕著筋斗云在天上騰云駕霧。而且孫悟空是女人扮演的,頭上的兩根雉雞翎是用氣球做的,又長又細,像一條蛇的尾巴。
孫悟空的表演結束后,演唱歌的是兩位女士和一位男士。第一位上場的是女士,女士上場后主持人叫她唱一首歌,可是她唱一半就在那里亂唱、甩手。主持人大發雷霆地說:“還跳呢,剛才怎么表演的?回去!”于是,那個女士就躲到屏風后面去了。第二位女士也犯了同樣的的毛病。第三位男士卻沒有犯他們一樣的毛病,而是在那里唱一首好聽的歌,不知不覺中他居然唱出“神戳戳”這個詞,而且還牽著主持人的手一起跳,可有意思了!男士唱完后,衣著鮮艷,步態輕盈的姐姐和長得帥氣的哥哥來到臺上,剛才躲在屏風后面的兩位女士也來到臺上,感覺就像演員演電影似的。
演完后,從少林寺出來的雜技團師傅給我們表演了精彩的雜技。在這些表演中最厲害的是翻筋斗,雜技師傅向前連續犯了六個筋斗,真讓我目瞪口呆!
就這樣精彩的表演結束了,不過我很高興能看見這場表演。聽說下周四還有,我很期待。
川劇的觀后感作文(精選篇4)
今天,是正月初十。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位于星光大道上的巴國布衣酒店吃飯。
當我們來到四樓的酒店大廳時,看見大廳內的表演臺上,正在表演節目。一位頭戴紫金冠,臉上涂滿了色彩斑斕的油彩,身穿戲服披著披風的演員正在表演變臉。只見他抬起右手迅速在自己臉上一抹,臉就變了一個模樣,再一抹又變了個樣子,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他嘴巴一張那熊熊烈火便從嘴里噴了出來,讓我看得目瞪口呆。急切得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爸爸告訴我,變臉是民間藝術文化,早在明代已有。最初的變臉是用于神怪角色,之前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后臺改扮。后世則衍變為現場變臉,成為一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的主要手法有三種:抹臉、吹臉、扯臉。變臉要求演員動作要敏捷,不露絲毫痕跡,通常演員在變臉時是以秒計時的,目前最快的變臉大師可以在一秒半鐘的時間完成三次變臉。厲害吧!
變臉表演總讓人感到神秘莫測,讓我百看不厭。
川劇的觀后感作文(精選篇5)
一個人在霎時間中可以變出多種面目來,這可真是和京劇中一張面孔唱到底不同。川劇中最有名的就是它的變臉藝術,甚至不用唱詞,光是變臉,就足以撐起一個舞臺了。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戲劇之鄉,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陜、甘各地聲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其中高腔的曲牌豐富,唱腔美妙動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劇的主要演唱形式。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的臉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此外,還 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涂在臉的特定部位上,用手往臉上一抹,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涂于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涂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涂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飛云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采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于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等。有的是在舞臺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采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等七八張不同的臉。
還 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夠運用氣功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后的后怕。
關于川劇的觀后感作文5篇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