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5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500字,歡迎閱讀。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1)
弟子規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特別是其中一句;“冬則溫,夏則清”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基本禮儀,還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后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講黃香溫席的故事吧!過去漢朝的時候,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當他九歲時,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趕走吸人血的蚊子,讓父母好好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暖,讓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京城,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有一次早上,我沒有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做早餐,在衛生間也沒看見她,我著急了,跑到了媽媽的房間里,發現媽媽正躺在床上,雙手捂著肚子,氣色也不太好,我問媽媽:“媽,你怎么了?”媽媽小聲回答我:“我肚子疼!”我聽了,忙說:"媽媽讓我來吧!"說著趕快到我的房間拿了一個“暖手寶”遞給了她,還給她換了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再燒了一壺水,并拿出一包“午時茶”10分鐘,水燒開了,發出“嗚——嗚——”的響聲,我在媽媽的杯子里倒了小半杯開水,只要等開水變溫我就可以給媽媽沖藥了,等開水變溫的時間大約要5分鐘,在這5分鐘里干什么呢?對了,去教媽媽怎樣才不會讓肚子痛的秘訣吧!我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媽媽的床頭說:“現在是冬天沒有暖手寶會冷的,再說你的被子又那么薄,算了,我的暖手寶給你吧,我再買一個!媽媽只是微笑著點頭,并沒有說些什么。我看了看手表,過了6分鐘了,我急忙把藥沖好,遞給媽媽,媽媽肚子好了后,不斷的夸我說,你讓我體會到了“冬則溫,夏則清。”
孝心是幸福的基石,只要將它拿去,幸福之屋就會倒塌.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2)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們舉行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后頭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黃香。幾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他非常孝順父親,所有的家務都是他自己做的。夏天時,他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他會把被子溫熱。他這是在干嘛?他要請父親上床入睡。知道這件事后,大家都說他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我聽了這個故事,深受感動。古人能夠做這些,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也要向他學習,學會尊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時我要改變一下,不要再做嬌小姐了,回到家里吃完晚飯后,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來洗碗吧,我會洗得很干凈的。真的。”媽媽聽后,欣喜地說:“行吧,女兒長大了,懂事了。”我的心里也很高興,但能夠得到這樣的表揚,我心里也很慚愧的,我都快10歲了,跟黃香一比,那實在是差的太遠了。我想我一定要長期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無論是在做家務還是學習上,都要叫爸爸媽媽感到欣慰,放心。
有一次,回到家,我看見媽媽正在洗菜,我想媽媽上了一天的'班,也很辛苦,還要我們做飯吃,我走上前去對媽媽說:“我來幫您洗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快一點做完飯了。”媽媽高興的說:“乖女兒會幫媽媽洗菜了。你真是越來越懂事了,懂得孝敬父母了。”我一邊洗菜一邊想:我已經長大了,是家庭的一份子,也要慢慢地挑起一些家庭的責任了。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的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3)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后,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弟子規》告訴我們,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誦讀《弟子規》能使我們感受古人的孝順,時刻以這些經典話語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學會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試著為父母和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始誦讀《弟子規》。當時班主任陳老師帶著我們在早讀課上誦讀《弟子規》,要求我們逐段過關,最后把全文背出來。到現在我們還經常誦讀《弟子規》。
《弟子規》中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我。孟子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教會了我:在父母和長輩叫喚我的時候要立即回應,叫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和長輩對我所說的,我要專心聆聽,態度誠懇地接納。“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了錯誤時能夠改正錯誤,就等于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假如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比如,我們班里有些同學因口角是非打架后被老師抓住了,他們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非常錯誤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句話對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以前我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想多睡一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學完《弟子規》后,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起床,我都能一骨碌就爬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后上學。我學會了“惜此時”,注意做事的效率。
我不僅要把《弟子規》學好,更要把《弟子規》的警示名言運用在生活中,做一個關心、孝順父母和長輩的知書達理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4)
孝順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高尚品德。人要擁有一顆孝
順的心。
翻開《弟子規》這本書,里面的一篇篇、一行行,是那么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有為了母親能吃到米而不辭勞苦地從百里之外買米回來給母親吃的孝子;有不顧寒冷跑到竹林里幫母親找筍的孟宗;
有十分孝順父母的姚重華……
十四歲的楊香因隨父親到田間割稻谷,忽然跑來一只老虎,把父親叼走。楊香為了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把老虎嚇跑了,勒住老虎的脖子,因為頸子被勒住受不了疼痛,只好張口放人逃走
了,楊香的父親得以逃離虎口。
那懂得孝順的'姚重華,家人多次想陷害他,他不但每次都能順利地逃過,而且事后毫無嫉恨,仍
對父親恭敬,對弟弟慈愛。他的孝順感動了天地萬物。
什么力量使小小年紀的楊香不怕危險救父親;什么力量使姚重華在家人的陷害中每次都能逃脫,而且事后毫無嫉恨,仍對家人孝順?是感恩的心、是孝心!因為只有孝心的人才能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做出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我在外婆家生活時,卻經常對外婆撒嬌,鬧外婆去買那些古里古怪的食品、東西;叫外婆帶我去超市買東西;喊外婆陪我在這里玩那里玩……像我這樣,不能體恤大人的辛苦,和姚重華比真是差了天壤之別。好在我看了《弟子規》這一本書,它讓我學會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關愛他人;讓我懂得在家盡孝心,在學校獻愛心,在社會鑄愛心,成為一個有道德,能為社會謀福利的人
是的,我要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奉獻愛心,讓中華民
族源源流長的孝道、道德文化得到發揚光大。讓孝心永存心中。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為了讀書,我甚至會廢寢忘食。
四年級時,全國掀起了朗讀《弟子規》的熱潮,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小故事,我便喜歡上了這本書,被它所吸引。因為這本書影響之大僅次于《三字經》。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很多,學會了控制自己,懂得了做人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
然而,我并沒有堅持下去……
五年級時,班里選班長,老師用投票的方法,我并沒有選上。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崔志穎,你知道為什么大家沒有選你嗎?這些日子你的成績不容樂觀。”我愣住了,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放學回家后,我走到臥室,拿起《弟子規》,讀了起來。熟悉的語句,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一切。難道我真變了嗎?突然想起了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我做到了嗎?“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我又做到了嗎?我欺騙了我自己。
我又開始讀《弟子規》了,又看到了那些昔日的朋友。代父從軍的花木蘭;酷愛學習的杜林;孝心感天的王祥;處事大度的虞舜;賣葬父的董永;重義輕財的卜式;誠心所至的裴度;學識淵博的司馬光…。
他們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我從中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增長了知識,獲得了人生的啟迪《弟子規》,它使我受益非淺!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這本書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這本書說了許多我們從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謹慎講信用、要博愛眾生、多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精力充足,還應該多看書學習。《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著這么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么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臥室里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后來還與媽媽對打,我記得當時媽媽氣急了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一定不會再那么任性了,《弟子規》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7)
暑假里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為什么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么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習《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絡也好,電視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充斥著許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為社會大眾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為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并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8)
學校給每一個學生發了一本《弟子規》,要求咱們每一天誦讀。于是我每一天做完作業就會和母親坐在沙發上一齊讀,母親還為我解說意思呢!母親常說,領悟《弟子規》對咱們很有幫忙,它教育了咱們生活上,領悟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天晚上,母親和我又在大聲地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母親解說道:“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理解。”聽到那里,我低下了頭,正因我想起我平時也真的做得不對。有時我做作業或者領悟不夠認真,父母會說我幾句,但是我不但不虛心理解父母的教導,而且還覺得父母好啰嗦好煩,亂發脾氣。此刻我看著手里的《弟子規》,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后必須要聽從父母的教導,還要虛心的理解父母的批評。例如:母親經常說我的東西亂放,書桌上擺滿了領悟用品、玩具,每次都是她幫忙收拾。以后我要用《弟子規》中還提到的“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來警惕自我,每次做完作業我必須自覺地把領悟用品和玩具放好,不再讓母親為我操勞。
《弟子規》讓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這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好書,以后我必須更加認真地領悟《弟子規》。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9)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前對電腦游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游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就應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10)
《弟子規》很好看。讓我們體會古人智慧,不僅可以學習古文,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懂禮貌……
這本書主要說了要關心兄弟姐妹,關心長輩,該怎么做人。
我覺得弟子規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后,守孝期間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密切”。這句話讓我學習到了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襪子穿好,鞋穿好。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愛我們,或者對我們管教得過嚴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都只不過是人們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編織美麗的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讓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比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類似的言簡意深句子在《弟子規》中隨外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么與父母朋友相處,怎么與其他人相處。有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我們以后的發民是有很大的好處。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精選篇11)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如今的社會,由于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著,導致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地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我們知識,也要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成為對世界有用的人。讓我們去學會禮儀,有禮貌地待人接物,可以促進我們更好地發展;讓我們明白“事雖小,勿擅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們看到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里的那樣做,將來不僅會有幸福的我們,幸福的家長,而我們也將會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幸福還有多遠?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認真地學習、踐行《弟子規》,就能把握住身邊的幸福,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