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
寫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深入分析理解的書籍或文章,并加強理解和記憶。優秀的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篇1
《舊約.以賽亞書》中說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說這里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征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于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性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關鍵詞。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于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著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也將不復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從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個故事》中看似無意地提取出了這個銀行家的故事。隨后,一部偉大的電影誕生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里關于救贖的故事。
那么,在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于命運,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里,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于上帝的",于是,一場關于尊嚴和人性的斗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斗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抽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里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么說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里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臟、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里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后,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盡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凌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于監獄長口頭上說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著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殘暴的稟性是要讓囚犯們屈服于"紀律和圣經",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后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于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于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于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于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于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說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了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于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后在自由社會"到此一游",緣于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篇2
第一次讀《肖申克的救贖》還是上高三的時候,那時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如今第二次讀這本書,心中除了敬佩之情外,又多了一分思考: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誰得到了救贖?是安迪嗎?好像是的。
安迪被指控殺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從而被判無期徒刑。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我知道,安迪是無辜的,但是誰又能說他是無罪?故事的最后,安迪逃獄前對他的好友瑞德說:“是我殺了她,因為我的不善表白,害她離我而去?!比伺c人之間的愛,即使再偉大,也需要向對方訴說。也許,如果安迪善于向他的妻子表達他的愛的話,這一場悲劇就不會發生。這,也許就是安迪需要救贖的地方。
安迪在監獄里的19年,救贖的就是自己。正因為在監獄里的所看所思,他深深的明白,愛別人就要表達出來,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在修葺房屋的時候,冒著生命的危險,利用自己的知識,為自己的“同事”贏得了一點點的自由。
“公差犯人,在五月的早上十點,喝著冰涼的啤酒,由肖申克監獄歷來最狠的獄官請的客。陽光灑肩頭,仿佛自由人,像在修葺自家屋頂,我們仿佛造物之主般存在?!本驮谶@一刻,安迪和他的同事們得到了心靈上的救贖。那是生為人的自由,當然,還有安迪自己的那份幫助他人的愉悅,正是通過這種行為,他表達了對別人的愛。
自我的救贖從此開始。
當然,監獄的生活不是那么的美好。從第一天,洗澡和灑除虱粉,帶他們進入到了監獄的生活。而老鳥們對菜鳥們的捉弄,又給他們上了殘酷的一課。緊接著,三姐妹對安迪的騷擾與毒打,并沒有使安迪屈服。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每當我看到安迪被三姐妹毒打時,總是懸著一顆心。心中矛盾不已。既希望安迪不要屈服與三姐妹的淫威,又希望他少受點苦。但是,安迪的確是好樣的,他以他的行為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堅強。
后來,安迪開始向議會寫信,一周一信,整整寫了六年。正是由于他的堅持,終于使得監獄得到一筆錢及捐贈的圖書。欣喜若狂時,他播放了《費加羅的婚禮》。面對監獄長的發怒與威脅,他微笑著放大聲音“有音樂才不會忘記,是石墻關不住的,在心里,有他們管不到的,是完全屬于你的,希望。”也許,這就是安迪播放音樂的目的,他要帶給所有囚犯們希望!
“監獄里的高墻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也許,安迪害怕自己的伙伴們在這種體制化中磨滅自由的希望,他利用自己的知識,為監獄長洗錢,來為自己的伙伴們獲得更大的利益。
他每周寫兩封信給議會和慈善團體,將監獄里的儲蓄室改成了新英格蘭最棒的監獄圖書館。而且,還幫囚友們考取中學文憑。日子就這樣過去了。雖然安迪早就挖好了地洞,但是,他一直沒有離開監獄,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救贖自己的囚友,同時,也救贖著自己。妻子的死深深地打擊了他,也許,他是以這種方式來贖罪。但湯米和他的慘死,促使他逃離監獄,揭發監獄長的罪行。
于是,他從自己挖了19年的地道中爬出來,逃離了監獄。當他終于逃離時,在暴雨中,他脫下衣服,伸開雙臂,迎接著新生。我才知道,自由,一直都在他的心中。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淚下,不僅為他的重獲自由高興,更感動于他的執著。
安迪的自我救贖,在他的努力適應環境,利用自己的知識,并通過朋友的互相幫助,既救贖了自己,又救贖了他人——心靈上的!
當然,也救贖了我!我更懂得了救贖的含義——面對厄運,不去抱怨,努力適應它。利用自己的知識,和伙伴們互相幫助。堅守信念,永不放棄!也許,面對環境的不如人意,我會自我消沉;面對人際關系的困惑;我會黯然;面對學習的壓力,我會放棄。但是,從安迪身上,我看到了他寫信時的堅毅,挖地道時的不放棄,幫助別人時的不拋棄。他,就是我心理上的支撐點。
從此,自我救贖,正在開始……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篇3
“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痹谛ど昕吮O獄中,幾乎所有人都在或渾噩或認真地忙著活,可當走出了監獄,有人在忙著認真生活,而有人卻在忙著死去。
在肖申克監獄需要被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囚犯,還有典獄長和獄警長。典獄長表面把《圣經》當做標桿,說著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可他卻不懂得如何救贖自己,對《圣經》如此熟悉的典獄長實則是個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又貪婪的小人;而獄警長則是個視他人生命為兒戲之人。
當安迪一行人來到肖申克監獄時,監獄中所有的犯人都在歡呼。他們總是喜歡逗新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他們卻不曾想那種挑逗竟以胖子的死亡作收場。他們在餐桌上愉快地談論,但當他們得知胖子死亡消息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絕不曾想到自己的挑逗竟使一個人失去了生命瑞德對安迪最初的印象是“他似乎風一吹就會倒”,這個看起來“風一吹就會倒的”安迪懷著那至善的希望忍過了三姐妹,忍過了典獄長的威迫,忍過了五個足球場那么長的臭水溝,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使安迪遠離了肖申克監獄奔向那沒有記憶而又溫暖的圣塔哈尼奧。
電影的開始,被終身監禁20年的瑞恩說“我已經徹底改變,我不會再危害社會”;電影的中間,被終身監禁30年的瑞恩說“老實說我已改過,我已不會危害社會,上帝作證,我已經改變了”;電影的結尾,被終身監禁40年的瑞恩說“沒有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不是因為我在監獄里,或許你認為我該這樣。我回首過往一個年輕的愚蠢的孩子犯了大罪,我想和他談談,我想和他講講道理,告訴他做人道理但我不能了,那孩子已經無影無蹤了,只剩下這個老人”。被假釋的瑞德就像老布魯克斯一樣,不習慣外面的生活,可是瑞德在墻上留下的是“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正是有了希望他才像安迪一樣選擇忙著活。
“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人最怕的就是習慣,老布魯克斯被肖申克式的生活體制化了,當他得知要被釋放時寧愿再犯點事也不愿獨自一人走出肖申克監獄去面對外面那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在肖申克監獄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很有教養的人,可在外面他什么都不是。瑞德在經歷了40年的牢獄生活被釋放出來,在超市打工的他每次上廁所之前都要去征求允許。
“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墻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于你的.希望?!卑驳舷騾⒆h院寫信,而這一寫就是六年,正是懷著希望安迪實現了擴大圖書館的愿望,也正是懷有希望安迪幫助了湯姆?;蛟S安迪從一開始就有要逃出去的念頭,但是他等了20年,正是湯姆的死讓他看清了這些人的無情,讓他的心空了。但安迪一直認為“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他最終爬過了臭水溝,然后干干凈凈的到另一邊去了,向太平洋那個沒有記憶的地方進發。
肖申克監獄的警笛響了3次,第一次是安迪的到來;第二次是湯姆的到來,那個使安迪燃起希望,又使安迪徹底失望的人;第三次是安迪的離開,也是安迪在爬出臭水管時的雨中重生。“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瑞德這么描述安迪“他漫步著,就像在公園里散步,像穿了件隱形的外套”。安迪不像是個囚犯,他在很自由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他的心是自由的,是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束縛的。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只要懷揣希望,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情永遠不會消失。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篇4
最初閱讀完這本書,我并沒有很深的感觸,認為此書只是講述了安迪的監獄生活,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最近重溫此書時,忽然感覺到了一些隱含在文字下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無期徒刑。由于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中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和摧殘。然而安迪并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所打倒,他忍辱負重二十多年,終于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地道。
全書主要贊美了“希望”和“救贖”,可是大多數筆墨卻重在描寫“失望”甚至“絕望”。
或者說,肖申克監獄本身就是可以稱之為“絕望”的,貪污、謀殺、制度化……文章很好的描寫出了三種人面對這些情況下的反應。
第一種是老布那樣的。老布在監獄里待了五十幾年,被制度化,獲得假釋出獄后由于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自殺。
第二種是瑞德一樣的,瑞德也和老布一樣,同樣習慣不了監獄外面的生活,但他堅持了下來,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現金和信件,最后來到了安迪身邊。
第三種,是像安迪一樣的人。安迪在獄中所受的痛苦可能要比別人大得多,因為他是唯一一個無罪的人。在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的朋友們都在擔心他會自殺,他卻早已挖好了通道,奔向自由。
老布和瑞德沒有的,便是安迪的自信,或是說“希望”。
老布、瑞德和那里的所有人,真的是從未有過希望嗎?只是被痛苦和絕望磨滅了而已。真正閃著光的希望,也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依存的火種啊。
是的。在監獄的痛苦中,為什么只有安迪能脫穎而出?只是因為他在一次又一次對生活的失望下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與希望!
正像文中瑞德所說那樣: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注定是不該被囚于籠中的。它的羽毛閃耀著太過明亮的光輝。把它關起來是種罪過,這一點你也看清楚。而當它飛走時,你確實會暗自釋懷。但是,它一旦離開,你的居所一下子變空了,變得無生氣了……”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作文篇5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有兩個感嘆:這是部沒有女性角色的電影2、這是部沒有女主角,還能排名第一的電影。
影片名為:肖申克的救贖,起初我以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后來才被這是的名字而震撼。一座的救贖?我們似乎從名字中看不出和救贖有什么關系,若肖申克是人名的話,觀眾倒是能理解更多,但正是因為以為名,電影才能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肖申克關押了成百上千的,若談救贖,也應該是得到救贖,而這個9.5分的榜首電影則是讓給以救贖。
“救贖之道”是獄長對們的,他,主,作為中第一的人物,又擁有治理的資格,所以,獄長在影片中說道:我只相信兩件事,一是紀律,二是圣經。好像賦予他這個特殊的一樣。這些是獄長認為的救贖,但對于一個黑錢無數,濫殺的獄長,他本應有另外的救贖,而他的救贖則由主角安迪來給:你得到救贖的方法不是洗禮,而是認識自己的。
肖申克對于獄長及們而言是這么個的地方,同他們在里得到更多,而對于原本“”的,肖申克卻是個正面和的地方,在肖申克里體制化,善化,其中體制化更為具有影響力。肖申克的“體制化”,有兩個成因:一是對于,普遍的心態,二就是歸屬感,Brooks更是突出了這一點:墻壁里,我工作著,即便是,但跟在一起,我便不是,能夠接受,同情,在這里,我們都不是;墻壁外,我工作著,我不是,周圍的人也不是,但我曾經是,在那些人中,我便永遠是。
Brooks雖然被,雖然得到了千萬罪犯呼喊的,但他沒有了歸屬感,他沒有原因再繼續工作,繼續與人接觸,Brooks,理所當然會選擇離開。
這也是救贖,是Brooks的救贖。
反觀救贖之外,再看“女性角色”這點,搜索整部電影,確實沒有,安迪的妻子雖然出現過,不過也只是語言上提及而已,但稍微留心,我們便看到影片中有一段安迪音樂的片段,而電影里唯一對于“美”的形容也僅僅在于對這段音樂的描述上了,若我們把音樂看成是女主角,這位空缺的角色就有了作用,她可以很層面,她可以永遠追求不到,她高高在上,就像圣母瑪利亞,你望著她,深深感嘆她女性的美麗。
“救贖”+“”+“”使我們在十幾年后仍然感嘆著《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