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的讀后感
《羊脂球》選取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作為正面人物來描寫,將她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資產產級人物做對比。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羊脂球的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1
“羊脂球一直在哭,有時在兩節歌詞中間,黑暗里送出一聲嗚咽,那是她沒沒能忍住的一聲哀鳴。”每當我讀到這兒,都禁不住對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同情。
《羊脂球》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妓女“羊脂球”她和一些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搭坐同一輛馬車離開德軍的占領區。開始,所有人都歧視來自社會底層的羊脂球。但當他們因為一些耽擱,已經餓得發昏的時候,羊脂球提議將自己的食物與大家分享。其他上層社會的人又厚著臉皮把羊脂球帶來的食物全部吞進了肚子,對此羊脂球也沒說什么。途中,他們被當地的普魯士軍官拘留,要想繼續前進,必須需要羊脂球的“獻身犧牲”。可由于對方是自己的敵人,羊脂球怎么也不肯答應。一些旅客怕影響了自己的`生意,就開始花言巧語地勸說羊脂球,最后羊脂球還是同意了。但事后,其他的乘客又開始討厭她,任憑她陷入孤獨和挨餓的境地。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像善良又可憐的羊脂球一樣,無條件地幫助同伴;還有很多人像那些來自“上層社會”的乘客,偽善,求人干事卻從不感恩。大家更喜歡哪種人呢?
大部分人肯定更喜歡善良的羊脂球。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那些來自“上層社會”的乘客呢?那是因為它們自私,不懂得感恩。如果我們不想被人討厭,就應該大方、感恩地對待別人。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2
今天,我讀了莫泊桑的著作——《羊脂球》后,感到受益匪淺!
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普法戰爭中在戰火下生活的人民的悲哀,看到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妓女的愛國心,看到一個個、披著禮儀外衣的階級人物。
書中的故事圍繞著一位人物而展開。文章先從一輛馬車上入手,眾人因為匆忙沒有帶食物,而作為妓女的羊脂球,出于好心,把食物分給了一些上級人物,而在食物的面前,這些平常人,再也沒有一點對主人的尊重,開始狼吞虎咽的吃起來。而當他們吃完食物時,又把自己基本的尊嚴丟到了天涯海角,和這個之前受他們氣的妓女套了個近乎,連幾位貴婦都開始同情起她來,最后甚至還尊稱羊脂球為“女士”,變化的飛速,讓讀者出乎意料,但同時也認清了這些所謂“貴族”的真正面貌。
《羊脂球》的故事不僅僅述說了她的悲慘人生,更反映了當時的人類是多么的虛偽,像羊脂球那樣的人是非常值我們學習的,不能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人,而是要給于她關心。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3
每次出來,包里總帶著這兩本書中的一本,多數時候帶的是《中篇選》,多數時候翻閱的是《羊脂球》。所以說是在再讀,重讀不確切,是在累讀了。由于看得特細,這次的再讀感想更多,有的是充裕的時間來看來思。
《羊脂球》是是一篇構思極其絕妙的非常出色的作品。按理說,高貴的各色人等應該展現出高尚的高大的光輝的形象來,因為只有這樣方配得上高貴二字。可是,在莫泊桑的筆下,這些原本值得人們尊敬的高貴人士在一個妓女面前各顯丑態。那么,在悠關民族存亡的普法戰爭時期里,法國上等社會的精神狀態就可想而知了。這一切,莫泊桑寫得樸素自然,寫得毫不費力,寫得極其深刻!
一輛淪陷區小鎮里的逃難馬車要去法軍據守的地方。駕車的是一個猥褻的老馬車夫,所載十位乘客中,除了妓女艾麗白薩·魯塞,人稱“羊脂球”外,好象都是法蘭西的優秀子孫:一對貴族夫婦、一對工業家夫婦、一對商人夫婦,以為民主黨的政治活動家和兩位上帝福音的傳播者,修女。莫泊桑故意地讓九個“高潔”的人和一個“無恥”的妓女坐在同一輛車子上,戰禍和命運迫使他們不分貴賤地緊緊的栓在一起。就這樣,一個法蘭西社會的縮影展現在了讀者眼前。食色,性也。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4
《羊脂球》,在七年前就從朋友那里借來看過,不過愚笨的腦袋除了記得是一些人坐在一輛車上遠行外,就知道主角是個女人,別的一點印象沒留。今天又在網上將這個小說再看一遍。
留在心中的除了對羊脂球的同情外,就為那些自以為高尚的小人不恥。現在想來一個人如果何時只為自己而活,也許他/她就可以活得出尊嚴來,就如中國抗日時期的那些共產黨和地下黨,寧折不曲在日本人面前。
人都是自私的,在需要你的時侯,用盡一切辦法。最無恥的就是那些利用過別人之后又將過河拆橋落井下石的人。
當初他們看到她的時侯,知道她的身份的時侯,男人即對她垂涎又用不屑的態度看她,女人們對她厭惡。可當需要她的食物的時侯,又將自己的態度慢慢轉變,她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對待他們,換來的也只是他們吃完后的冷漠。
為了要離開那個中途的客棧,他們不惜用盡所有不恥的方式軟硬兼施的讓她去跟那個侵國士官睡覺。連她都知道如何保留祖國的尊嚴,可他們只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在他們的心中沒有國家,只有生存和金錢。她終于為了大家犧牲了自己,卻換來了他們的當面鄙視與冷嘲。
她哭也許是因為大家對她的態度而委曲,也許是后悔自己為這樣一群人面獸心的小人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也許是在可憐這群偽君子。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著,叫《羊脂球》,它的作者是莫泊桑,它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本書之所以會出名,離不開莫泊桑與眾不同、獨具慧眼的寫法。貴族向來都是有素質,有修養,道德高尚的人上人,但莫泊桑卻選取了一個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作為正面人物,與那些所謂的“貴族”作對比,而那些“貴族”不但在人格和禮儀方面不如羊脂球,就連最基本的愛國心都沒有。他們不但貪婪地吃光了羊脂球的食物,甚至還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羊脂球,讓她飽受屈辱。當初,他們犧牲了她,以后又把她當作一件骯臟的廢物似的扔掉。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書本的學識未能給他們帶來善心。
而相比之下,雖為妓女的羊脂球卻善良無比,不僅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那些思想骯臟的人,而且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寧愿犧牲自己,去陪德國軍官過夜。但最讓人感動的是她的愛國心。她從不屈服于入侵者,總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這種高尚的品質在戰亂的年代里顯得尤其可貴,值得我們學習。
令人諷刺的是,這樣一個最值得同情和救濟的人卻去同情和救濟他人,而那些應該同情和救濟他人的“貴族”不但不幫助羊脂球,還不斷地打擊羊脂球。作者生動地揭露了資產階級人物自私自利和幸災樂禍的心理,體現作者對羊脂球這類品德高尚的人的崇敬。這篇文章確實是經典,我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6
今天一打開書柜,我便吃了一驚,里面只剩些殘羹剩飯,這又怎能滿足我的需求呢?于是我跑到書店,買下了這本世界名著——《羊脂球》。
《羊脂球》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馬車在離開敵占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為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馬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于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她同車有身份的乘客為了自己的私利,逼她為了大家犧牲自己,羊脂球出于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馬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副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合上這本書,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既佩服羊脂球,又憎恨那些乘客,我佩服羊脂球那一顆赤熱的愛國心,和她的犧牲精神,同時,我又為她打抱不平,當初,他們犧牲她,之后卻又把她當作一件骯臟的廢物扔掉,難道是嫌她那天夜里的一切嗎?可是,這是你們逼的呀!何況,正因為她,你們才可以順利逃出敵占區呀!難道是因為她的身份嗎?這也是你們的壓迫才造成的呀!我憎恨那些乘客,他們不就是身份比她高貴,家底比她豐厚嗎?卻占領了法國的統治權,令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我憎恨他們的自私、虛偽和無恥,如果沒有羊脂球一類人的無私、真誠和善良,哪有他們奢侈的生活呢?
但愿人世間不再有類似的事發生。
羊脂球的讀后感篇7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星閃得還亮的聰慧。所以說,讀一本文學名著就似享受一般。
《羊脂球》這篇小說講的是在一場戰爭中失敗的人民紛紛逃離戰區,在一輛會法國的車上坐著很多名流淑女,還有一個叫羊脂球的妓女。
在馬車上的第一個中午,誰都沒有帶吃的,只有羊脂球帶了許多吃的,和其他人分享了。
第二次上馬車時,和第一次在馬車上的情況差不多,不過,這次是羊脂球沒有帶吃的,其他人都帶了,但沒人愿意與她分享自己的午餐,在路上,他們對羊脂球的事情十分不滿,還諷刺她,嘲笑她,那些所謂的社會上的名流、淑女們的心靈是那么的丑惡。
我替羊脂球感到十分傷心,她被那伙人騙的好慘,我也十分憎恨那伙可惡的衣冠禽獸,他們不僅連基本的愛國之心都沒有,就是在文明禮節上都形見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