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
沒有一個人能像魯濱孫一樣在荒島上生活那么久,還是什么工具都沒有的,全靠自己那勤勞的雙手。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1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人丹尼爾·笛福寫的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冒險小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我現在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魯濱遜生于英國約克城一個幸福的家庭,但他不滿足現狀,一心要遨游四海。他不顧親友規勸,坐著父親朋友的船去了倫敦,但遇上大風暴,險些喪命。在他接下來的幾次航行中,被摩爾人俘虜,被賣為奴隸,后逃至巴西,成了種植園主。他在又一次航行中,船觸礁,除了魯濱遜,全船人員無一幸免。而魯濱遜逃到一個荒島上。
在荒島上,魯濱遜僅憑著沉船上遺留的幾把武器和簡單工具,在島上建了兩棟房屋,開墾了一座牧場、種植園……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搭救“星期五”和懲治造反的船員。
一次魯濱遜無意發現食人族“人肉”大餐后遺留的景象:沒吃完的人骨頭,被砍下的人頭……非常震驚和氣憤,便想救一個要被吃掉的人。后來二十幾個食人生番帶著幾個俘虜,來到小島,準備將俘虜殺了吃掉,其中一個俘虜向隱藏著的魯濱遜跑來,想讓魯濱遜搭救,與此同時,兩個食人生番追來,魯濱遜將其一一打死,救下了被俘的土著人,給他取名“星期五”,將其訓練成文明人。在收留星期五后,又從土著人手中救出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
一天,一艘船來到小島上,從船上押下幾個人,這艘船上的其他人看似要殺掉這幾個人。魯濱遜和星期五偷偷將幾個人救出來,并抓了一個造反的大副。在大副的幫助下,連夜將船攻下,激戰中,造反的“新”船長被打死,其余的人全部投降,魯濱遜不顧老船長的反對,放了所有造反的船員……
魯濱遜的經歷充滿了神奇和冒險,我深深的為之吸引。雖然,魯濱遜是個殖民主義者,但當他在朋友因害怕大風暴而勸他停止航行時,他退卻了嗎?當做摩爾海盜的奴隸時,他絕望了嗎?身陷荒島時,他怨天尤人了嗎?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難道不該學習他那種精神嗎?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2
我讀了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我深深的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魯濱孫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英國青年魯濱遜不愿在家過富裕日子,去外地冒險經商,在去非洲途中遭遇風暴,船沉后孤身一人流落到荒島上,憑個人智慧和勤勞,在荒島生活。后來,他從來島上殺浮的生番人手里救了一個土人,給他取名禮拜五,把他調教成自己的奴仆。28年后,一艘過路的英國船只發生水手叛亂,他幫船主鎮壓了叛亂,帶著禮拜五回到闊別三十多年的英國,成了受人尊敬的創業英雄和擁有一個島國、大片巴西蔗田的大富翁。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如果我也遭遇到像魯濱孫那樣的困境,我能夠像他一樣頑強生存下去嗎?不,我做不到。因為我幾乎沒有生存、自理的能力,不會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生活。對我而言,釘紐扣、縫衣服,這些工作都很費力。
從小到大,父母就一直保養著我們,沒有風浪和挫折。整天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可我們還在抱怨這,抱怨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又一次:我的輔導班書丟了,我找遍了所有房間,可還是沒有。所以,我就心里一團糟,真想發脾氣。我已經灰心了。書丟了還找什么呀!真是浪費時間。可是過后,冷靜一想,不對,好像放在教室里了。于是,打電話跟老師詢問,果真如此。其實,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有那種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和在絕望中生存求生的信念,并在平時坐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在艱難的困境,我們也能夠化解。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3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給我們知識,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啟迪。
暑假里,我讀了18世紀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這是英國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是兒童文學寶庫中的偉大名著。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魯濱遜幼年時就有著航海周游世界的理想,但父母極力反對,可這阻止不了魯濱遜,魯濱遜19歲的時候,背著父母,報名做了水手,在海上,發生了意外,暴風把船給吹翻了,但魯濱遜很幸運,沒被淹死,獨自漂流到一個荒島上,接著憑借自己的努力開墾了一片土地,還找到了食物,開始獨立生活。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魯濱遜從野人那救出了一個受害者,并為他取名“星期五”與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后來因為救了一名船長,所以決定帶他們回到英國。
在《魯濱遜漂流記》里面,有這樣幾句話讓我十分欣賞;神賜給眾生一種能力,有人不怕苦,不怕累,創造出奇跡。而有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奇跡”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造,奇跡就會出現,他告訴我們遇到困難危險,不要放棄希望,只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樂觀面對實現,就會成功,克服困難,甚至能像魯濱遜一樣創造一個超乎自己和所有人想象的奇跡!
記得有一次我去練琴,有一首曲子我怎么練也練不好,于是垂頭喪氣的坐在椅子上埋怨老師給我的曲子太難了,埋怨父母讓我彈琴,這時我想起了魯濱遜他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能用雙手創造奇跡,我們為什么不能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我終于練熟了那首曲子,得到了老師的贊揚。
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困難,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魯濱遜那樣不畏艱難,勇敢生存的人,才能闖過那些暗礁、險灘,迎接美好的明天!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4
英國有一位青年人,名叫魯濱遜,他不聽父親的再三勸告,踏上了航海的道路。有一次準備遠航,他所在的那個大船正在海面上航行,突然狂風,海浪滔天,巨浪把他們的船打了一個底朝天,人們東一個西一個地被拋入了大海,許多人連“救命”都沒來得及喊,就被大海吞沒了。魯濱遜很幸運,總算沒有死,一個漂到了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他本來絕望了,但他還是又去看了一次船,發現自己還有生存的希望。在這以后的幾十天里,魯濱遜把船上所有對他有用處的東西全部都拿了下來,所以他就一個人在這個荒島上過著遠離世人的生活。
為了生存,他在荒島上蓋起了一個堅固的房屋,養了一個羊群。可是好景不長,這一天魯濱遜在島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腳印,還陸陸續續地發現了一些野人的行跡。后來他和吃人的野人相遇,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搏斗。他用智慧和勇氣把敵人打得抱頭鼠躥,在這期間他救了一個野人孩子,因為這個孩子得到自由的日子是星期五,所以他就給這個孩子取名叫“星期五”。后來魯濱遜又經過一場生死搏斗,為一只經過荒島的英國船的船長平息了一場“政變”,和船長成了朋友。他就坐著那只大船回英國,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鄉。
魯濱遜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多,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他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智慧,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5
拋下安逸的生活,背井離鄉去航海;獨自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二十多年;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用智慧、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生活。是問這些都有誰能做到?可在英國作家笛福筆下,那個不信天命的魯濱遜做到了。
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拋到智利海外荒島,度過5年,最后得救。笛福由此受到了啟發,于是魯濱遜誕生了。
小說中魯濱遜不顧父親勸阻,決心要出海經商。開頭幾次航海經商很順利,但有一次為土耳其海盜所俘,幸而逃脫。四年后前往非洲販賣黑奴,不幸在大海中遇險,漂流至荒島,一個人在荒島上造屋、種麥、喂羊、造床。后來在野人手中救了一個人做為自己的奴隸,生活了二十八年兩個月十九天最后搭一艘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國。
魯濱遜富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他在這種極其不利的環境中保持樂觀,克服了重重困難,叫人不由自主地升起敬佩之心。
最讓我敬佩的就是“島上安家”的情節了。那時魯濱遜已經到了荒島上,他并沒有沉浸于悲痛之中,也沒有哭訴著自己的不幸,而是逐漸冷靜下來為自己尋找生路。
這份冷靜是多么不易!看一下現在的社會,大多孩子是嬌生慣養著的。被說是獨自在荒島上生活,就是連燒開的開水怎么關都不會,只會嚇得直喊媽媽。正如《桃花心木》一文中所說:“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們不應該做那株嬌生慣養的小樹苗依賴父母;而是應該學習魯濱遜的樂觀才智,不信天命,在不確定中,在困難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400字精選篇6
那個周末,我又把《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重新又讀了一遍,我的感受更加的深刻了,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迪福,他是一個英國人丹尼爾·笛福,英國作家,新聞記者。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魯濱遜漂流記這個故事是一個關于冒險、智慧和勇敢的故事。魯濱遜熱愛航海,他的夢想是乘著風浪,做一個遠航到世界盡頭的水手。可是他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律師,因為他的大哥在與西班牙人的戰斗中不幸犧牲了,二哥的下落,魯濱遜至今一無所有,所以父母希望我能永遠留在他們身邊。最終,魯濱遜終于出海了,可是他的運氣一直不怎么好,多次厄運來襲,最終把它遺落在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奮力生存,還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伙伴:星期五。在魯濱遜整整28年的自救過程里,這個荒島已經成了可以居住舒坦的世外桃源。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魯濱遜忠實的朋友:星期五了。他在荒島上和魯濱遜一起生活,可以說他把一生都給了魯濱遜,他說的一句話我印象最為深刻了:“你殺了星期五吧!不要讓星期五離開。”他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里噙著淚。
他的真誠和堅定感動了魯濱遜,也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