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如何寫?“穆斯林的葬禮”,大名鼎鼎的長篇小說,是茅盾文學(xué)獎最有生命力的經(jīng)典,包含著最純粹的夢想,也包含著最痛苦的命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哪滤沽值脑岫Y小說讀后感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1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二十年發(fā)行上百萬冊。感動幾代讀者。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些評價都毫不過譽。
整本書結(jié)構(gòu)巧妙,兩個時空相互穿插。每個章節(jié)都以“玉”。“月”。為標(biāo)題。交織在一起又在結(jié)尾合二為一。小說情節(jié)緊湊,佳境不斷。總有一種吸引人不斷地讀下去,讀下去的魔力。
霍達不小說設(shè)置了一個清絕的藝術(shù)基調(diào)。主人公的姓“韓”。“梁”。“楚”,隱含了“寒涼。凄楚”。以及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給小說籠上了一層凄清的意境。和曹雪芹在設(shè)計紅樓夢中某些人名時有些許相似之處。
小說中也有不少精彩描寫。作者的文字讓人感覺十分真實。比如:寫韓新月大學(xué)時候的校園生活和同學(xué)情誼,就是活靈活現(xiàn),估計以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的。寫韓新月臨終前突然看不見了,沒有親身經(jīng)歷很難寫的如此真實。作者也有自述到:《穆斯林的葬禮》的故事取決于真人真事,通過內(nèi)容也大概可以推知隱藏的真實故事。
有一處給我的印象很深。韓子奇和梁冰玉在國外生下新月,回國,冰玉君璧兩姐妹相見的情景。畢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冰玉是君璧一手帶大的,這里感情應(yīng)該很深很深。而梁冰玉從海外歸來還口口聲聲喊著:“我也有權(quán)利生活,有權(quán)利愛。”難道你愛了,就能傷害愛你養(yǎng)你如你親身母親的親姐姐嗎?梁冰玉還聲稱:“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這一點兒。”甚至鼓動韓子奇離開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結(jié)發(fā)妻子,兒子和自己遠走他鄉(xiāng)。這像是在海外接受過最好教育的人說出了的嗎?如果梁冰玉和梁君璧是陌路人,韓子奇已經(jīng)不愛君璧,那她說這話還能勉強接受。但是她們是親姐妹這樣做就不免有些不道德。我想當(dāng)時梁冰玉的當(dāng)時的心情應(yīng)該也是復(fù)雜的,既有對韓子奇的愛,又有對姐姐的思念愧疚,還有對家園的依戀懷念……我認為作者還是沒有完美的把這種充滿人生無奈的復(fù)雜情緒表達出來,但是寫的非常真實,把梁冰玉的行為描寫的很到位。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很有幸能拜讀到霍達的這本巨作。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2
春節(jié)假期,大部分時間,我呆在了家里,因為去年四月祖母的去逝了,按濟南的習(xí)俗,今年家里不能出門也不能放鞭炮。要為老人守孝,也好,難得能有這樣的長假在家里渡過。也給了我這個平日瘋瘋癲癲的剩女,一個靜下心來看看書聽聽音樂的機會。
借著假期我讀完了霍達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禮》。很早以前就聽過這部著作,只是一直沒有想要去拜讀一下。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廣播里聽到了有聲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喚起了我對這本著作的好奇心。
從年初三開始,我便天天坐在電腦旁,除了吃飯和睡覺,我一步也沒離開,對著著電腦閱讀是項堅苦的工作,頭暈眼花了,我就閉目聽有聲小說,在昨天讀完了。今天一早,我又從網(wǎng)上搜了一下電影版《穆斯林的葬禮》。還找了不少讀者的讀后感。終于,自己也忍不住要寫點什么了。
玉和月,是這本著作的兩條線。在我的心中玉和月是相似的,玉就像是棒在手中的月,月就像是掛在天邊的玉。我的心呀,就這樣跟隨著他們在兩個不同的代年來回穿梭著。滿腹疑惑的"玉魔和明冷"、初動心弦的"玉殤和月清"、開始忘我的"玉緣和月明"、跌宕起伏的"玉王和月晦"、透著無奈和傷感的"玉游和月情"、驚心動迫的"玉劫和月戀"、悲傷絕望的"玉歸和月落"。他們就是兩平行線,讓玉和月命運是那么步調(diào)一致,互相照應(yīng)著,扶持著,彼此依靠著。讀到這里,我的生命仿佛隨著梁冰玉和韓子奇愛情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了,隨著新月的死而死去了。我已不在是讀者,是小說里的一員。我也像親身經(jīng)歷了新月的葬禮一樣。那樣的似曾相識。記不得什么時間了,只記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做過一夢,一個關(guān)于信奉伊斯蘭教女孩葬禮的夢。一直都覺得好奇怪,我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人,怎么會做那樣一夢呢。現(xiàn)在想來反而釋懷了很多。
最后一章"玉別",使兩條線重疊到了一起,也把我從小說中拽回來。在感慨著主人公命運的同時,也讓我感慨著那個時代。我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很難理解他們?yōu)槭裁磸娙讨⑸嬷:茈y想象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一群有信仰的人怎么去堅守著他們的信仰。
雖然,我從小說中回來了,可是心里總有一絲抽不出去的悲傷,忍不住跑到陽臺打開窗子,盼望著中空的那一輪新月快點升起。忍不住從網(wǎng)上找到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細細的品味。我仿佛看到了備齋里的楚雁潮,還有坐在他身邊,閱讀他譯文的韓新月。那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抹去。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3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對我來說比較熟悉,知道的也比較早,最早的版本大概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曾獲得矛盾文學(xué)獎,還有一個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名字改為《月落玉長河》。說實話,我是不太好對這部著名的小說做任何評價的,因為一些中國文學(xué)界的前輩都已經(jīng)寫過相關(guān)的評價,如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劉白羽先生等。前些日子,我又從書架上取出了這本書,仍向當(dāng)初一樣,利用三、四天的時間讀完,看后仍覺得受益非淺,就寫點自己的拙見。
還記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當(dāng)時我正在上中學(xué),每天中午總能從學(xué)校廣播里聽到一陣悠揚神秘的唱禮聲,然后是一個廣播劇,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禮》。吸引我的,主要還是對這一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或多或少了解一點的一個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接觸。小說描寫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
從我的感受來說,我通過看這部小說,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個對我們來說比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習(xí)性。這一點,是最主要的,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根據(jù)作者的后記,應(yīng)該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讀者。它描寫了一個兩代人的愛情悲劇,也許是上天的注定,也許是塵世間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一切,造就了這個悲劇發(fā)生的根源。我們看到,從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間發(fā)生的一種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規(guī)來評價屬于畸形的愛情悲劇,既而延續(xù)到韓新月、楚雁潮這兩個主要生活在新中國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讓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愛情結(jié)局,讓讀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與無奈之中。“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在這種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義的籠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個無法取得圓滿結(jié)局的悲劇。
小說中,梁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始終過著一種與世無爭,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對自己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玉全身心的熱愛,讓人看到了中華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種善良、仁義與忠信,但這些并不能讓他免遭黑暗社會勢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壓迫與欺凌,他生活的環(huán)境,最終將其摧毀。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師傅的真?zhèn)鳌T趲煾祽K然離世后,韓子奇接手了師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鄭和航海玉雕”,一個破敗的家以及三個孤兒寡母。韓子奇在事業(yè)上無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這個名字享譽京城。但他與梁家大女兒梁君壁的結(jié)合,與其說是一種愛情的發(fā)展,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正是這種憐憫與依靠,當(dāng)他們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結(jié)癥也就相應(yīng)出現(xiàn),于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孽開始產(chǎn)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膽的與自己的姐夫韓子奇真正相愛,還有了他們愛情的果實——韓新月。韓子奇最終在良心的譴責(zé)與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將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進了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里。新月是無辜的,從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臟病,似乎是造物弄人,這樣殘酷的懲罰在繼續(xù)延續(xù)。好在,新月有幾個真心愛護她的親人,除了她的父親韓子奇,還有一個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天星,一個飽受戰(zhàn)亂摧殘的善良、可憐的女人——姑媽。在這樣的呵護下,新月一天天長大,在考上北京大學(xué)時,最終遇上了一個與她至死相愛的人——楚雁潮。但當(dāng)她開始選擇自己的愛情時,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卻擺在了他們頭上。在世俗與宗教的阻撓下,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因為楚雁潮不是一個穆斯林。對這種不可能的妥協(xié),作者只能是安排他們天地相隔。
小說伴隨著一個個的葬禮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終輪到了新月,非常細膩地刻劃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節(jié)。同時,在這部小說,也非常無奈的講述了幾個被外界因素所困擾的愛情結(jié)局,甚至有些“輪回”色彩。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天星、容貴芳、韓新月、楚雁潮……總之,在這部小說中,姑且不提他們的結(jié)局,所有的愛情都是悲劇性的,都是違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這些阻撓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切無法用更多的言語來敘說。讀者只有通過看這部小說才能自己去體會。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4
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給了我結(jié)結(jié)實實的感動。
它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家三代人的興衰故事。故事是雙線交織進行,以“玉”“月”為索引,從梁亦清與韓子奇的師徒感情,韓子奇與梁冰玉、梁君璧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到最后楚雁潮和韓新月之間跨越師生之情的愛情。在故事中穿插講述著中國從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的社會動蕩。
這是一本讓我看一次哭一次的書。我本不是一個感性的人。但這本書的情節(jié)卻深深打動著我。它讓我看到了人間最真實、最美好、最無私的愛與情,父女愛,師生情,朋友誼。
這本書描寫最多的,也是讓我最感動的是楚雁潮韓新月的愛情。他們從開學(xué)的第一次邂逅,到韓新月被查出心臟有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病癥,楚雁潮由最初對韓新月的欣賞,到愛戀,一步步他們堅守彼此之間暖暖的愛,沒有絲毫的放棄,也沒有被現(xiàn)實的障礙所打倒。
楚雁潮對韓新月說過,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礦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fā)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從來沒有任何的目的,愛不是獵取和占有對方,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責(zé)任感。
這讓我感到了一分愛應(yīng)有的責(zé)任和力量。也讓我明白,他們之間愛情根本不存在任何身體的病痛還有父母的阻礙。有人生理想,有彼此的尊重,愛,才會閃閃發(fā)亮。這種堅持的力量和精神震撼到我,引發(fā)我對他們產(chǎn)生深深的敬佩。
事實總不像夢想那般美好與靜謐,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病魔打敗了所有人編織的美好幻想。最后韓新月不到20歲的芳齡便被掩埋在泥土下面,正像要起飛的鳥兒被折斷了雙翼,讓人痛惜不已。未能完成的譯文,無人聆聽的梁祝,楚雁潮多年后在墓碑前的白發(fā),心痛,心痛!
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和梁冰玉之間也有愛,這種愛是在戰(zhàn)亂年代的彼此溫暖。韓子奇的看似懦弱,其實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家和事業(yè)讓他無法自由的自私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原來追求自由和愛情的路上,總不是一路順風(fēng),總是充滿許多艱險和荊棘的。
我看完這本書,心情很是沉重,《穆斯林的葬禮》給了我一次了解回族這個民族的機會,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人物命運的曲折,更為韓新月的死心疼,也為梁冰玉那絕望的眼神惋惜。更為楚雁潮的余生充滿著絕望。讀完這本書,我覺得穆斯林的葬禮不僅是韓新月一個人的葬禮。更是回族這種文化的逝去,這種古老思想的淘汰與新思想的萌芽開始。
破繭成蝶總是充滿著痛苦。但是他們用自身的行動去努力奮斗屬于自己的權(quán)利和自由,享受真正愛與被愛的權(quán)利。盡管韓新月已經(jīng)安息于黃土之下,但是,這兩個年輕人,對自由、愛情的堅持的精神是不會掩埋的,它會永遠發(fā)展下去,永不被人忘記。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祈愿有一個世界,“新月”永照“潮”水,月升月落,潮起潮落,彼此守候,永不分離。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5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凄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巨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熏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fù)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著的人卻在現(xiàn)實與浪漫的墻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回,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欲。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癡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zhàn)。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后又會是怎么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著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著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dāng)作是精神養(yǎng)料的東西么,那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tǒng),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回蕩著,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xiàn)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yōu)檎嬲南硎埽挥形ǘ脑瓌t: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xiàn)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沖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fā)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說:“就是在發(fā)展了。”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6
提起《穆斯林的葬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玉殤。是啊,在那隨珠和壁,明月清風(fēng)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讓人魂牽夢繞的情與事,在夜間那沙沙聲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兩代穆斯林是從這里走向輝煌,也是從這里走向衰敗。
我無數(shù)次的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嘆息,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正值青蔥歲月,亭亭玉立,她淺嘗愛情,不甘于獨臥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濁,秉持著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標(biāo),渴望重歸于燕園未名湖畔雕梁畫棟的備宅之中,于幽幽燈光下,深望著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凈如清泉的詩句。楚雁潮,26歲風(fēng)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于同對翻譯譯著事業(yè)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后,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癥,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guān)懷中,他們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xué)生,而且還是一個臥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線,將新月與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著安拉的祝福來到世上,每天看著母親做齋戒,然而,回回是絕對不能與異教人結(jié)為連理,楚雁潮相伴著新月走過了最后一段人生,他只是給了新月延長生命的動力,他沒有奢望最最簡單的婚姻,他只想這樣守著她。然而,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著遺憾走了,她帶著無限希望走了,她帶著對未來的向往,對事業(yè)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么還沒來啊……"我潸然淚下,她帶著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有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于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當(dāng)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何謂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此時,我多想質(zhì)問,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凄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guān)懷,構(gòu)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然而,這只是這部書的一小部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讓我游蕩在兩代人之間,感動著兩段感動。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jīng)歷,韓太太的辛酸與無奈,韓天星的哏直,陳淑彥的賢惠,梁冰玉的倔強與遺憾…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淤血的城——北平與倫敦,我無法不說這篇小說的偉大。這曲哀歌既畢。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讀后感精選篇7
多少肺腑之言,都代替不了那悠揚的琴聲。一段真情的回憶,一句鄭重的承諾,永遠不是紅塵能隔斷的。多少珍貴的東西,如曇花般迅速凋零,但也如曇花般絢麗綻放。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雖然短暫,但那是一段永恒的隔世之情。
楚雁潮深知新月的病情,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新月。這段凄美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個錯,卻也是個對。錯在情太癡,對在情摯深。若是愛得早了,便破壞了師生的真情;若是晚了,便永遠沒有了這段刻骨銘心的回憶。新月,像荷花般圣潔,像桃花般可愛,一個近乎完美的女孩。楚雁潮,像山一樣雄峻,像海一樣包容,他的才華令人欣賞。
小說的情節(jié)從新月把楚雁潮誤認為是同學(xué),與他用英語攀談,楚雁潮幫助她提行李的小插曲開始,那時誰也不會想到后來居然在這小小世界中發(fā)生了那么多驚天動地的事。多少困難,他們都一起走過,即便楚雁潮的家庭不同意,但是楚雁潮依舊把這件事爛在心底。新月知道自己的身世,突然想起了自己和楚雁潮隔著教門,隔著民族,自己的“母親”又不同意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多少冷嘲熱諷,多少如山崩地裂的打擊,新月還是在死前念念不忘那個名字 楚雁潮。
誰拿紛事亂了流年,又拿流年亂了紅塵。即使知道結(jié)局,知道自己身處悲劇之中,但他們依然無悔。一段純潔的愛情,一句心底的承諾,比多少甜言蜜語都要長久。那是一份心靈的默契,一份天地為之動容的感情。一聲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長住在他心底的嘆息,挽著如泣如訴的琴聲,如孤雁盤旋,久久未散。隔世之情,也是永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