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如何寫?“愛的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阿姆里科身邊的各種感人故事,家長在他日記中寫的勸誡和啟發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朗讀的精彩“每月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1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2
我的書架上靜靜的佇立著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當我心煩意亂時我總會捧起它認真的閱讀,它就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的經典作品----《愛的教育》。
小說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記載下的點點滴滴的日記,成為展現成長故事的連環畫卷。每一篇都閃耀著愛的火花。這火花絢麗多姿,五彩繽紛:有老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懷教育;有熱血少年對祖國的赤膽忠誠;有朋友間的真誠友誼;有陌生人之間的溫暖幫助;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理解......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雖然故事中的人距離我們上百年,卻仿佛就活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感動至深。
比如書中有個故事叫《倫巴第的小哨兵》,講的是一位軍官讓一位少年上樹去看看有沒有敵人的蹤影。于是,少年爬上了樹,這時三顆子彈劃破了天空的寧靜,少年中彈了,少年像斷了線的風箏從樹了掉了下來。軍官趕緊跑過去,用手帕捂住他的傷口,少年的頭猛的下沉停止了呼吸。軍官如遭電擊似的愣在那里。過了幾分鐘,軍官埋葬了少年。我想少年是為國家而死,為了人民而死的。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少年的死就重于泰山。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為祖國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我同樣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無處不在。”《愛的教育》一書,讓我學會了去愛別人,也明白了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愛……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3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4
苦等N久的暑假可終于到了!今天看電影,明天去同學家玩,后天去溫州樂園……我安排著自己的完美假期。“諾,今天就開始寫作業,不準出去玩,不準放風!也不許拖到最后幾天再慢吞吞地寫!”媽媽的一堆話當頭砸來。“哐當”門鎖了。坐在書桌前的我有些懵,但轉念一想:媽媽帶妹妹出去玩了,那就看一會兒書吧!反正她發現不了。
心動不如行動。此時,書架上《愛的教育》跳入我的眼睛,我被書中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的兒童小說,由100多個情感真摯的故事組成。其中,《卡羅納》這個故事印象最深刻。
有一天,卡羅納的母親病得很厲害,卡羅納很多天都沒來上學了。一天,老師宣布了一個很可怕的消息:“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去了一個很好很好的地方,而且,誰也不準大笑!”
過了一會兒,卡羅納來了。他面容灰白,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心里泛起對他的同情與憐憫,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
剛進入教室的卡羅納,趴在桌上放聲大哭起來,他大概想起了往日的情景。往日里,他依偎在母親的懷里,感受著母愛帶來的溫暖。現在,親愛的母親離開了,而且是永遠地離開了。他再也看不到慈祥的母親,再也聽不到母親輕柔的安慰聲,再也感受不到……
小小年紀的卡羅納就失去了媽媽,那份傷心、那份痛徹是難以想象的。我們的生命中已經融入了母親的血液,融入了母親無私而偉大的愛,失去母親,那是多么不幸啊!此時,我的耳邊又想起剛剛媽媽的叮嚀“今天就開始寫作業,不準……”是的,比起卡羅納,我是幸福的。至少每天都還能聽到媽媽的嘮叨。其實,這嘮叨還挺溫暖的!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5
當一縷縷愛的春風飛出向你的身體,直撲你的心房,你是否感到溫暖,受到教育?
《愛的教育》講述的故事正是如此。
在《愛的教育》中,有一段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在一個雪天,加羅菲在玩雪球,一不小心就打 到了一位老先生的眼鏡,而眼鏡碎了,傷到了那位老先生眼睛。而在這時候,加羅菲能在加羅內的陪伴下,去向老先生道歉。再后來,還送去了一本精美的集郵冊換取那位老先生寬恕,那可是他最重要的東西啊!
這是一個多么有誠信,多么誠實的人啊!犯了錯還敢于去認錯,這一點,我做得到嗎?
在生活中,人往往犯了錯,都會不敢去承認。但我卻敢,為什么我敢呢,因為我看了《愛的教育》后,受到了啟發。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我在外面獨自游蕩,忽然想起,媽媽讓我去買作業,我就踏進了一條寂靜的小路。看著我的影子慢慢地移動,突然,一行字映入了我的眼簾——查理書店。到了,到書店了,我推開書店沉重的門,買了書,把書放進袋子就離開了書店。
在昏黃的路燈下,我打開了袋子,想看一下有沒有漏掉沒有買的書,結果我發現袋子里多了一本書,那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我一直想擁有的一本書。可如果留下來就是偷竊啊!我一直在猶豫,突然,我想起了《愛的教育》中的故事,做人要誠實啊,于是我便返回了書店。
回到了書店,我和老板說了事情的經過,并把書還給了老板,還和他道了歉,老板并沒有關生氣,還用手摸了下我的頭,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臉紅了,只有老天才知道我剛才心里在想什么。
《愛的教育》使我受到了很多教育,并讓我有了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
《愛的教育》使我難忘終生,受益無窮……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6
這個寒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愛的教育》是著名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每個故事都像小星星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在字里行間,融入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同時,我也被一個個可愛又機靈的同學的行為所打動,讓我懂得一些道理。
我最感動的是《少年愛國者》,一個被賣到戲班子的少年受盡苛虐后找機會逃了出來,他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乘上了返鄉的船,并坐在了船上的二等艙中。船上的人們了解了他的身世后十分同情他,有三個外國人和一些闊太太給了少年一些錢。正當他為這些錢而感到高興時,他聽到那三個外國人正在講他的祖國意大利的壞話。于是少年憤怒的將錢扔向了他們,并對他們喊道:“我不要講意大利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被小男孩的愛國之情感動了,他為了國家,把金幣扔給了他們,這種愛國之情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印象最深的是《勇敢的洛貝諦》,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洛貝蒂,早上上學時,看見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離開母親后,在街上奔跑時摔倒。這時,一輛馬車沖他駛過來,洛貝蒂勇敢地跳過去,把那個小孩拖到一邊。小孩得救了,洛貝蒂卻被馬車把腳骨壓碎了。他自己才二年級,還是個孩子,卻毫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多么勇敢的洛貝蒂!想想自己,不要說是救人,就是平時摔破點皮也會哭,和洛貝蒂比起來,真是太難為情了。
這使我想起了校園里的一件事。星期五第二節上課時,一個大學生急著站排,把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撞倒在地,大學生卻跑了,小學生已經起不來了,這時一個四年級的學生跑來,問了他的班級,就背起他進了教學樓。難道我們不像那個四年級學生學習嗎?他的品質多么好呀!
所以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的好少年!
愛的教育個人讀后感篇7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根據兒子的日記寫出的日記體兒童小說,書中講了安利柯四年級在班里發生的故事,還有安利柯老師所念的每月故事,很適合小學生閱讀。
主人公安利柯的朋友很多,有的讓我敬佩,有的令我討厭,有的讓我同情。品德高尚的卡隆是讓我最敬佩的人,一次上課前,幾個同學戲弄克洛西,克洛西一時動怒,抓住墨水瓶向他們扔去,卻不料砸到了剛進門的老師臉上,教室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卡隆挺身而出為克洛西頂罪,老師知道事情的經過后,對卡隆豎起了大拇指。
卡隆還是耐利的保護者,耐利是安利柯同學中最弱小的一個,經常受同學們的欺負。突然有一天,卡隆站出來,鄭重地說:“欺負耐利的同學聽著,如果你們誰敢碰一下他,我就讓他好看!”有個同學不服氣,結果當場挨了卡隆一拳,他助人為樂、敢于承擔的良好品質讓我非常喜歡。德羅西是書中的好學生,他與人為善,品學兼優,不怕吃苦,是老師的小助手,更是我學習上的`好榜樣。可伶的克洛西,家里貧窮依然學習用功,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學習。
書里的每月故事我都非常喜歡讀,大多講的是孝心少年或愛國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抄寫員》和《六千英里尋母》。小男孩敘利奧為了讓家里有更多錢,每天晚上12點都替父親抄寫信封掙錢,長久下去,敘利奧睡眠不足,成績下降,不知情的父親責罵他。當父親知道真相后,才明白自己兒子的苦衷;少年瑪爾可歷經千辛萬苦,足足走了六千英里,才找到自己一年不見的母親。兩個故事都是在夸贊少年的孝心,如果我有這樣的品德,我想我的父母一定是最幸福的。
《愛的教育》里有許多品德高尚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們學習,誠實、守信、孝順、奉獻、保護弱小……具備這些品德才是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