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都有哪些?在“活著”中,作者表現出一種直面悲慘人生和死亡可能的態度。“人是為了活著和活著”。活著,并不是追求活著,而僅僅是“活著”本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1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余華
《活著》是余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沉重的小說。主人公名為福貴,實則無福無貴。
看完這本書,感覺一切語言在此刻都是蒼白與無力的,這本書的閱讀是讓人恐懼甚至窒息的。
福貴對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終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說他幸運,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著;說他不幸,他也曾經歷過幸福,也曾經歷過苦難,并且在經歷過一切后仍樂觀而堅強地活著。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一部《活著》,讓我們體會到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遷。可以想見,在那個年代,像福貴這樣悲慘遭遇的底層人民不計其數,福貴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實例。
生長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們很難去設身處地地體會福貴的感受,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要堅強地活著。往事隨風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跡。時間終究還是會讓一切變得蒼白無力,“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但我覺得,正是因為艱難,活著才有了深刻的含義。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2
此次閱讀余華中短篇小說《活著》,我發現自己深陷其中。
開頭福貴父親的死,并未在我心里激起太大的波瀾。我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他們生活的巨大轉折。造成這件事情的因由,還不是福貴無節制的嫖賭?福貴造的因,也得讓他嘗嘗后果。但讓我驚訝的是,福貴即使走回正道,生活也并沒一帆風順。他本是去給母親請醫生,卻被抓充軍而錯過醫治母親病情的機會。兒子有慶去獻血,卻被活生生的抽死。本以為到這里苦難該結束了,但沒想到緊接著是鳳霞與家珍的死亡。到了最后,甚至福貴的女婿、外孫,都喪失了性命。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離去,使福貴不得已得一次又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福貴遭受到的沉重的打擊,也讓我打心底難受。尤其是讀到福貴埋怨自己老糊涂了喂了外孫那么多豆子時,我再也忍不住內心的傷痛,鼻子一酸,淚水盈滿眼眶。
閱讀到這里,我終于沉浸在悲痛中無法自拔。仿佛是我辦了這件錯事,仿佛是我自己經歷了那么多的悲歡離合。我不禁埋怨起命運的不公。為什么血型對號的非得徐有慶?為什么福貴恰巧被抓過去充壯丁?憑什么苦根會被豆子撐死……難道是因為這些人注定命苦?
我無法理解,為什么作者要把福貴的生活寫得如此悲慘。難道,在那個時代活著的普通百姓,注定要像福貴一樣,無力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坎坷?我又一次翻開書本尋找細節,想一探究竟。這一次,我看到了自己忽略掉的信息。我一直沒有注意到,老人福貴,是使用了一種很平淡的語氣,去講述完他的一生。他沒有流淚抽噎,沒有顧忌左右。這種平靜,難道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百思不得其解,我翻開了作者的自序想去探究。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如夢初醒。
“活著是屬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原來,福貴的苦命,只是我主觀去下的定義。在我的眼里,福貴是一個在殘酷環境中幸存下來的人,是一個命運充滿坎坷與磨難的人。但在福貴的眼里,他的人生,或許沒有我想的這么糟糕。福貴的妻子,賢惠善良。福貴的兒子,機靈活潑。福貴的外孫,懂事孝順。他的家人們,沒有一個不勤勞樸實,熱情善良。他的朋友們,沒有一個不真心誠意地對待他。福貴之所以深刻地記著卻可平靜道述這些回憶,是因為有這些人的陪伴。原來即使生活再苦再累,命運再艱難困苦,家人朋友間的溫情也會帶來幸福,支撐活著的勇氣。
所以,福貴在談到妻子時,只有惋惜,沒有痛不欲生。在談到他的朋友時,平靜又祥和。在談到外孫的死時,面露悲涼卻欣慰。就是為所有的親人送行,他心里也會比較踏實,在晚年養一頭老牛,耕作田間。也許就是像福貴這樣。活著必然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苦難。但是,再多的苦難也終究會化為平平淡淡,再多的苦難也不會阻止我們活著的步伐。
所以,通過這篇文章我發現,人們不會因為前途未卜而迷茫失望,而是會在一次一次跌倒和爬起中,漸漸把人生中的不幸看淡;人們不會因為坎坷與挫折而停止,而是會在信念一次比一次更加堅定的同時,再次對生活充滿信心。然后,人們繼續熱情地活著,使一切再次變得無比美好。
《活著》讀后感范文五活著,兩個普通的漢字,組成一個平淡的詞語,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凄涼而又悲傷的故事。
記得兒時經常聽人感嘆:“活著就好”,當時還小,對于這種雖平淡卻又承載太多的話語并沒有多加思考,只是單純的知道,活著是好的。直到看完了余華的《活著》,我才知道自己所理解的是有多么膚淺、片面。文中的主人公福貴,一個從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富家子弟,變成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了太多的人世事故,這中間有過多少無奈、惆悵、傷心、痛苦、絕望,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經歷了解放前期、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的他遇到過多少困難,經歷過多少坎坷,他的一生,實則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這書本只是單純的在寫他的一生,但也從側面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百姓生活的艱難。
在那時,那個充滿苦難的時代,福貴也是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從一個富家子弟,變的一無所有,父親因病去世,再到后來母親生病,去城里找郎中,卻被抓去當壯丁。歷經兩年多從死人堆里爬回來,卻被妻子告知母親已經逝世的消息,且自己的女兒因一次高燒而變成一個聾啞人,而后妻子家珍又患上的軟骨病,就在這種如此艱難的時刻,兒子又因為抽血而死,后來好不容易女兒鳳霞風光嫁人了,卻又因難產死在醫院,死后不到三個月,妻子也撒手歸西。本以為就這樣了,可女婿卻因意外身亡,只留下一個孫子與自己相依為命。可孫子也命苦,因為沒有吃過豆子,而在吃豆子時撐死了。說起來撐死是多么可笑,但更反應了當時社會的貧苦啊!可笑又可悲。當福貴看著一個又一個致親的人離他而去的時侯,我想,他的心是在滴血的,是在嚎啕大哭的,但他也堅強的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的去面對如此不平的人生,而不是去報怨命運的不公。在年過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不顯出一絲沮喪。從他的面容中,我們看不到生活多么的艱難,看不到他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僅僅是風塵歲月所留下的滄桑。
活著,其是只是有那么一些人抱怨活著真累,活著苦,感到迷茫。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賦予了活著更多的含義,把一個簡簡單單的過程復雜化了,在其中摻雜了更多的物質追求,這都是人們客觀上無形中給這名詞強加壓力所造成的。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當時,他的母親并沒有責備他,而是安慰他說:“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啊!有時侯人活著就已經是上天的眷顧了,其余的身外之物,與之相比顯得已沒有那么重要了。
其實,所有的功名利祿不過都是過眼云煙。生,我們帶不來;死,我們亦帶不走。即使你真的想去追求它,也要有這個權利,而只有活著,才能擁有追求物質的權利,享受世間一切的本錢。我想,現在一切歸于平淡的福貴,正是因為得知活著的可貴,才會這么悠然的享受孤獨的時光吧!或許,這也是作者想通過這本書來告訴讀者,困苦生活也是一種活著的一種方式!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事,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3
讀過很多書,很多名著,可是只有《活著》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它講述的是一個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后悔,可能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里面的主人公徐福貴因為好賭,從有錢人變成了窮人,從此他的生活就這樣的不好。要是他不好賭就不會變成窮人,就不會每個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上了。要是他珍惜他有錢人的生活,好好的利用他的錢,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好好的利用我們現在身邊的東西,不要讓自己后悔。我們讀書就是這樣,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的利用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幸福;不讓未來的自己恨現在的自己;不讓未來的自己后悔。
主人公變成窮人后,他后悔了,他努力的工作,想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可是命運卻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好,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反而讓他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現在我們不好好學習,等老了才知道后悔,可那時候時間已經不可以倒回來,不可能讓我們再讀一遍書了。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學習,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也為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能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讓他們傷心。好好的利用現在所擁有的,不要浪費了,不要自己后悔難怪。
人知錯能改是好事,可是要早點知錯,不然就來不及了。主人公要是在他妻子叫回家時就不賭了,好好的做人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我們可以學習主人公的知錯能改這樣的精神,不過要早點。人主社會要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開始,就看你是否努力,當時的社會怎么樣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偏心那一個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看你是怎樣選擇的了,人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你一生。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福貴伴隨著一頭牛在陽光下回憶。他的親人因為天災人禍先后離他而去,讓他孑然一身的活在這個世上。但是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著他和命運的友情,他依然堅強的活著。我們就要學習他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抱怨命運,以友好的心態面對不樂觀的生活.不管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都要樂觀的面對,都要勇敢的跟困難做斗爭。
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不管遇到什么磨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就像《活著》里的主人公一樣,親人都離他而去,他依然堅強的活著,我們父母都還在身邊更應該活著,努力的活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做貢獻,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主人公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經歷的越多,懂得越多。
活著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讓我們通過苦難體會了生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是福貴帶給我們重要的信息,堅持活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我們要像這本書里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堅強不屈、知錯就改的精神,不要害怕苦難,要勇敢的面對。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4
《活著》這本書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心看完的一本書,對于我這種一看書就打瞌睡的人來說是多么可貴的寶物。
這本書是看著看著就走入了書中,走進了那個年代那個畫面。不得不佩服余華先生的寫作手法,用著最樸實的話語敘述完這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有時翻開書,想一下子看完,又不想這么囫圇吞棗的看完。剛看完的時候,我心想再也不要翻開它了,太傷感了,都看哭了自己。可是幾天過后,又拿出來了,想著下次再回味一遍。所以,這本書是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書。
書中以一個老人的角度敘述自己的一生,看似平淡卻又波濤洶涌,在已經經歷過風雨的福貴眼里那些都過去了,所以它平淡,而對于我們讀者來說這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揪住人心,想要沖進故事里去做點什么。
整本書我的淚點在福貴兒子去世的時候,看到前面我真的不敢相信,因為那些文字敘述得太普通了,我一直加速往后看,看到福貴的痛苦后,才嘩啦啦的眼淚直流,帶著眼淚進入了夢境,合上了書。
再次翻開,就是我看完了整本書了,故事中一個接一個的去世,我沒有再掉一滴眼淚,不是因為敘述得不好,而是我已經麻木了對于這個故事中的死亡。
我除了對于佩服這本書的作者以外,好像還沒有太明白整個故事更深的意義,對于生死這件事,是福還是禍呢?故事里的人活著那么痛苦,可能死亡是解脫,而活著總給別人感覺是好的,活著就好,真的好嗎?
看到福貴年邁的時候,又覺得活著確實好。
希望下次再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5
平凡,但不平庸。
——題記
活著或死亡都是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這薄薄的一本書卻花費了我好長時間,這讓我更加切身體會的讀懂了這本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導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有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邊的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頭瘦骨嶙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最讓人心痛的莫過于福貴的兒子抽血過多死了,那么天真的一個孩子,遇上了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沒想到那縣長還是跟他一起飽受戰難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了吧,你總會面對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現實。
這個世界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的人卻只能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汗血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我只能面對現實,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現實,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因為你很難改變世界,但世界改變你卻易如反掌。
回到書本,福貴做到了不被世界改變,就算經歷什么大起大落,他總是能無動于衷,依照著自己的意愿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總說“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可是真正有那十之的卻極少,當你開始埋怨世界,有沒有想過是自己哪里做錯了呢?
活著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6
今天剛剛讀完余華的書《活著》,可以說《活著》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激動和悲傷,而是震撼和感嘆。感嘆主人公富貴的命運的坎坷,震撼人的生存能力,當生活一次次苦難要打垮富貴時,他又頑強地站了起來,好好地活著。
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形式開始,讓“我”遇到了一位開朗樂觀的老人富貴,富貴給“我”講了他的故事。雖然之前我已經知道《活著》是個悲劇,但看到富貴在喊他的牛“富貴”干活時,為了讓牛不偷懶,他還故意喊著其他牛的名字,來激勵他的牛。我不免還覺得《活著》還有些好笑。看到后面才發現富貴喊另外牛的名字,都是他死去的親人的名字。
富貴的回憶最初他和父親是兩個敗家子,父親敗掉了100多畝地,而到他這又賭掉了剩下的100多畝地。讀到這里,我甚至覺得這么一個地主家的大少爺,一點不值得可憐,這也不算什么悲劇,尤其是他打自己懷孕的妻子時,我感到憤慨。可隨著往下看,父親被富貴氣死了,母親生病富貴去城里找醫生,結果被抓去當了民黨,九死一生回到家。母親死了,女兒啞了,我就有些同情富貴了。當霸占富貴家產的龍二被槍斃時,我有感嘆世事的變化無常,富貴這個地主少爺因為把家產敗光了,反倒撿了一條命,還以為富貴的命也不錯嗎,盡管日子很苦很艱難,但一家相互攙扶和關心,我甚至覺得他們比家里有錢時更幸福。可當富貴家中唯一健康能干的兒子有慶,為給縣長的夫人輸血而死,富貴背著兒子瞞著病重的妻子埋了,而沒瞞幾天,妻子也知道,我無法再看下去了。穩定了好長時間才讓自己止住眼淚。可再往下看,還有更悲哀的事情,多病的妻子去世,聾啞的女兒鳳霞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卻在生孩子時死掉了,女婿二喜又被砸死了,相依為命的外孫因為吃豆子又撐死了。這人間的一幕幕悲劇怎么全發生在富貴的身上,而老年的他卻如此的樂觀。
我覺得用什么語言來形容這個故事,都蒼白無力似的,而作者用《活著》這兩個字,再恰當不過了,是啊,富貴他還活著,苦難也沒有把他擊垮,這就夠了。現在人們活在這個時代,生活是富裕了,不會像富貴他們天天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可精神生活卻感到空虛和失落了,有些人沒了生活的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了?富貴告訴我們,活著就有意義,活著就是最美好的事。
真希望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活著就是財富,活著就是意義,活著就是幸福!不要總是糾結在“我為什么而活”、“我為誰而活”的問題上,記住活著就好,沒有什么理由讓你放棄活著。好好活著吧!
活著長篇小說讀后感作文篇7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簽的書,對于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余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并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于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于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初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著》的這本書時,感觸并不是很深,并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么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于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么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只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夸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系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游動著,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