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昀,北遷已十四世。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紀昀詩詞,來欣賞一下吧。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1)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靈光肸蚃到西陲,齊拜城南壯穆祠。神馬驍騰曾眼見,人間銜勒果難施。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2)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罌粟花團六寸圍,雪泥漬出勝澆肥。階除開遍無人惜,小吏時時插帽歸。
紀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于詩歌及駢文,長于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謚號文達,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紀昀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在十八世紀中后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昀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編修。因此,紀昀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 一生悉付《四庫全書》,其《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開“四庫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關閉“四庫館”,共經歷了14個年頭。紀曉嵐始終擔任總纂一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共200卷,收正式入庫書3461種;存目書6819種,93500余卷。因《總目》卷帙浩繁,翻檢不便,又刪節編成《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其進獻之書有105種,入存目者41種。藏書鈐有“春帆校正”、“心與古人會”、“校書天祿”、“河間紀昀”、“瀛海紀氏閱微草堂藏書之印”等。
紀昀詩詞10篇_紀昀出名的詩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3)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簫鼓分曹社火齊,登場相賽舞狻猊。一聲唱道西屯勝,飛舞紅箋錦字題。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4)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古跡微茫半莫求,龍沙輿記定難收。如何千尺青崖上,殘字分明認火州。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5)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銀瓶隨意汲寒漿,鑿井家家近戶旁。只恨青春二三月,卻攜素綆上河梁。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6)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依稀諫果兩頭纖,松子來從雪嶺南。嶺上蒼官千萬樹,只能五鬣綠鬖鬖。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7)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前度劉郎手自栽,夭桃移得過山來。阜康城內園池好,尚有妖紅幾樹開。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8)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不重山肴重海鮮,北商一到早相傳。蟹黃蝦汁銀魚鲞,行篋新開不計錢。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9)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西到寧邊東阜康,狐蹤處處認微茫。謀衣卻比羊裘易,粲粲臨風一色黃。
紀昀詩詞_紀昀出名的詩(精選篇10)
朝代:清朝|作者:紀昀
牧場芳草綠萋萋,養得驊騮十萬蹄。只有明駝千里足,水銷山徑臥長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