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詞
歐陽修是北宋卓有成就的史學家。中國的二十四史,他一人名占兩史(《新唐書》與宋祁合編),獨撰《新五代史》,這在史學領域極為罕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歐陽修的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歐陽修的詞篇1
詞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晝輪。
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縈醉客,
隔花啼鳥喚行人。
日斜歸去奈何春。
歐陽修的詞篇2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歐陽修的詞篇3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予少以進士游京師,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休兵革,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而得之,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相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夫曼卿詩辭清絕,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習于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于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涌,甚可壯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慶歷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廬陵歐陽修序。
歐陽修的詞篇4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畫船載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
空水澄鮮
俯仰流連
疑是湖中別有天
歐陽修的詞篇5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修啟:秀才人至②,蒙示書一通,并詩賦雜文兩策,諭之曰:“一覽以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學者之問,又其少賤而長窮③,其素所為未有足稱以取信于人。亦嘗有人問者,以不足問之愚,而未嘗答人之問。足下④卒然及之,是以愧懼不知所言。雖然,不遠數百里走使者以及門,意厚禮勤,何敢不報。
某聞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篤敬⑤,篤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遷。三代⑥之衰,學校廢。至兩漢,師道尚存,故其學者各守其經以自用。是以漢之政理文章與其當時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從來深矣。后世師法漸壞,而今世無師,則學者不尊嚴,故自輕其道。輕之則不能至,不至則不能篤信,信不篤則不知所守,守不固則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學者惟俯仰徇⑦時,以希祿利⑧為急,至于忘本趨末,流而不返⑨。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學,雖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況有祿利之誘、刑禍之懼以遷之哉!此足下所謂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鮮,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顧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幾?是則鄉曲之中能為足下之師者謂誰,交游之間能發足下之議論者謂誰?學不師則守不一,議論不博則無所發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遠,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議論未精,此其病也。竊惟足下之交游能為足下稱才譽美者不少,今皆舍之,遠而見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隱。
夫世無師矣,學者當師經,師經必先求其意,意得則心定,心定則道純,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施于世者果致⑩。三代、兩漢之學,不過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棄其愚,將某以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歐陽修的詞篇6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歐陽修的詞篇7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弦。
歐陽修的詞篇8
詞牌名:長相思|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蘋滿溪
柳繞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
風凄凄
重倚朱門聽馬嘶
寒鷗相對飛
關于歐陽修的詞精選
歐陽修的詞篇9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歐陽修的詞篇10
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疾,生乎憂者也。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為尉于劍浦,區區在東南數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