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希望對大家寫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有所幫助。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1
看了紅樓夢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我看見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愛一個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嫻靜如水的顰顰。
我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紅樓夢》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或許“紅樓夢”,真的只是紅樓的一場夢。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向往的。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2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對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語言來修飾。去年暑假,在好友婷的引導下,我得到了《紅樓夢》帶給我的精神上的洗禮。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讀《紅樓夢》,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小說以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明顯,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像。
林黛玉,她給我最深的印像便是她的才華。她如那一池帶著靈動而流過沁芳閘的活水,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正是因為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著如雨般的淚水,化為永久的遺憾。
薛寶釵,這個二百年來飽受讀者指責厭惡的任務,她又何嘗從這段感情糾葛和婚姻中獲得過快樂。寶釵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可憐的她要為自己考慮更需要為整個家族著想。寶釵聰明睿智,大方得體,但她卻悲劇性的始終沒有明白一場毫無愛情的婚姻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
小說如一只哀婉凄傷的交響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劇構成一個個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貫穿了人生的各個層面,從主子到奴仆,從宮廷到民間,從成人到少年,無不具有著一段哀傷的愛情。
或許正如小說第一回的絕句所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3
上周,我懷著驚訝的心情,讀完了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更是他創造的一個偉大的奇跡,贏得讀者聲聲的驚嘆!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所創作的,里面的小動物都被法布爾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昆蟲記的英文學名為“Souvenirs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爾更是用放松而又充滿有趣的態度寫下了自己對觀察的每一只昆蟲的觀察日志。
法布爾有一個特點是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去學習的,那就是法布爾沒觀察一個小動物,他就會一邊看小動物的姿勢一邊記錄他的姿勢。作者法布爾堅強不屈和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使他獲得了巨大的發現或者有趣的動作。一直觀察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并沒有感道煩惱,而覺得昆蟲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昆蟲記》是一本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法布爾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學習。我們應該像法布爾那樣,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堅持不懈,不怕辛苦,盡力去干好自己所干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去奮斗!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4
四大名著,各有千秋。愛《水滸》,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什么叫義氣,什么是兄弟;愛《三國》,因為它然我領略了各國領袖的風采,戰場上的豪情萬丈;愛《西游記》,因為它讓我尋回了童真,找到了趣味;但我更愛《紅樓夢》,愛那大觀園的美景,愛那主人公們吟詩作對的閑情逸致,愛那看似溫柔實則剛烈的女兒魂。
一大群美人,住在大觀園里,形成了小小的“女兒國”。然而,當封建勢力一步步逼近,毀滅了那份美之后,便上演了一出出悲劇。那是“金陵十二釵”的凄美。其中,以林黛玉尤為甚者。
那時黛玉才十六歲,母親突然因病去世,體弱多病的她怎能經受如此打擊,也重重地病了一場。于是父親林如海把她送進了賈府。雖有賈母疼愛,卻總不是父母之情。自覺凄涼的黛玉,自幼便養成了一種孤芳自賞的性格。于是,每當落花之期,她都會小心翼翼地將花瓣收集起來,再埋進土里,還不免傷感地哭一場。她是把自己全部的所思所想都寄托在落花上了啊﹗
任憑她擁有多么淵博的才學,也任憑她那與世無爭的獨特氣質,卻還是難逃香魂離天的結局。黛玉不停地咳著,還吐了很多血。此刻的她,已然奄奄一息。墻的那邊,鑼鼓喧天,張燈結彩,好不熱鬧﹗賈寶玉面對的是蓋著紅蓋頭的寶釵。就在賈寶玉掀開蓋頭的那一刻,黛玉疲憊地閉上了眼……
多么殘破的結局啊﹗黛玉的悲劇,更是多么令人憐惜,而她的美也更是令后人所銘記啊﹗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5
對寶釵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她固然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但也受到了封建權力的壓榨,應該同情與批判兼而有之。
寶釵很少直接鼓吹和維護封建禮教,而是通過日常的一言一行反映出她的真實個性。外表上“隨分從時”、“裝愚守分”、“罕言寡語”,顯得“肅靜嚴厲賢淑”風采,但實際上她“好風憑仗力,送本人上青云”,袒護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她熟諳世故,誠府極深,在榮國府這人情復雜,矛盾交織的情況里,左右逢源,如魚得水。連忌恨一切的趙姨娘也贊她:“很風雅”,“會做人”。
“會做人”與她“溫順敦樸”的外露特征相交融,使得她為人人所夸獎。“不關已事不啟齒,一問搖頭三不知”的處世準繩,使得那些素日里做著丑事的封建主子們贊她“會做人”。例如:賈母給她做華誕,要她點戲,她就依著賈母平日的愛好說了一遍,結果“賈母愈加喜好了”。
寶釵不只會做人,并且經常借“做人”的時機來顯示自己的才干。史湘云要起詩社,但沒有錢,這時寶釵便趁機替她設東,先通知湘云從自家帶工具來請大師,但出門叫一個婆子來卻說:“明日飯后請老太太姨娘賞木樨。”外表上是幫了貧弱孤女的忙,但實際上倒是給另一段“金玉良緣”一次沖擊。她處處當心,處處為了奉迎賈母而安插,見的寶釵是如何“會做人”的了。
寶釵另一個特性就是虛假,她說過,對僧人道士所說的“金玉良緣”以為是亂說,又說金鎖沉甸甸的戴著無趣。但實際并非如此,寶玉去看生病的寶釵,寶釵拿著他的玉“從頭翻過來細看”又“念了兩遍”,再責怪丫環鶯兒為何不去倒茶,引出鶯兒笑說“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引起寶玉留意后的,再將金鎖從里面的紅襖上掏將出來。
寶釵“做人”是勝利的,也留給人們一點啟迪。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要想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就要向寶釵學點好的東西,認真加以進修,對今后的人生道路還是很有幫助的。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6
在讀《紅樓夢》的時候,看見黛玉和湘云對詩有道:冷月葬詩魂,與前面的“閑塘渡鶴影“恰好對上,喜得我拍案叫絕。
友人說我像黛玉,雖面上一笑,但自己心底仍覺得不比她那般才情詩意,風流可愛。既提之,少不了在此談黛玉了。
第一次看《紅樓夢》對黛玉印象只是淺淺的:一個愛撒脾氣的病弱才女。大了,多品了,才對她有了新的觀點和看法。咋看去,黛玉多愁善感,待人遇事略顯刻薄。仔細想,才明白她的無奈,內心壓抑無處訴說,她最真的不是人們所夸大的多愁善感,而是一點天真狡黠,善雅虐。
“雅虐”現代化的語言便是毒舌,正如寶釵所說:“幸而鳳丫頭不認識字,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用春秋的法子,將世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正是這雅虐打動了我。其實黛玉多數的虐皆是為了寶玉。因為珍惜,因為在乎,才會打趣,甚至為寶玉、寶釵的事暗自垂淚,后也因此香消玉損,令人動容。
人說黛玉的美是一種藝術,“嗚咽一聲尤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但她的.人是如此立體鮮活,不只是“曉風染白蓮”,而是“彩內心似牡丹,姹紫嫣紅開遍”,可此花有殊色,只為一人開。她豐富的內心惟有寶玉懂得,而寶玉的內心也只有她懂得。寶玉不肯求功名,她懂;寶玉想要喝些酒,她懂;寶玉讓晴雯送兩張舊帕來,她懂。她明白其中這深厚的情義!她不在乎封建傳統和寶玉一起看《西廂》,大膽作詩求詞,同他一起不屑于舊社會禮儀的束縛……
是啊,揮毫作詩,詩絕女子是她;一笑一顰,宛如天仙的是她;拋父進京,無依無靠的是她;荷鋤葬花,稥淚暗滴的又是她;然而紅顏薄命,淚灑空樓的還是她。這樣一個絕色傾城,一身詩意的女子,再多瑕疵也掩不去她的玉質冰清。
此時,黛玉在我眼中不在是一個虛構的了,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思緒又回到香逝那夜,想必只有一彎瀟瀟冷月葬與詩魂吧!
今夜,月色亦瀟瀟!
紅樓夢摘抄讀書筆記簡短篇7
讀罷《紅樓夢》,已是深夜,我不知該如何表述自己復雜的感受,那種感覺,像是湛然寂靜,又像是迷離恍惚。榮寧二府家破人亡,紅粉麗人香消玉殞,霎那間,一切宛若散場后的電影院,一片漆黑,一片蕭涼。
“罵鳳姐,恨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合上《紅樓》,卻發現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女子,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她為整個家族操勞,卻因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沒有誰愛戴她。別人給她的評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的確,她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特權。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財主的女兒和長安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著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梯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每當讀到這些情節,我都會覺得,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確實可恨。
她曾公然宣稱:“我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么事,我說行就行!”但她也像一般的婦女一樣,也供瘟神,給女兒起名求福祉。她的確很精明,但費盡心機所追求的愛情落了空,她奄奄一息時,平兒求賈璉給她請個大夫,賈璉卻啐道:“我的性命還不保,我還管他么!”有人說王熙鳳的慘痛結局是自食惡果,自作自受。或許是吧。但我還會為這個倔強好強的女子嘆惋。我覺得,人生一世,只不過是一場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客,所有的棲居都是暫時的,就連生命,都要歸還給日月經天的自然。王熙鳳啊王熙鳳,你這是何必呢,占有再多的財物,攀上再高的地位,你也無法擁有內心的安寧,享受生活的安然平和啊!
《紅樓夢》結尾的那四句偈語,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流轉,“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正如王熙鳳最后嘆息,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是啊,水滿則溢,月盈則缺,誰也躲不過,興盛衰亡的輪回。但人有時總那么貪婪,總是“身后有余忘縮手”卻不知道,美好的東西是會在貪欲中走失。及至“眼前無路想回頭”之時才恍然大悟,那些本該安寧祥和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任怎樣敲門,怎樣借茶問路,都再也不會,看見門里探出一張桃花笑臉來。那所大宅子里的熱鬧非凡,珠光寶氣,勾心斗角,卿卿我我,都如一場夢,最后,幾近虛無。
紅樓一夢,香艷浮華都已不再,唯余一絲寂寞的氣息和一段傳世的故事,世事無常,塵世的大舞臺上,卻總也免不了這最后一幕——燈熄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