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讀書筆記
通過寫讀書筆記,你可以幫助自己記住書中的內容,特別是那些重要的觀點、論點和論證方式。優秀的《自控力》讀書筆記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自控力》讀書筆記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1
今天讀的《自控力》是吳為的作品,總共10章,每章6小節,和凱利·麥格尼爾寫的整個結構幾乎一樣,
每小節一個話題,對該話題進行解釋,然后引用一個故事說明,然后再總結。
吳為的《自控力》,個人感覺更像是一本勵志書,里面故事大多是講述人如何不屈于現狀,不向眼前的困境低頭,走向成功。講述人自控力帶來的好處,控制情緒,自信心,行為,能夠給生活帶來許多好處,如更好地應對壓力,更健康,事業更成功,更健康等。
講一下其中的兩個故事:
故事1:有個乞丐,拿著一本《自信心》去到安東尼·羅賓的辦公室,激動地說,原本已經無心存活下去了,但是看了《自信心》后,聽說這本書的作者可以改變我的想法,所以請你告訴我,我應該怎么做?安東尼說,誰也無法改變你,但是除了一個之外,我帶你去見他,然后把乞丐帶到一面鏡子前,乞丐看著里面的自己,長長的胡須,破爛的衣服,全身邋遢。安東尼說,除了你自己,沒人能改變得了你自己。然后就把乞丐送出了門外。第二天他又見到了那個乞丐,但是已經是不昨天的那個邋遢的樣子了,而是西裝皮革,煥然一新,眼里充滿了生機。很快他就重新找到了工作。最后還成了一個成功人士,變成富有的人。
沒有說他是怎么變得富有的,有點失望。
故事2:有一個農村18歲的小伙子,因家里窮,父母體弱多病,不得不在家里種2畝地,順帶照顧父母;他借了300塊錢養雞,不幸全死了;釀過酒,捕過魚,都沒成功,36歲了也只有一間土屋,借錢買了輛拖拉機,但是不幸連人帶機掉入河里,成了瘸子。但是多年后他卻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資產過億。
也沒有說怎么做到資產過億的,差評。
其實我看《自控力》,是想找到一些方法,找到一些能夠讓自己堅持,成功地做一件事的方法。如跑步,寫作,學英語等。
而這本書大多講的是控制自己后能帶來的好處,不是很符合我的期望。
我期望的是,我要學好英語,怎么才能堅持?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讓自己每天堅持?而不是告訴我,你學好了英語,就可以和老外對話,你的工資就會增加之類的。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2
自控力字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自控力相對于大人肯定弱了許多。我家孩子也是一樣,經常說的很好,做起來就管不住自己了,之前我也一直和孩子強調這個事情,但總感覺收效甚微,這本書就是雪中送炭,讓孩子更系統的了解學習自控力。感謝喆媽公益閱讀,感謝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同樣,電腦游戲也是現在吸引孩子的一個深淵,以前孩子是每個周末允許他玩一個小時,他總是打開電腦就玩游戲,我和孩爸也一直沒什么好方法來管理他,看了自控力這本書,書中的胡小鬧也和同學一起玩網游,通宵的玩,以致尤小游把自己都玩進了醫院,孩子說游戲太害人,都是沒有自控力惹的禍,從孩子看完這書后,就經常和我說自控力的事,這本書比我說教一萬次都有效,真的,感謝!
書中有個關于自控力的鍛煉—握冰游戲,孩子也在家里要求我給他計時,他也要握冰,看看自己的自控力的如何,我們兩人也玩耍了一次,玩中學,學中玩,收獲滿滿。
孩子慢慢長大了,教育是重中之重,但不可否認外界的誘惑也很多,很慶幸在微博上中了這本書,讓孩子在小學三年級看到自控力的重要性,就象書中說的“管住自己=贏得未來”,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愿望,讓孩子從小有了自控力,再加上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想不成長都難!
做為一個10歲男孩的母親,我大力推薦此書,書中以胡小鬧為主人公,他所經歷的事,正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讓孩子從小做個情商高的孩子,管住自己,贏得未來!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3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作者是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該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存在自控力不足的問題,其中我也被拖延的毛病深受困擾。有很多人是手機控、電腦控,也有很多人存在酗酒、抽煙等問題,他們有的無法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害處,有的能夠意識到;但難以改變現狀。
這本書正是通過一些實驗研究作為例證,來得出一些關于歷史上人類心理發展的結論,從本質上解釋行為,以及提出周期性建議來改變人的行為。
書中部分實驗都是理想實驗,研究范圍太廣,人類世界較為復雜,外界影響因素眾多。于是難以在人類世界中做這些實驗。作者就構造理想模型,設計一些富有創意的實驗,趣味性強,這使我很感興趣,總是不由自主地跟著作者的引導走,而不是那種自我逼迫的感覺。
本書不是像其他心理指導書籍一樣——只提供文字引導,鼓舞人們改變;更可以說是一本教材,它的內容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科學性。雖然它所運用的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它確實是人們用來進一步了解“意志力科學”的素材。對于人們自控力的薄弱,它反對強制療法,反而支持有效地利用自我欲望,將一些負面情緒轉化成實現目標的動力。它不僅讓人們認識到什么是自控力,以及如何運用它,它更是向讀者解釋:在研究此類問題時,應該采用哪些科學方法;以此幫助讀者建立科學思考模式。這些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在一些事物面前,很多人難以抑制住內心的沖動。本文通過舉例子,提問題來告知人們如何正確且有效地抑制住沖動。正如它所說“自控力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偏離目標,又不斷把注意力收回來”。本書建議通過一些鍛煉改善意志力,提升與自控力有關的一切生理指標,提醒人們:要想在需要“說不”的時候“說不”,在需要“說好”的時候“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當你面對誘惑和拖延癥的時候,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4
錢鐘書先生說: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延遲滿足效應」,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這種延遲滿足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我們知道,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系和事業成敗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對誘惑的時候,我們的腦袋里通常都有兩個矛盾的小人兒,一個在說:“我要”,一個在說:“我不要”。人都是有惰性思維的,我們有能力去選擇“更難的事”,也會有沖動去做“容易的事”。
到底該怎么提高意志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呢?
首先,認識自己。
利用一周的時間觀察一下,看看你能否及早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樣的想法、感受和情況最容易讓你有沖動,想些什么或暗示什么最容易讓你放棄沖動。
很多時候,找到問題的所在,就知道怎么解決了。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二,提高意志力。
比如冥想、慢呼吸法、充足的睡眠、五分鐘的綠色鍛煉、你可以在家里布滿陷阱,來挑戰“我不要”,也可以挑戰意志力極限等。
注意: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自控力用得太多會疲憊。壓力是意志力的死敵,可以把重要的事放到自控力最強的時候去處理。冥想也不是讓我們什么都不想,而且讓我們不要太分心,不要忘記最初的目標。
我們知道,任何改變都不是空穴來風,其中定是存在著改變的動機,就是我們內心“想要”成為的人。具體該怎么做呢?
1,仔細想想你的需求。
比如“我想要減肥,一個月減掉十斤”。該怎么行動呢?運動了十天半個月,想著我要獎勵運動的自己更多的食物,堅持幾天就癱倒在床上,結果發現不變甚至上升的體重只能哀嚎。所以,不如減成“一個月一斤”,目標就容易很多了。
要注意:如果我們有要暴飲暴食的沖動,不要去壓抑它,接受它,但不要跟著它行動。
2,給予自己短期激勵。
獎勵也是我們的驅動力,可以在堅持十天后給自己一個獎勵。
要注意,當你進步的時候,一定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盯緊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自己進步了。要告訴自己為了實現目標,我要愿意付出更多。
3,改變驅動力。
有時候不是我們沒去堅持,而是內驅力的方向有些差異。就比如想要瘦身的你,每天鍛煉之前都是一種赴死的心態,減肥太苦了,我跑不動了,什么時候是個頭,這種消極的動力。而有一些人,他們鍛煉之前會不斷給自己加油,告訴自己,我的堅持是有用的,我的每一步都離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了。
要注意:人無完人,不要失敗一次就陷入罪惡感中來否定自己。
4,找個自控力好的團體或是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
問問自己:那個意志力強人會怎么做?也可以公開你的意志力挑戰,想象你在意志力挑戰成功后將多么自豪。也可以想想在意志力挑戰上能贏過其他人嗎?
注意,不刻意遠離那些意志力比你差的人,刻意離開他們更容易自暴自棄,換個角度,他們也是你的一個動力源泉。
說這么多,無非就是要馬上行動,慢慢來,龜兔賽跑法,每天進步一點,太快得到的東西,得很容易消失,意志力也是。拖延卻是最大的阻礙,牙根一咬,現在就開始。
人不怕改變,就怕一成不變。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5
最近花近三周的時間閱讀了《自控力》這本書,其作者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這本書講述了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和我們曾經經歷過有關自控力的事,同時又對我們為什么會失控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告訴我們為什么會缺乏意志力,為什么會在誘惑面前屈服,此外,作者在書中也告訴了我們一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方法。
讀完這本書,收獲頗豐。在該書課程的開始,我也按照作者的建議,參與了意志力挑戰。這也許是本書的最大亮點: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個實驗過程,讓讀者參與到自控力這門課程中,把自己當做真實世界中的研究主體。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我對意志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了成功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開始。意識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詡意志堅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誘惑面前失控。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
書中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一個個事例,從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許多都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其實要想戰勝自己,成為自控力強人,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們的內心,取決于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提高意志力所采取的方法。面對意志力挑戰,如果我們能采取樂觀的心態,放松心情,我就會對誘惑產生更強的免疫力,而如果我們情緒低落,往往我們就會更加屈服于誘惑。當我們意志力失效時,我們也應該坦然面對,不應太自責。原諒自己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自己意志力的一種方法。
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是我們做任何事情能取得成功的保障。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能力出眾,主要原因是他們從不輕言放棄。愛迪生曾經說過:“生活中的很多失敗,都是因為人們再決定放棄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接近成功。”貴在持之以恒,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堅持,天賦代替不了,這個世界上天賦很好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教育代替不了,多少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最后被社會遺棄。只有堅持和毅力才是永恒的。通過讀《自控力》這本書,我對意志力有了一個科學的認識,學會了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提高意志力。我相信,只要我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去鍛煉自己的意志力,我一定會取的很大進步,我也就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6
自控力,即意志力,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人和動物有很多差別,而自控力就是最顯著的差別之一。人是群體動物,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在群體中生活,當時要想好好活著,就必須學會自控,這就是人類自控力的由來。
作為現代人類,我們繼承了祖先的大腦,并且為了適應更多樣化的需求進化出比祖先們更強大的大腦。只有大腦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才能夠擁有意志力,才能夠把控自己的人生,成為一個區別于動物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人腦到底是怎么進化來的呢?答案就是大腦的前額皮質進化了。所謂前額皮質就是位于額頭和眼睛后面的神經區,它負責控制人體運動。這塊區域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堆成一坨,而是分成三個區域,分別控制“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種力量。
“我要做”能夠控制我們去做一些枯燥無味但必須要做的事情,比如說你在家看電影吃了一堆零食,你必須在關上電視或電腦后開始打掃,收拾垃圾,顯然打掃是一件很乏味的事兒,但是你必須要做這件事兒不是嗎?
“我不要”則能夠控制你一時的沖動,比如說在雙十一前看中了一款包包,你抑制住馬上買單的沖動,而默默把它加入購物車,等待它打折那天的到來,這就是“我不要”的力量。
“我想要”這個區域則是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它會在你手足無措的時候提醒你,你的目標是什么,它會和前兩個區域打好配合,讓你把想要的變成現實。
這三種力量是構成意志力缺一不可的元素,要想有強大的意志力,就必須不斷訓練這三種力量。
《自控力》讀書筆記篇7
每個人都有拖延癥,但是我們更需要自控力,并且自控是有跡可循的。
《自控力》這本書成功的避開了雞湯暢銷書的缺點。
它既沒有用名言告訴我們哪個名人五點半就開始起床工作了,也沒有打雞血的讓我們為了美好的明天奮斗,工作到半夜。
而是通過一些實際的做法,讓我們學會自控。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課程,本書共為10個篇章,一個篇章為1周,10周之后能成功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說實話,讀完本書之后我的自控力確實比之前好了許多,在個人修養上,有兩方面有所改進。
關于寫作這方面,我堅持每天都寫一些東西,盡管寫作水平馬馬虎虎,但還是堅持。古話說“盡人事而知天命”,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賦不夠,勤奮來湊。
其次我的字特別差,看了本書后每天寫一篇字帖,現在的字雖然不是很好看,但較之一年前已經進步很多了,我已經堅持寫字帖一年了。
第一周: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
本書通過不同的實驗得出,我們雖然只有一個大腦,但是我們有兩種想法。一個克服沖動、深謀遠慮;一個及時享樂、肆意妄為,如果意志力不堅定的人,就會默認最簡單的想法,也就是及時享樂。
這就是意志力的挑戰,人們一方面想著得到西瓜,另一方面還不忘記芝麻,所以便產生了矛盾。
通俗的說,如果你要準備寫一片文章,懶惰讓你駐足不前,而勤奮又催促你趕快行動。勤奮是自控的你,懶惰是失控的你,無論如何,總會有一方戰勝另一方,自控的你戰勝失控的你,那么你就去寫文章了,如果失控的你戰勝的自控的你,那么你還是繼續懶惰。
控制和失控是人大腦中兩個不同的想法,就是大腦內的物質在控制你的想法。
實驗表明,大腦內的多巴胺控制著那個自控的你。如果多巴胺減少,人的自控也就會減少。所以要增強多巴胺,讓自己變得自控,我們要做的就是冥想。
研究表明,持續八周以上的冥想可以改變大腦,使多巴胺增加。
冥想的方式:原地不動,坐在椅子上,雙腿平放在地上,背挺直,自由呼吸,每天鍛煉五分鐘。
第二周:自控的方式
自控力的死敵是壓力,心理上的壓力或者身體上的壓力都可以導致人失控。
饑餓和疲勞會消耗意志力,憤怒悲傷孤單也會消耗意志力。
有時候當我們持續做一件事情已經好幾天了,但忽然由于和別人吵架或者生氣導致失控,就不想干這件事情了,心理想著明天干吧,這一松手不要緊,最后竟然導致好長時間就不干這件事情了,再過一陣子,我們就將這件事情拋到腦后了。
這就是失控的表現,所以,為了不讓我們失控,快速提高自控的方法有一下幾種:通過食物自控:以植物為原料的、未經過加工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自控力,垃圾食物會降低自控力。
通過呼吸自控: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比平常呼吸慢一點,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的時間。
自控力的良藥是鍛煉:每天15分鐘跑步或者其他的鍛煉,有利于提高自控力,并且是立竿見影的。
第三周: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是有限的
人們的自控力會和肌肉一樣,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殆盡,自控的時間越長,意志力也就會越來越薄弱,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會有筋疲力盡的時候。
第一、二周的訓練告訴我們如何提高自控力,而第三周則告訴我們自控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自控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疲憊下來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給肌肉添加活力,給大腦補充營養。
實驗者給筋疲力盡的被實驗者沒人一杯檸檬水,一半人拿到的是含有糖分的檸檬水,另一半人則是普通檸檬水,當然這是在被實驗者毫不知情的狀況下準備的,試驗后發現,拿到了糖分檸檬水的人意志力在慢慢變強,而沒有拿到含糖檸檬水的人意志力在不斷減弱。
因此,吃塊糖或者喝瓶蘇打水不但能恢復自控力,而且也可以增強自控力,但是糖不可多吃,可能導致你發胖。
第四周:為什么立志減肥的你反而體重增加了
我們平常都有這樣的感覺,許多立志減肥的人,體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在于你認為自己要立志減肥了,以后要少吃東西了,所以便在今晚給自己一個放縱的機會,多吃一些,反正以后都不能吃了,所以你今晚的飯量比平常的多出了一倍,之后你要決心減肥。
就這樣,今天過了,第二天之后,你依舊是這樣的想法,然后日復一日,到了許多天以后,你的體重增加了。
大多數人都抱著今天犯錯明天補救的心態,減肥的時候,食物到了嘴邊,就說今天先吃吧,明天少吃一些;結果到了明天,又說今天多吃一點吧,又推到后天;
寫文章的時候,今天的文章拖著,明天再寫吧!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弱化將來的我們,好像將來承擔痛苦的那個人不是你自己一樣,所以才導致自己失控。
因此,我們不能向明天賒賬,今天和明天其實毫無差別,每天有每天的任務,不要祈求借助明天。
第五周:多巴胺過多會患上強迫癥
與多巴胺過少我們會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時候相比多巴胺過多我們則會患上強迫癥。
著名的小白鼠試驗就是來與此,人們為了研究小白鼠的行為,對小白鼠進行電擊,小白鼠為避免電擊,會經常躲開有電擊的地方,但是唯獨有只小白鼠例外,它似乎愛上了這種電擊,不斷的去電擊的地方尋找快感。
人們無法理解小白鼠的怪異行為,最后通過研究發現,發現小白鼠的大腦里有一片未開發的區域,這是一次偶然的錯誤,卻讓人們發現,在生物的腦袋里,有一個快感中心。
這個快感中心,不停的釋放多巴胺,讓小白鼠不停的體驗被電擊的快感,直到小白鼠精疲力竭。
我們應該有效的控制多巴胺,將不停的瀏覽微信、郵件、QQ這種患有強迫癥的多巴胺轉移到其他的方面,比如我們減肥或者寫作上。
第六周:情緒低落使人屈服誘惑
本章特別使用寫作中的人們,我或者在電腦前寫作的你(限于給自己定了目標而沒有完成的)。
分享本章眾多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
本是一個24歲的中學老師,在教社會學的他卻有一個文學夢,他希望通過放暑假完成自己的小說,他給自己每天定的工作量是寫十頁紙,但事實上他每天只能完成2——3頁,當本第一天沒有完成自己10頁的工作任務時,他第二天就索性什么也不寫了,本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長此以往,他的文學夢就荒廢了……
本的問題在于他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導致本受了挫折感。
在試驗中,心理學家告訴本,寫作是一個長時間練習的過程,我們不應該一直批評自己,既然一天達不到10頁的寫作,我們就可以換成1周10頁,長此以往,這樣的設計也合理,而且還可以完成自己的小說。
本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在傾向于自我批評的時候,也應當自我鼓勵,不能一蹴而就,放棄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我們寫字帖時,不要想著一天寫20或者30頁,不多不少寫2頁,對自己來說也不是負擔,而且還可以當作一種美妙的享受。如果你第一天寫了30頁,第二天只要一想到還有30頁的任務要完成,就會產生心理陰影,產生新的拖延癥。
人一旦開始時目標定的過高,反而不容易達成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行事,而不是給自己壓力。
第七周:“十分鐘法則”幫助煙民減少吸煙
與自控力想比較,我們也需要自制力
吸煙是人們現在共同探討的話題,而提起戒煙,人們覺得更是難上加難。一個擁有10年煙齡的人想要開始戒煙了,因為他知道戒煙對于他來說是有好處的,可以減少對心臟和肺部的傷害。對于他來說,一天一包煙是他的常事,有時候他每隔一小時就抽一根煙。
他的戒煙之旅是這樣的,每當他覺得自己想抽煙的時候,他便會強迫大腦記住,自己的最大渴望是降低患心管肌病和癌癥的危險,所以,他就會多等待十分種再抽煙,這樣的等待讓他下定了決心,有時候將吸煙的時間延長至一個小時,或者轉移注意力,去逛逛超市,去一個不能吸煙的環境去。
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吸煙次數變少了。
雖然暫時不吸煙是痛苦的,但是為了將來更加長遠的利益,我們應該對自己做出承諾,將來會有更加好的利益等著我們,那就是健康。
第八周:為什么意志力會傳染
在寫文章的時候,只要一篇文章上了熱門,事實上這篇文章并不怎們樣?但是后續點擊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的一種馬太效應,強者越強。
人也會文章和一樣。
一個胖人和一群瘦人在一起,他會漸漸變瘦,一個瘦人和一群胖人在一起,這個瘦子會漸漸變胖;好學校的學生比學習,比誰起得早;不怎么樣的學習比睡覺,比誰起床晚。同樣,意志力也會傳染,和意志力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意志力也會變強,和意志力弱的人在一起,意志力強的人也會變弱。
瞌睡這種東西也會傳染,如果有一個人打哈欠,或多或少他旁邊的人也會跟著打哈欠。
由此可見,自控力是可以傳染的,當你需要增加意志力的時候,最好和比自己意志力強的人呆在一起,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百萬賺十萬就是這樣的原理。
第九周:“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我們平時會和別人發生爭執,或者自己干過一件糗事,想盡快忘掉這件事,但是越想忘掉,便越來越忘不掉。
但是,如果這件糗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會開一會玩笑,然后就拋入腦后了,但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卻怎么也忘不掉。
1985年,在大學實驗室里,有17名學生陷入了難以自控的局限性----他們沒辦法忘掉一頭白熊。
平時這些學生不會想到白熊,因為他們滿腦子都是考試和對可樂以及甜點的期待,但是他們現在很難不想到白熊,他們一開始就被告知“在接下來實驗的五分鐘之內不要去想白熊。”
這就是“諷刺性反彈”,意思是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它卻像回飛鏢一樣“嗖”地飛回來了。“諷刺性反彈”可以解釋現代人的很多失敗案例:“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發現自己越清醒”
也正是這個原理,促成了心理學中著名的效應“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越是禁止兩人相愛,他們愛的越深。
就如我們,自己干了糗事,壓抑自己不去想起件令人尷尬的事情,這件事情反而在腦袋里繞來繞去,讓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
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想想去駕馭這種事情,如何去轉化他,而不是去擺脫他,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人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的,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要一直試圖去控制。
第十周:
愿你我都有自控的人生,而不是渾渾噩噩,愿你我都有精彩的未來,而不是碌碌無為;愿你我寫作的夢想能付諸實踐,而不是腦子里想一想,動手吧,親愛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