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讀書筆記
通過寫讀書筆記理清閱讀內容的結構和脈絡,幫助你更快地理解全書的主旨和重點。寫關于《論語》讀書筆記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關于《論語》讀書筆記下載,供大家參考。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1
君子自古就是被贊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對于自身的修養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昵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并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2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不朽經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寫,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不要認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鬃拥摹墩撜Z》很少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有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用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性罷了。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3
《論語》,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新的學期,我們學習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它們的意思,當我再次讀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睍r,想起了以前寫作業時的場景:放假了,老師總會留一些作業,一開始還認真的在寫,過了十幾分鐘,我就摸摸這兒,摸摸那兒,當我拿起課外書要看時,還在心里對自己說:就看十分鐘??墒鞘昼娺^去了,我仍然還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鐘吧!反正作業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寫完。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我還是沒放下手中的書。直到書的最后一頁被我翻過,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抬頭看看墻上的鐘表,才發覺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才埋頭奮筆疾書,但作業還是沒有在一天之內寫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書桌前,下定決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業寫完,可是我寫著寫著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飯時看的電影,里面的搞笑情節讓我不禁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才認真地埋頭寫作業,當我寫完作業時,已經是晚上了,本來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為我寫作業時的不專心,這個計劃才“泡湯”的。就這樣,周末過去了。當我學了《論語》中的這句話時,恍然大悟:時間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浪費”掉的時間,永遠也不會回來的。想想我看課外書,想電影里的情節時,那些時間用來寫作業該多好啊!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有,都是因為我不知道時間的寶貴,做著這件事,想著別的事,時間就是在這不知不覺間流逝。
《論語》,這部書中的一則就可以給我們這么大的啟示,別說整部《論語》了!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讀《論語》的好處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吧!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4
云游書海,翻閱古籍,經典無處不有,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令世人驚嘆不已,儒學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影響著世代炎黃子孫,讀其《論語》,滲透人生真諦,學會處事原則。讀《論語》,懂待人接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边@句流傳自今的名句從小就教導著我們要善對朋友,禮貌待人,人生在世,朋友是我們最不可缺少的,正是因為有了朋友,我們的生活才不會那么單調,我們的生命才不會那么枯燥,而與朋友相處,我們又應該做到什么呢?
就如《論語》所道,我們應該以熱情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朋友,這樣,友情才會更加珍貴,朋友才會伴你一生。讀了《論語》,讓我以后會以更真誠的態度去對待朋友,讓我更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友情。讀《論語》,知生活智慧《論語》道:圣人千慮,心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再偉大的人物考慮問題,都會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再笨的人思考問題,也可能會想出一引起有益的意見,就如契訶夫所說: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應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在生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放棄自己,就夫去自信,即使我們沒有別人聰明,我們也應該勇敢地面對每一個問題,不怕愚昧,只要勇氣。
像貝多芬一樣,即使雙耳失聰,也用心靈譜寫奇跡;像愛迪生一樣,即使失敗多次,也用智慧帶來光明;像海倫·凱特一樣,即使身體殘疾,也用毅力戰勝病魔,永遠的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做到。讀《論語》,解學習人生學習乃人生之大事,而方法又是學習的心臟,《論語》就告訴了我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睂W習要思考才會得以升華,才能從中提取珍寶,我們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在一起,才是學習最高的境界,學習不只是學習,而是給予我們一個思考的大舞臺,展現的大世界,所以,結學與思兩者融為一體,是《論語》給予我的,也是告訴天下每一位學者的。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5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樣具有教育意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說吧,在這個60人的集體里,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可以使我這株置身于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6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就處于中國思想界的統治地位,并延續了數千年,這是什么原因呢,或許《論語》能告訴我們答案。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雖說只是記載言行,但字里行間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很值得我們慢慢品味。孔子提倡“仁、禮”,這是他思想的核心,仔細想想這與我們今天所努力構建的和諧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如果我們用心去讀《論語》,就會從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成為指引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路。《論語》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雖然短小卻蘊含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們應該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這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許會更加融洽,社會也會更加和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宏圖。一定有很多人會經常問自己,這么辛苦地學習為了什么,我想這句話就告訴大家答案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鬃诱J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誠信在當今社會尤為重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柔寡斷,遭人鄙棄。
《論語》中還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我從中受益匪淺,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讀的人都會從中得到很多。我在讀《論語》時,好像穿越時空來到孔子身邊,與他面對面交談。我從《論語》的字里行間體會到了那份難得的寧靜,那份屬于我的安寧,就好像涓涓細流流入我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勝收。對于生活,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面對、去享受,才是讀懂真正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很期待和諧社會,它是那么的美好,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夠讀懂《論語》,哪怕只是皮毛,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記住,要快樂地生活。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7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書。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成為現代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思想勸導。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后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后,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度和為人的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
讀完了《論語》的我,從書中收獲的人生哲理,將會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斷的自我吸收和體會,它將伴隨著我成長,成為我人生的指路標。
《論語》的原文都是文言文讀起來很吃力,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只讀懂了一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句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8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讀《論語》有感作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變父親教給我們的行為作風,就可以說是盡了他的孝道了。
我覺得這句話的確沒錯,這不正是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嗎?人做事就是要講信用,要盡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論語讀后感11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為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為,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50字》。,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篇9
寒假期間,我沒有讀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誦了老師布置的《論語》。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孔子(公元前551至前478年),名丘,字仲尼??鬃拥乃枷?,他說話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之于《論語》一書。《論語》里面內容豐富,寫有關于父母的內容,比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它教育我們作為子女的出門進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別讓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兒,不要讓父母擔心。還有寫關于人的,比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苯虒覀兠總€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處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令我們得益不淺。